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规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1862012年7月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规制探析①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顾晓敏
摘 要:在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争论下,贸易摩擦的形式日渐翻新,环境规制对贸易的影响日渐突出。

该论题不仅在理论界争论激烈,更是各国经贸行为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基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摩擦现状,本文在对环境与贸易关系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于环境规制对我国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论述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贸易既有正向的效应,又有负面的影响。

同时表明,可以采取措施将负面的效应减弱,最终达到环境与贸易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规制 中国对外贸易 影响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c)-186-02
1 环境规制涵义
经济全球化,早已成为耳熟能详的时代标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为我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绿洲”,从而支撑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我国日益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遭到日趋多样化的贸易措施的限制。

研究贸易壁垒的演变及影响,客观认识它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贸易壁垒的滥用,妥善解决各类贸易摩擦就格外重要了。

环境规制,指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对可能形成环境污染的一些国际贸易活动加以管制,从而形成贸易障碍的一种非关税壁垒。

它是贸易保护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产物。

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的担忧直接引致了环境规制的产生,同时也推动了它的发展,而传统贸易壁垒模式的功能弱化则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 环境规制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环境规制的发源地。

起初,我国不了解国际环境规制标准的情况下,负面的效应比较明显,但是随着国家、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环境规制的正面效应逐渐凸显。

2.1 环境规制对我国贸易的积极影响
2.1.1 有利于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思维模式
当今的产业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知己知彼,适应国际潮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

对传统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将环境因素的限制和阻碍,转变成推动和促进,把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作为主要目标。

在经济危机冲击下,一定要强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树立经济与环境融合的理念,建立“协同”的思维模式。

另外,这样的一种模式,从整个国家来看,就是我国的环境规制与发达国家一样,与自身的经济发展思路齐头并进,那么也将为国内企业筑起一道坚固的长城,一方面使国内企业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点;另一方面,也有效遏制了他国的环境倾销,保护了生态的平衡,为可持续发展维护住了资源后备。

真正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功用。

2.1.2 有利于促进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
环境规制对产品提出了较高的环境标准要求,这样我国的出口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环境标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发展无公害产品,以达到国际环境规制所要求的环境标准。

在国际环境规制这个外界压力下,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会逐步得以优化。

创新可谓是企业生存的力量之源,如果内部优化了企业的运作流程,最终将强化企业的生命力,增强其可持续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这一点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2.1.3 有利于产业升级
环境规制提高了对整个产业的要求,依据各产业对能源资源依赖的程度,影响程度不一,但总的来说是以下进程:
(1)环境规制必然要求企业为环境破环买单,这就使得产业生产率和利润率在既定状况下下降。

同时产业依据环境规制的要求改革了产业的运行系统,重新构建产业间的关联体系,一方面花去了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产业改革乃至带动其他产业的变革,优化了资源配置,给产业带来了潜在的收益。

(2)依据波特假说,产业一旦启动了创新体系是有可能从环境规制下找到发展之路的。

环境规制作为产业应急案的催化剂,鼓励了企业的技术改进,从而引发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系统。

不仅提升了生产率,还为今后的发展增添了知识的永恒助益。

因此从总体来说,环境规制不会使产业竞争力下降,甚至可能刺激其提高竞争力。

2.2 环境规制对我国贸易的消极影响
虽然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技术、环保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有关的环境标准跟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我国已成为受美欧环境规制限制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对外贸易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我国所有的出口产品几乎均已或即将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

可以说,环境规制已经成为入世后对我国外贸影响最严重的非关税壁垒之一。

环境规制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规制对我国企业的消极影响。

环境规制会对企业的生产率和利润率带来影响,尤其是那些资金力量弱小,又不曾重视企业生产的环境效应的小企业,其生命可谓岌岌可危。

尤其要关注的是跨国公司,这不仅因为其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打星,更因为其在各国贸易竞争力中的不俗地位。

一方面,国
①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创新人才计划项目“基于MS-VAR
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研
究”(10CX_002G)。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2012年7月
187
家间的环境规制存在差异,这使得我国的跨国公司面临着不同的经营管理成本,同时也影响着我国跨国企业的投资选址,最终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从目前我国环保意识增强的现状来看,国际上在华的跨国公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我国引资力度,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我国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国是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或较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产品进口标准,大多是我国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的,这样,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订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等强制性措施,使我国的不少产品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公平竞争,严重限制了我国很多产品的出口。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征收绿色关税,开展绿色认证、绿色检疫和绿色包装等绿色贸易壁垒,使得我们必须支付大量的检验、评估、包装处理等间接费用。

特别是应对环境标准和标志时,我们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从而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降低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3)环境规制对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

借助于“污染天堂”假说,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一方面增加了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变相降低了进入我国的门槛,从而向我国转移污染品的生产。

进而导致资本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吸引更多外资, 竞相降低环境标准,引起了一种称之为“向底线赛跑”的现象。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问题无法由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得到补偿,故而不利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 政策建议
扬长避短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立身之道。

环境规制对我国外贸有着双重作用,积极方面自然要保持,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力争将其影响减到最低。

已对我国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 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

结合正负两种效应及损害事实,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3.1 国家层面的引导
(1)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法规。

我国已经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境法规并付诸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于国际上屡屡推出各种规则,同时新的环境标准也在商议中,我国的环保立法明显不完善。

因此我们应在充分了解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环保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完善的环保法规体系,各部门谨遵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积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保法律体系。

在实施中,可以将循环经济落到实处,这样有助于引导企业优化生产结构,可以为企业突破环境规制提供法规支持。

(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建立一套绿色核算制度,完善绿色标志,使各企业达到环境认证的标准。

同时政府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环保材料等充实国内环保研发和生产能力。

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刺激技术创新的环境规制政策。

有鉴于积极影响中涉及到的“经济与环境”融合的思维模式,政府可以推行全民“绿色思潮”,将环保要求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3.2 建立绿色供应链
基于对环境的影响及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来设计产业的供应链。

构建绿色供应链,包含了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等各阶段,并对其进程进行严格的追踪和控制,使产品完全遵循产业标准及环保的规定,从而减少产品在使用期和回收期给消费者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将企业个体的环保责任转化为整个产业链的责任,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
生产成本的降低,在发生环境事故时, 可以沿供应链追溯,
找到相应的责任方,有利于绿色理念的培育和巩固,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3.3 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着重考虑如何发挥企业在减轻环境污染方面的主动性,而不是仅仅将企业作为污染制造者。

在实施中优先考虑如何激励企业基于合理的经济动机而广泛参与产业生态实践。

我国要大力发展有明显增长效应、带动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的新型主导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我国相关部门应对外商投资进行正确的产业指导,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干预,鼓励外商投资到有重大影响且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如生态农业、服务业等环保型产业,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严重污染项目,如纺织业、造纸业等,从污染控制导向污染预防,力争把污染消灭在引进前和生产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沈荣珊,任荣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
问题,2006(7).
[2] 郑玉琳.多边贸易体系下的贸易与环境[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8.
[3] 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许世春.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对波特假说的质疑[J].国
际贸易问题,2007(5).
[5] 刘海云,李兀.论正确处理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
者的关系[N].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
[6] 于峰,齐建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的经验研究[J].国际
贸易问题,2007(8).
[7] 张英.欧盟绿色贸易壁垒新特点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
学,20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