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体育电影中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竞技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体育电影中的体现摘要在体育电影中,体育和电影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概念背后的体育竞技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体育电影中重点体现的两种精
神价值。
体育竞技精神是体育电影的主力,而人文精神则是对体育电影灵魂的再现。
体育活动、训练、比赛成为体育电影的背景,其中的人物成为体育电影刻画的主体。
在背景和主体的表现、刻画中,竞技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融合,通过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中,呈现出人类对理想的珍视、对人的价值和自我尊严的保护以及对命运的关切。
关键词:竞技精神人文精神体育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在体育电影中,包含着两个概念,即体育和电影。
在体育和电影结合的过程中,体育电影本身就具有代表体育的竞技精神和代表电影的人文精神。
体育活动、训练、比赛成为体育电影的背景,而其中的人物成为体育电影刻画的主体。
在背景和主体的表现、刻画中,竞技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融合,通过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中,呈现出人类对理想的珍视、对人的价值和自我尊严的保护以及对命运的关切。
竞技,使体育电影带来了酷炫的效果、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胜负追逐中的悬念效应,观影者被这种观感上的刺激、挑战所引领。
然而,一部好的体育电影,竞技所产生的快感在人文精神的带动和升华下,往往会使体育电影承载更多的价值,竞技的快感之后,电影
所呈现的镜头语言、画面美感、人物形象,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脑中,影片背后那自强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以及家、国和个人的经历、命运,更能够打动观影者,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体育竞技精神在体育电影的主力作用
体育竞技和平时的大众休闲体育不同,它不但追求体魄强健,更是要以输赢论胜负,其中竞争的残酷性和紧张、刺激的观赏性成为体育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砝码,体育的竞技精神在体育电影中成为主力。
1 体育电影中的重要情节——体育竞技
体育竞技以其紧张、刺激吸引了全世界众多观众的目光,在体育电影中,它也成为重要的情节。
在电影人物双方的对抗中,体育电影高潮迭起。
体育电影中,体育竞技项目涉及广泛,赛车、拳击、橄榄球、棒球、垒球、搏击和足球等项目出现的频率较高。
《洛基》《沙鸥》《百万金臂》《年少轻狂》《阿森纳球场悬疑》《齐达内,一幅21世纪的肖像》《印度往事》《同名的人》《女蓝五号》《篮球梦》等影片对这些运动有着详细的刻画。
电影《一球成名》是2005年由导演丹尼·加农执导的一部成功的体育电影。
《一球成名》把足球运动和球技的观赏性推向了极致,人们在电影中不仅找到现实世界中的足坛巨星,电影的娱乐性也得到了全面的保障,而影片呈现出的比赛更是给观影者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巨星们精湛的球技、努力的奔跑、智慧的足球战术、完美的
场上配合以及对真实足球比赛的尊重和敬礼使得《一球成名》的体育竞技十分客观,影片呈现出的所有效果让观影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足球这项世界运动的魅力得到了完美再现。
在这一背景的完美呈现下,主人公墨西哥乡间的足球少年圣地亚哥·穆内兹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他对足球的喜爱,征服了全球众多的观影者。
由于第一部的巨大成功,《一球成名》接连拍出了两部续集,成为超强的“足球三部曲”。
诚然,如同《一球成名》表现高超的足球技巧,其他体育电影往往也要在视觉上表现体育竞技,甚至是高难度的极限竞技,在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电影呈现里,观众常常能领域各种体育运动或体育项目的极致精神,这既是对体育的一种致敬,更是对体育竞技的艺术化表现。
2 体育电影中的重要精神——体育竞技精神
体育竞技精神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更是自我超越、大度包容。
感官的刺激永远是暂时的,只有那些能够深入人心的东西才能长久的保留下来。
