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外交
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大国外交
姓名:姜腾辉
班级:物理学基地班
学号:2008213551
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正处于一个全新的阶段,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当然这个轨道会不可避免的曲折蜿蜒!!
08年的美国大选,奥巴马以倡导“新政”当选美国总统,这标志美
国国内政治“新时代”的开始;美国长期奉行的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将会终结;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将会被多边主义取代。
多边主义外交将增加中美磋商与合作的机会。
奥巴马“新政”下的中美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将会继续发展。
而且随着美国主流思想对中国的认知趋于客观和中国对美国战略判断的变化,中美关系发生了由“安全主导型”向“复合相互依赖型”的战略转变。
这是中美关系近些年持续好转的结果,也是未来继续前进的基础。
美国新自由主义正在逐渐主导奥巴马政府的外交观念,使得中美关系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由于中美之间尚缺乏双方满意和国际社会认同的合作平台或机制,两国间也不排除出现风险的可能。
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在经贸、汇率、环境、知识产权以及人权等问题上给中国造成压力。
总而言之,美中两国之间合作与矛盾并存。
中美两国在有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肩负重责大任,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华尔街日报》联名发表文章中所说的,全球没有几个议题是美国或中国能够独力解决,也没有几个议题,可以在缺少美国跟中国共同合作的情况下解决。
问题是,在某些全球性问题上,美中两国有不得不携手合作的理由,但在另一些问题上,他们之间仍存有许多难以化解的矛盾。
例如,环保议题就是美中两国不得不合作的全球性议题。
美中两国的排碳量分别高居全球第一位与第二位,如果这两个国家都不采取行动,改善它们对世界所造成的污染,全球都将蒙受其害。
因此,美中两国责无旁贷地必须在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议题
上建立切实的伙伴关系,致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只有在美中两国强力支持之下,一项新的环保议定书才能有效地起规范的作用。
此外,共同对抗全球金融海啸,也是美中两国不得不合作的另一全球性议题。
美国的国债现在高达一兆美元,中国目前一共购买8015亿美元的美国公债。
这已经不是中国是否对美国友善的问题,而是北京了解,美国经济一旦崩盘,就是全球最大市场的解体,也意味着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中国将首当其冲。
影响所及,不仅全球经贸体系与金融体系瓦解,而且维持全球经贸与金融秩序的霸权稳定体系也随之崩解。
在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对付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海啸所造成的伤害已经获得控制。
美国经济预计今年9月触底反弹,明年可望重新回到经济正成长,中国经济也将加速增长。
美中两国经济复苏之后,应有更大的能量协助其他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
在美中两国共抗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双方仍有不易化解的矛盾。
例如,在希拉里与盖特纳联名的文章中,他们说:“美中双方必须战胜保护主义,同时必须为两国劳工和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新机会,让各自国内民众享受美中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利益。
”但事实上,美国的保护主义远比中国严重,这次美国把中国拉来垫背,显然是要中国分摊保护主义的责任。
美中两国更大的一个矛盾则是,美国竟然认为中国的高储蓄是全球经济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希拉里与盖特纳说:“提高个人收入和加强社会安全网,解决中国人习于大量储蓄的根本因素,将可大幅提升中国内需和全球经济增长。
”美国点名中国的高储蓄是
全球经济的一大问题,显然有点不够厚道,因为若非中国人长期养成大量储蓄的习惯,又如何有能力扛下美国80%的国债?其实,美国人的挥霍成性、浪费无度、低储蓄率、银行的放任主义造成的次贷危机,才是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的主因。
现在盖特纳说,美国将在未来四年内,努力降低预算赤字,提振国民储蓄,是不是嫌晚了点,能不能做到,都是问题。
至于美国奥巴马政府要解决的外交问题,像是朝鲜、巴基斯坦与阿富汗,都在中国边境,与中国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美国要求中国让步,无异与虎谋皮,看来华府只有自求多福了。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沉重打击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美国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削弱;加速了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边缘”结构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的转变。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体制中的发言权不断增加;世界经济重心加速由大西洋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贸易保护主义双刃剑作用更加突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分量增大;整个国际体系的转型加快。
这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的首次访问已经结束。
从双方讨论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全球性课题中,我们就能看出,当今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了双边范畴。
就在不久以前,美国官员在谈及中国的国际地位时,还是很不情愿地称之为“重要的区域性角色”,但现在,美国却视之为管理世界事务的重要伙伴。
用奥巴马总统的话来说,若没有美中两国的共同参与,很多全球性问题就不可能获得解决。
美国过去也并非不重视中国的地
位和角色,但作为二战以来的超级强国,其踌躇满志和心高气傲的心态,使之从来不愿平视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持续崛起的中国在内。
促使美国“突然”对中国刮目相看的直接原因,正是去年底源自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
华盛顿这时才猛然发现,在很多方面,它再也不能“一切如常”,包括处理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的方式。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实力优势相对下降,可用于支配的资源变得捉襟见肘。
不仅如此,美国在海外背负的各种义务和负担却在增加。
由于传统盟友的力量也在削弱,无法有效分担崭新形势下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美国就必须重新定位和寻找合作伙伴,以便维持其“世界领袖”的地位。
这种战略思维的改变,诱发和增强了中美进行更广泛合作的意愿,同时也使两国平等互动的空间立即变得开阔。
奥巴马此次抵达亚洲之后,在第一站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向中国示好,强调美国不会遏制中国的崛起,因为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会增强国际社会的力量。
此后,在上海和北京访问期间,奥巴马更在不同场合多次重复这样的言论。
从他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共同会见记者的谈话中,以及从此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我们都可以明确看到,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就是管理全球事务的战略伙伴。
与美国现有的盟国相比,中国在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价值观方面,都和美国存在着很大差异。
而且,从人口、地域和经济的规模以及战略雄心来看,庞大的中国容易被美国视为对手和威胁。
而在中国方面,美国过去遏制其他大国的政策和做法,同样会使它对美国的对华战略意图存有疑虑。
尽管如此,以奥巴马访华为重要标志,中美双方越走越近,合作的领域从双边事务涵盖到全球
事务,颇有联手共治世界的迹象。
双方之所以做到这一点,一是因为两国政治家有化敌为友、化对手为伙伴的远见和智慧,二是因为彼此的利益交融越来越深广,越来越不能承受因对抗、敌视和交恶所带来的代价。
这些利益分布于双边、多边和全球的几乎所有领域,迫使双方必须把分歧、争执和竞争臵于可控制的状态。
就如同中美两国此次达成的诸多重大共识一样,两国间存在的一些分歧也是明显的,涉及人民币币值、贸易保护措施、人权、达赖喇嘛和美台军售等。
值得提及的是,中美双方都开诚布公地讨论了这些分歧,胡锦涛和奥巴马更在记者会上公开和直接地予以提及。
由此也可以看出,双方并不避讳彼此间的不同,愿意在“和”的前提下坦诚面对。
这是大国之间正常的互动状态,也是应有的交往之道。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
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