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证治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饮证治初探
痰饮的释义
痰饮是临床中两种不同的证候,《医宗金鉴》说:“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
”
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焦等关系密切,痰的形态稠浊,饮的形态清稀;在内经中只有积饮之说,无痰症之名,非内经不重视痰证,考“痰”之为名从仲景开始。
后世说百般怪病皆为痰也,痰为百病之母,徒不知有因病
而生痰者,亦有因痰而生病者也。
痰饮的成因
人体的水谷精气,水谷之摄入、吸收、排泄和脏腑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若在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致体内水液代谢障碍,便可形成痰饮。
而痰饮的成因多由于肺、脾、肾等脏的“气化功能”受障碍,和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影响了津液的正常疏布排泄,致水湿停聚,聚水成饮,饮凝成痰。
痰本非人身皆有,揆其成因,不是因为水泛为痰,就是由于水沸为痰,因此,鉴别痰的前提就当分辨有火、无火,火衰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洪水逆行泛滥而为痰,其痰必是清水、这种无火之痰,治宜八味以补肾火,火壮则水化,痰自消矣。
痰饮皆为水之所聚,人身饮食之水由口而入,从膀胱出,靠肺气布散,脾气渗利,肾气蒸化,是以泻而不留,此水不留,则无饮邪,
人身津液之水生于肾中,居寄胞室,随气上升,布于肺经,是为津液。
体内水谷之精气,在正常情况下,是依赖脾的运化,肺的施布,肾阳的煦蒸和三焦的气化,才能化生为气血和津液以营养全身,其废物变汗、变尿,排出休外。
否则,脏腑失去了上述生化输布功能,在体液的环流的过程中,遇阴冷之气,则聚水为饮,水饮逢火之煎灼则可成痰。
痰饮的临床特点
痰形成之后,可在局部表现出来,亦可伴随经气而流动各处,痰犯肺则咳喘吐痰,在胃则恶心呕吐,在心则心悸,蒙蔽心包则神昏、癫痫,在头则眩晕,或头重如裹,在背则寒冷,在胸则满闷,在胁则满,有肠则肠鸣腹泻,在四肢则关节痛,或僵硬麻木,结聚皮下,则成瘰疠流注。
饮多见于胸腹四肢,饮在肌肉,溢而为肿(溢饮),在胸肋则咳唾引痛,气短不能卧,心下痞(悬饮)在膈上则咳不能平卧,身体微肿(支饮),痰饮相合,则咳嗽心悸,恶心不欲饮、肠鸣,呕吐清水,和脘腹胀满(痰饮)。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民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饮流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说明谷入胃而不能散其精,则化而为痰,水入而脾不能输其气,则凝而为饮,其平素饮食所化之精津,凝结而不布,则为痰饮,痰饮者,痰积中于,而饮附于外,素盛今瘦,知其精津尽为痰饮,故不能外充形体,而反下走肠间也,饮水流溢者,水多气逆也。
所谓水为气收不下者是也,其于胁下者,则为悬饮,其归于四肢者则为溢饮,悬者,悬于一处;溢者,溢于四旁;其偏后而上附心肺者,则为支饮,支饮者,如水之有派。
木之有枝;附近于脏而不中正也,咳逆倚息不得卧者,上迫肺也。
痰饮的辨证要点
痰的辨证要点:①要注意痰的形成原因和痰本身的属性(如风热湿燥寒);②要注意痰的的部位;③要注意患者体质(瘦人多火,胖人多痰);④要注意兼症。
饮的辨证要点:①饮是稀而流动的,振动时有水声,它和水基本上是属于同类的东西,但并不同,和湿有同类处,也不同,饮的水量多,而且亦集中。
②要区别饮的种类。
③要了解产生的原因,以及和肺、脾、膀胱、小肠三焦的关系。
痰饮的治疗方法
治痰先治气,通气痰自消,是痰的治疗原则,若是热痰则清之,燥痰则润之,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
消之,在胸膈则吐之,在肠胃则下之,以上是治疗基本法则。
若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者,宜培脾以化其痰,
肾虚有痰宜补肾引其所藏,所以说:治痰要考虑到肺、脾、肾三脏。
治疗方法:①宣肺化痰法:杏苏散。
方药:苏叶,杏仁,半夏,茯苓,生草,前胡,桔梗,枳壳,陈皮,生姜,大枣。
②清化热痰法:清气化痰丸。
方药:陈皮,杏仁,枳实,元芩,竹沥,蒌仁,茯苓,南星(胆制),法夏。
用于痰热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黏,甚则气急呕恶胸满或发热惊风。
③温化痰饮法:苓佳术甘汤。
主治痰饮病,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气短而咳,大便溏,口中和,舌苔白滑,脉弦滑者。
④开窍涤痰法:白金丸。
方用稀涎散(皂角、白矾2味),用于中风昏扑痰涎壅寒。
⑤降气豁痰法:宣白承气汤。
药用:礞石,大黄,杏仁,桑皮,瓜蒌。
⑥降气化痰法:苏子降气汤。
用于痰气博结,喘咳,上盛下虚。
⑦发汗逐饮法:大小青龙汤。
用于饮证,症见干呕,发热而喘,面目四肢浮肿,身体疼痛。
⑧益饮行水法:十枣汤。
用于水停胁上之悬饮,症见咳嗽引痛胸胁。
⑨泻肺逐饮法:葶苈大枣泻肺汤。
用于支饮,症见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二陈汤的临床应用(治疗痰症主方):方中清半下燥湿,桔红利滞气,茯苓渗湿和中,生草益肺缓中,盖湿渗则脾健气利则中清,而痰自化也。
方中燥湿,利湿,可知古人立法之精微,有人谓药燥而贝母代之,徒不知贝母入心肺之经药,性能疗郁,阴虚之人可用,阳虚不可投之。
讨论
痰饮是临床两种不同的证候,《医宗金鉴》说:“阴盛为饮阳盛为痰,稠浊是热沫清寒。
”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焦等脏关系密切,痰的形态稠黏、饮的形态清稀;在内经中只有积饮之说,无痰症之名,非风经不重视痰证,考“痰”之为名从仲景开始。
后世说百般怪病皆为痰也,痰为百病之母,徒不知有因病而生痰者,痰也有因痰而生病者也。
所以说:痰能生病,病也能生痰,二者互相关系密切,治疗中先究其病源,后捣其病所,则病至所逃矣,以上管见,诚望釜正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