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下册《地球妈妈唱:热爱地球妈妈小鸟,请到这里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10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下册《地球妈妈唱:热爱地球妈妈小鸟,请到这里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10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下册《地球妈妈唱:热爱地球妈妈小鸟,请到这里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小鸟,请到这里来》

一、教材分析

《小鸟请到这里来》是人教版四年级音乐课本下册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展现了一幅山清水秀的图景:“树木长成排”“草地像绿海”“清泉为你流”“鲜花为你开”,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们才能自由飞翔、尽情歌唱。歌曲的主题是“我们愿听你歌唱,一起生活多愉快”,而“话外音”是“我们将创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直到永远”。歌曲抒发了少年儿童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教学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3、节奏较难掌握,切分音和延长音的时值要掌握好。

四、课前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学校里我们有老师、还有亲切的小伙伴们,我们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生活是那样的幸福,可是在这美好、幸福的日子里,老师却听到了一只小鸟唱起了这样的歌。【出示课件】

师;听完了这只小鸟唱得的歌有谁能告诉老师小鸟为什么找不到家呢?生:人

国标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五(上)年级《音乐》教学分析和进度 一、教材分析 贯穿五年级音乐学习的主题是音乐和我的祖国,为了凸现这一主题,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是“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第一单元以“爱的礼赞”为题,围绕着祖国之爱、友情之爱、师生之爱、亲情之爱、生命之爱,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音乐体验活动,感受艺术的感人力量,使学生在多彩的音乐形象中感怀爱的奉献是无私的。第二单元的教学活动围绕“体验我们生活的快乐”这个主题展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的情感。第三单元应视为本册的核心单元,围绕国歌,安排了赞颂中华民族大团结等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第四单元选择的曲目以江淮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为主线,有号子、小调、民间歌舞、戏曲唱段等,江淮音乐文化的学习,以热爱家乡的真“情”“系”之,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第五单元安排了一系列南海沿岸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及脱胎于此的歌舞剧音乐,设计了对山歌、斗笠舞等相关艺术活动,使学生对南海沿岸的音乐文化更加感兴趣。第六单元以“欢聚与期盼”为主题。以“爱”为主线,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欢聚与亲情的快乐,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能用自然、有表情的歌声表达不同歌曲的不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降半音记号,看懂四拍子指挥图式,通过欣赏不同乐器的独奏曲,能够辨别乐器音色,了解“独奏”这一器乐形式。第二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和“从头反复记号”等音乐符号,学习二拍子指挥图式,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表现力。第三单元的学习记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齐唱、合唱,并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够感受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特点,并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第四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养成静心聆听民间音乐的习惯,并能用自信、大胆的演唱体悟和表现民歌的特色,在创编打击节奏等活动中提高表演能力。第五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并学会用欢快活泼或优美抒怀的情绪演唱歌曲,尝试在歌曲演唱中设计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第六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能通过听、唱、动等音乐活动,来表达对身边亲友、师长、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

小学要掌握的乐理知识

小学要掌握的乐理知识 小学低年级是指一、二年级,对于这个阶段掌握乐理知识不是主要的任务,主要是要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乐理知识顺带学习、趣味化的学习,学习的知识主要是要按照《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学段内容标准要求,如:1、能够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乐的速度、旋律的起伏等等。2、能听辨童声、女生、男声。3、能听辨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等演唱奏形式。3、认识常见的简单的打击乐器并会演奏。4、认识音符、音阶、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连音线、换气记号、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延长记号、拍号(2/4、3/4)、力度记号等。总之,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当面。 教师要明确各个年级应该掌握的乐理知识内容 一年级: 1. 要掌握好歌曲节奏,认识五线谱或简谱音阶,要学会唱音高,纠正走调。 2. 能读出四分、和八分节奏的不同。 3. 能感觉出两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 4. 能听辩出音的长短。 二年级: 1. 要学会柯达伊手势音阶,唱准,能够听唱歌曲,认识简单音符。

