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
化学反应工程 陈甘棠 第三版 课后答案【整理版】
![化学反应工程 陈甘棠 第三版 课后答案【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ab41b2ad02de80d5d840c6.png)
第一章习题1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有何异同?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与化学计量方程中的计量系数有何关系?答: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恒为正值,化学计量方程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与化学反应式中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于产物二者相同。
2 何谓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含义是什么?何谓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含义是什么?答:如果反应物严格按照化学反应式一步直接转化生成产物,该反应是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指1摩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比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的高出值。
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该反应的反应分子数。
一切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都是非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仅决定了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经验数值,决定了反应速率对反应物浓度的敏感程度。
3若将反应速率写成tc rd d AA -=-,有什么条件? 答:化学反应的进行不引起物系体积的变化,即恒容。
4 为什么均相液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定采用间歇反应器?答:在间歇反应器中可以直接得到反应时间和反应程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仅是动力学方程的直接积分,与反应器大小和投料量无关。
5 现有如下基元反应过程,请写出各组分生成速率与浓度之间关系。
(1)A+2B ↔C A+C ↔ D (2)A+2B ↔C B+C ↔D C+D →E(3)2A+2B ↔CA+C ↔D 解(1)D4C A 3D D 4C A 3C 22BA 1C C22B A 1B D 4C A 3C 22B A 1A 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2)E6D C 5D 4C B 3D E 6D C 5D 4C B 3C 22BA 1C D4C B 3C 22B A 1B C22B A 1A 22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3)D4C A 3D D 4C A 3C 22B2A 1C C22B 2A 1B D 4C A 3C 22B 2A 1A 2222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c k c c k r c k c c k c k c c k r -=+--=+-=+-+-=6 气相基元反应A+2B →2P 在30℃和常压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c =2.65×104m 6kmol -2s -1。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棠主编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棠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6c3d476a27d3240c8447ef5d.png)
a. 对具有一定筛分的颗粒要用调和平均直径 。
dp 1 xi / d pi
式中, xi——颗粒各筛分的重量百分数; dPi——颗粒各筛分的平均直径;
dPi d1 d2 或 dPi (d1 d2 ) / 2
d1,d2 ——上、下筛目的尺寸。 b. 雷诺数中特性尺寸是颗粒的直径,密度和粘度是气体的物性。 d Pumf ρ Re P μ c.计算所得到的 u mf 要代入到雷诺数中,检验选用的公式是否符合规
(v)气泡占床层的体积分率 假设:进入床层的气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ub流动 的气泡,另一部分则以umf在乳相中流动。床层达到临界流态化 以后,床层高度增加的部分完全是气泡所作的贡献。 对气流进行物料衡算 (7-45)
u0 ubb umf (1 b ab )
故 或
(7-46) (7-47)
整理得
(7-2)
mf 是临 式中, S 是颗粒的形状系数,部分颗粒的 S 值可由手册查取。
界空隙率,其值与颗粒直径和形状等有关,也可由手册查取。若查不
到,可由以下二式估算。
1
3 S mf
14 ,
1 mf
2 S
3 mf
11
(7-5)
式(7-5)代入式(7-2)可导出
定的范围。
(2)带出速度 当气速增大到一定值时,流体对粒子的曳力与粒子的重力相等, 则粒子将会被气流带走,此时气体的空床速度即带出速度,或称终 端速度。 颗粒的带出速度等于其自由沉降速度,对球形固体颗粒,可用以 下公式计算:
ut
2 dp ( p ) g
18
2 2 1 3
Rep 0.4
0.36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70bbe1ffad6195f302ba604.png)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64学时(理论50学时,实验14学时)学分 4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先修要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开课安排第六学期开课,周五学时一、课程基本目的《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类专业继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数学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主修专业课。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反应动力学及传递过程基本原理、理想流动模型及理想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以及混合程度对反应的影响、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方法等。
