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贾政打儿、独立人格、父亲形象
内容提要:《宝玉挨打》的主人翁应该是贾政而非宝玉。
贾政打儿子打得理直气壮的根本原因是宝玉作为封建大家族的正房孙子理应成为“光宗耀祖”的工具,这是传统的中国家庭子女的宿命。
贾政打儿子刻画出了一个传统的真实的中国父亲形象。
《宝玉挨打》是我们科组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
当时这位老师从课文中“宝玉”和“贾政”两个名词出现的次数多少很明确地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主人翁与其说是宝玉还不如说是贾政,据此他将此文的标题改为“贾政打儿”。
然后整堂课他也是从贾政为什么打儿,打儿之后引出的一系列反映等,来揭示了贾政“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和他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家长既要维护家族荣誉而不得不作严父又要作好孝子的不易。
最后结论是理解贾政打儿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认为他的方法不太恰当。
《宝玉挨打》入选中学课本之后对贾政的评价也由原来以批判为主的一边倒现象逐渐变为理解贾政。
可是这堂公开课后在我们科组就贾政这个形象再次引发争论。
有的老师认为贾政依旧是不可理喻和不可谅解的。
贾政打宝玉口口声声是为了“光宗耀祖”而并非真正为了宝玉,更不是爱宝玉的表现,再加上贾政下手之狠重更突显出他的残忍。
有的老师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作为家长其实是很能够理解贾政行为的。
笔者是赞同后一种观点的。
首先,怎样理解贾政打儿子与“光宗耀祖”的关系。
贾政口口声声打宝玉为的是“光宗耀祖”,这是非常真实可信的中国式家长心理。
“光宗耀祖”是中国传统家庭里避不开的词,许多人家甚至直接以“光宗耀祖”来给儿子命名,更何况像贾家这样典型的封建大家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首先是为了生子以承宗祧,既已生子则又盼子光耀门楣,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贾政这样一个“端方正直”的封建家族的孝子贤孙怎能忍受自己的儿子是这样一个越礼慢世、将“仕途经济学问”视为“混帐话”的叛逆之子呢。
这是贾政打儿的一个必然原因,也即人们概括出来的父子间的“思想冲突”。
那么有思想冲突就一定会酿成这样一出痛打儿子的闹剧吗?其实这也是必然的。
因为贾宝玉是个追求独立人格的人。
他独立于权势,独立于功名,独立于世俗和时务,可他却是贾家嫡系正房出生的宝贝儿子,他的出生便注定了他肩负的重任,他是没资格拥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
这也是中国绝大多数子女未出生便已被注定的命运——孩子成为家长的附属物、私有财产,而非独立的人。
我们多数人自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已承载了父母所有的希冀和关爱,而父母也几乎从那一刻起就失去了自我,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几乎都是为了子女。
子女和家长紧密相连的除了血脉亲情还有呼吸命运。
所以贾政理所当然地把宝玉当成光宗耀祖的工具,这不是他的过错。
其次,我们分析贾政痛下毒手打儿子的原因。
贾政在打宝玉时确实非常凶狠,并扬言要“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结果也真把宝玉打得“竟无一点好处”。
可是贾政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他在打儿子的同时及打完儿子之后自己心里也是非常难受的。
文章单是写他的“气”,他的“泪”就有好几处,在此毋庸赘言。
笔者认为贾政在打儿子及打儿子之前的“气”中体现更多的是“怕”的心理。
一怕儿子“葳葳蕤蕤”,一脸的“思欲愁闷气色”,怕他不能求学上进,不能走仕途经济的路,怕他不能光宗耀祖;二怕宝玉结交戏子,惹恼了素日并无来往的忠顺王爷将要祸及自己(其实这里的“自己”更准确地说并不真的指贾政本人而是贾家这个大家族。
因为贾政作为一家之长,他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任何祸事降临他本人身上自然都会使整个贾家遭殃。
《红楼梦》在后来的文字也有反映,比如贾政在任上亏空,不也只有从家里拿出来填补,致使一家人的经济更加紧张吗。
如果我们死扣住贾政这句“祸及于我”,就认定他是一个只顾个人升迁荣辱而不心疼儿子的自私的人,这是有失公允的。
这和贾政在《红楼梦》全书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是相悖的);三怕宝玉“淫辱母婢致死”的事情让外人知道,怕失了“祖宗颜面”,更怕宝玉终有一天“弑君杀父”。
贾政本是个老实胆小之人,不料却生了这样一个“古今不肖无双”的儿子,偏偏自己正房所生的大儿子又早夭,且不论自己今后老来无望反累整个家族都遭受牵连,将来定是愧见先人了。
想到这些,贾政能不怕吗?后来当王夫人哭宝玉、哭贾珠时,贾政“泪如雨下”、“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这些文字又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父亲脆弱的一面,痛打儿子之后又“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这些都是多么真实的一个父亲的形象啊。
再看贾政打儿子的具体过程。
贾政打宝玉的整个过程写得曲折有致,打的程度也是逐步升级的。
先是由小厮打。
想那小厮们,不过是奴才,如今却要去打府中的爷,而这个爷不是别人,正是贾府里的核心人物(老太太)心尖上的人。
虽是老爷发话,谁敢真打,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可是贾政早已是急怒攻心,失去了理智,很不得立时将宝玉打死,哪容小厮应付。
于是“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这时候“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这无形中又加剧了贾政的气怒。
及至王夫人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这板子里含着对王夫人的怨,怨王夫人、贾母平时对宝玉的溺爱,以致酿成今天的恶果,如今老子教训儿子,你又来护持,怎能不怒气冲天?以致由怨生恨,“竟至要绳索来勒死”宝玉。
从这些文字可见,贾政打儿子并非一下子就打成那样的。
小厮、门客、王夫人、贾母等人在客观上加剧了贾政的怒气,而这些怒气最终又都使劲地发泄在宝玉身上了。
文字不多却使贾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信。
总之,《宝玉挨打》这篇课文从宝玉挨打的原因、挨打的过程及宝玉挨打后引出的一系列反映都是为塑造贾政形象服务的。
整部《红楼梦》也只有在这一回文字里才着重刻画了贾政的心理和为人准则。
他在官场上端方谨慎地待人,即使是贾雨村这样不甚入流的小官员他也不会敷衍了事;至于对待忠顺王府里的傲慢的长史官更是恭恭敬敬言必称学生;对待儿子十分严厉,期望值过高,以致贾环宝玉一见他就怕;对待母亲又是极其孝顺的,磕头跪哭等生怕母亲生气得病。
这些都为我们呈现出一个集官场中人、家长、父亲、儿子等多重身份为一体的真实的、不易的、看似无情却有情的人物——贾政。
简单的一场“贾政打儿”真就“打”字着墨的不多,而由“打”牵连的前因后果却蕴韵丰富,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