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40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纪录片的美学功能
(三)审美功能是艺术普遍具备的
• 审美本能是人人都有的,审美功能是各种艺术普遍具备的。
• 肯定纪录片是艺术并讨论其美学问题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 我国学者将其审美特性归纳为纪实美、崇高美、悲剧美、造型美、 过程美、结构美、写意美、综合美、和谐美,等等,这些都是值 得探讨的影视纪实艺术范畴。
一、纪录片的美学功能
(一)记录片是否有审美功能的不同认识
• 有人反对讨论纪录片的美学问题,理由有二:
• 纪录片不是一个独立艺术门类,谈美学会把纪录片视为艺术,而导 致创作中的 “失实因素”;
• 美是生活,纪录片和新闻一样真实地反映生活,只具有 “社会美” 和 “新闻美”,不应“受艺术美学的诱惑”。
一、艺术手段的综合性
• 纪录片是综合性影视纪实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的产物。 • 多种手段和谐共存是以诸艺术形式不完整为条件的。各种艺术手段如何
使用应根据主题内容和作者的艺术追求而定。
二、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立性
• 和谐原则排斥诸艺术元素各自完整,各自突出,不允许某个元素争夺 视听。
• 艺术手段互相包容、互为元素的现象并非纪录片所独有。
二、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立性
• 著名美学理论家苏珊·朗格把这种现象称为艺术 “互换”“交 叉”“吞并”,也叫 “同化原则”。
二、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立性
• 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1895~1982)德 裔美国人,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 一,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情感与形式》 《艺术问题》等。
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主客观统一性
•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唐人张璪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 西方艺术大师培根则说:“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艺术美 “乃 是灵魂与自然一致所产生的结果”。
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二)主体的作用
• 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 竹,芜没于空山矣。”
• 音乐与作品整体的关系属同样道理。纪录片的音乐是形式,也是内容, 是构成作品的元素,不允许完整和突出。
四、大巧若拙与大雅若俗
(二)艺术上的“大巧”
• 真与美的效果既来自生活这个源泉,也来自艺术之“大巧”,两 者缺一不可。
• “大巧”首先是指艺术敏感和鉴别能力,是从生活现象的海洋里 发现、选择最富典型性现象的能力。
• 不讲巧必然拙。技巧用得不当,过分雕琢、修饰,往往产生反效 果,即 “弄真成假” “弄巧成拙”。
• 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 见。” “境一而触景之人心不一。 “
三、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表现于它的纪实本体性——视听形象纪实美。
• 作为审美对象整体,它的教育和认识作用乃至娱乐和舆论作用在审 美中融为一体。缺乏审美价值的作品必然是拙劣的、速朽的,其认 识、教育和舆论的作用也必然是微弱的、 无力的。
一、纪录片的美学功能
(二)新闻片与纪录片的定性与异同
• 新闻片与报刊、广播和网络新闻同属新闻学范畴。
• 在影视传播领域中,纪录片具有双栖品格——以真实特性和传播信 息功能与新闻品格重叠,具有新闻审美特征是当然的。
• 但是,纪录片的真实含义已不仅是事实真实,纪录片的功能也远不 止传播信息。它兼有教育、认识、舆论多种社会功能,又以审美功 能为基础。
三、残缺美营造和谐美
• 解说词、访谈、音乐、音响等诸声音,是纪录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组 成部分。每一部分不仅允许相对 “残缺”,而且应自觉以其各自的 “残缺”营造整体的完美。
• 推崇解说词残缺美不是否定文采,更不是鼓励破坏语法修辞规范,而 是说明影视纪实艺术已经孕育产生了一种特殊文体———纪录片解说 词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4213690/
三、艺术真实与艺术真理
• 自然美是一种美学效果,它既是艺术真实,又直逼艺术真理。纪 录片自然美常与客观、真实等范畴关联,却不完全等于客观和真 实。
• 自然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自然和反映偶然现象的自然之别。自然效 果及其价值要在审美整体,乃至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评价。
• 不能照搬 “直接电影”理论的道理还在于:在大多数国家,纪 录片创作是媒体行为 (我国尤其如此),必须考虑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四、大巧若拙与大雅若俗
(一)美学的最高境界
• 纪录片自然美是发挥纪实特性、妙用艺术技巧和艺术策略的结合, 是大巧若拙,大雅若俗。
• 艺术的 “炉火纯青”“大巧若拙”“大雅若俗”是美学的高境 界,与科学规律、生活哲理相通、相容,非平庸者所能当其誉。
• 纪录片审美活动的使命和各种艺术一致,即充分利用人类一切认识 成果,在发挥德育、智育、美育的基础上有益社会。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二、祛矫饰
• 平实感来自选材和记录方法两方面,都显现着创作者的审美追求。 • 凡人小事入画卷,乃是当今纪录片主体和受众共同认可的平实
感。 • 平实感绝非只盯住凡人小事。
二、祛矫饰
• 《幼儿园》 的总体风貌是消化 地吸收 “直接电影”某些技巧 和策略 (同时又扬弃某些不科 学的理论、手法)的成功例子, 是大有意义的借鉴。
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主客观统一性
• 马克思强调人的各种活动对客观世界的依赖关系,认为没有自然界, 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这里的创造自然 也包括艺术创造。
• 我国古代唯物色彩的艺术观既强调艺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要求艺 术作品 “显现真实”“不参虚妄”,又强调主观对艺术的作用, 如王夫之所说的 “即景会心”、“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 《感受与形式》是20世纪西方符号学美学的代表 作,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三个 部分探讨了作为感情表现符号的艺术问题。作者 把艺术问题、艺术符号上升到哲学的角度,着重 探讨了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符号、艺 术符号的表现力以及作品与观众的联系等问题。
三、残缺美营造和谐美
• 解说词、访谈、音乐、音响等诸声音,是纪录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组 成部分。每一部分不仅允许相对 “残缺”,而且应自觉以其各自的 “残缺”营造整体的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