二、学习收获: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立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反应器流体传递过程模型的方法,并根据化学反应特性及反应器特性,掌握反应器的设计、选型、放大与最优化,为将来深入研究与开发化工反应过程打好基础。
四、内容提要:《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化学反应工程问题的学科,它以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器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反应特性及反应器的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化学反应在工业上进行有效实施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均相与非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理想反应器模型、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混合程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均相非理想流动的流动模型以及气固相催化反应器非均相反应器等内容。
绪论(2学时)1. 化学反应工程的任务和范畴。
2. 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方法。
3. 化学反应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 如何学好反应工程。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 化学反应工程的任务和范畴。
2. 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方法——数学模拟法。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化学反应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难点:数学模拟法。
第1章均相反应动力学(8学时)明确反应速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掌握转化率、收率、选择性的概念,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影响因素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943b6f69eae009581becc4.png)
Reactions
Contents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Chapter4 Non-Ideal Flow 第五章 非均相反应动力学 Chapter5 Reaction Catalyzed by Solids 第六章 非均相流固催化反应器 Chapter6 The Packed Bed Catalytic Reactor 第七章 气液两相反应器 Chapter7 Fluid-Fluid Reactors
根据换热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型 式:
(1)换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结构型式类似于列管式换热器。 管内装填催化剂,反应物料自
上而下通过床层;管间为载热体, 与管内物料进行换热,以维持所 需的温度条件。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1.4 工业反应器的分类
第一章 绪 论
(2)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 床层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发展中里 程碑
1935年8月我国化工的先驱吴蕴初先生建成 上海天利氮气厂生产出液氨,吴先生还创办 了天厨味精厂(1923),天原电化厂(1929)和 天盛陶器厂(1934),以及范旭东在天津创办 的永利碱厂,这些化工原料的生产推动了我 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合成氨工业的巨大成功推动了化学工业迅 速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化学工程基础理论 工作,如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工业催 化等。氨合成催化剂的研究与改进已经尝 试10万多个配方,至今仍是催化界研究的方 向。
分析。
化学反应工程 陈甘棠 第三版 课后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 陈甘棠 第三版 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35183accbff121dd3683b7.png)
A nA0 pA0 nA pA
P 0 0 3nA0 nA 3 pA0 pA
p总 pA0 3 pA0 2 pA
解 由 cA-cB=42.4 可知反应应按下列方式 A+B→产物进行 设为二级反应
dcA 1 c c kcA cB 积分得: kt ln A B0 dt cA0 cB0 cA0cB
以
1 c ln A 对 t 作图若为直线,则假设正确。 cA0 cB0 cB
t
116.8 319.8 490.2 913.8 1188
由 cA0-cB0=42.4 整理得数据如下:
4
y
线性回归:
0.026
1 c ln A cA0 cB0 cB
0.013 2
0.014 9
0.016 9
0.021 6
-3
13
解
t=285-283=2s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不可逆反应,已经反应掉的部分不会对反应产生任何 影响。反应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都可以作为初始时刻和终了时刻。 14 在间歇搅拌槽式反应器中,用醋酸与丁醇生产醋酸丁酯,反应式为: 2 SO 4 CH3COOH C4 H9OH H CH3COOC4 H9 H 2O A B R S 反应物配比为:A(mol):B(mol)=1:4.97,反应在 100℃下进行。A 转化率达 50%需要时间为 24.6min,辅助生产时间为 30min,每天生产 2400kg 醋酸 -3 丁酯(忽略分离损失) ,计算反应器体积。混合物密度为 750kg·m ,反应 器装填系数为 0.75。 解
t t1 2
pA 0.5 pA0
