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摘要]高职教育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社会规范和心理品质。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建设、综合育人、发扬个性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适应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在办学中出现了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一些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要学生按照企业岗位要求,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能够实现就业就可以了,至于素质养成,在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学生就业后完全可以在工作中提高素质。上述观念上的误区,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我国高职教育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为本,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做到技能、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贯彻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高等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学生现实就业和未来终身发展对知识、素质的需要,保障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培养。当前,要切实转变存在的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取向,高职院校不是制造“工具人”的工厂,而是塑造高技能人才的学校。蔡元培先生在《教育独立刍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

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职业教育》中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后指出:“今天我们关注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对此我们必须小心从事,因为我们为科技人才的匮乏而震惊,而其所造成的后果却变的模糊。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②上述具有真知灼见的论断,为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敲响了警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避免形成单纯迎合市场需要、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我们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新观念,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统筹兼顾就是要在保障学生现实就业,解决生存问题的前提下,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全面协调发展。“高职教育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无可置疑,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本质追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旨归。”③教育既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更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并使二者协调起来。现实情况说明,即便是保障学生现实就业,也要求必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据华南师范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对550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有55.8%的单位认为大学生更缺乏‘实干精神’,47.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综合素质’,而在大学生中,选择缺乏实干精神,综合素质的只有12.5%和20.7%;20.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④这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重视,而综合素质的缺失恰恰是大学生的“软肋”。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用人单位注重学生“学会做事”,但更注重学生“学会做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重要。但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恰恰是当前被高职院校忽略的环节。

从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大学阶段的学习对个人奠定一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至关重要。未来社会工作流动性更强,工作方式更灵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面对现实和未来职业生涯的能力,具备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就业的能力。“如果学校仅按照某个企业现行的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甚至是某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而忽略了大学教育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对终身学习的奠基作用,这不仅不符合高职教育真正的培养目标,也是对整个社会和学生不负责任。”⑤

二、高职学生的素质构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素质的解释是:素质是指“在人的自然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培训和养习而获得的身心状态或能力”。素质可分为心智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心智素质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

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高职学生素质构成可以概括为基础素质、职业核心素质、拓展素质三个部分。

高职学生的基础素质主要包含身心健康、明事懂礼、吃苦耐劳等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品质,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坚强的意志。在知识结构上,要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基础知识要宽厚,应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稳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核心素质是指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所必需的核心素质,包含善于学习汲取新知识、新技能,善于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拓展素质包含自我完善、职业适应、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培养学生不断塑造、完善自身人格,能够适应职业变化,具有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多维、多层次结构。既包括专业技能,如技术操作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诊断维修能力,又包括通用技能,如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同时要具备职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如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美感体验和美的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把上述素质要求与技能培养途径相对应,构建起高职学生素质结构和培养体系模型。(如图所示)

高职素质教育模型的基本特点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构建“教学做一体”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规格满足社会需要、职业能力满足企业需要、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为依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知识技能与发展潜力并重、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统一,保证人才类型、层次规格,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