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穿条件下能造出的武器装备之论证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贴是兄弟在临高启明吧曾经发过的一篇原创稿改编的,特此注明:
继上一篇原创《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本篇讨论单穿工业基础;
在单穿的条件下,最大的软肋就是工业基础或者工业体系;
在有好的设计指导、高明的工匠条件下许多近代的武器其实是能够实现的,但是也仅仅是能够实现,仅此而已;
毕竟近代尤其是19世纪的武器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单兵火器先后经历了前装燧发滑膛枪、前装击发滑膛枪、前装击发线膛枪、后装击针单发步枪(纸壳弹)、栓动步枪、连珠枪等等。
那个时期的好多武器在制造上并没有太复杂的结构;就技术条件来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有超前的思路没有相应的工业基础,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做个御用火枪和做千百万支列装部队的制式武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要只是在技术上实现,这个完全不难,但要想量产,这个量就涉及到大规模的工业化;
有人说滑膛枪时代不也是上千万只的步枪在服役,怎么没看到工业化?
这个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燧发枪时代也是有工业化的,只不过是手工业工业化时代,依靠大量的人力和机械辅助当然也能实现火枪的量产;但是,我们应该能够注意到一点:燧发枪时代的枪管口径和枪弹游隙根本不统一,枪支坏了不能使用相同的备件只能原厂返修或者找工匠打磨修配;这就是手工业时代的弊端,有限的解决了量的问题,但是质量一致性的问题却解决不了;
质量的问题涉及到加工精度,而精度的提高(包括机床、零部件、产品)尤其是在量产时人类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才将加工精度由1mm提高到0.1mm,这中间有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材料、加工、装配、测量以及工具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普及)等等;
燧发枪时代仅仅是解决了量的问题,但大规模量产质量一致、均一性较高、精度较高的线膛枪则必须经由机械化为主力的工业化机器来实现!人力为主的手工业加工诚然能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但是手工业加工有其不确定性,精度的一致性得不到根本的保证;但是机械化则能实现这一点,前提是机械化的加工精度要能达到手工业单件生产的精度,而一旦机械化加工的精度能够达到这一点(19世纪中期),就能海量的生产精度相当质量一致性的工业品,这远不是人力手工业所能抗衡的;
脱离了这个工业化前提,要想实现大规模高精度量产一致性的武器就是痴人说梦!
下面我们说说那些天才猪脚军火专家(姑且套入这个称呼角色吧、总比特种兵啥的要占优)在古代(明末也是个穿越交通拥堵区,跟象山影视城每天上演的各种大剧一样)那个有限的手工业基础条件下不计成本可能实现的武器:
1、燧发滑膛枪。(完全可以)
滑膛枪的枪管和枪机是主要的难点,枪管的制造以古代经典的经验完全能够手工量产(参看威廉斯堡的枪匠),还是前面说的,质量肯定参差不齐,
但是滑膛枪时代完全够用了;至于枪机部分,可能精巧一点,但是捅破了这层膜,也没什么神秘的,17世纪的带保险扣的狗锁式火枪升级到制动楔轮式完美枪击结构也不存在技术难度,只是设计上更加简单、巧妙而已;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枪机“主板”和“驱动”V型板簧、制动楔轮、火镰盖等零件的热处理技术可能不到位,导致性能比不上原始位面历史上的性能服役年限,但是在17世纪结构简单、适于单兵列装的“自生火铳”已经属于是划时代的武器了;
2、击发药。(难)
底火、火帽包括一切需要发火的东西都用到击发药,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甚至改变了武器的发展历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据查到的历史资料,17世纪晚期就有法国人发明过雷酸金系列的发火药,18世纪也有氯酸盐类的发火药,但是由于原料提纯、混合配比不当、制作工艺不成熟以及人们固有的观念等原因没有普及开来;
一般猪脚要是个现代军火专家,相信不会不知道发火药的重要性。而且制作原料和工艺也不复杂,难的是如何进行原料的提纯和工业化量产(靠,又是工业化!),这个要想在明末实现的话,需要制取纯净的硫酸和沉降硫、硝酸、盐酸、紫铜、水银、高纯度酒精等提纯原料,还有众多的设备(反应釜、导管、计量设备、烘干、残酸分离设备)以及检测仪器也需要解决,此外还有专业的操作人员需要培养;