2. 认识弱起小节。 3. 认识附点音符。 4. 认识反复记号,知道其作用。 5. 认识字母谱,用唱名唱出旋律。 6. 认识重音记号。 三年级: 1. 会识谱唱歌。 2. 掌握个别音符时值。 3. 认识升降记号,掌握其作用。 4. 巩固弱起小节的唱法。 5. 复习附点的知识,将附点音符唱准。 6. 认识五线谱中的八分休止符。 四年级: 1. 要进入二声部训练,能够识唱整首歌曲乐谱,能够听出敲击的节奏,并记录。 2. 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顿音记号、连线、升记号、强弱记号。 3. 掌握二、三、四拍子的指挥简单手势。 4. 初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简述音乐含义。 5. 了解简单的音乐创编知识,间奏、乐器等。 五年级: 1. 熟练掌握歌曲中的八六拍子。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共四课时 一、教学容: 1、聆听《行星组曲》、《飞来的花瓣》。 2、表演《拉起手》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行星组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4、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行星组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管旋乐组曲。是一首颇受人们欢迎的通俗名作。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意。 第一周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学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 1、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第二课时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学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歌曲《行星组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唱。 3、问:音乐之间的情绪对比。

最新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唱:《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 听:《祝你快乐》《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律动:《祝你快乐》 集体舞:《快乐的嚓嚓嚓》 采集与分享(校园歌曲) 奏:竖笛练习(一) 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本单元听、唱、动、评的活动,结合自己的音乐学习积累和生活经验,感受体验校园生活春天般的快乐与美好。 2.能用自然、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快乐的嚓嚓嚓》和《校园的早晨》,较好地表现二拍子和四拍子的节奏感,唱准、唱好切分音、跳音和变化音,感受歌曲的明朗与活泼情绪。 3.欣赏管乐合奏《祝你快乐》、无伴奏合唱《赤足走在田埂上》、钢琴独奏《春之歌》,感受歌(乐)曲情绪、音色、形式和风格特点。结合作品的锻炼,尝试自己设计或与同伴合作编创符合乐曲风格特点的动作,随乐律动。表达对歌(乐)曲速度、情绪、内容、形式的感受。 4.结合歌(乐)曲,学习二拍子指挥图示,感受作品的节拍感和表现力。认识常用得表情术语及“升记号”和“从头反复记号”等音乐符号。 5.结合本单元演唱与欣赏的作品,尝试自己设计编创符合作品风格特点的动作,随乐律动。表达对歌(乐)曲速度、情绪、内容、形式的感受。能根据作品的结构和旋律特点,友好地与同伴合作进行《快乐的嚓嚓嚓》的集体舞。 6.能与同伴合作较熟练地吹奏竖笛作品《欢乐颂》,能将识读乐谱与演唱结合练习。

单元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听《祝你快乐》2. 认:管乐器 3.律动《祝你快乐》4. 成长的足迹(二)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祝你快乐》,感受乐曲情绪、音色、形式和风格特点,感受各种铜管乐器的音色。 2.通过对管乐器的认知,提高生对音乐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 3.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设计不同的队形和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 4.试着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情绪。难点: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和演奏的结构。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欣赏曲的主题ABC的卡片、各种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主备复备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新期的常规教育。 二、新课教学 (一).认一认: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出示图片: 师:你认识其中哪种乐器?(长号、单簧管、小号、圆号、长

苏教版小学音乐一至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全套】

苏教版一~六年级期末试卷 一年级音乐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第一部分听力(50分) 一、听辨乐器。 1、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沙球 B、三角铁 C、串铃 D、铃鼓 2、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双响筒 B、三角铁 C、沙球 D、铃鼓 3、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碰铃 B、响板 C、木琴 D、三角铁 4、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竹笛 B、钢琴 C、二胡 D、大鼓 5、请选出这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A、扬琴 B、琵琶 C、铃鼓 D、竹笛 二、聆听乐曲,感受情绪。 6、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 A、优美、舒展 B、欢快、活泼 C、悲伤、难过 7、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 A、优美、舒展 B、欢快、活泼 C、悲伤、难过 三、听歌曲,说歌名。 8、这首歌曲的名称是()。