1 0.51n 1n pA 0 t1 2 k p n 1 pA0 t1 2 ln pA0 ln t1 2 0.1360 265 5.580 186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80f7c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9.png)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答案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答案【篇一:反应工程第五章习题答案】xt>5.1乙炔与氯化氢在hgcl2-活性炭催化剂上合成氯乙烯的反应c2h2?hcl?c2h3cl (a)(b) (c)其动力学方程式可有如下种种形式:(1) r??(papb?pc/k)/(1?kapa?kbpb?kcpc) (2)r??kakbpapb/(1?kbpb?kcpc)(1?kapa) (3)r??kapapb/(1?kapa?kbpb)(4) r??kbpapb/(1?kbpb?kcpc)2试说明各式所代表的反应机理和控制步骤。
解:(1)aa?bb?a??b??c (控制步骤)c??c??(2)a??1?a?1b??2?b?2a?1?b?2?c?2??1(控制步骤)c?1?c??1(3)aa?bb?a??b?c?? (控制步骤)(4)bb?a?b??c? (控制步骤)c??c??5.2 在pd-al2o3催化剂上用乙烯合成醋酸乙烯的反应为c2h4?ch3cooh?12实验测得的初速率数据如下[功刀等,化工志,71,2007(1968).] 115℃, pacoh?200mmhg,po?92mmhg。
2pc2h4(mmhg)r0?10(mol/hr?g催化剂)570 100 195 247 315 4653.94.4 6.0 6.6 7.255.4注:1mmhg=133.322pa如反应机理设想为acohacoh?c2h4c2h4?acoh?c2h4?hc2h4oaco2?2??2o?hc2h4oac??o??c2h3oac??h2o? (控制步骤)c2h3oac??c2h3oac??h2o? ?h2o+?试写出反应速率并检验上述部分数据能与之符合否。
解:c2h4?ch3cooh?12o2?ch2cooc2h3?h2o(a)(b)(c)(e)(f)?a?kapa?v?b?kbpb?v?c?v?f?kfpf?v ?d?ks1kakbpapb?v ?e?kep?ev?v??k2?k3par?ks2?d?c??k1pa(k2?k3pa)2r0??pa(k2?k3pa)2pc2h4(mmhg)70 100 195 247 315 465r0?10(mol/hr?g催化剂)53.94.4 6.0 6.6 7.255.41.3410?31.51 1.80 1.932.08 2.93pa作图,基本上为一直线。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习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41c884afe04a1b171de38.png)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习题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1.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在t <0时,E (t )=_______。
(0) 2.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在t ≥0时,E (t )_______。
(>0) 3.当t=0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_______。
(0) 4.当t=∞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_______。
(1) 5.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E (θ)=_______E (t )。
(t )6.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2θσ_______2tσ。
(21t )7.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是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定的,根据示踪剂的输入方式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随机输入示踪法) 8.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E (t )=_______。
(∞) 9.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E (t )=_______。
(0) 10.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F (t )=_______。
(1) 11.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 <t 时,F (t )=_______。
(0)12.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E (θ)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0) 13.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E (t )曲线的方差=2t σ_______。
(0) 14.全混流反应器t=0时E (t )=_______。
(tte t -1)15.全混流反应器其E (θ)曲线的方差=2θσ_______。
(1) 16.全混流反应器其E (t )曲线的方差=2t σ_______。
(2t ) 17.偏离全混流、平推流这两种理想流动的非理想流动,E (θ)曲线的方差2θσ为_______。
(0~1)18.当流体在半径为R 的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在径向存在流速分布,轴心处的流速以0u 记,则距轴心处距离为r 的流速=r u _______。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1dc88f6bcd126fff6050b22.png)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0学分:3.0适用对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化学反应工程是以化学反应器原理为要紧线索,要紧研究化学反应过程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是化工生产的龙头、关键和核心,是一些基础学科诸如物理化学、传递过程、化学工艺等相互渗透与交叉而演变成的边缘学科,其内容要紧涉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中传递特性、反应器类型结构、数学建模方法、操作分析及反应器设计,具有高度综合性、广泛基础性和自身专门性。
