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的临床应用
• PIC 升高,提示纤溶酶生成增多。 PIC 特异地反映评估纤溶激活状态 优于α 2PI • 1.DIC时,继发性纤溶亢进,PIC明显增高,TAT也必然增高;
• 2.原发性纤溶亢进,PIC增高,TAT不增高。
• 研究发现,DIC发作前7天,PAP与TAT、D-二聚体联合测定,可以确定前DIC(preDIC)的存在。
临床军医杂志,2015,43(6)
1. 2.
• 血栓调节蛋白(TM) •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3. 4.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 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 • 纤溶酶-α 2PI复合物(PIC)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t-PAI-C)
急性 白血病
实体瘤
败血症
n=30
n=23
n=40
J Intensive Care ,2014,2:20
PIC-预测心梗
前瞻性研究18个止血 和纤溶指标与急性心 梗后再次梗死风险的 关系。
(术后发生DVT)
200例心梗幸存者2 年随访,37例再发心 血管事件。 血浆PIC下降与心梗 后再发心血管事件明
fpBβ15-42
PIC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D-dimer
纤溶酶原激活物 抑制剂-1(PAI-1)
t-PA・PAI-1 复合体(t-PAIC)
检测方法
TAT PIC TM tPAI-C
化学发光-HISCL
• • • • • • 高敏发光,可达到 10-21 mol/L 检测速度快,17min 结果可靠,误差小 自动化检测 性价比高
凝血系统
(内源性机制)接触反应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外源性机制)
组织因子(TF)
Ca2+
XII XI
XIIa XIa
VII
VIIa
凝血抑制
IX
Ⅷ PC
VIIIa
IXa
磷脂 Ca2+
AT
V Va Xa
磷脂 Ca2+
T M 凝血酶
APC
X PS
凝血 酶原
TAT
凝血酶
XIII
F1+2
蛋白C抑制剂 (PCI)
纤溶激活前产生,主要反映内皮系统受到损伤。 PAI-1的浓度是t-PA的5倍,所以释放到血液中的t-PA几乎都与PAI-1形成了复合物
t-PAI-C临床应用
t-PAI-C既是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 t-PAI-C增高:
1.DIC、DIC前状态
2.动静脉血栓(DVT,急性心肌梗塞)
TAT的临床应用
1.DIC早期诊断(90%升高), TAT正常可排除DIC 2.部分房颤、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血栓前状态TAT增高 3. 血栓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急性白血病及一些恶性肿瘤 如肺癌时),TAT可显著增高
抗凝治疗效果判定
溶栓治疗的再栓监测。 溶栓治疗后2小时,若TAT<6ng/mL ,表明溶栓治疗成功; 若溶栓治疗后36h, TAT>6ng/mL,表示冠状动脉可能出现再梗死。
血栓与止血杂志,2014.20(6)
1. 2.
• 血栓调节蛋白(TM) •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3. 4.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 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 • 纤溶酶-α 2PI复合物(PIC)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凝血酶在血液中半衰期极短,只有几秒钟,并且很快被抗凝物质 (AT)中和,故无法直接准确测定凝血酶。检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 合物(TAT)。 反映采血前1h内的机体状态
原方法学局限-ELISA
•
敏感度、特异性低
•
• • •
检测时间长
不能常规化使用 手工操作,误差大 成本昂贵
HISCL高敏化学发光检测止血/血栓分子标记物
项目名 称 TAT PIC TM 测定对象物质 中文 英文 Thrombin- Antithrombin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Complex 纤溶酶-α 2纤溶酶抑制 物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参考区间 <4 ng/mL
tPAI-C-心梗风险指标
2246 例首次诊断急 性心梗患者。 1267 例幸存患者心梗3 个月后检查,并与 对照组比较。 结果: 1.tPAI-C 水平与心 梗风险明显相关。 2. 男性血浆高水平 tPAI-C 与吸烟或糖 尿病协同作用,心 梗风险更大
1. 2.
• 血栓调节蛋白(TM) •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1. 2.