A、小鼓响咚咚 B、老虎磨牙 C、大鼓和小鼓 9、这首歌曲的名称是()。 A、小松树 B、小小雨点 C、再见吧,冬天 10、这首歌曲的名称是()。 A、劳动最光荣 B、勤快人和懒惰人 C、快乐的小木匠 第二部分笔试(50分) 四、考考你(20分) 11、3/4拍的强弱规律是()。 A、强弱 B、强强弱弱 C、强弱弱 12、国歌的另一个名称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少年先锋队队歌 13、娃哈哈是()民族的歌曲。 A、汉族 B、维吾尔族 C、朝鲜族 14、三角铁发出的声音是()。 A、浑厚的 B、低沉的 C、清脆的 五、请在圆圈里写出每个乐器的名称。(20分) 六、画一画(10分)

请你按照下列五线谱,画出高音谱号以及找出“do”。 二年级音乐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20分) 1、我们少先队的队歌歌名是() A、《共产儿童团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乃呦乃》是土家族儿歌,意思是() A、你好 B、快来 C、真高兴 3、《钟》的伴奏乐器有() A、碰铃和三角铁 B、大鼓和小鼔 C、箫和笛子 4、《我是小鼓手》里“我”是怎样的一个小鼓手?() A、神气自豪的小鼓手 B、懒洋洋的小鼓手

最新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 一、学请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但在整体演唱水平上还有些不足,学生的音乐知识较为丰富,但是全班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明显不如其他班级,但是团队意识强,但某些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班演唱水平。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由十二个单元组成。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体现学科教学的最新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唱课本中的歌曲 2、熟记各种音乐符号 3、课外拓展部分能灵活发挥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歌声,表达歌曲中所隐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2、通过唱歌教学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 3、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练习听辨乐曲情绪,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 4、通过唱歌、欣赏等音乐时间活动,使学生对民族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情绪,并培养学生乐于接受和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乐观、大方的性格。 5、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措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重视实践,培养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绪,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开创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在评价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六、教学进度

教案 《浏阳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 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生:……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快乐的嚓嚓嚓》 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 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 X | X X | 2/4 0 X X | 0 X X | 2/4 X 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比较恰当。(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教师指导纠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总结,下课

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 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小学音乐简谱乐理知识

小学音乐简谱基础知识 一、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 1音的高低2、音的长短 3、音的力度 4、音质 二、音符 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 三、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2、3、4、5、6、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四、音符的长短 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 二分音符等。 五、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 止符,用“ 0 ”标记 名称 写法 休止时值 全休止符 0 0 0 0 四拍 二分休止符 0 0 二拍 四分休止符 0 一拍 八分休止符 半拍 六、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带附点的音 符叫附点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 5 - ? 时值二拍 附点四分音符 5 ? 时值一拍半 附点八分音符 5 ? 时值四分之二拍 七、节奏 掌握读谱,首先要掌握节奏,练习掌握节奏要能准确的击拍。击拍的节奏方法 是: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抬起是半拍,一上一下是一拍。 八、反复记号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1) :|表示从头反复。 记谱: A|B|C :| 唱(奏)法:A|B|C|A|B|C (2) |??|表示中途反复。 记谱: A B B C :| | 唱(奏)法: A|B|B|C | (3) II : r :ii 2 -Il II 为反复跳越记号 记谱: II : A | C II X da