课程目的与任务:一是培养学生将物理化学、传递过程、化学工艺、化工热力学、操纵工程等学科知识用之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的综合能力;二是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前沿;三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改进和强化现有反应技术和设备、开发新的反应技术和设备、解决反应过程中的工程放大问题以及实现反应过程中最优化的能力二、教学差不多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地把握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传递过程对化学反应的阻碍规律,把握反应器设计、过程分析及最佳化方法。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是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重点:①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②理想反应器设计方程难点:动力学方称的建立;反应器设计运算第二章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重点:复合反应动力学方程表达法;复合反应动力学特点分析;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和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
难点:可逆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动力学特点推导与分析;循环反应器设计方程的数学推导;复合反应(包括可逆反应、自催化反应、平行反应、连串反应)在PFR 和CSTR反应器的优化设计运算第三章非理想流淌反应器重点:停留时刻分布的概率函数及特点值;停留时刻分布的实验测定;解决均相反应过程问题的近似法即活塞流模型、全混流模型、凝聚流模型、多级混合槽模型、轴向扩散模型的推导、结论及应用比较。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版陈甘棠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版陈甘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3b3e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67.png)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版陈甘棠答案1、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季铵碱类(正确答案)B哌啶类C吡啶类D吡咯类2、E易酶解苷类成分关于亲水性有机溶剂,说法正确的有()*A极性大(正确答案)B极性小C水不相溶D与水部分相溶3、与明胶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是()[单选题] *A强心苷B皂苷C有机酸D鞣质(正确答案)4、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单选题] *A醋酸-丙二酸途径B丙二酸途径C莽草酸途径(正确答案)D氨基酸途径5、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单选题] *A黄烷-3-醇(正确答案)B酚羟基C环戊烷D哌啶环6、可沉淀具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的沉淀法是()[单选题] * A溶剂沉淀法B醋酸铅沉淀法(正确答案)C酸碱沉淀法D水提醇沉法7、极性最大的溶剂是()[单选题] *A酸乙酯(正确答案)B苯C乙醚D氯仿8、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芦荟大黄素B大黄酚C大黄素甲醚D大黄酸(正确答案)9、关于肿节风,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等(正确答案)B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肿节风为白色针晶(正确答案)D不易溶于甲醇,乙醇10、中药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单选题] *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D菲醌类(正确答案)11、下列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多选)()*A秦皮(正确答案)B甘草C补骨脂(正确答案)D五味子12、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从中药中水提取液中萃取偏于亲水性的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正丁醇(正确答案)B乙醇C乙醚D三氯甲烷13、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中,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单选题] *A羟基位置B羟基数目C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正确答案)D羟基数目14、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单选题] *A分馏装置B回流装置C蒸馏装置(正确答案)D索氏提取器15、萜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16、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17、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18、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19、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20、下列不能作为极性吸附剂的是()[单选题] *A活性炭(正确答案)B氧化铝C硅胶D氧化镁21、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单选题] *A金银花(正确答案)B大黄C黄芩D乌头22、能提取出中药中的大部分亲水性成分和绝大部分亲脂性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乙醚B乙醇(正确答案)C水D苯23、下列应用最广的经典提取方法是()[单选题] *A水蒸气蒸馏法B溶剂提取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流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24、在结晶溶剂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单选题] *A成分的纯度(正确答案)B相似相容原理C冷却热饱和原理D以上都不对25、即有一定亲水性,又能与水分层的是()[单选题] *A正丁醇B乙酸乙酯C二者均是(正确答案)D二者均非26、能溶于水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莨菪碱B小檗碱(正确答案)C长春新碱D长春碱27、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B黄芩(正确答案)C槐花D陈皮28、属于二萜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龙脑B月桂烯C薄荷醇D穿心莲内酯(正确答案)29、碱水提取芦丁时,若PH过高会使()[单选题] *A产品质量降低B产品收率降低(正确答案)C苷键水解断裂D内酯环开环30、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
