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主流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的标题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主流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的标题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4T14:27:46.55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作者:王月
[导读]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凝练的表述能够直接反映出媒体对该条新闻的态度和立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 102249,
摘要: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凝练的表述能够直接反映出媒体对该条新闻的态度和立场。
本文以中美主流媒体对2017年北京11·18大火事件的新闻报道标题为例,对标题的结构和语义特征进行对比,揭示媒体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立场。
关键词:新闻标题;中美媒体;意识形态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针对中国突发事件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核心部分,凝聚着媒体对事件的态度,影响读者的观念和评价。
我们有必要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标题进行对比研究,挖掘规律性特征,揭示题目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媒体立场。
北京11·18大火事件发生后,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整治行动,这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本文以针对这一事件的新闻语篇的题目为分析对象,对比分析中美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立场和态度。
2.语料来源
本文选取了3家美国主流媒体(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CNN)和美国主流英语媒体China Daily上所有关于该事件的新闻报道题目,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如下:
3. 中美媒体新闻标题分析
由表1可看出,在美国媒体的7个标题中,migrant出现了5次,evict出现了5次,force出现了2次,这三个词均具有消极含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媒体多使用褒义词如encouraging,help、safety、respect等,正面宣传该新闻事件中,政府整治行动的积极意义。
具体而言,在美国媒体发布的7篇新闻题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词汇分别是migrant、evict和force。
这三个词的词义分别为:migrant指国内的移居者,在城市之间移居的人们,有时特指民工等外来人口;evict意为驱逐,在此指依法清理等强硬行为;force意为迫使,此处也有强迫的意味,指违背主体意愿而采取的行动。
此外其他词汇如rage, savage, anger, outcry, outrage等均侧重强调北京政府此次整治行动的否面效果。
与美国媒体相反,中国媒体所使用的词汇均为一些积极、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词汇,如learning,positive,encouraging,help,safety,respect等。
从China Daily上的6个标题可以看出,这些新闻从多个角度进行报道,包括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带来的启示、外来人员的重要性、政府的责任与担当等。
以上对比可见,美国媒体均聚焦于事件的单一层面,过于片面,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全面、立体地向读者报道事件的全过程,不得不承认这与美国媒体一贯的猎奇、负面和批判立场相关。
相反,中国媒体则试图向世界人民解释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消除读者对政府行动的误解,防止读者以偏概全。
China Daily报道的新闻标题中如A Winter's Tale Of Loss & Learning,含义为‘冬季的一次得与失’,这与美国媒体所表达的主题截然不同。
中国主流媒体在努力扭转社会舆论的趋向,以诚恳地态度安抚这起事件的主体——外来务工人员。
从语言结构上来看,美国主流媒体的7篇新闻报道标题均为完整句,交代了事件的两个主体——政府和外来务工人员,突显整治措施。
同时华盛顿邮报以及CNN所发的三篇新闻报道标题大同小异,启用政府与人民对抗的刻板印象,直接彰显负面性。
而China Daily则多使用短语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语气更加委婉。
4. 结语
本文对北京11·18大火后安全隐患整治行动的中美媒体新闻报道标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中美媒体使用词汇的差异、句式的差异,研究中美两国媒体对该事件报道的差异性。
中国媒体在此新闻报道中以社会稳定和对事件主体的情绪安抚为主,对社会舆论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
美国主流媒体仅仅关注,甚至夸大政府整治行为的权力性,这些差异与各自的媒体立场和国家利益
相关。
作为中国对外的窗口,China Daily力争还原事件的全貌,立体而完整地对外宣传新闻事件,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主流媒体应有的立场和担当。
参考文献
[1]China Daily Information Co. (2017). Retrieved Jan. 10, 2018, from /china.
[2]程维. (2010). 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的新闻编译——以《参考消息》防控甲流的几则新闻稿为例. 上海翻译,(3) 27-32.
[3]邓斯佳. (2015). 中美关于我国突发事件编译比较——以CNN与《中国日报》关于昆明火车站“3·01”暴恐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 112-118.
[4]来金明,杜琳,陈雨琦,钱欣宇. (2017). 语境理论视阈下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策略研究. 现代交际,(1) 1-2.
[5]徐虹. (2017). 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以《人民日报》为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6) 77-81.
[6]徐英. (2014). 新闻编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探索. 中国翻译,(3) 98-102.
作者简介:王月(1996-),女,汉,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邮编: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