唱(奏)法:A|B|A|C 波音是在两个主要音之间,加入其上 方或下方的短的辅助音而成。 上波音-七Y ―― 5 6_5— 下波音._ _5 ----- 5 45_ 延长记号:用丁标记,如?表示可自由延长时值(一般可延长 一倍的时值。 它有两种用法: (1) 延音线:如果是同一个音,则按照 拍节弹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弹奏。 (2) 连接两个以上不同的音,也称 圆滑线。要求唱(奏)得连贯、圆滑。 力度术语 PP ---- 很弱 P ---- 弱 mp ------ 中弱 mf ----- 中强 f ——强 ff ――很强 >或 < ――重音记号 ——渐弱 一——渐强 顿音记号用三角符标记 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 音要唱(奏)得短促、跳 跃。 2 3 1 小节线用竖线将每一小节划分开的 线叫小节线。 换气号用记号“ v ”标记。表示在此 处换气。 重音记号用“〉”标记在 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 要唱(奏)得坚强有力。 2 3 1 连音线:用上弧线标记在音符的上面,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教学目标】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学会演奏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 初步认识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乐器。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二、学唱歌曲。 导语: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习一下新疆的民歌,领略一下新疆的舞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那位美丽的乌孜别克族少女为我们带来的乌孜别克族民歌--《举杯祝福》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典型节奏分别是什么?(情绪欢快、速度稍快、典型节奏xxx xx) 2、集体拍奏典型节奏 3、用"来"随着录音小声哼唱歌曲,哼唱的过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没有旋律相同的句子 4、把旋律相同的句子用"来"唱一下 5、小声跟录音唱歌词,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并随琴模唱 6、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认识都它尔和手鼓 四、表演歌曲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准备"爱我中华"的歌曲、音乐、舞蹈、图片介绍、服饰等资料。 2、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爱我中华"的活动。 【教学过程】 1、抢答比赛 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现在进行抢答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民族最多,发言的孩子一次只能说出一个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说。每说对一个可以为自己小组加一朵小红

花。 开展抢答比赛。 师:好,紧张激烈的比赛就进行到这里。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回答出了这么多民族的名称,真了不起呀!下面我们在来进行一个更加有趣的活动:听音乐选画面 2、听音乐选画面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各民族歌舞的图片,还有几段各民族的音乐,请你们边听音乐边记录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看看哪副图片应该配合哪段音乐,全部听完了以后,请同学们来回答。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并作好记录。 (2)当全部音乐片段结束后学生再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3、拓展 (1)师:老师知道很多孩子在课前已经查找了关于各个民族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各民族名称、图片、风俗习惯等 4、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呀,让我们大开眼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大家的心情都很高兴和激动。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用欢快、自豪的心情演唱《爱我中华》。 2、为歌曲创编律动或舞蹈,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音乐及乐理知识[1]