当然以上说的是工业化量产时的条件,如果猪脚想在有限的条件下仅仅是制造出来能否实现呢,譬如说几公斤这样的量?兄弟的意见是可以;也就是仅仅能制造出来,但是能不能列装,质量敢不敢保证;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我们提到了雷汞需要的原料纯度较高,那么先看看需要的主要耗材硝酸。
3、硝酸。
古代是没有氨的催化氧化直接制取纯净高浓度硝酸的,而制取所谓的硝酸是用硫酸硝石共热来实现的,而硫酸的来源是绿矾油,绿矾油来自原始的硫铁矿石,含有众多重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的干扰,所以提到硝酸不得不先说硫酸;
用绿矾制硫酸比较靠谱的方法是干馏(就是真空煅烧),得出来的是SO3、SO2、O2、Fe2O3等,当然,绿矾本身也有很多种杂质,这要看绿矾哪开采的,不讨论。要制浓硫酸就得分离出SO3气体,再用浓硫酸和水配合慢慢溶解吸收SO3。
但是要注意一点,绿矾可不是纯硫酸亚铁,还含有许多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杂质。再者,别以为稀硫酸蒸发就得浓硫酸,硫酸浓度越大沸点越大,到最后还会与水成为共沸物,与酒精溶水一个道理。
在经过所谓的干馏过程后,得到的绿矾油是由水、硫酸、悬浮物、胶体、溶解物构成的混合体。其成分至少有如下:水、硫酸、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还有一些硫酸盐,当然,氧气、二氧化碳必不可少。大家都知道,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镁不溶于水,其余的,如硫酸铜、硫酸钾、硫酸钙等等,都会进入最后的绿矾水中。
这个绿矾油,不能称之为浓硫酸,从绿矾油到浓硫酸,其实还有一段漫长艰辛的路要走。如果您硬要认为这就是硫酸并且拿来制硝酸、制炸药的话,
就当兄弟没说!
如果白菜写手们给猪脚开的金手指足够大并且足够合理再加上不是特别离谱的话,前提是猪脚得辛苦的提前钻研硫酸制法这一知识;(得嘞您呐,猪脚又变成化工专家了!)
如果硫磺、硝石都不缺的话,也可以直接考虑上铅室法。硫磺和硝石在古代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提纯极限(当然比不上现代分析纯级别的沉降硫和硝酸钾晶体)也可以尽量的避免干扰离子的影响,外置式的燃烧炉使硫磺硝石共燃进入装满有瓷珠的铅室,用水喷淋也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65%浓度硫酸,如果加上盖-吕萨克的吸硝塔和格洛弗的脱硝塔,生产的浓度会进一步提高达到76%,起码19世纪后期好多的工厂就是这样工业化生产的;(如果一个军火专家的猪脚还能是化工行业的翘楚,那貌似金手指确实大了……)
单穿条件下要想实现浓度和纯度还算满意的硫酸量产,兄弟觉得貌似只有这一种方法了。
当然也可以类似于八路的土法“缸塔法”来制造(本质上也是铅室法的变种),但不要忘了八路军是建立在20世纪前期二次工业革命后即电力的广泛应用这个大工业的知识背景下,这些都不是古代人或者不是化工专科出身的人能比的,而且有当时众多的留学归国的专业人士做理论指导和知识储备,就是这样还是有好多的同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没别的原因,当时的工业条件跟不上,设备极度缺乏。
------------------------
告一段落马上回来……
以上仅是硫酸,接下来说硝酸,有了浓度相对较高的硫酸和相对纯净的硝石,就可得到浓硝酸了么?非也!
好多小说随口一说什么浓硫酸硝石共热就是浓硝酸,如果你要是信的话就是扯淡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还是不信。
这样的方法得到的硝酸充其量也即是稀硝酸,可能还有些许杂质;有人又说了,蒸馏啊,不就浓度高了嘛!
这个,兄弟只能说呵呵了;
其实硝酸与水混合,在硝酸浓度为68.4%时形成共沸混合物(称共沸酸),而且硝酸是易挥发性酸(蒸馏?呵呵……),故浓硝酸不能由稀硝酸简单蒸馏制得。
即便是氨氧化法制硝酸所得到的硝酸浓度也仅为50%,要制得更浓的硝酸,可用浓硫酸(或硝酸镁)作为吸水剂,利用蒸馏、分室冷凝的方法将硝酸浓缩至97%左右。
当然以上仅是生产原理,涉及到的专业化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到硝酸厂看看,反正兄弟看完就绝望了;
此外还有水银、紫铜、盐酸、设备、检测系统这些亟需解决,不知道穿越的猪脚同志们怎么完成;
还有即便是火帽也不是说有了雷汞就万事大吉了,纯的雷汞很容易和铜形成更敏感雷酸铜,所以还要有氯酸钾、硫化锑、阿拉伯虫胶、工业200目以上级别玻璃粉,还要有相应的生产工艺、配套的专业生产设备、高标准的检测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制造成功;
至于炮弹用的引爆药和传爆药那个就更复杂了,此处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