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二〇一一年二月
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力资源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上海市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努力使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广东省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终身教育全民化、教育服务多元化、教育合作国际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广东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出应有的贡献;江苏省的战略目标是适应“两个率先”战略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到2015年,教育发展规模、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贡献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
由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
关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无论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东部地区的建设步伐比中西部地区快,建设水平和要求比中西部地区高。
比如上海市2010年的数据表明,3到6岁幼儿入幼儿园率达98%,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9%,高等教育也在全国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根据胡瑞文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解读,上海市2010年已经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容存在差异性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基础不同,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同,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其建设内容或着重点不同。
比如目前上海市已经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它们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教育公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终身教育等“软件”方面。
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着重点还放在教学装备、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硬件”方面。
苏南(长江以南的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已基本上达到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标准,目前工作的着重点是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方面,但苏北(长江以北的江苏省区域)大部分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重心依然停留在“硬件”方面。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
教育现代化本身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对教育现代化的界定也存在着差异,导致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多样性。
所以,
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则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
目前我国有些省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经过教育部门、专家和学者的长期调查和研究而制定了某些评价指标体系。
比如教育部规划司规划处与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市制订了《上海市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制订了《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等等。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别是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来看,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学前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章节出现,其地位和分量可见一斑。
由于目前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收费标准都没有统一,结果导致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入园难”,很多孩子不能够接受完整的学前教育或不能接受学前教育。
为了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学前教育必定是未来十年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中考的选拔性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淡化
目前我国的中考基本上还是选拔性考试,选拔考试必然淘汰某些成绩不符合要求的学生。
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指标就是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0%。
当前有些省市已经将高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推广十二年的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是否收取学费无明确说明)。
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导向下,中考的选拔性必然会日益淡化。
(三)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逐渐向中西部倾斜
我国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往往会考虑教育的规模,再结合区域特点进行经费分配。
作为人口数量少、高校数量少、学校规模小的西部地区,即使人均教育经费高于东部地区,但是其总体的教育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为了提高教育的公平性,调节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在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下,国家必然会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首先保障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
同时,通过良好的“硬件”环境吸引更多的
教育人才,达到筑巢引凤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四)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国家的辅助政策、国家或地方的资金支持能够得以解决,缺乏独特性。
然而,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思想、师资队伍等则具有难模仿性。
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方面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需要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来培育、发展。
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江苏省是我国较早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省份之一,它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历来就是尊师重教、人才迭出之地,也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拥有教育现代化的人文基础和经济支持。
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
经过十几年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江苏省在2010年提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比较健全
1993年12月江苏省教委颁发了《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标志着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目标。
1999年9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实施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我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
”
江苏省教委在分析调研苏南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条件研究制订了一系列建设标准、评价指标、实施要求。