小学音乐及乐理知识 国内音乐家有: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 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满江红》 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大浪淘沙》 刘天华:《空山鸟语》贺绿汀《游击队之歌》《保家乡》 马可:《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 马思聪:《摇篮曲》《思乡曲》 施光南:《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任光:《渔光曲》 刘炽:《让我们荡起双桨》 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大阪城的姑娘》 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国外音乐家有: 德国作家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欢乐颂》 奥地利作家舒伯特《鳟鱼》《菩提树》 肖邦,波兰人《葬礼进行曲》: 音符 1.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 1 2 3 4 5 6 7 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来米发梭拉西) 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 0 ”标记。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 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种。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每增加一个0,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时的时值。 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 5 - ·时值三拍 附点四分音符 5·时值一拍半 附点八分音符 5·时值四分之三拍 反复记号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1)表示从头反复。 记谱: A|B|C 唱(奏)法:A|B|C|A|B|C (2)表示中途反复。 记谱: A B C 唱(奏)法:A|B|B|C (3)为反复跳越记号。 记谱: 唱(奏)法:A|B|A|C 调式:1=F,1=C,1=G,叫调式,分别是F调。C调。G调 (三)、音高: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2、3、4、5、6、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四)、节奏 掌握读谱,首先要掌握节奏,练习掌握节奏要能准确的击拍。击拍的节奏方法是: 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拿起有半拍,一上一下是一拍。 波音是在两个主要音之间,加入其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辅助音而成。 上波音 5 —— 5 6 5 下波音 5 —— 5 4 顿音记号用三角符标记 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 音要唱(奏)得短促、跳 跃。 重音记号用“>”标记在 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 一、音乐知识 1、《丝绸之路》是一部(电子合成音乐),是由日本作曲家喜多郎作曲。 2、《唱着跳着走近你》是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广州有(“羊城”)和(“花城”)的美誉,一年一度的(“广交会”)迎来了五洲嘉宾。 3、《中国花鼓》是(小提琴独奏)曲。 4、《迎宾曲》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是电影《客从何来》的主题歌,《迎宾曲》运用了广东音乐(《步步高》)的音调。 5、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办于(1998)年,它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积极地促进着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6、(江南丝竹)流行于苏南、浙西、上海一带,乐队的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小三弦、扬琴)等。 7、《姑苏风光》是(江苏民歌)。 8、《水乡外婆桥》这首歌是由(4/4、3/4、2/4)的节奏组合构成,歌曲采用(清新、活泼)的情绪演唱。 9、昆剧亦称(“昆曲”),始于元末昆山腔,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10、昆曲融入(诗、乐、歌、舞、戏)于一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无锡景》是(江苏)民歌,《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跳柴歌》是(海南)民歌,《斑鸠调》是(江西)民歌。 12、《山村来了售货员》是(唢呐)独奏。在民间,唢呐被称为(喇叭),又叫(大吹)。 13、《唱得幸福落满坡》是(陕西商县)民歌。 14、《跑旱船》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是(陕西)民歌。在陕北地区,“旱船”也称(“水船”)是汉族民间歌舞的一种。 15、《陶洋芋》是一首(山西)民歌。《幽静的山谷》是(德国)民歌。 16、《孤独的牧羊人》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 17、《爱尔兰风笛》是(爱尔兰)民间音乐。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我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苏少版) 小学音乐___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七单元左手与右手课时安排 3课时授课时间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赏:管弦乐《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选段)成长的足迹(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感受到的基本情绪,并能视唱主题旋律和大调旋律。 2.演唱之后能用语言说出感受到的色彩和情绪上的不同。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音乐色彩的变化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备复备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出示旋律: 4/4 1 2 3 1 ??1 2 3 1 ??3 4 5 ― ??3 4 5 ―??交流:1.儿歌《两只老虎》 2.唱一唱旋律,再用柯达伊手势演唱。 3.用卡农的方式演唱旋律,二声部在第二小节进入,三声部在第三小节进入。(注意循序渐进) 4.演唱歌词三、感受体验作为旁观者,我们看着这两只奇怪的老虎觉得很有趣,那作为老虎本身呢?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自己与其他的老虎都不一样,它会有怎样的情绪呢?交流:悲伤,自卑,负能量思考:通过哪些音乐表现手法的改变表现老虎的悲伤与自卑。速度变慢,音量变小。 1.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1)初听交流:改变音高和速度是旋律的情绪发生变化。(2)对比两条旋律,找出规律 主备复备 4/4 1 2 3 1 ??1 2 3 1 ??3 4 5 ― ??3 4 5 ―??4/4 6 7 1 6 ??6 7 1 6 ??1 2 3 ― ??1 2 3 ―??交流:音符整体下移三度,形成一条新的旋律 a.唱一唱新的旋律 b.比较两条旋律的不同感受。大调旋律明亮坚定,小调旋律柔和暗淡,大小调的强烈色彩对比,以及所表达的音乐情绪截然不同。(3)简介创作背景《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是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马勒根据一幅版画《猎人的葬礼》而创作的。D小调,慢板,三段体,是一首卡洛风格的葬礼进行曲。在葬礼节奏中隐含了幻影和幽思,音乐糅合着怪诞与忧伤。它描绘了林中动物为猎人送葬的情景。(4)设计主题片段的表演方式交流:大小的旋律的双声部合唱、乐曲主题的轮唱。(5)再听交流:a.乐曲的开始部分乐队也用了“卡农”的方式呈现这段旋律。 b.听辨乐器:大提琴、定音鼓、弦乐、双簧

