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管理系统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要求要求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档
Q/CDT
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编写的基本要求 (4)
5 检修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内容 (5)
6 检修作业指导书的使用 (6)
7 检修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和复审 (6)
附录A作业指导书样本 (15)
附录B200MW等级作业指导书汇编(光盘) (15)
附录C300MW等级作业指导书汇编(光盘) (15)
附录D600MW等级作业指导书汇编(光盘) (15)
前言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简称集团公司)系统各基层发电企业编制检修作业指导书提供依据。
在集团公司标准化大修研究组的领导下,本次对原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与编辑,同时组织编写了200MW、300MW、600MW等级机组检修作业指导书库,作为本规范的配套资料,供集团公司内各基层发电企业参考。
本规范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归口。
集团公司标准化大修研究人员:阮大伟、焦建清、孙维本、段文伟、邢百俊、仝亚峰、宋红绪、付世涛、刘延斌、郝金玉、吕晓明、鲁叶茂、蔡士稳、唐斌、钟雄、李荣。
本规范起草单位: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唐河南分公司、大唐安徽分公司、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设备监理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宗志伟、马立军、邢百俊、仝亚峰、申连科、杨泉、罗曙光。
本规范主要审定人:金耀华、阮大伟、侯国力、焦建清、张健、孙维本、朱大宇、段文伟、李新鹏、陆杰。
本规范批准人:刘顺达
本规范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规则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写的基本要求、构成和内容、编写方法和使用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所属各基层发电企业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写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DL/T800 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
DL/T838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设备技术标准
设备技术标准规定了设备的概述、设备参数、零部件清册、检修专用工器具、检修特殊安全措施、维护保养、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检修记录等相关的技术标准,适用于各企业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是编制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指导书和设备维护标准等的依据。
3.2 检修作业指导书
检修作业指导书是依据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及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针对机组检修项目所制订的包含作业程序、规范标准、质量检验等内容的作业文件,是检修作业人员的工作依据。
3.3 检修文件包
检修文件包是指为指导检修作业人员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由设备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规程整理提供,由检修工作负责人携带、保管、使用、记录和补充的有关检修作业的书面文件汇总。