• 血栓调节蛋白(TM) •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3. 4.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 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 • 纤溶酶-α 2PI复合物(PIC)
血栓调节蛋白(TM)
TM存在于所有血管内皮 细胞中,一种具有抗凝 作用的糖蛋白。 分为膜型TM和溶解型 sTM两种存在形式。 膜型TM存在于细胞表面
Ca2+
XIIIa Ca2+ 稳定性 纤维蛋白
APC-PCI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 激活物 (u-PA)
纤维蛋 白原
纤维蛋 白单体
纤维蛋白 聚合物 (可溶性)
fpA 纤溶系统 (内源性机制)
纤溶 酶原 (外源性机制)
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t物(t-PA) α2纤溶酶抑制剂 (α2-PI)
SFMC
纤溶酶
fpBβ1-42
↑1000-2000倍
sTM是膜型TM经蛋白酶裂 解脱落形成的一种可溶 形式
TM作临床应用
1.调节血管内凝血:TM-凝血酶复合物 (1)阻止FgFn (2)PCAPC 灭活FVa及Ⅷ。 (3)可活化TAFI(活化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剂),TAFIa在体内和体外均 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2.内皮细胞损害的分子标志物之一:TM的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呈正 相关。与全身性血管障碍相关。肾脏疾病、肿瘤、冠心病升高。 3.灭活补体:TM可使补体C3b 级联反应的关键酶失活,通过提高补体因 子Ⅰ介导的补体因子H或C4b结合蛋白灭活C3b,干扰补体活化
显相关。
PAP即PIC
小结
•凝血系统标志物 • 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 TM(血栓调节蛋白)
• 3.溶栓治疗监测(t-PA、尿激酶、链激酶)PIC增高。
• 4. 肿瘤(尤其是转移性肿瘤)可诱发 DIC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 容易诱发DIC,PIC增高。 • 5.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时PIC增高
PIC与DIC基础疾病
• DIC基础疾病不同,纤溶激活程度也不同
急性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
n=22
3. 4.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 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 • 纤溶酶-α 2PI复合物(PIC)
纤溶酶和抗纤溶酶复合物(PIC)
纤溶前产生,PIC半衰期6小时
纤溶酶-α 2PI复合物 (PIC)
纤溶系统启动后,机体合成纤溶酶原,被内皮细胞合成的t-PA激活 后转变成为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其降解产物(FDP 和D-二聚体)可在血液中被检测到。 肝脏同时产生纤溶酶抑制因子,即α 2纤溶酶抑制物(α 2PI), α 2PI与血液中存在的纤溶酶以1:1迅速结合,形成纤溶酶-α 2纤溶酶 抑制物复合物(PIC、PAP)抑制纤溶。PIC反映纤溶系统最终阶段的 纤溶酶的分子标志物,也是溶栓治疗和防止再栓的重要指标之一 纤溶系统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反映采血前数小时的纤溶激活状态 纤溶酶半衰期极短,不能直接测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8-98
血栓调节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近年研究发现TM具有独特的抗血栓及抗炎特性。 TM能改善内皮功能紊乱,可作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标志物。 TM水平与冠心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有密切关系,是目前心血管 疾病领域研究关注点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T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志愿者(P<0.001)。 国内也有研究发现就诊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血浆TM 水平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 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105);
术后VTE病人TAT变化明显早于D-Dimer
TAT是血栓前状态/前DIC的标志物
凝血功能和纤溶活性指标在预测创伤性骨折患者 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1.术前,对照组A(术后未发生DVT)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FIB 明显比对照组B(健康体检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对照组A(术后未发生DVT)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 TAT、Ddimer 明显高于对照组B(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对照组A(术后未发生DVT)和观察组(术后发生DVT)比较,差异也有统 计学意义(P<0.05); 4.术后 1d 和术后 3d,对照组A的FIB、TAT、D-dimer 明显比观察组低,差 异均具有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dimer阳性和TAT阳性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 DVT 发生的高危因素。
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2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分为两组,检测两组 孕妇血清凝血因子片段(F1+2)和血栓调节蛋白(TM)
结果: ①TM:重度子痫前期组(43.5±8.5)μ g/L,正常晚妊组 (15.4±9.8)μ g/L,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 ②F1+2:重度子痫前期组为(2.02±0.23)nmol/L正常晚妊组 (0.86±0.47)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TM和F1+2反映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处于早期DIC的凝血状态,可作为重度子痫前期患 者血栓前状态的监测指标
血栓分子标志物
血栓调节蛋白 (TM)、凝血酶抗凝血酶( TAT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 纤溶酶原激 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 2 PI复合物(PIC)与D-二聚体、FDP 联 合检测,可第一时间、更加敏感、可靠的向临床反馈血栓的发生与形成、术后血栓 与出血情况的监控、Pre-DIC的状态、溶栓疗效、血管内皮系统损伤等情况。
血栓性疾病分子标志物的 临床应用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芦慧霞
目前实验室凝血常规检测项目:
血凝仪检测的 PT、APTT 、 TT 、Fbg 、 D- 二聚体、FDP、抗凝血酶、凝血因子等已涵 盖凝固、纤溶等系统,都属于血栓形成后的被动检测、晚期筛查项目,对血栓前 状态、Pre-DIC等不敏感,同时对溶栓治疗监测未能第一时间反馈效果。
3.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检测注意事项 PAI在早上8点左右呈峰值,傍晚呈低值,建议采血时间固定,同时避免 冻融。t-PA剧烈运动、溶血、年龄增加会升高
tPAI-C-VTE最佳诊断指标之一
检测102例VTE和 113健康对照TAFI、 PAI-1:Ag,tPAI-C 与VTE相关性
结论:VTE发生, PAI-1:Ag,PAI-1tPA值均增高, t-PAIC正常对照2 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2)
TM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敏感标志
高血压组可溶性TM血压正常组。血清TM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正相关。TM /Cr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眼底 血管硬化)正相关. TM/Cr比值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敏感标志。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分子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TAT检测代表凝血酶的生成量,是凝血活化的重要标记 凝血酶抗凝血酶按1︰1比例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并且因为TAT在凝血 启动早期就产生,因此TAT的检测可以早期预测血栓的形成。 TAT升高,提示凝血酶生成增多,用于评估凝血激活状态
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在血栓前产生,半衰期3-15分钟,最能反映当下的病人状态
α 2-Plasmininhibitor-Plasmin <0.8μ g/mL Complex Thrombomodulin 3.8~13.3 TU/mL 男性 <17ng/mL 女性 <10.5ng/mL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 Tissue plasminogen t-PAI・C 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activator-Plasminogen 复合物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
内皮损伤,游离到血液中,半衰期20小时,最早期的指标
健康老年人群血老年人群eGFR水平与sTM呈负相关,在校正了年龄、血压、
GLU、CRP、血脂、UA等因素后相关性仍有意义,高龄老年组(>80岁)
相关性更强。
提示sTM可作为判断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的一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