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
![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b3dd7aa8aef8941ea66e0529.png)
由于 物料分子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完全 是一个随机过程。不能对单个分子考察停留时间 研究的流体一般是指由一堆分子组成的流体粒子 或微团。
• 流体粒子包含的分子足够多,其具有确切的 统计平均性质
• 讨论的系统为封闭系统: • 系统进口处有进无出,系统出口处有出无进
• 停留时间分布理论不仅是化学反应工程学 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吸 收、萃取、蒸馏及结晶等分离过程与设备的 模拟。一方面通过测定分布来分析工况、来 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死区或短路等情况;另一 方面可以建立合适的流动模型,作为物料衡 算、热量衡算等的基础。
t V
反应器容积
v 通过反应器物料的流体率积
• 物料在反应器中的流动与混合情况,按照 流体流动的机理,一般区分为层流与湍流 两种流型。如在层流时,在圆形导管横截 面上呈抛物线的速率分布。流速不同,说 明物料颗粒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不一。
返 混:不同停留时间的流体颗粒之间的
混合 • 返混改变了反应器内物料浓度的分布,
△N=C(t)v 0△t
注入反应器的示踪剂的总量为N
Nv0C(t) t NN
E(t) v0C(t) N
E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t0时: Et0
t0时: Et0且 Etdt 1
0
E t t
N 1
t 0
N
0 E td t1
从加入红色粒子时算起,第4分钟至第6分钟间,出 口流中红色粒子的数目为30,因此可以说100个红色 粒子中有18%的停留时间介于4min至6min之间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出 口 中 红 色 粒 子 数
16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堂著)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堂著)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239ea901f69e31433294f8.png)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堂著)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2-4三级气相反应2NO+O22NO2,在30℃及1kgf/cm2下反应,已知反应速率常数2kC=2.65×104L2/(mol2 s),若以rA=kppApB表示,反应速率常数kp应为何值?解:原速率方程rA=dcA2cB=2.65×104cAdt由气体状态方程有cA=代入式(1)2-5考虑反应A课所以kp=2.65×104×(0.08477×303) 3=1.564后当压力单位为kgf/cm2时,R=0.08477,T=303K。
答p p 2rA=2.65×10 A B =2.65×104(RT) 3pApBRT RTp表示的动力学方程。
解:.因,wwnAp=A,微分得RTVdaw案24网pAp,cB=BRTRT3P,其动力学方程为( rA)=dnAn=kA。
试推导:在恒容下以总压VdtVδA=3 1=21dnA1dpA=VdtRTdt代入原动力学方程整理得wdpA=kpAdt设初始原料为纯A,yA0=1,总量为n0=nA0。
反应过程中总摩尔数根据膨胀因子定义δA=n n0nA0 nA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Y http://.cn.co(1)mol/[L s (kgf/cm2) 3]m(1)则nA=nA01(n n0)δA1(P P0)δA(2)恒容下上式可转换为pA=P0所以将式(2)和式(3)代入式(1)整理得2-6在700℃及3kgf/cm2恒压下发生下列反应:C4H10发生变化,试求下列各项的变化速率。
(1)乙烯分压;(2)H2的物质的量,mol;(3)丁烷的摩尔分数。
解:P=3kgf/cm2,(1)课MC4H10=58,(2)w.krC2H4=2( rC4H10)=2×2.4=4.8kgf/(cm2 s)PC4H10=PyC4H101 dpC4H10= P dt2.4-1==0.8 s 3w(3)nC4H10=nyC4H10=n0(1+δC4H10yC4H10,0xC4H10)yC4H10dnH2dtdnH2dt=hdaw后n0=nC4H10,0=δC4H10rC4H10=反应开始时,系统中含C4H*****kg,当反应完成50%时,丁烷分压以2.4kgf/(cm2 s)的速率dyC4H10dt答1rCH=2.4224wdnC4H10dt案116×1000=2000mol582+1 1==21网dyC4H10=n0(1+δC4H10yC4H10,0xC4H10) dt=2000×(1+2×1×0.5)×0.8=3200 mol/s若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Y http://.cno2C2H4+H2,dP=k[(δA+1)P0 P]=k(3P0 P)dtm(3)dpA1dP= dtδAdt2-9反应APS,( r1)=k1cA , ( r2)=k2cp,已知t=0时,cA=cA0 ,cp0=cS0=0, k1/k2=0.2。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a7da834afe04a1b171de5e.png)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0730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学时/ 学分:48/3英文名称: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选用教材:《化学反应工程》朱炳辰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张濂等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大纲执笔人:XXXX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等数学大纲审核人:XXXX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近专业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物化和化工原理知识表达反应工程问题,建立反应器和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正确求解。