检修文件包包含检修作业指导书,企业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检修文件包进行编排与组合。
3.4 质检点(H、W、R点)
质检点(H、W、R点)是指在工序管理中根据某道工序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而设置的关键工序质量
控制点。
H点:停工待检点。
工序中关键质量因素应控制的点,需要由检修单位作业人员和质检员、监理工程师以及点检人员验证的点。
停工待检点应通过监理工程师、点检员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主要包含:
—重要的检测数据等;
—频发故障点或重大缺陷;
—重点反措要求;
—隐蔽工序恢复之前;
—容器封盖以前;
—转动机械扣盖、扣缸之前;
—技术监控在工序中明确的受控点或管理监督;
—W点验收不合格自动生成的H点。
W点:质量见证点。
根据设备特点,对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过程和影响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的过程及工艺要求,需由检修单位作业人员和质检员以及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验证的点。
见证点在到达通知的验收时间,而监理工程师及点检员未到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W点自动转成文件见证点(R点),W点验收不合格将自动生成H点。
R点:文件见证点。
针对检修所提供的文件资料(含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及外购设备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检验记录和试验报告等)进行的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数量、质量、规格、尺寸、参数,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等。
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所提交的报验文件到现场对实物进行见证和复核,必要时还应进行抽验复验,进一步检验其真实性、有效性、适用性;审核合格后签字确认,否则退回。
3.5 设备试运行
设备试运行包括分部试运和整体试运。
——设备分部试运应在分段试验合格、检修项目完成且质量合格、技术记录和有关资料齐全、有关设备异动报告和书面检修交底报告已交发电部、并向运行人员进行交底、检修现场清理完毕、安全设备恢复后进行,由发电部门负责人主持。
——设备整体试运应在设备冷态验收合格、保护校验合格可全部投运、防火检查已完成、设备铭牌和标识正确齐全、设备异动报告和运行注意事项已全部交给发电部、试运大纲审批完毕、试运人员做好试运准备后进行,由生产副总经理(副厂长)主持。
4 编写的基本要求
4.1 所有发电设备或系统的检修活动均应编写检修作业指导书。
4.2 一般每种检修活动编写一个检修作业指导书;同类检修活动可编写通用检修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指导书的要素可根据工作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4.3 检修作业指导书应根据每次检修的不同项目和内容采用标准版本或结合标准版本修前进行编制,并履行审批手续。
4.4 检修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标准,并与对应的设备技术标准相一致。
4.5 结合企业设备实际情况,要充分吸收和创造性的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把行之有效的检修工艺纳入标准。
4.6 检修作业指导书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做到定量化,要有质量、时间的要求,文字简练,表达准确,概念清楚,严谨易懂。
4.7 在同一标准或系列标准内结构、文体、术语应统一。
应采用类似的措辞来表达类似的条文,采用完全相同的措辞表达完成相同的条文。
编写标准条款时所使用的助动词见DL/T 800-2001中附录A。
数和数值的表示按DL/T 800-2001中6.17的规定。
量、单位和符号按DL/T 800-2001中6.18的规定。
4.8 编排按照本规范附录A的格式进行。
5 检修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内容
