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历史传统与德国纳粹主义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意志历史传统与德国纳粹主义的关系
【摘要】:纳粹军国主义因为它激烈的外部性较为引人瞩目, 但其文化的内敛性却常为人忽视。文章探讨了德国历史主义对于德国人的民族主义的关系,种族主义是纳粹理论的核心。”历史主义”虽不能说直接导向了纳粹主义,但在很重要的方面为1933年德国彻底抛弃民主制度和确立权威主义的恐怖统治扫清了道路。
【关键词】:历史主义;民族主义;纳粹
所谓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方法和理解世界的态度,但它本身却一直是纷歧多义的,在其名义下包含着各种对立的思想潮流,有所谓德意志类型的历史主义、绝对主义的历史主义、客观历史主义、历史循环论、历史决定论、历史相对主义等。它强调以一种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认为人类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并且每个民族、国家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影响及形成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在于每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一、德国历史主义学家的一些思想
历史主义中包含德国文化中的的民族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是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情感,是为本民族求生存、求发展、求繁荣昌盛的集中体现”。
[1]
康德(1724-1804)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思想对后世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海德格尔曾把人类中心主义的统治称为”世界之暗”,萨特认为如果过分强调”人是目的”就会走向法西斯主义的”种族优越论”。
黑格尔(1770-1831)通过他的哲学体系阐述了欧洲中心论思想,”普鲁士国家是世界历史的顶峰”[3],因而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统一的德意志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是伟大的纯洁剂,它有益于”为长期和平所腐化的各国人民的伦理健康,正如刮风使海洋去除长期平静所造成的污秽一样”。[4]尼采(1844-1900)也认为战争是权力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类进化和理想的超人社会的重要手段,因而战争是不可避免和不可缺少的。这些思想无疑对德国的军国主义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德裔美国历史学家伊格尔斯先生认为:”18世纪历史主义的立论被用于保护地方性的的制度,以及对抗近代中央集权官僚国家的侵犯。19世纪,历史主义则被用来抵制西欧的议会政治模式以及把民主政治延伸到德国。”[5]这种分析很有见地,历史主义强调个体的特殊性,由此便自然的可观产生保守主义的思想,建立历史与文化不可比较的原则。
兰克(1795-1886)认为日耳曼民族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优于东方民族的整体,其对外扩张是天经地义的。而无论是德国的强暴,还是拉丁----日尔曼民族的扩张都是上帝驾驭的结果、是人类精神运动的必然倾向。德意志是普鲁士集中了现时代的精神趋向,这种精神趋向是德意志和统一的拉丁----日耳曼民族的对外扩张。他相信这一西方精神的未来,相信西方民族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整体是优于东方民族。因之,这个民族对外扩张就代表了时代精神趋势。综上所述,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导致了德意志民族至上论、种族优越论的出笼。
二、历史主义和纳粹思想
纳粹主义(Nazismus),是Na-tional-sozialismus一词的缩写,而这个则是由National和sozialismus两个词复合而成。Sozialismus是个单义词,译”社会主义”。National可以译成”民族的”。它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为NSDAP,简称为”国社党”或纳粹党)的制度化意识形态。总的说来,民族主义和领袖原则是纳粹德国的两个基本概念,其中种族主义是纳粹理论的核心。按照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人类分为文明的建设者、文明的接受者和文明的破坏者三类。”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成果,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创造的产物”。[6] 认为犹太人、斯拉夫人等是劣等种族,应该被淘汰或灭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赴前线的德国士兵的背包中有两本书是最常见的,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纳粹德国照搬尼采的”超人哲学”,宣扬种族与种族之间不可能平等,某一种族内部的个体之间也不平等。尼采的强权思想对希特勒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其中有一句格言为希特勒终生恪守:”强人的格言,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尼采的疯狂是学者型的,而希特勒是一位实践者,他把前者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
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人们对希特勒极权统治可以说是和默许和容忍的。希特勒的独裁思想在上台之前就是公之于众的,他从来不隐瞒这一点,即纳粹党一旦控制了德国,它将扼杀德国人的个人自由[7],希特勒在多次对公众的演讲中都强调过这一点,可以说多数德国人是接受的或至少是默认的。即使希特勒当上总理不久便谋划解散议会重新举行选举,利用国家权力通过国会纵火案和街头暴力打击共产党和其它党派的情况下举行选举,纳粹党人的选票仍然只占44%,并没有取得议会的多数席位。
德国人中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如”德国人的这种矛盾心理来自根深蒂固的普鲁士道德观。……归纳起来,普鲁士军官阶层的道德规范主要有遵守纪律、守口如瓶、尊崇权威、服从命令,为了祖国和国王而英勇无畏……”,[8]而希特勒正是利用德国人民这种心理和性格特点,打着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幌子发动了世界大战,从而把德国拖入了战争的深渊。而历史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导致国民的国家利益至上、崇尚权威的思想,对专制和独裁的默认和接受使纳粹独裁统治的建立和对外扩张成为可能。
三、总结
历史主义是德国哲学天空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对其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它导致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出笼,使德意志民族与国家等价值观得到了片面的推崇。而崇尚权威的传统使德意志民族比较容易接受独裁和专制统治,这种国家利益至上、崇尚权威的思想,对专制和独裁的默认和接受的民族思想使纳粹独裁统治的建立成为可能,构成了希特勒超乎寻常的蛊惑力的意识形态基础。尽管造成德国法西斯得势一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十分复杂的,远不是仅用一两个原因就能说明的。但一点很明确,”历史主义”传统虽不能说直接导向了纳粹主义,但在很重要的方面为1933年德国彻底抛弃民主制度和确立权威主义的恐怖统治扫清了道路。
参考文献
[1] 彭萍萍. 民族主义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1), P121.
[2] 王兆良. 人是目的- - 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 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第8卷第4期总第79期.
[3] 刘国柱. 希特勒与知识分子[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P32.
[4] [美]威廉·夏伊勒(William L.Shirer)著, 李耐西等译.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P143.
[5] 伊格尔斯. 《历史主义》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会性1993年版,286页.
[6] 李有智. 希特勒反犹原因初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5.
[7] (美)威廉·夏伊勒.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5, P209.
[8] 邱震海. 《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 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