2、能运用反应工程的思维方法,判断反应器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
3、能够针对反应过程的特性,确定反应器选型和操作条件,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优化。
4、能设计并实施与化学反应工程相关的热模或冷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或拟合模型参数,获取有效结论。
5、能应用专业软件模拟和解决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的问题,了解模拟计算的原理及其局限性。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工程知识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复杂化工问题的恰当表述中;教学目标1 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边界条件求解。
2、问题分析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化工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教学目标2 2、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4、能正确表达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3、能够通过建模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设计计算教学目标3 4、能够集成单元过程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对流程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2、能够基于专业理论,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44、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2、能正确选用专业模拟软件,对化工过程进行模教学目标5拟和优化,理解其局限性。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棠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7319e19ec3d5bbfd0a749b.png)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棠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化学反应工程教案4(化工13)-胡江良】t>12345【篇二:化学反应工程教案】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任课教师:所属院部:教学班级:教学时间:化工1203-04 2014 —2015 学年第2学期课程基本信息1绪论第一章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1.1 基本概念1.2 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一、本次课主要内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性质、反应器的分类及操作方式、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和工业反应器的放大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表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计算、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目的,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熟悉化学反应工程在工业反应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书后习题第3、6、7题2绪论一、化工生产中设备的分类化工产品的生产是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实现的,工艺过程是指从原料到制得产品的全过程。
每个化工产品的工艺过程是不同的,但有共同的特点:1,工艺过程是由设备、管道、阀门和控制仪表组成的;2,化工设备分为两大类(1)不含化学反应的设备这类设备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改变物料的状态,物理性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在鼓风机和泵中只有能量的转换,从中能转换成机械能,输送物料;在换热器和冷却塔中只改变物料的温度,物料的化学性质没有起变化;贮槽只是起贮存物料作用(2)化学反应器在这类设备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改变了物料的化学性质图中的一段炉、二段炉、变换炉、甲烷化炉、合成塔等都是化学反应器。
物料在反应器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物料性质起了变化。
可见,化学工业生产是由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组成的,其中化学反应过程是生产过程的关键。
化学反应器的任务是完成由原料转变到产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的核心设备。
化学反应工程-PPT精选文档
![化学反应工程-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f942f24a26925c52cc5bf80.png)
返混:不同停留时间的质点或粒子的混合称为返 混,又称为逆向混合。是不同年龄质点的混合, 逆向是时间的概念上的逆向,不同于一般的搅拌 混合。
在非理想流动中,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死角:流体在反应器中流动时,由于搅拌不均匀会 造成死角
短路:在反应器中的物料,并不都达到了应有的停 留时间,一部分物料在应有的停留时间之前即已 溢流出去,而另一部分则较应有的停留时间长。 一般由于反应器进出口管线设置不好会引起短路