5.1 总体编排
检修作业指导书由以下部分组成:
——封面;
——目次;
——正文,正文包括:
●范围;
●本指导书涉及的技术资料和图纸;
●安全措施;
●备品备件清单;
●修前准备;
●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检修记录;
●设备试运、调试、试验;
●不符合项通知单;
●完工报告单;
●质量签证单。
5.2 封面
与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的封面形式要求相同。
封面标准号按照大唐制[2005]30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执行。
封面尺寸、字体和字号参见附录B。
5.3 目次
目次为可选要素,5页以下的检修作业指导书可不设置。
一般可列出章的标题(需要时可列出有标题的条,层次自定),如需要还可列出有标题的图和表。
在目次中应列出完整的标题。
5.4 范围
使用以下固定格式:
本指导书适用于(设备型号)(设备名称)(设备编码)的检修工作。
5.5 本指导书涉及的资料和图纸
5.5.1 采用标准编写样本中固定格式。
5.5.2 一般引用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图纸、设计文件和有关行业标准等与检修活动直接相关的文件,便于在检修过程中查阅。
5.6 安全措施
为检修该设备需遵循的通用安全措施和专门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在检修过程中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通用性强的条款不宜列入。
5.7 备品备件准备
详细列出本次检修可能用到的主要备件的型号规格及数量。
5.8 修前准备
5.8.1 设备检修时所用到的检修工具、仪器仪表、消耗性材料、专用工器具等,为单台设备的检修用量。
5.8.2 为该设备检修所做的必要准备,如现场隔离和布置、工作票、动火票和熟悉作业文件等。
5.9 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5.9.1 详细编写检修过程每一工序及检修方法、使用工器具和质量标准要求,达到使一般检修人员可以完成该项检修任务的深度。
5.9.2 可根据设备检修级别进行编写,但应包括设备检修准备、检修、回装、调试、设备试运行的全过程的工序和质量标准。
5.9.3 W、H点的设置和验收
根据设备特点和运行情况要求,按照W、H点设置原则进行设置和验收。
5.10 检修记录
与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对应的在检修过程中需同步进行的数据记录,为可选要素。
格式可参照附录A,结合检修性质和设备特点满足方便记录的要求即可。
5.11 设备试运、调试、试验(可选)
设备检修后对设备试运行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
5.12 不符合项通知单(可选)
设备检修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填写不符合项通知单,并按相应程序处理。
实际检修中如没有发生不符合项可不填写。
5.13 完工报告单
设备检修后,应填写完工报告单,对整个设备检修过程及时进行总结。
5.14 质量签证单
设备检修工作结束后检修作业指导书关闭前填写,是严格履行签字责任制和质量追溯制的保证,是检修作业指导书关闭的标志。
6 检修作业指导书的使用
6.1 检修项目负责人和工作负责人应该熟悉检修作业指导书内规定的各项内容。
6.2 检修作业指导书经发电企业点检员、发电企业委托的监理工程师、检修单位项目负责人、检修工作负责人共同确认检修作业指导书中需要具备的项目。
6.3 检修过程中,应严格按工序及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并按规定执行验收签字,检修工作负责人应熟悉质检点的有关规定。
6.4 监理和点检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及时进行各工序的质量验收,全面了解工作过程、设备存在的问题,较大的问题及时上报。
6.5 检修工作负责人要认真填写检修记录卡,填写要准确、全面、认真,质检员要严格检查记录的填写情况并签字。
监理工程师按照发电企业批准的作业指导书、监理细则确定的质量见证点验收签字。
6.6 工作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检修作业指导书的程序事项,确定是否漏项、检修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有关工作内容是否完成。