小学乐理大全

小学音乐 音乐基本知识 一、音的属性(性质) 音的属性有音高、音值、音量、音色四个。 1、音高: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音值:即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决定。 3、音量:即音的强弱,由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 4、音色:由发音体振动方式、形状、成份、发音体品质决定。 二、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 1、基本音级:CDEFGAB。分唱名(以意大利文do re mi fa sol la si)和音名(乐音体系中各音级的名称)两种。 2、音组: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小字一组为中音组,c1为中央C。 3、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所产生的音级叫变化音级。 4、变音记号:有三种,升记号、降记号、还原记号。 5、拍子种类:分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拍子、自由拍子。 6、拍子的含义:表示以几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几拍,强弱规律是什么。 常见的节奏型:××│×-│、×× ×│、×××│、××. │、××-×│、×××.×│、×× 0×│、0× 0×│ 三、音符 记录音的长短和高低的符号叫音符。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 1、单纯音符 全音符× - - - 4拍 二分音符× - 2拍 四分音符× - 1拍 八分音符× 0.5拍 十六分音符× 0.25拍 三十二分音符× 0.125拍 2、休止符(表示音乐间歇的符号) 全休止符0 0 0 0 4拍 二分休止符0 0 2拍 四分休止符0 1拍 八分休止符0 0.5拍 十六分休止符0 0.25拍 三十二分休止符0 0.125拍 3、附点音符(带有附点的音符) 附点是记在音符的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一音符时值的一半。 附点二分音符× - - 3拍 附点四分音符×. 1.5拍 附点八分音符×. 0.75拍 附点十六分音符×. 0.375拍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是一首粗 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15名,上学年优秀率为75%,及格率为100%,总体来说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在进行合唱时多数同学能注意积极配合他人,能对同学的课堂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但对于歌曲视唱旋律方面难度较大,许多同学能随老师的琴声哼唱及模唱出旋律,但要求单独视唱还有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这方面教学,相信会有所提高的。在这个阶段要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但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东西,我只要求理解就可以。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负担很重。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他掌握的程度,都已经成了一定的定局,不能强求,所以,在这个阶段,只要求学生轻轻松松的度过即可。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课程教材研究所,音乐课程研究中心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试用。 1、本教材体现素质教育观念,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本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改变过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感受音

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3、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用“单元”形式,各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每单元课型丰富多彩,更贴近儿童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4、本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总结性评价,有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形式上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这更能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音乐。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总目标: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音乐鉴赏能力,发展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友爱精神。 2、分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知道常见的中国民乐器,并能听辩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初步辨别旋律进行的高低、快慢、强弱,能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能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喜欢聆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和民族器乐曲。 (二)音乐表现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指挥动作几歌曲的前奏做出恰当反

小学音乐乐理知识点音乐记号资料总结

一、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简谱里用“ 0 ”标记。 二、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 5 - · 时值三拍 附点四分音符 5· 时值一拍半 附点八分音符 5· 时值四分之三拍 三、反复记号: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1) 表示从头反复。 记谱: A|B|C 唱(奏)法:A|B|C|A|B|C (注意结尾是1条细线,一条粗线) (2) 表示中途反复。 记谱: A B B C 唱(奏)法:A|B|B|C (结尾1条细 1条粗) (3)为反复跳越记号。 记谱: 唱(奏)法:A|B|A|C (结尾1条细 1条粗) 名称 写法 休止时值 全休止符 0 0 0 0 四拍 二分休止符 0 0 二拍 四分休止符 0 一拍 八分休止符 0 - 半拍

(4)D.C.记在乐曲的复纵线下。表示从头反复,然后到记在 Fine 处结束。 (结尾1条细 1条粗) 四、装饰音 1、波音是在两个主要音之间,加入其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辅助音而 成。 2、倚音:. 3、颤音(tr)由助音和该音迅速交替形成,记在音符的上方。 五、其他记号 五、其他记号 1、连音线:( ) 它用连线来标记的,表示连线内的音要唱奏的连贯、流畅。 (1)延音线:两个相同的音相连 (2)圆滑线:两个不同的音相连

