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评论的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闻评论的创新

发表时间:2010-10-11T13:15:13.81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阎峰[导读] 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的新闻文体,它对读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充分说理、以理服人阎峰(商丘广播电视总台河南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的新闻文体,它对读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充分说理、以理服人。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科学分析、缜密论证,以表达作者的观点,让读者信服地接受观点、接受指导。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与之相适应,新闻评论也是如此。新闻评论需要改进,新闻评论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评论因为其有较强理论性的特点,也正是由于新闻评论的理论性,有时对一般受众来说,有一种居高临、敬而远之的感觉。然而“新闻评论写作要吸引读者、拉住读者”,且“评论撰稿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形成一种抓住读者、能有效传递思想的行文风格”。所以,作为大众传媒,要使自己发布的信息为更多受众所接受,除了思想理论的深刻外,还必须注意自己的表现形式。

现有的一种片面认识是,新闻评论的大众化会影响其政治属性,削弱其战斗力。其实,这是对新闻评论大众化的一种误解。的确,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新闻评论历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但评论的大众化决不是庸俗化。评论大众化并不是要新闻评论无原则、无取舍地见事就评,甚至迎合某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它的前提必须是:一是对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二是引起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认为评论的政治属性就是单纯地自上而下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那是狭隘的政治观。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新闻评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求新闻评论对文化、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发生的新闻事实加以评论,以获得正确的理解。群众需要、欢迎的评论,应该说都有着重要价值,都应该是新闻评论政治属性的体现之一。

长期以来,新闻评论还被认作是“官方的声音”,是给领导看的,是“阳春白雪”。由于这些评论往往是代表一级党委发言,所以新闻评论在某些人心中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红头文件”。这种认识在今天仍然还有市场。一些社论、评论员文章追求所谓的“庄重严肃”,老是讲一些“永远正确但缺乏新意和生气的空话”,这恐怕是今天不少评论在社会上不受欢迎,引不起关注和反响的重要原因。造成人们对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这一片面认识,体现在评论员的写作态度上就是不敢或不能自由融入个人的主观认识。一篇社论、评论员文章,几乎没有撰稿人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独到认识,而是对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的摘抄、剪辑和图解印证。结果,群众看到的是冷冰冰的面孔,敬而远之,评论便达不到上下沟通的目的。

由于这种狭隘思想意识的支配,使得新闻评论形式僵化。出色的新闻评论却总是能抓住受众心理,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采取恰当的形式,将撰稿人的目的表达出来。

在现代新闻评论中,个性化的“你”的结构,被越来越多地使用。采用“你”结构有两个优势:第一,对你——受众——说话,把一个模糊的问题加以个人化处理。新闻评论撰稿人邀请“你”参与聊天,使受众能够设身处地和撰稿人一起思考。第二,把一个超乎理解力的数字简化为每一个读者都能接受的数字,也就是把专业化名词换化为大众词汇。

和个性化“你”的结构如出一辙的还有“同我一起想象”结构。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有:第一,快速把读者带入情境。第二,文章短小精悍,在掌握了事实的对比之后,不需要过多的劝说。

此外,在现代媒体竞争中,信息渠道更多样,受众更挑剔。强大的声势很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开门见山的“震惊方式”以及“幽默方式”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

另外,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新闻评论的撰稿人和受众的身份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利用网络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观点,他们不讲求形式的规范性,通常BBS是他们现身的最佳场所。各大媒体的电子版也推出了言论板块,作为新闻评论的延伸。

“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的艺术,它任何时候都可能因创造之美而显得荣耀,它经常是强有力的,可它总是用知识撰写出来的,当我们新闻工作者进入思想和观念的领域,也因此进入人们的头脑时,严肃的任务也就已经在进行中了。”一切符合新闻规律的新闻评论形式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在借鉴它方之长的同时,结合各地实情,不断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