工作完成,由点检员关闭作业指导书。
7 检修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和复审
作业指导书应及时进行修订和复审,每次设备解体大修和技术改造后都应进行修订和复审。
图1 检修作业指导书封面编排格式
图2 检修作业指导书目次编排格式
图3 检修作业指导书正文编排格式
图4 检修作业指导书正文编排格式(续)
返修让步接受报废
图6 检修作业指导书正文编排格式(续)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检修作业指导书样本(P17~P46)
大唐××××发电厂企业标准
Q/CDT 106 0001—2008 2008-02-20发布
2008-03-01实施 大唐×××××发电厂 发布
Q/CDT
1 范围 (18)
2 本指导书涉及的资料和图纸 (18)
3 安全措施 (18)
4 备品备件清单 (18)
5 现场准备及工具 (19)
6 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21)
7 检修记录 (34)
8 不符合项目处理单 (35)
9 完工报告单 (36)
10 质量签证单 (38)
附录 A (40)
附录 B (43)
DG1025/18.2-II6型锅炉防磨防爆检查A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DG1025/18.2-II6型锅炉防磨防爆检查A级检修工作。
2 本指导书涉及的资料和图纸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DG1025/18.2-II6型锅炉承压部件设备技术标准
DG1025/18.2-II6型锅炉使用说明书
DG1025/18.2-II6型锅炉安装说明书及图纸
3 安全措施
3.1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3.2 热工相关测点已拆除。
3.3 锅炉停运,降压为零,。
3.4 清点所有专用工具齐全,检查合适,试验可靠。
3.5 水冷壁检修时严禁损伤设备及其部件。
3.6 现场和工具柜工具、零部件放置有序,水冷壁拆下的零部件必须妥善保管好并作好记号以便回装。
3.7 所带的常用工具、量具应认真清点,绝不许遗落在设备内。
3.8 起吊重物前检查起重工具是否符合载荷要求。
3.9 当天检修任务结束后一定要将检修所用照明电源断掉。
3.10 参加检修的人员必须熟悉本作业指导书,并能熟记熟背本书的检修项目,工艺质量标准等。
3.11 参加本检修项目的人员必需安全持证上岗,并熟记本作业指导书的安全技术措施。
3.12 开工前召开专题会,对各检修参加人员进行组内分工,并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 备品备件清单
5 现场准备及工具5.1 现场准备
5.2 工作准备
□工器具已准备完毕,材料、备品已落实。
□检修地面已经铺设防护胶片,场地已经完善隔离。
□作业文件已组织学习,工作组成员熟悉本作业指导书内容。
W1
5.3 办理相关工作票
□已办理工作票及开工手续,锅炉停运。
□动火工作票办理完毕。
□炉膛温度降至60℃以下,安全措施已做。
□检查验证工作票。
□炉膛内有人工作时,人孔门外应有专人监护;
□工作人员的着装应符合《安规》要求,衣物中不准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零星物件,带入的工具应做好记
录,工作完须检查工具与记录是否相符。
H1
6 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6.1 测量数据注意事项
□所有测量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未作说明则应为从前向后数,从甲侧向乙侧数测量。
□单位:mm。
6.2 水冷壁
□水冷壁规格φ73.5×7.5,材质SA-210C,管子节距76.2mm,整个炉膛共计722根管子,前、后墙各192根,两侧墙各169根,炉膛前墙及两侧墙均采用光管,后墙从标高17000mm到49580mm间采用内螺纹管。
6.2.1 下斜坡水冷壁
□此处长期受灰渣磨损而导致管壁减薄,管壁最薄处在下弯头上200直管段处,测量该处壁厚见下表:
6.2.1.1 下斜坡水冷壁前后墙斜坡
□该处易被炉膛掉下的大焦或火嘴掉下的面板砸伤,一般缺陷不大,可考虑补焊处理。
6.2.1.2 下斜坡水冷壁四角开裂处
□下斜坡水冷壁四角密封开裂后,漏风携带灰渣在漏风管子周围磨损。
6.2.1.3 下斜坡其他
□对下斜坡两侧墙均匀测厚,每面墙5处,数据如下:
□检查出来的其他内容。
H2
6.2.2 炉膛开孔处水冷壁
6.2.2.1 吹灰器区域水冷壁
□吹灰器周围水冷壁管被吹灰器吹损减薄情况严重。