如:《江苏省乡镇教育、中小学和幼儿园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标准》、《江苏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试行)》、《江苏省乡镇实施教育促小康工程工作目标(试行)》、《江苏省乡镇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估意见(试行)》、《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幼儿园评估细则(试行)》、《江苏省小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评估方案(试行)》、《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评估办法》,等等。
江苏省根据制定的相关建设标准、意见、细则、方案等由点到面地进行教育现代化评估,不仅促进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保证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质量。
(二)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
江苏省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还实施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先
进县(市、区)工程”,并制定了《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的实施与评估,不仅调动了各县(市、区)开展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性,而且还保证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质量。
2007-2009年共有62个县(市、区)(城市名单见附录1)通过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评估。
另外,为了推进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江苏省还实施了“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工程”,让教育现代化建设、理念深入到每个乡镇、每个村、每所学校等。
同样,每个县(市、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的一些评价指标并进行评估。
这种点线面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模式大大提高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让江苏省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处于我国前列。
(三)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有效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江苏省还实施了“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县(市、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
申报教育现代化示范的中学通过进行自评,提供相关的评价材料接受县(市、区)的评价,然后再接受省级的评价。
获得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的部分学校见附录2(2001年的数据信息)。
四、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江苏省要实现“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必然会加强苏北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
另外,江苏省还要实现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则必然会使苏南的教育现代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所以,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加强苏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苏北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起步晚,再加上苏北经济基础薄,教育底子弱,结果导致苏北地区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水平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如果不加强苏北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必然会影响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进程,甚至会延迟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实现的目标期限。
在国家日益重视教育公平的大环境下,区域均衡发展的理念也必然会引导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实施策略和措施。
所以,加强苏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是提高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综合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注重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苏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江苏的经济和教育重地,对于江苏综合实力的提升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基本符合江苏省的相关标准时,如果江苏省想依靠苏南的教育优势来提升江苏省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尤其是想率先实现教育强省的目标,苏南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必须加强,从而创造更多的特色,培育更多的闪光点。
所以,注重苏南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是江苏省进一步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附录1:2007-2009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的县(市、区)(共62个)
附录2:2001年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名单(137所)
南京(23 所)
南京师专附中、南京市上新河中学、南京市沿江中学、南京市第十七中学、南京市新闸中学、南京市营房中学、南京市江心洲中学、南京市孙家中学、南京市上峰中学、南京市上坊中学、南京市丹阳中学、南京市百家湖中学、南京市作厂中学、南京市淳化中学、六合县横梁中学、六合县马集中学、江浦县永宁中学、江浦县第四中学、溧水县中学初中部、溧水县晶桥中学、高淳县东坝中学、南京市宁海中学初中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第二中学
无锡(11 所)
无锡市胜利门中学、无锡市西新中学、无锡市广勤中学、无锡市洛社中学、无锡市仓下中学、无锡市南泉中学、无锡市东洚中学、宜兴市陶都中学、江阴市新桥中学、江阴市夏港中学、江阴市徐霞客中学
徐州(14所)
徐州市第九中学、徐州市科技中学、徐州市西苑中学、贾汪区英才中学、铜山县马坡中学、铜山县湖庄中学、铜山县何桥中学、铜山县房村中学、铜山县单集中学、新沂市第六中学、沛县城镇中学、睢宁县新世纪中学、邳州市红旗中学、邳州市运河初级中学
常州(10所)
常州市北环中学、常州市翠竹中学、常州市第十五中学、常州市兰陵中学、金坛市河头中学、新区龙虎塘中学、武进市漕桥初中、武进市东安中学、武进市夏溪初中、溧阳市南渡中学
苏州(15所)
苏州市第二十中学、常熟市赵市中学、太仓市直塘中学、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太仓市第二中学、太仓市实验中学、张家港市第三中学、昆山市新镇中学、昆山市兵希中学、张家港市香山中学、吴江市芦墟中学、吴江市平望中学、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苏州市第十四中学初中部、苏州市第十中学初中部
南通(12所)
南通市实验中学、南通市虹桥二中、海安县李堡镇初中、海安县章郭初中、海安县双楼初中、如皋市林梓初中、如皋市戴庄初中、海门市长春初中、海门市德胜初中、通州市十总中学、通州市新联中学、如东县新林镇古坳初中
连云港(4所)
灌南县实验中学、连云港市西苑中学、连云港市海宁中学、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淮安(4所)
淮安市第十中学、淮安市第三中学、洪泽县东双沟中学、涟水县圣特初级中学
盐城(14所)
盐都县义丰初中、大丰市第三中学、大丰市第五中学、响水县大有初中、滨海县新港初中、滨海县大套中学、射阳县桂英中学、射阳县南港初中、射阳县第五中学、建湖县近湖中学、建湖县红卫初中、阜宁县板湖初中、东台市头灶镇中学、东台市后港镇中学
扬州(4所)
扬州市翠岗中学、邗江实验学校、邗江区公道中学、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
镇江(10所)
镇江市第三中学、镇江市第六中学、镇江市第九中学、丹阳市横塘中学、丹阳市后巷中学、丹阳市运河中学、丹阳市行宫中学、句容市二圣中学、丹徒县辛丰中学、丹徒县支显宗中学
泰州(10所)
泰州市实验学校初中部、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靖江市实验学校初中部、泰兴市蒋华镇初级中学、姜堰市桥头镇初级中学、姜堰市溱潼镇第二中学、兴化市周庄镇初级中学、兴化市茅山镇初级中学、兴化市安丰镇初级中学、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
宿迁(7所)
泗阳县穿城初中、宿迁市实验学校、宿城区马陵初中、泗洪县第三中学、沭阳县城郊中学、沭阳县怀文中学、宿豫县关庙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