反映和描述工业反应器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称为物理概念模型,表达物理概念模型的数学式 称为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反应过程的模 拟方法称为数学模拟方法。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研究化学反应工程,进行 反应器的放大与优化,比传统的经验方法能更好 地反应其本质。
数学模型的分类:
数学模型按照处理问题的性质可分为: 化学动力学模型 流动模型 传递模型 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核心内容)
同时反应:反应系统中同时进行两个或者 两个以上的反应物与产物都不相同的反应
A L, B M
连串反应:反应先形成某种中间产物,中 间产物又继续反应形成最终产物
AL M 例如:丁烷催化脱氢反应生产丁二烯 C4H10 -H2 C4H8 -H2 C4H6 -H2 焦炭
平行连串反应: A + B L
L+B M
传递工程:涉及到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 质量传递。
工程控制:反应器的运转正常与否,与自 动控制水平相关。
1.4 化学反应工程学中涉及的定义
宏观反应过程:在工业规模的化学反应器中,化 学反应过程与质量、热量及动量传递过程同时进 行,这种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过程的综合称为宏 观反应过程。
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宏观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称 为宏观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四章课件精品
![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第四章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21e8c7fa5e9856a5612607f.png)
2 全混流模型
CA0 v0
CA
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单位时间内反应器内示踪剂做物料衡算得:
输入 v0cA0
输出 v0cA
积累
d VR cA
dt
VR
dcA dt
VR
dcA dt
v0cA0
v0cA
v0
cA0
cA
dcA dt
1
r R
2
平均停留时间:t L LA
u
uA
管轴心上的流体粒子的停留时间最小,为 tmin
tmin
L umax
t 2
2
当
t 1t 2
时,Ft 0 ,只有在 t 1 t
2
时,管的流出
物料中才会有A,根据 Ft 的定义有:
第二节 理想流动及层流的停留时间分布
1 平推流
E t
F t
1.0
t
t
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t
t
0 tt
E t
tt
即: Et t t
性质:
f t t2
f t t t dt
t1
0
t1 t t2
其他
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t
t
0 tt
Ft Etdt t t dt
0
0
1 tt
数字特征为:
t2
2
t t dt t t 0
0
2 0
表明所有的流体粒子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停留时间分布理论
停留时间:流体从进入系统时算起,到其离开系统时 为止,在系统内总共经历的时间,即流体 从系统的进口至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寿命分布:指流体粒子从进入系统到离开系统的停留 时间,是对出口处而言。
年龄分布:指流体粒子进入系统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
11
区别:
寿命分布指的是系统出口处的流体粒子的停留时间, 年龄分布是对系统中的流体粒子而言的停留时间。 实际测定得到的且应用价值又较大的是寿命分布。 通常所说的停留时间分布指的是寿命分布。
的示踪剂浓度C0相等。此时得到的阶跃响应 曲线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曲线
Ft v(ct) dt c(t)
vc0dt c0
40
• 脉冲示踪和阶跃示踪测出的都是寿命分布。 而年龄分布可由寿命分布通过物料衡算导 出。如:
41
(3) 寿命与年龄分布的关系
设在定常流动系统中,对于恒容过程,在0 ~ t时间内对示
响应曲线
0
t=0
t
0t
38
③ 以t=0开始计时,在出口处检测B的浓度
t
0
B浓度 0
t1
t2
t3
…
C1
C2
C3
…
④ 标绘
(C/C0)s t 图
1.0
C (C0 )s
0 t1 t2 t3
t
39
t
0
B浓度 0
t1
t2
t3
…
C1
C2
C3
…
• 阶跃法的出口流体中,示踪剂从无到有,
其浓度随时间单调递增,最终达到与输入
大家好
1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 上一章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反应 器-CSTR和PFR。在相同的情况下,二者 的操作效果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是 由于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的流动状况不 同,即停留时间分布不同。
2
平推流反应器,出口的反应物料质点在反应器 内停留了相同的时间。
全混流反应器,出口的反应物料质点具有不 同的停留时间。
t
28
可以用年龄分布密度函数 It 和年龄分布函数
yt 来描述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
It dyt
dt
t
yt I tdt
0
年龄分布是对反应器内的流 体而言
y00
y Itdt 0
0
3、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在同一时刻离开反应器的物料中物料质点的性质相同, 所以不能够测到物料点的停留时间分布,要采用应答 技术才能测定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分布。
E(t) dF (t) dt
26
•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概率函数)F(t)是累 积分布函数
•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概率密度函数) E(t)是点分布函数
27
F(t):停留时间时间小于t 的粒子所占分率 E(t)dt: 停留时间介于t~ t+d t的粒子所占分率
1.0
E(t)
F(t)
0
t 0 t t+dt
F ( t) 36 0 0 3E 6 ( 0 t) d t( 6 .5 1 C .( 5 t) 2 Δ 1.5 ) 2 tΔ 0 t.63
49
4、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数字特征值