6.2.2.2 火焰电视区域水冷壁
□火焰电视的压缩空气安装偏斜后易对水冷壁吹损。
6.2.2.3 炉膛其他开孔处水冷壁
□炉膛开孔处负压漏风易对孔周围管子磨损。
H3
6.2.3 上斜坡水冷壁
6.2.3.1 上斜坡管子砸坑
□上斜坡水冷壁管有被异物砸伤的痕迹。
6.2.3.2 水冷壁拉稀管
□该处易被漏风磨损。
6.2.3.4 上斜坡管壁测量及鳍片开裂检查
□上斜坡水冷壁特别是前排拉稀管后鳍片由于高温且散热不足,鳍片容易烧裂,对该处水冷壁鳍片进行检查,主要查鳍片裂纹有没有发展到管子上的。
H4
6.2.4 燃烧和高温区域水冷壁
6.2.4.1 检查燃烧区域水冷壁有无过热,变色,涨粗,重皮,严重减薄等缺陷
6.2.4.2 燃烧器抽出后,检查与燃烧器大滑板相连处水冷壁情况,并检查有无火嘴震动磨损或漏风吹损周围水冷壁管现象
6.2.4.3 高温区域水冷壁
□对高温区域分三层(火嘴上1米,2米,3米3层)均匀测厚,前后墙各测厚40处,两侧墙各测厚
H5
6.3 省煤器
□省煤器蛇型管(规格φ51×6,材质SA-210C)和省煤器悬吊管(规格φ60×11,材质SA-210C)布置在尾部后竖井内,从给水管路来的水,由左右两侧进入标高33350mm的进口联箱(φ51×6,SA-106C),自上而下流经三绕112排单级省煤器蛇型管束。
分三路分别引入三只中间集箱(φ273×50,SA-106C)。
再由此三联箱引出3×56根吊挂管,吊挂管上悬吊低温过热器,吊挂管穿过尾部炉顶后,汇入标高62700mm的出口集箱(φ273×40,SA-106C)。
竟有12根连接管(φ159×17,SA-106C)引入汽包,在一根集中下降管与省煤器进口给水管间,设置1根DN100的再循环管。
6.3.1 省煤器蛇型管
□由于省煤器处于尾部竖井恶劣的环境下,因烟气走廊过大、引起流速过高、管排出列等,易使飞回对管子造成磨损,该部位重点是防磨检查。
重点应检查烟气走廊,管排出列,靠墙弯头处等部位,并对省煤器管排进行定点测厚。
H6
6.3.2 省煤器吊挂管
□煤器吊挂管常与低过管子之间相互磨损,而在吊挂管上磨损出坑。
□对省煤器吊挂管前数第1排在水平烟道部位向火面从甲到乙均匀测厚结果如下:
H7
6.4 过热器
□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程分为六级,依次为: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全大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按烟气流程依次为:全大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
6.4.1 全大屏过热器
□炉膛上部布置四片全大屏过热器,主要管径φ51×7,管间距61mm,大屏间距2743.2mm,为了减小同片屏管之间的热偏差,每一片屏又分成4片小屏,分片小屏为14根管绕,分别与进、出口联箱相连,大屏底部最外两圈管子及最里圈夹持管采用φ51×6,SA-213TP347H,自外向内第3、4排管子底部采用φ51×6,12Cr2MoWVTiB(钢102),其余全部为φ51×7,12Cr1MoV。
□检查夹持大屏管水冷壁与大屏管之间磨损,检查大屏夹持管与屏管之间磨损,抽查异种钢接头,检查屏管表面氧化现象,检查屏管焦下腐蚀现象。
□大屏异种钢位置:全大屏过热器异种钢焊口每小屏6个,共96个,分别在每小屏炉前第1、2根管子标高51000处;每小屏最内弯夹持管下部焊缝标高45400处;每小屏炉后第1、2根管子标高56000处。
(详见图1)
H8
图1
6.4.2 后屏过热器
□在炉膛出口处布置21片辐射、对流式后屏过热器,每片由13根管子并绕成U形,除最外围管子(护屏管)采用φ60×8外,其余均为φ54×8.5,后屏间距S1=685.8mm,S2=64mm。
管材为:由外向内第1、2排管子及最里圈夹持管底部为SA-213TP347H,其上部为12Cr2MoWVTiB,由外向内弟3排至第9排管子为12Cr2MoWVTiB,其余管子为12Cr1MoV。
□重点检查屏间夹持管与屏管之间的磨损,屏架持管与屏管之间的磨损,抽查异种钢接头,检查屏管表面氧化现象,检查屏管焦下腐蚀现象。
□后屏过热器异种钢接头位置:后屏异种钢焊口每屏6个,共126个,分别在炉前第1、2根屏管标高56000(顶棚向下5米)处;炉后第1、2根屏管标高60000(顶棚向下1米)处;最内弯架持管距屏底1600处(详见图2)
□对后屏向火面管子距下部弯头2米,4米,6米分3层均匀测厚,每层测量20点,共计60点记录如
H9
图2
6.4.3 高温过热器
□高温过热器蛇形管布置在水平烟道内,共84片,每片由6根管子绕成双圈,管子
横向间距S1=171.45mm,纵向间距S2=102mm。
管子进口段采用φ51×9,12Cr1MoV,炉内其余受热面直至出口段采用φ51×8,12Cr2MoWVTiB。
(详见图3)
