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浪漫诗人吗_反思中国20世纪对李白的浪漫主义解读_刘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是浪漫诗人吗?
——反思中国20世纪对李白的浪漫主义解读
刘 宁
内容提要 20世纪的中国李白研究,受到欧美浪漫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的显著影响,
本文梳理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李白研究中,对浪漫主义批评方式的接受与拒斥,分析了浪
漫文学经验与浪漫主义批评视角对理解李白艺术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如何面对外来文学经验和文学批评传统的影响做出反思。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李白 接受 拒斥 反思
在中国20世纪的李白研究中,浪漫主义的解读方式十分流行,李白被视为一个浪漫诗人,而他的诗歌,则是浪漫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为外来的文学批评概念,“浪漫”与“浪漫主义”是否适合用来理解李白的人生与艺术,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概念产生于与中国传统文学差异较大的文学传统之中,以之阐释中国的传统诗文艺术,枘凿之处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对这种做法的质疑,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但问题在于,外来的文学批评资源,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否只会带来障蔽与曲解,我们是否有可能或者有必要彻底拒绝这些资源而重返传统的批评方式,我们该如何理解外来批评资源对于理解传统的意义?在20世纪,“浪漫主义”的批评话语进入李白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本文将通过梳理这一过程,对上述问题做出一些思考。
一 接受与拒斥:20世纪李白研究对待浪漫主义批评的态度
1922年,梁启超发表《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文中将中国文学分为“浪漫”与“写实”两派,屈原和李白被视为典型的浪漫诗人。这是今天所知的最早以“浪漫文学”的概念来详细阐释李白的例子①。自此之后,“浪漫”、“浪漫主义”等阐释视角逐步进入李白研究,而且影响越来越深入。大致说来,20世纪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解读,存在着两种批评取向,其一是基于对浪漫主义的一般性理解,这种理解源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其二则是基于前苏联马列文论所阐发的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概念。后者在1949年以后大陆的李白阐释中十分流行。
“浪漫主义”这一概念,其内涵是相当复杂的,这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自身的复杂性息息相关。因此,要给这一概念下一个绝对的定义,无疑是困难的。以研究观念史著称的洛夫乔依(Arthur O,Lovejoy),在考察了“浪漫主义”的纷繁涵义之后,曾经很极端地认为,这个概念意味着太多的东西,多得人们几乎不知道它究竟该意味着什么②。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这个概念有一些相对基本的内涵,
①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饮冰室文集点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461—3465页。
② See Arthur O,Lovejoy,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pp228-253,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 Hopkins Press,1948.
李白是浪漫诗人吗?47
化的古典传统,重新提倡真诚、自发、激情、想象以及对个体力量的释放——简言之,要以主观的情感与冲力为先。”①1926年,梁实秋曾经总结当时的新文学,提出如下四个特征:1.基本上受外国影响;2.崇尚情感,限制理性;3.对生活的一般态度是“印象式”的(即“主观的”);4.强调回归自然,强调原始状态。在梁实秋看来,这些特点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的色彩②。陈国恩在其研究中指出,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30年代趋于衰落,40年代又再度兴盛③。随着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深化,浪漫主义的批评传统也对中国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浪漫主义”作为批评术语被广泛运用,例如,许啸天《中国文学史解题》就通过浪漫、写实、自然、颓废等一系列源于欧美批评传统的术语来重新界定中国古典文学。梁启超、刘大杰等用浪漫主义的批评视角解读李白的艺术,也反映了浪漫主义批评传统对中国文学批评的深刻影响。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的古典文学研究,受到前苏联马列文论体系的重要影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二元相对的批评模式广泛流行,中国文学史也被阐释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条创作线索的消长起伏。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都依循这一模式,论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一般认为,远古神话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屈原将浪漫的诗歌艺术推向成熟,《庄子》的精神与艺术也充满浪漫主义的气质,陶渊明的诗歌体现了日常人生中的浪漫主义追求,而李白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高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半期,浪漫主义文学在明代再一次出现繁荣。
马列文论体系中的“浪漫主义”概念,与基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之特质的一般意义上的“浪漫主义”概念,有密切的联系,两者对浪漫文学一些基本艺术特质的认识是十分接近的,但前者更强调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阶级斗争决定论的前提下,理解“浪漫主义”的艺术追求,将其看成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反映。例如,蔡仪在其影响很大的《文学概论》中,就指出,浪漫主义是理想主义,其最基本的品质就是按照理想的形态去反映生活,阶级斗争是推动浪漫作家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动力④。高尔基将浪漫主义区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而区分的标准,则在于对现实、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能否做出正确的反映。他认为:“消极的浪漫主义,——它或者粉饰现实,企图使人和现实妥协;或者使人逃避现实,徒然堕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深渊。……积极的浪漫主义,则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⑤
1949年以后大陆的李白研究,受上述理论模式的影响很大。李白被视为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胡国瑞《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特点》⑥、黄海章《试论构成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因素》⑦等论文,相当详细深入地讨论了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与艺术特色。从有关的论述来看,这些讨论对李白浪漫主义人格精神和艺术品质的描绘,相较于梁启超、刘大杰等人,并没有很大差异,如在精神上,着眼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渴求自由解放的人生追求、奔放的热情;在艺术上,着眼其不受形式规范的拘束,善于运用想象与夸张。但上述这些精神艺术品质被放在社会反映论以及阶级斗争的理论框架下来观照,例如李白追求个性,狂放不羁的气质,被认为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而他的理想又是积极地反映了盛唐社会现实和阶级斗争的要求。李白的理想主义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态度,
① Leo Ou-fan Lee,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p292,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3.
《梁实秋论文学》,(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23页。
②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
③ 陈国恩《浪漫主义与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184页、第237—270页。
④ 蔡仪主编《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262页。
⑤ 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62—163页。
⑥ 《文学遗产增刊》第4辑,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122—139页。
⑦ 《中山大学学报》1960年第2期,第80—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