2、重音记号用“>”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奏)得坚强有力。 3、顿音记号又称跳音记号用三角符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 个音要唱(奏)得短促、跳跃。 4、延长音记号:用标记,如表示可自由延长时值(一般可延长一倍的时值。 5、换气号用记号“v”标记。表示在此处换气。 6、滑音记号: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有一种甩出去的感觉 上滑音: 下滑音: 六、变音记号 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3:还原记号(ヰ):表示在同一小节里,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4: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苏教版六(下)音乐知识点

六(下)音乐知识点 一、欣赏曲目 1.中国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如土鼓、开封盘鼓、洛川蹩鼓、兰州太平鼓、安徽凤阳花鼓、佤族木鼓、绛州鼓乐等。) 非洲鼓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常见的非洲鼓是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鼓”。) 2.《滚核桃》: 绛州鼓乐乐曲集中体现了绛州鼓乐中“花敲鼓”的精华,表演时运用了搓、擦、磕、挑、撩、敲、碰等“花敲鼓”的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滚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核桃丰收时节农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3.《非洲鼓魂》:是一首来自于非洲的民间音乐。自由、热情、轻松的韵律、空灵的吟唱中感受心灵的悸动。 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悲欢哀乐。非洲音乐:鼓离不开舞,舞也离不开鼓。 4.蒙古族音乐,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草原气息浓厚。 蒙古民歌分长调、短调两种。长调,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自由、尾音拖长、气息宽广;短调,曲调短小、节奏规整、结构匀称。 长调特色:兼有华彩性和抒情性; 短调特色:叙事性和抒情性结合。 5.《牧歌》蒙古族民歌,(长调代表作)。(辽阔开朗地)是瞿希贤改编的一首无伴奏合唱曲。经过改编后的合唱曲抓住了原民歌中的抒情因素,以丰富的联想补充发展它,使主题更加深化,更富于诗情画意。《牧歌》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联想到了无比辽阔的草原景象和草原牧民新生活的和谐、幸福与安谧,令人回味无穷。 6.《在那东山顶上》藏族歌曲女声独唱,仓央嘉措词,张千一曲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继《青藏高原》之后的又一力作,歌曲在旋律处理上充分体现了藏族民谣深长悠远的特点。许多人初听此歌,即被歌声里那种雪域景象的诗情画意牢牢抓住,宽广和柔美皆备,高亢和细腻并显,明净中伴有一丝微凉,清澈得无以言表。你还学过哪些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放牦牛的小卓玛》、《卓玛》等。 7.《谐谑曲》德国巴赫作品,选自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二首第七曲。乐曲采用二部曲式,b小调、快板、四二拍。长笛明快、轻巧的演奏表现出生动与活泼的情绪,弦乐在低音区与之呼应,使乐曲显得诙谐而轻快。 8.《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由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门德尔松作曲。作品被人誉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最短小又最具抒情的一首。主题一:热情奔放,充满青春活力。主题二:恬静,沉稳,充满对生活的眷恋、

2017苏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中国娃》教案 教学内容 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唱《草原赞歌》歌表演《草原赞歌》 第2课时:欣赏、表演《嘎子嘎》唱《中国娃》装饰音的作用 第3课时:欣赏《来吧来踢球》《捉迷藏》唱《海娃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组织教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C、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 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D、接龙唱谱。 E、用“LU”模唱旋律。 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G、歌曲处理。 H、完整演唱。 4、表演《草原赞歌》 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B、师生互动。 5、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第2课时 1、欣赏《嘎子嘎》 A、交流《小兵张嘎》的故事,了解张嘎的个性。 B、听音乐,感受作品的谐略风格。 C、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D、跟音乐哼唱歌词,练习说唱部分。 E、用简单道具扮演张嘎,随音乐模拟与日本鬼子周旋的情景。 F、表演时启发学生关注音乐的段落变化。 2、新授歌曲《中国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