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重心摆动范围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你认为平衡有哪几种状态?
平衡功能的分级
• Ⅰ:静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过程。 • Ⅱ:自我动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 的过程。 • Ⅲ:他人动态平衡 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 人体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包括来自自 身和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平衡,有赖 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 运动系统的参与、相互作用以及合作。
身体摆动
支持面干扰
身体摆动
支持面干扰
1.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1)踝关节运动模式 (2)髋关节运动模式 (3)跨步动作模式
2. 预备性姿势调整
• 在不稳定的随意运动开始之前,预先出现 某些肌肉的收缩运动和体重的转移 • 不能进行预备性姿势调整,就不能进行有 目的的随意运动。
运动控制
坚固和较大支撑面
适应症
• 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瘫帕金森病、 • 多发性硬化、小脑疾患、脊髓损伤等 • 2、耳鼻喉科疾病
– 前庭功能损害
– 各种眩晕症
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

截肢、关节置换、下肢骨折等
禁忌症
• • • • 严重的心肺疾病 下肢骨折未愈合 不能负重站立 发热、急性炎症
(1)踝关节运动模式 (2)髋关节运动模式 (3)跨步动作模式
(1)踝关节运动模式
• 指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 摆动。 • 对正常人而言,平衡干扰较小且站立支持 面适宜时,踝关节动作模式是保持站立平 衡的主要对策。
身体摆动
腓肠肌
支持面干扰
身体摆动
胫前肌
支持面干扰
(2)髋关节运动模式
线所成的夹角
稳定极限 (LOS)
定义:指人站立时身体能够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 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 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 前后方向:最大摆动角度为12.5° 左右方向:最大摆动角度为16°
LOS
前后摆动的 最大角度12.5度
LOS
左右摆动的 最大角度16度
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立的LOS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感受头在静止时的地心引力和头的直线加速度变化的刺激
3.前庭系统
• 通过测知头部的位置及其运动,使身体各 部随头作适当调整和协调运动从而保持身 体平衡。
(一)感觉系统
1. 躯体感觉系统
2. 视觉系统
3. 前庭系统
(二)运动系统
1. 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2. 预备性姿势调整
1.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包括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静态平衡功能
• 内容:包括双腿站立、单腿站立、足尖对足跟站 立(双脚一前一后站立)、睁眼和闭眼站立。
• 闭眼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去除视觉对平衡 的影响,使被检者更多的依靠本体感觉和前庭感 觉。 • 在去除视觉的情况下,检查的本体感觉和前庭觉 系统的功能。
记录参数及结果分析: 评定参数包括:1.重心移动(摆动)轨迹类型 2.重心移动路线或轨迹长度 3.重心移动的范围 4.移动中心点的偏移距离 5.Romberg率 平衡指数 6. 重量分布分析、姿势稳定 性分析、同步性分析、协调 性分析 7. 跌倒危险指数
踝调节机制
较小的力
较小支撑面
髋调节机制
较大的力
跨步调节机制
过大的力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 图
感觉系统
判断身体位置
动态平衡
运动协调
身体运动的选择
比较、选择﹠结合 感觉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体感系统
选择﹠调整肌肉收缩的模 式
踝部肌 肉 腿部肌 肉 躯体肌 肉
环境作用
产生身体运动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 受试者站在窄的横梁上,其支持面变小且不与全足
底接触,因而平衡不佳。 • 此时若后移横梁,为免失衡,受试者将伸直下肢, 屈髋、前倾躯干以免失衡 • 这种依靠髋活动的对策称为髋关节运动模式。
身体摆动
股四头肌
支持面干扰
身体摆动
支持面干扰
(3)跨步动作模式
• 是通过快速跨步来重新确定站立支持面。
• 人站在地毯上,若有人向后拉地毯的幅度 过大,站立者将向前扑倒时,此时踝关节 动作模式已不能克服,只得主动迈一步以 免失衡。
评定目的
• 1、是否存在平衡障碍及程度 • 2、对潜在的和亚临床的平衡障碍提供有价值的临 床资料,前瞻性地分析不同年龄平衡功能的变化 与疾病的关系。 • 3、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原因 • 4、预测发生跌倒的可能性 • 5、指导制订康复治疗方案 • 6、监测治疗和康复疗效,以及治愈判断。
定量评定
其目的在于了解和分析平衡障碍的程度以 及进行康复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疗效。也为平 衡功能障碍的病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平衡功能的评定
思考题?
什么是平衡?
平衡
定义:指人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 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 的能力
平衡功能可以通过运动训练得到提高和完善
支持面
定义:指人在各种体位下所依靠的表面。
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支持面的特点与质地
支持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
• 协同动作:多个肌群在一起工作所产生的合 作性动作 • 各种运动就是将多种不同的协同动作组织 和编排在一起的结果。
1.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 维护站立平衡
-通过下肢和躯干肌肉以固定的组合、固定 的时间顺序和强度进行收缩的运动模式
1.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 维护站立平衡通过三种动作模式来对付外 力或支持面的变化
– 足底皮肤的触、压觉
– 踝关节的本体感觉
2.视觉系统

视觉输入:
1. 自身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2. 物体是静止或运动
2.视觉系统
• 当躯体感觉受到破坏或干扰时,视觉系统 在维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
– 颈部肌肉收缩使头保持向上直立位 – 保持水平视线
3.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有两个感受器
壶腹嵴
• • 运动位置感受器 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引起的刺激
(一)感觉系统
1. 躯体感觉系统
2. 视觉系统 3. 前庭系统
1.

躯体感觉系统
皮肤感觉(触、压)输入
– 体重分布情况 – 身体重心位置
1.躯体感觉系统

本体感觉输入
分布于肌梭、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向大 脑皮质传递:
• 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与运动方向
1. 躯体感觉系统
• 正常人站位时,起主导作用的为
• 面积小于足底面积 • 支持面不稳定
• 质地柔软
• 表面不规整
足与地面接触面积较少
单足站立时的支持面
• 为单足底接触的支持面
X
双足站立时的支持面
• 为包括两足底在内两足间的支持面
X
X
扶拐站立时的支持面
• 为两足底及拐杖与支持面接触点之间。
X
其他情况的支持面
平衡状态的优劣
重心与支持面中心连线与 经过支持面中心所作的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