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和热木音苏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准和热木音苏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作者:————————————————————————————————日期:
内蒙古准和热木音苏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内蒙古准和热木音苏木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摘要】内蒙古准和热木音苏木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在准和热木音苏木地区开展1:5万地球化学测量以及重点研究区1:1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样品中的Ag、As、Au、Bi、Cd、Co、Cr、Cu、Hg、Mo、Ni、Pb、Sb、Sn、W、Zn共计16种元素进行分析,总结了该地区以上1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地球化学异常的圈定、成矿靶区的预测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准和热木音苏木;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0 前言
准和热木音苏木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的边境地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区,地势比较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1200m之间。

研究区工业化程度较弱,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小,基本上保持了原生环境,对本区进行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的研究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Ⅱ级),或为晚古生代泥盆纪陆缘增生带和晚古生代后碰撞构造岩浆岩带(Ⅲ级)。

区内有两条北东向的主要断裂,在中部以及东北部存在数量较少的其它类型的小型断裂。

区内地层由新到老见图1。

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强烈。

侵入岩十分发育,由于受到区域构造的控制,大多呈北东向分布。

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1 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依据全国地球化学景观区划分方案(郭志娟等,2015),研究区处在干旱荒
漠戈壁残山一级景观区,区内基岩裸露程度较差,区内风沙大,植被不发育,一般被风沙所覆盖,但覆盖程度较浅。

研究区内水系不发育,无永久性河流或季节性河流。

区内零星分布少量季节性淖尔(湖泊),因为当地气候干燥,降雨量不足,导致绝大部分湖泊为干湖。

因连年干旱少雨,研究区内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较弱。

区内主要的剥蚀动力是风的吹蚀作用,表生的元素集中或分散与风的剥蚀、搬运和沉积密切相关。

研究区总体上可以划分两类地貌景观:区内低缓的山顶形成风蚀地貌,宽阔的沟谷形成风积地貌。

长时间的干旱少雨及风沙肆虐导致了在局部区域有风选作用,在一些条件下有风选的重矿物覆盖区域。

由于化学风化淋滤作用弱,地表分布的岩屑基本可以代表了基岩成分,元素的化学积聚和贫化在本区表现不明显。

2.2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根据内蒙古中西部干旱荒漠戈壁景观区的特点,本次工作所采集的样品粒级为-4目~+20目。

样品经过分析、处理后的结果见表1。

全区土壤中各元素平均值(表1)与我国干旱荒漠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值(迟清华等,2007年)相比,As、Sb、Sn、Mo、W相对富集,元素的背景值高于区域元素背景值1.2倍以上;相对贫化的元素较多,有Hg、Cr、Co、Ni、Cu、Zn、Cd、Pb、Au;Bi、Ag元素含量基本无变化。

在相对富集的元素中,Sb、Sn元素的富集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由于本区出露的基性岩石较少,导致亲硫元素和亲铁元素的背景值较低;As、Sb、Sn、Mo、W、Bi、Ag元素背景值均不低于1.2倍区域背景值,说明本区内亲氧元素相对富集,这是因为本区内出露的大量花岗岩中富含亲氧元素所导致的。

2.3 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16种元素的分析数据,采用三角剖分法绘制地球化学图,图件显示研究区元素空间分布具有如下规律:
Au、Hg在背景表现上较为凌乱,没有明显的高低地球化学场,往往是单点高值,其它元素高背景区全部集中在图幅中部向北东和东西展布区域,围绕准和热木音戈壁和巴润和热木音乌兰推绕木湖盆,在湖盆的边缘断裂和白垩系地层中形成较大区域高背景异常区,与白垩系大磨拐组地层出露位置一致,这也是本区最大和最高的异常区。

显然这个高背景区元素种类与大磨拐河组富含As、Cd、Bi、Mo、Sb、Ni、W、Cu、Co、Pb、Zn这些元素有关。

除此外在图幅东南角巴彦包尔和西北角迖日其格图诺尔有Mo、Sn、W、Au、Bi、Ag高背景区域。

这套元素组合与花岗岩体有关,典型的亲氧元素组合。

Cr、Ni、Co、Cu高背景及异常区主要分布在浅覆盖区,主要分布在木音戈壁和巴润和热木音乌兰推绕木湖盆周围。

低背景主要分布在风蚀残积区,图幅的西北部和南部。

2.4 元素组合特征
为了加深了解区内的元素组合特征,对研究区的元素数据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图2),图中显示在相关系数大于0.5置信区间共有4套大的元素组合:1)As-Mo-Sb元素组合,反映意义是本区有Mo的成矿作用活动,目前在查干敖包西已发现Mo矿点,目前正在勘查。

同时也说明成矿作用伴有富矿化剂As、Sb热液活动,As、Sb是本区寻找Mo矿的重要指示元素。

一般分布在花岗岩或花岗正长岩中的岩脉中。

2)Bi-Sn-W-Zn-Pb元素组合,这套元素组合代表了酸性花岗岩组合,本
区在花岗岩分布区紧密共生,与区内分布大量花岗岩特征相符。

说明这套元素组合在酸性侵入岩具有较高的含量,彼此互为共生关系,在成矿作用下可以形成以W、Sn、Bi为主并伴有Zn、Pb类型矿床。

3)Hg-Ag-Au元素组合,与其它元素组合的相关系数较小,说明这套组合与分布地层关系不大,相比较与基性元素组合更为关系密切一些。

组合与本区的断裂有关,也与本区的小规模的热液活动有关,由于含量较低没有形成规模,往往呈分散状态分布于本区。

4)Co-Ni-Cu-Cd-Cr元素组合,这是较为典型的中基性岩石成矿元素组合,形成这套组合的与宝力高庙组安山岩及泥鳅河组地层有关,这套地层是中基性火山岩富含铁族元素,由于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又富含Cu元素,可能形成与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类型为Fe-Cu矿床。

3 结论
研究区成矿潜力较大的元素为Cu、Mo、Sb、Pb、Zn,为本区最主要的成矿元素。

其中Mo、Cu是该区成矿的主要矿种,As、Sb、Hg是重要的指示元素。

研究区主要的两大岩性微量元素组合是:基性火山岩富Cr-Ni-Co组合,花岗岩富Zn-Pb-W-Sn-Bi组合。

建议对该地区开展进一步的详查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志娟,孔牧,张华,杨帆,徐仁廷,王成文,王乔林,宋云涛,韩伟.适合地球化学勘查的景观划分研究[J].物探与化探,2015,v.3901:12-15.
[2]迟清华,鄢明才.应用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数据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01-105.
[3]段玲玲.内蒙古准和热木音苏木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研究[D].石家庄经济
学院,2015.
[4]程新彬,徐吉祥,尤世娜,孙永华,方同明,刘鸿,张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潮海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金成矿远景预测[J].地质与勘探,2015,51,No.46004:713-721.
[责任编辑:汤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