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通史讲义
1、希腊罗马史(公元前2000年—公元6世纪)是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雅典创立的民主制度,罗马创立的法律体系对欧洲及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希腊的人文思想则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希腊罗马史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2、世界近代史(1500—1917年)是资木主义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也是世界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

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然后向世界各地扩展,在世界范围内,手工业生产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上,资产阶级逐渐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君主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成为代议制的两种典型形式。

思想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洲思想领域得到彻底的解放,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做了准备。

文学艺术上,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学艺术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全面繁荣。

3、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由20世纪上半期的革命、动荡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由不同社会制度与经济模式的相互敌视、封锁到当今的相互借鉴、竞争共处;由世界经济体系混乱无序到今天经济全球化和规范化、法制化。

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成为现实。

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历程。

经济上,主要讲述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文化上,主要包括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演变及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第1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之源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三面环水,山峦分割,土地贫瘠。

(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4)思想条件: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

2、发展过程
(1)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使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3)顶峰:伯利克里执政时,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3、主要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4、主要内容
(1)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构。

(2)鼓励公民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5、历史评价
(1)积极性:①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②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2)局限性:①民主权利的范围只限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民主。

②是小国寡民体制下的产物,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思维点拨] 评价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不应挑剔它哪些没做到或只关注其局限性,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

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贡献也就极其突出——开民主政治之先河,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这些都是古代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知识必备
一、全面认识雅典民主政治
1、特点
(1)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由血缘世袭到以财产、地域为主,由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制,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的尝试。

(4)少数人的民主:以城邦制为基础,适合小国寡民,只属于雅典少数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则不享有民主权利。

2、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与式民主,是一种限于城邦内特定范围公民的国家至上的直接民主,它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协调的参与机制对付来自集团外部的威胁。

②西方民主是在一个文化多元和结构复杂的大国推行的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

现代西方民主在民主范围、制约机制、治理机制、政治程序等方面比古代
要广泛和完善。

(2)联系:雅典民主政治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

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等。

二、雅典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的比较
考点二罗马法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推动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原因
(1)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2)罗马帝国不断扩张,帝国境内民族关系复杂。

2、发展历程
(1)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公民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的公民法。

(3)万民法:①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具有狭隘性。

②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
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历史作用
(1)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繁荣与发展。

(2)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思维点拨]
罗马法是一部维护与巩固奴隶制的法典,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处于被统治阶级的广大奴隶、平民只能承担义务并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罗马法保护奴隶制生产关系,在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帝国出现危机并使帝国走向灭亡。

知识必备
罗马法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
1、内容
(1)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保护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影响
(1)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它不仅严格界定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

(2)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某些诉讼原则,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都源于罗马法。

(3)近代初期阶段西方资产阶级都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

如美国的1787年宪法、《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民法典》等,并且从中发展性地提出了“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等口号。

考点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智者学派
(1)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2)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

(3)意义: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2、苏格拉底
(1)主张:“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2)影响: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思维点拨] 关注人、肯定人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共同点。

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重点的差异,智者学派强调“人”价值的绝对性,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对人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整体高于个人的观点。

知识必备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先哲的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第2讲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和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考点一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渐进、温和)
(1)前提:“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3)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

(4)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战争、借鉴、学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背景:独立战争胜利后,松散的邦联难以维系各州。

(2)内容: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民主制原则。

(3)影响:为美国共和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战争、曲折、反复)
(1)背景: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成果:1875年宪法的颁布。

内容:
①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有权选举总统。

②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3)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战争、传统与趋势结合)
(1)背景: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内容: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②首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它通过的法案皇帝批准后才能生效,对政府缺乏监督作用。

(3)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思维点拨] 资产阶级代议制中许多问题值得关注:①英国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

②19世纪中期,德国和法国代议制确立,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③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体现了这样的线索: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知识必备
一、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理解
1、概念: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代议制最早产生于英国,由于这种制度代表了人类在民主政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所以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仿。

2、代议制确立的主要原因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民主化进程,因而代议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2)代议制的确立同时也受到各国国情特别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3、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
4、基本特点
(1)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

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

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5、历史作用
(1)代议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具有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二、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考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构建体系] 工业革命 ⎩⎨⎧⎭⎬⎫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发展→巴黎公社 [核心梳理]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②思想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

③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巴黎公社
(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

(2)经过
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②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

③5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

(3)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思维点拨] 19世纪发生的重大事件基本上都是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产物,学习过程中注意将工业革命与本部分知识联系起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三股进步潮流。

知识必备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两大主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临时政府签订了屈辱和约;阶级矛盾——临时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的反动本质,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2、两大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两大败因:主观上——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4、两大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5、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6、两大教训:必须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领导;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第3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条件
①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获得贵重金属和海外市场。

②基督教会积极向东方传播天主教,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③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

(2)开辟的新航路
①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

②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③哥伦布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

④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环球航行。

(3)影响
①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亚、非、拉地区: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量白银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③对世界: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
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思维点拨]
知识必备
从新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思维点拨] 从文明传承角度看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它体现了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

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工业
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从根本上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
巨额社会财富。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和现代化。

知识必备
一、正确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美各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自由主义思想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思想。

(2)使西欧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3)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东方的侵略,奴役东方人民,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4)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欧美国家的侵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成为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

(5)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2、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的尖锐。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第4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或者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3)矛盾积累:股票投机过度和过度信贷消费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矛盾。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破产。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深,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面临挑战。

(2)各国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国际关系恶化。

[思维点拨]
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原因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考点二罗斯福新政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背景
(1)胡佛总统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日趋严重。

(2)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主要内容
(1)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等。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经济管制。

(3)调整农业政策: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价格,政府提供补贴。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签署《全国劳
工关系法》。

4、评价
(1)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

(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思维点拨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的内涵:(1)新理论。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理论;罗斯福新政利用凯恩斯主义。

(2)新特点。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必备
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表现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③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建立“福利国家”
①利: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弊:使一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3)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②随着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