(1)平均停留时间 t
tE t dt
t 0
E t dt
0
tE
t dt
t
0
dFtdt
dt
F t 1
应答技术
在反应器进口处加入示踪物,在出口处检测示踪物, 获得示踪物的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数据。
目的:判定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状态 方法:示踪(激励-响应) 对示踪剂的要求:
① 加入示踪剂不影响流动状况; ② 示踪物料在测定过程中应该守恒即不参与
反应、不会发、不沉淀或吸附 ③ 易于检测
如果示踪物满足了上述要求,则示踪物跟 踪了物流流况,那么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 到的示踪物的停留时间分布数据,就是出 口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数据。
7
8
4.1.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
停留时间:流体从进入系统时算起,到其离开系统时 为止,在系统内总共经历的时间,即流体 从系统的进口至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寿命分布:指流体粒子从进入系统到离开系统的停留 时间是对出口处而言。
年龄分布:指流体粒子进入系统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
9
4.1.1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
• 描述停留时间分布则是根据概率理论中的概 率密度函数和概率函数来描述。
15
• 2、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假定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密度不变且无化学反 应发生。设流入系统的流体是无色的。当流 动达到定态的情况下,于某一时刻(t=0)极 快地向入口流中加入100个红色粒子,同时在 系统出口处记下不同时间间隔内流出的红色 粒子数。
• 定义:当物料以稳定的流量流入反应器而
不发生化学变化时,在流出物料中停留时
间小于t(或说成介于0~t之间)的物料占总
流出物的分率。
t
F t N t
N
Ft Etdt
0
t
Et tF(t)
0 tEtd tF(t)
t0
24
E t
Etdt
F t
t t dt
t
25
• 自然 F t 0 tE tdtF 0 E td t 1
在实际反应器中,由于各种工程因素的影响, 流动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况往往偏离平推流 和全混流。
3
• 对不是平推流的连续操作的反应器,由于 同时进入反应器的物料颗粒在反应器中的 停留时间可能有长有短,因而形成一个分 布,称为“停留时间分布”。这时常常用 平均停留时间来表述,即不管同时进入反 应器的物料颗粒的停留时间是否相同,而 是根据体积流率和反应器容积进行计算
8
3
2468
t
• 上面以红色粒子作为示踪剂得到的是离散 的停留时间分布。假如改用红色流体做示 踪剂,连续检测出口流中红色流体的浓度, 这样就可以将时间间隔dt缩到极小,得到的 将是一条连续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得到的曲线称为流体在反应器内的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曲线,表示为E(t) 19
E t
Etdt
踪剂A进行物料衡算:
t
输入 v0cA0 dt (0~ t 内流入系统中A 的量)
0 t
输出 v0cA0 Ftdt (0~t 内由系统流出A的量)
o
留在系统中的量 VRCA00tI(t)dt
t
t
v0cA01Ftd tVRcA0Itdt
0
0
1 F t It tIt
所以,知道了F(t)即可求得I(t)
主流体V 注入
反应器VR
C(t)
示踪剂
检测器
34
• 由E(t)定义,在△t时间间隔内浓度视为定 值
E(t) v0C(t) N
• 而如果示踪剂的输入量不能准确知道时,
• 可由 N 0v0C(t)dt 计算得到
• 离散型数据,换成浓度和间隔时间求和即可
35
或者,,先计算停留时间小于t的量
Nt
t 0
示踪物的输入方法有阶跃输入法、脉冲输 入法及周期输入法等。
(1)脉冲示踪法
当被测定的系统达到稳定时,在系统的入
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N的示踪流体,(或
者示踪物在瞬间代替原来不含示踪物的进料,
然后又立即恢复)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
测示踪物的浓度变化。
c t
响应曲线
C0
C(t)
t0
t=0
t
脉冲法(pulse input)
离散型数据
44
• 解:离散型数据而非连续型
F(t) C(t) C0
E( t) dF( t) F( t) C ( t) dt t C 0t
45
46
E(t)
F(t)
47
• 例:在稳定操作的连续搅拌式反应器进料 中脉冲注入染料液50mol,测出出口液中示 踪剂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
时间t/s 0
tdF
F t 0
t
0
平均停留时间 t 应是 Et曲线的分布中心,即 Et曲线
在所围的面积的重心在t坐标上的投影
在数学上称t为 Et曲线对于坐标原点的一次矩,又称 Et
出口示踪 0 6.50.0 0.0 剂浓度c
• 解:脉冲输入法直接得到的是E(t)
E ( t) v0 C ( t) v0 C ( t) C ( t) N v0 C ( t) t C ( t) t
E( t) 6005c( 0610) 0200.000s-183
△N=C(t)v 0△t
注入反应器的示踪剂的总量为N
Nv0C(t)t NN
E(t) v0C(t) N
E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t 0时: Et0
t 0时: Et0且 E t dt 1
0
E t t
N1
t 0
N
0 E td t1
归一化的性质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 将截至到t时刻之前所流出的A的分率表示 为F(t),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v0C(t)dt
因此, Ft Nt 0t v0C(t)dt t v0C(t)dt
N
N
0
N
对此式微分,E得 t:dFt v0C(t)
dt
N
脉冲法直接得到的是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36
(2.)阶跃示踪法
设有反应器,流量为v0,物料A(例如水)
实验步骤
①物料保持稳定流动,在测定过程一直保持稳定流动,则物料
• 例:为测定某一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规律, 采用阶跃示踪法,输入的示踪剂浓度
C0 7.7kg.m-3 在出口处测定响应曲线如表所 示。,求在此条件下的E(t)和F(t)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