体育竞技精神不仅是运动员们的精神支柱,更是体育电影中的重要精神元素,没有它,再好看的竞技比赛都会因此而失色不少,当然,体育竞技精神的呈现也是大多数体育电影的基本色。
以《拳王阿里》和《胜利大逃亡》两部电影为例。
《拳王阿里》讲述了阿里对拳击运动的热爱和执著,即使在拳王称号一度丢失,十年间经历了很多事情,他对拳击的热爱程度依然不减。
他的率性而为吸引了大批热爱他的人也为他带来了很多的
麻烦。
终于在十年后,1974年,拳王阿里以32岁的高龄挑战乔治福曼,其实,这场对决在所有人看来是一场必输的战役,但体育就是不断挑战,向高难度、向极限,甚至向生命挑战,这才是“拳王”称号的真正涵义,而不是仅止于输赢。
所以,阿里就算最后输了,他依然是“拳王”,因为梦想和挑战是体育竞技的伟大精神所在。
《胜利大逃亡》带有浓重的二战色彩,但是它又是一部精彩的体育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组成纳粹队与盟军的战俘队要进行一场足球比赛,战俘队中,想借此机会逃出战俘营,回归自由,于是想出了挖掘地道逃跑的方法。
但是,他们最后选择了比赛,这是电影的高潮——最后一场赛事开始时,德军以军事胜利者的姿态比赛,半场下来,战俘队被打伤二人,德军以4比0领先。
休息时刻,战俘们本可以通过秘密地道逃走,可是,他们不甘忍受德军的蛮横,不能容忍赛场上的军政强势,为了赢得尊严,赢得赛场上平等的胜利,他们放弃了逃走。
最终战胜了纳粹球队,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这是体育平等精神对军事强硬的胜利。
《拳王阿里》与《胜利大逃亡》两部电影的表达是不同的,前者是向体育梦想冲刺,后者则是在生命与比赛之中抉择。
但贯穿二者的却是对体育竞技精神张扬的渴望。
阿里,生命不息、拳击不止,这是他的信念,在短暂比赛的背后,正是这种精神支持着阿里,在漫长的十年间,正是这种精神指引着阿里。
对抗是残酷的,比赛是刺激的,但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才更加感人的。
而战俘队,在生命和比赛胜负之间,选择了维护他们心中的体育竞技精神。
体育竞技,
是战俘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体育竞技精神,是比他们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这种精神,能够战胜恐惧,战胜仇恨,搁置偏见,放下种族矛盾;这种精神,具有人类最神圣的东西,它的光芒照亮了战俘,也感召了性格扭曲的纳粹。
战俘们没有从地道中逃走,在场的球迷们冲破了体育场的大门,战俘们用光荣、圣洁、英雄的方式迎来了“胜利大逃亡”。
《拳王阿里》更多的是体现个人的信念,而《胜利大逃亡》则更多地呈现了高于种族、高于民族的自由平等竞技精神的展现,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和精神空间。
体育竞技作为体育电影的叙事背景和主要情节,为电影主题进行了全面的铺垫,也使得体育电影更加真实可信、更加紧张精彩,更加容易被观影者所接受;而体育竞技精神成就了体育电影,给体育电影以点睛和升华。
可以说,体育竞技成就了电影的视觉冲击,满足了观众求新变求的心态,但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体育竞技所燃烧和释放的精神力量和对极限的追求才真正是能引起我们共鸣和
心灵震憾的原因所在。
二人文精神在体育电影中的灵魂作用
在体育电影中,无论讲述的是何种竞技比赛,归根结底总是在讲述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的故事,在体育竞技的背景下,他们或坚韧不拔,或努力拼搏,或跌倒重来,或屡战不馁,他们或成功或失败,但相同的是,那种一直向上的追求,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那种永不服输的斗志,那种对自由、公平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而体育电影中的这些元素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1 人文精神对体育电影主题的阐释
如果说体育电影的外在表象是体育竞技的话,那么体育电影的内涵则为它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与其他电影相同,体育电影需要竞技比赛作为外在的叙事背景,而人文精神作为一部电影的内涵,则是对体育电影主题的阐释。
通过塑造人物性格、情感,通过延伸事件的矛盾冲突、变化发展,体育电影的内涵不断展现,在这种抽丝剥茧之中,人文精神得以彰显,体现了一部电影的价值观和倾向性,提升了电影反映内容的深刻性。
体育电影中的人文精神首先体现在对外在困难或阻隔的冲破上,这是人毅力、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实现。
如《黑眼睛》,故事原型是中国的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平亚丽,故事讲述了失明女孩丁力华的体育之路。
与之前所列举的好莱坞体育电影不同,《黑眼睛》虽然也有着较为显著的体育竞技特征,但是其对抗的激烈程度,比赛的紧张程度,都比较弱。
