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鞠通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
摘要:吴鞠通,江苏淮阴人,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

他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师古而不泥古,不尽信书本,不拘泥于传统。

他敢于质疑,勇于批判,推崇经典而不迷信经典,反对盲目崇拜,反对思想僵化。

纵观吴鞠通温病医学理论,其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主要体现在求真、公正、质疑与反思三个方面。

关键词:吴鞠通;批判性思维;精神核心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036-02
吴鞠通(公元1758-1836年),名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

他对温病研究深刻,在大量临证的基础上,博览历代名贤的著述,再加上自己的体会以及临床的经验,创温病三焦辨证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其主要著作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和《吴鞠通医案》等。

吴氏医学理论来源于《内经》,承于仲景,秉于又可,导于叶桂,师于百氏。

其学术思想体系是宗《内经》《伤寒》之旨,发扬又可之说,师承叶氏之论,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特别是经历多次辨治大疫的实践而形成的。

吴氏一生严谨治学,勤于思考,细心研究。

在读书时,
他极力推崇经典,长于思辨,其立论平实却多切中时弊,以明理为首要,不被偏激的学说所迷惑;在临证施治之时,不管用补法还是用攻法,他都力求恰到好处[1]。

纵观吴鞠通温病医学理论,其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主要体现在求真、公正、质疑与反思三个方面。

一、求真
求真,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吴氏认为,明理者,虽毒药亦应手而效。

不明理者,虽饮食亦不能调,饮食亦能杀人。

故医必以明理为要。

盖医虽小道,非真能格致诚正者不能。

上而天时五运六气之错综,三元更递之变幻,中而人事得失好恶之难齐,下而万物百谷草木金石鸟兽水火之异宜,非真用格致之功者,能知其性味之真耶?倘若学者并未细心格物,无知妄作,自误误人,为害实甚也。

吴氏强调要是不勤于思索,细于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就无法获得真知灼见。

如果学者不善详察不经思考而遵信之,那么医门终身不能入矣。

告诫学者当随时考查,通者从之,不通者违之。

二、公正
公正,既重要又困难。

如果没有考察全部不同的立场和推理,知识的综合很可能是不完全的。

真理在于客观,客观来自全面,全面来自公正。

在评价、判断各种观点的真假对
错的时候,我们使用一样的理性分析和批判标准,不应该把个人、群体、社会、民族等的情感和利益放进去。

但要真正做到这点,并非易事。

我们每个人总是有立场、习惯、思想来源和心理倾向的,没有人能生活在真空中。

人们最大的认识障碍是自己,不是自己的无知,而是自己旧有的习俗偏见形成的立场和角度。

因而吴氏反复强调立场务必要中正、门户不可有偏见、方药不能有喜恶。

1.立场务必要中正
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决定论证者选取的事实和理由,决定他的解释、推理和结论。

在分析论证中,找到论证者的视角和出发点,他的原则立场,不仅有助于理解他的意思和论证,也使你能够深入广泛地考察问题和论点的根本来源及优缺点。

每个人都是通过一定角度和出发点看问题的所有的思考、推理、论证,都是在一定原则、参照系之内进行的。

所以论证失误的源头,很可能在论者的原初起点或根本观点上,你找到了这一点,就深刻地理解了问题和论证。

如果自身的立场有所偏移,那就永远也无法达到中正的境界。

这就是吴氏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的“有所偏则不得其正”。

2.门户不可有偏见
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

从认识论方面来讲,偏见是形而上学地、唯心地看
问题的结果。

持有偏见的人不是从实际出发,不是全面地、辩证地观察事物,而是依据传闻、片面的材料,做出绝对化的结论。

吴氏反对门户之见,鲜明地阐述了为医而立门户之见,褒己贬人,轻视同行,或明知有错,也隐忍不说,导致杀人的不道德行径[2]。

他批判唐以后名医之法,可采而不可宗,正是因为各家的门户偏见。

批评东垣、丹溪、河间等人,各以一偏之见,各立门户,以成一家之名。

指出他们往往谬于一家之言,入者主之,出者奴之,严重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

更有甚者,多为门户起见,盖欲天下之病人就其学术,并非以我之学术救天下之病。

生命非儿戏,试问,岂可执一家之书以医病哉!
3.方药不能有喜恶
治病和用药,应该是理性的、学术的、客观的范围,不能带有任何的个人感情色彩。

所以治病救人,可汗则汗,可下则下,可清则清,可补则补,一视其证之所现,而不可先有成见。

而临床用药,更是要持着“无好尚,无畏忌,惟病是从”的实事求是态度,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恶,或多用或少用甚则不用该用的药物。