□重点检查管子表面氧化现象,检查管子焦下腐蚀现象。
□对高过向火面管子距下部弯头2米,4米,6米处均匀测厚,每层20点,每层蠕胀测量10点,共90点,记录如下:
H10
图3
6.4.4 低温过热器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后竖井内,沿炉宽布置112排,高度方向分成四组,每组中间留有800mm距离的检修空间。
管屏用5根φ57×7管子绕成,管屏间横向节距S1=130mm,管子间纵向节距S2=114mm。
管子材质有四种:出口垂直段为12Cr1MoV,水平段最上面一组为15CrMo,第二组为SA-209T1a,水平段最下面两组为SA-210C。
(详见图4)
□重点检查低过出口竖直段高温氧化腐蚀,低过与省煤器管或吊耳之间的磨损,低过弯头的磨损,出列管子的磨损以及防磨瓦、挡灰板、导流板缺失情况。
H11
图4
6.4.5 顶棚过热器
□顶棚过热器由φ48.5×6管子加焊扁钢构成,节距S1=114.3mm的膜式壁,共128根,材质为15CrMo,其上留有供检修用的绳孔8个。
H12
6.4.6 包墙过热器
□包墙过热器由φ51×7管子加焊扁钢形成膜式壁,材质为SA-210C,水平烟道侧、底包墙节距为114.3mm,每侧33根,后竖井包墙管节距为130mm,其侧包墙每侧76根,前、顶、后包墙连成一路,均为112根管,为减少顶棚管的蒸汽流动阻力,采用4根φ133×16的旁路蒸汽管,直接由顶棚进口集箱接到后竖井侧包墙上集箱。
□重点检查前包墙过热器与在平烟道底部弯头磨损,前包墙竖直管段高温氧化腐蚀,包墙开孔处管子的漏风磨损。
H13
6.5 再热器
□再热器系统按蒸汽流程(如图5)依次分为三级:低温壁式再热器、中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壁再与中再间用大口径连接,中再与高再间没有集箱,通过在炉外进行管子内、外交叉以及变管径连接,中温再热器一片管屏至高温再热器变为两片管屏,目的在于减少再热器系统阻力,使平行管圈的流量分配尽可能合理,降低管壁温度。
6.5.1 低温壁式再热器
□壁式再热器单排垂直布置在炉膛上部大屏区,紧贴在前墙和侧墙水冷壁管向火面上,折焰角切角处不布置。
壁再管子采用φ50×4mm,12Cr1MoV管,管节距50.8mm,前墙239根,两侧墙壁再每侧122根,一共483根。
□壁再管子与相应水冷壁厂内组装在一起出厂,单列一个部件壁再区域水冷壁,壁再管子先与钢带相固定,此钢带再固定在壁再区域水冷壁上,每隔2至3米布置一根钢带,共7根。
最低一层标高44950mm处钢带为固定点,以上均为活动节点结构。
受热时,壁再管子相对于水冷壁管自由向上膨胀,壁再管子穿顶棚处,设置波形膨胀节及密封板,保证壁再管子自由膨胀和穿顶棚密封,壁再进口集箱通过托架支撑于水冷壁上,托架与支座有铰链相连,因此集箱可随水冷壁一起向下膨胀,还可以沿集箱纵向(炉宽方向)自由膨胀。
(详见图5)
□检查壁再最下层固定块处管子、焊缝有无裂纹、咬边等缺陷,壁再下弯头耐火浇注料是否脱落。
□检查壁再在最下层固定块处测厚,前墙及两侧墙壁再各测厚50处:
检查壁再下部两层固定块,前墙要求全部检查,两侧墙各抽查30%。
H14
6.5.2 中温再热器
□中温再热器布置在折焰角上高温烟气区域,呈单U形管屏,管子规格为ф60×4mm,14根绕,32片,节距S1=457.2mm,S2=70mm,最外圈底部管子采用SA-213TP347H,上部采用12Cr2MoWVTiB由外向里第2至第7排管子用12Cr1MoV,第8至第13排管子用15CrMo,出口炉内段采用ф60×4的12Cr1MoV,最内圈夹持管底部采用ф60×8.5的SA-213TP347H,上部用ф60×4的12Cr2MoWVTiB ,第8至第12排引出炉顶后缩小至管径ф51×4,以使汽流量分配合理。
□中温再热器异种钢焊缝位置:中温再热器异种钢焊缝每屏3个,共96个;一个在向火面第1屏标高55900处;另2个在屏最内弯下部第1个焊缝处(此处也为异径管焊缝处上面为ф60×4 钢102,屏夹持管为ф60×8.5 SA-213TP347H。
(详见图5)
□检查中温再热器异种钢接头、最内圈异径管焊缝等。
□向火面管子均匀测厚、测量涨粗。
H15
6.5.3 高温再热器
□高温再热器紧接中再布置于斜坡的高温烟气区域,由中再每片分成两片,共64片,呈单U形管屏,管径为ф60×4,7根绕,S1=228.6mm,S2=70mm,外圈管炉内进口段采用12Cr2MoWVTiB,底部及出口段采用SA-213TP347H,由外向里,第2至第6排管子炉内进口段采用12Cr1MoV,底部段采用12Cr2MoWVTiB,出口段采用SA-213T91,最里圈管炉内进口段采用12Cr2MoWVTiB,底部段采用ф60×8.5,SA-213TP347H,炉内出口段采用ф60×4,SA-213TP347H,其中第2至第5排炉外出口管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