女孩丁力华作为一名残疾运动员,本身就体现了人类对于自我的超越以及对于命运的抗争精神。
体育训练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丁力华在教练和队友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电影虽然也强调了努力之后的成功,但更多的是将人文关怀放在了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不放弃上,以及周遭人的关爱与鼓励上。
《黑眼睛》从体育升华出对命运的抗争和面对艰辛的态度,即身体的缺陷挡不住对光明人生的向往,生活的艰辛挡不住乐观积极的人性魅力。
这样的人文向往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励志精神。
类似的电影还有如《翻滚吧!阿信》,
尽管在题材的选取上侧重于体育精神对误入歧途选手的召唤,但在深层意义上来解读,阿信的重归体坛之路,正是体育精神牵引下的对人生、对内心、对理想与梦想的自省和回归,是面对人生曲折与困难之后的人生转折。
其次,体育电影中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对体育梦想者人生状态的观照下,这种观照是出于人性的关怀,是出于对一个人人生的观照,而不止于对其体育精神、体育梦想和体育之路的关注。
如《摔跤手》,电影中兰迪·罗宾森已“老”,红极一时的摔跤生涯早已划上了句号,他只能靠着摔跤表演来维系他的梦想和生存,失落的现实和强烈的梦想,在他被告知不能再参加摔跤,否则性命堪忧时,他依然渴望能重现赛场。
在这里,电影的处理并非英雄式,主人公也并非高大全的大人物。
电影以一个普通人的现实状态为切入点,他面对着现实中的各种困难,不管是梦想上的,还是经济上的压力,伤病的折磨,亲情的维系,以及个人情感的处理等,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普通人生活的全部状态,梦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体育电影彰显的人文关怀最基本的当然是震憾人心的对竞技困难的突破,更多的应该是对人的内心、人生之路的观照。
2 民族、时代等人文精神在体育电影中的灵魂再现
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电影所反映的人文精神也有所不同。
电影艺术本身并无国界,但是电影中刻画的人物却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把人文精神具体到民族、时代之中,不仅可以使电影的主题更加深刻,而且可以让电影本身打上更加鲜明的烙印。
2008年上映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影片以传记体的方式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作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去美国参加奥运的故事。
当时的中国,正值内忧外患,短跑名将刘长春作为一个有良知、有骨气的中国人,不愿代表傀儡“满洲国”参加比赛,而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
这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不甘屈辱、奋力拼搏,不愿作亡国奴,誓死为中国人而战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时代赋予那一代运动员的使命,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而“弱国无体育”的现实更是深深地刺激了观影者的内心,富国强民,不再是一句口号,也不能再只是一种觉悟,必须通过扎实的富国强兵兴教之路,才能让国人在世界面前抬头。
通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电影,灵魂的再现了这一深刻的主题。
三结语
体育竞技,带给我们的是运动美的呈现;体育电影带给我们的是影像美的呈现。
有赖现代科技的发展,影像美中的元素是多种的、全方位的,体育电影呈现的精神也是多层次、立体的。
无论是体育竞技精神所呈现出的外在表现,还是人文精神体现出的电影主题,都向世人展现了丰富而饱满的精神内涵。
体育竞技项目多样,其中的体育竞技精神却值得所有项目的运动者与观赏者追求。
体育电影立意各有不同,但其中对人类的普世价值的体现却值得所有观影者体会。
参考文献:
[1]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叶志良:《从意识形态承载到生命叙事的转换——体育影片的叙事伦理》,《当代电影》,2008年第3期。
[3]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耿聪,男,1982—,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公共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