语云:“药用当而通神”,医者之于药,何好何恶,惟当之是求。

医者之于药也,不可有丝毫成见[3]。

不可有好用之药,不可有畏用之药。

有好用之药,必有不当用而用者,病人死于是矣。

有畏用之药必有当用而不用者,病人又死于是矣。

三、质疑与反思
所谓的质疑,即是对已有学说和权威、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和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另辟新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4]。

评价主体自觉地对评价客体进行质疑,是评价活动客观化、正确化的前提,是整个批判思维过程的起点。

积极的、科学的质疑,具有深刻的意义。

笛卡尔说,“我对每一件可以使我怀疑、可以使我不相信的事,都特别加以思考,同时把以前潜入我的心灵的一切错误都通统从我心中拔除干净。

”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质疑的另一个积极性成果。

从“问题”开始,然后“反思”,这是科学理论特别是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1.质疑当发现评价客体与主体的知识结构相冲突;或者发现评价客体与主体的知识结构相冲突;或者发现评价客体与其他有关理论事实相冲突;或者发现评价客体本身内在逻辑矛盾引起的冲突时,我们该怎样做?吴氏答曰:择其可信者而从之,不可信者而考之已尔。

他宗《内经》,同时也指出《内经》的若干不足之处:一是由于错简脱漏,其“可信者十之八九,其不可信者一二”;二是方药不足,指出由于药物的发展,《内经》所列的许多“死证”有“可生之理”,可治之法;三是《内经》有不少缺而未述者,如在病机
十九条中,未记燥证等,主张补其不备[5]。

而关于雨水治不孕论,红枣不入药论,芍药为酸寒之品、伐生生之气,桂枝禁人之用等,吴氏更是深表怀疑。

经过他自己的考查证实,吴氏批判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于雨水条下所言春分日雨水,夫妇各饮一杯,可以有孕之谬论。

又《本草纲目》中谓红枣理疏,不入药,吴氏曰岂未之见也。

更有元、明诸家相沿芍药为酸寒之品,为产后忌服,伐生生之气。

吴氏建议将芍药咀嚼,看到底有没有酸味。

对于东垣谓桂枝横行于背,禁人之用。

吴氏用类比的方法,反问槐枝、桑枝同样横行于背,为什么槐枝、桑枝可以,唯独禁桂枝?有关于此,吴氏曰:古方不可不信,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2.反思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

反思是批判的思维方式的思维起点。

人们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在常规和经验中生活,思维模式很容易程式化。

批判的思维方式恰恰就是要提醒人们“熟知并非真知”[6]。

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所坚持的学术观点,否定自己所做出的成绩,看起来容易,但是一个人若是如此深刻的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自我批评,古今以来,少之又少。

吴氏认为“医非美材不能学也”,然反思自己断不能掌万世医学之选,惟救世之苦心,不得已而聊著数种。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形成了固有的价值观和视角,每个人都在用自己过去形成的标准来判断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最后找不到自己的灵魂时还茫然地责怪他人。

我们所要做的,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批判和反思,有些东西是一辈子都应该坚持的,有些东西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具体场景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惯式,有些东西是我们懒散的固有偏见,有些是把心血来潮的一时想法当成了理想和追求,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有鉴于此,吴氏发出了“何今人不问症之偏寒偏热,偏虚偏实,一概以八味丸作汤以治水肿臌胀”的叹息,更是强烈地批评了当时的人不问是何经伤寒,便将羌活、防风、柴胡、葛根三阳表药一齐俱用的做法。

四、结语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善于质疑辨析、抓住要领、基于事实、合乎逻辑、立足当前、放眼世界、富于创新的思维[7]。

求真、公正、质疑与反思,是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

吴氏的温病医学理论,更是以此为准则,自觉地坚持批判态度,不迷信任何权威,反对盲目崇拜,反对思想僵化,反对拘泥于陈规旧俗,反对教条主义。

吴氏不以功饰过,也不因瑕废瑜,而是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对前人错误观点的批判,更是切中要害。

这些,都离不开他那求真、公正、质疑与反思的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

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等陋习,
在21世纪越来越得到重视。

纵观医学发展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医学不仅要求我们去继承,而且还希望我们能够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身为医者还必须具备独立的评判能力。

求真、公正、质疑与反思的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性和深刻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吴厚庭.吴鞠通《医医病书》学术思想探析[J].福建中医药,2006,37(4):44-45.
[2]刘心德.吴鞠通与《医医病书》[J].新中医,1987(6):52.
[3]李刘坤.吴鞠通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52.
[4]杨宇宁.谈批判性思维[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2):57-59.
[5]许家松.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J].江西中医药,1987(3):1-4.
[6]陈爱梅,枫叶.批判的思维方式―中西哲学融通之路[J].社会科学战线,2006(5):47-49.
[7]王伟,谭辉旭.重视批判性思维的作用[J].新西部,2008,
18: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