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docx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类专业学生选修的课程之一。要

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除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外,心理健康素质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树卫“心理健康素质是人的第一素质” 的观点,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

和适应未来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

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

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教材市场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并根据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取向,本课主要设计四个模块的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自己,树卫信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克服自卑、树卫信心。

第二部分:积极主动,学会学习。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全力投入学习生活。

第三部分:调整情绪,协调关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的情绪,建卫和谐、正确的人际关系。

第四部分:职业辅导,面向社会。教学目的在于辅导学生成功就业,适应社会环境,掌握求职技巧。

四、学生分析

1.学生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各乡镇的中学毕业生,只有极少部分来自城市市区。

2.绝大部分是初三毕业班所谓的“差生”,以前极少受到老师的“阳光关爱”!

还有少部分同学有外出打工的社会经历。

3.有一部分同学受家庭因素(如:离异、单亲)影响,心理存在着障碍,人

际关系缺乏热情、协调。

4.因年龄以及所受教育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极具缺乏,不系统,没

有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保健意识。应使学生在了解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解决实际的心理困惑,学以致用,为此:

1.不宜过多采用文化课程的讲授方式。

2.不宜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掌握有关心理学名词概念与原理原则上。

3.多采用团体活动,讨论反思等互动体验式的形式。

4.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课时计划

本课程每周两课时,本学期共计教学周:14 周,计划总课时为: 28 课时。

第一章心理健康——人生成功的基石( 6课时)

心理健康与人生计划课时: 2+1

心理健康与成功计划课时: 2+1

第二章认识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 7课时)

真实生活中的我计划课时: 2

他人眼中的我计划课时: 2+1

我可爱,我能行计划课时: 2

第三章完善自我——理想之我的追寻( 7 课时)

我做小小咨询员计划课时: 1

“冠军”的成长之路计划课时: 1

星光灿烂照我行计划课时: 1

理想之旅程有多远计划课时: 1

做时间的主人计划课时: 1

意志竟技场计划课时: 2

第四章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与动机( 6 课时)

寻找我的学习兴趣计划课时: 2

我的学习动机归因计划课时: 2

相互促进的动机与思维计划课时: 2

总计划课时: 26 课时

心理健康课教学计划

一、认识你自己

从生理、心理上分析自己过渡到早恋的危害性对早恋的自我调整。用五个典型的案例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关书籍:《青少年下列医生》、《正确调整你自己》

二、接受你自己

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通过问卷调查,用具体案例做分析,增强学生自信心。

相关书籍:《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完善自我的心理分

析》三、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通过问卷调查,用具体案例做分析人际交往的心理,引导学生如何知道什么石健康的交往心理,怎样消除“代沟” 、怎样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融洽。

用两个典型的案例做进一步的分析。

四、学习心理知道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因素、良性及不良性的几种学习类型、学习方法的意义及矫正方法。

相关书籍:《受益一生的智慧》、《心理望远镜》

五、考试心理辅导

通过问卷调查,帮助学生分析考试时的心理的过程,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及如何改正。怎样轻松对待考试。

相关书籍:《学校心理教育》

六、应试期的身心保健

复习时、考试中、考试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相关书籍:《学校心理教育》

对高三学生进行集体讲座

考试心理辅导

通过问卷调查,做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发放一些自我调整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我

调整。

如何缓解考前的紧张焦虑情绪

分析考前的紧张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及解决方法。发放一些自我调整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具体方法、考试诀场时应急措施。

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教材融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一体,起着基础的作用。本册教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为介绍人体的结构知识(第 3 课);第二部分为个人卫生行教材

为与群体卫生行为习惯的形成(第2、4、5、6、7、8、9、

10 课);第三部分为健康心理行为的培养(第 1、11、12 课)。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了

解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功能,促使小朋友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用眼习惯等,减少疾病的发生。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人体一般构造,了解人体各部分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功能,使学生知道行为习惯的形成

与健康的密切关系,能掌握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养

教学

成正确的背书包习惯,懂得如何保持手的卫生与衣着整洁,

目的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养成规范的读写姿势,做眼保健操

要求

的习惯,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平时,加强学

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强化“小学生”意识,培养学

生认真学习、互相帮助等良好心理素质。

1.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

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

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2.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

教学

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

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措施 3.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

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

生的健康行为。

教学进度表

2004年 9月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1、我是小学生

22、坐、立、行

43、我的身体

54、做早操

75、我的眼睛

86、做眼保健操

107、保持一双清洁手

118、背书包

139、刷牙

1410、衣着要整洁

1611、上好課

1712、同学之间

19综合练习

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11、冬季锻炼好课型健康行为指导课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1月13日

2005 年

教学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怕冷、不怕苦的精神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冬季锻炼的好处,人人都能积极参加冬季锻炼。

2、教育学生坚持参加冬季锻炼。

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

教学重重点:让学生明白锻炼能健身的道理。

点、难难点:坚持参加冬季锻炼。

点及对对策:上一节活动课,通过实践让学生感知冬季锻炼的好处。

课前学生准备长绳、短绳、毽子、沙包。

准备

媒体常规教学。

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冬天到了,雪花飞舞,河流

结冰,天气真冷啊。

2、表演:小明穿着羽绒衣,哈着

气,缩着头,边走边喊:“真

冷”。

3、提问: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明

暖和起来?

学生活动备注指名学生表演。

4、述:,最好的方法就是小学生自由言。

明活起来。像踢球、跳、

跑步等,不可以使身体暖

和,更主要是了身体,

冬季要极参加体育,

冬季好。(板)

二、学新。

1、冬季好多。

2、冬季内容多。

三、巩固。(1):你看(出示片),群

小朋友穿着毛衣,运服着寒

在操上运却不怕冷,是什么

呢?

(3)述:同学得很有道

理。但活与不活有什么区?

是我去运一下再吧。

(4)室外活,分踢球跳??

(6)述:活使我手也暖,

脚也暖,血液流加快,呼吸

加深加快,促使我更多地排

出体内的气。

又了皮肤的御寒能

力??之,冬季好很多。

(1)提:冬季内容很多

的,你能列些所知道的目、

内容。

述:冬季形式多、内容广,

但必要有持久力、毅力,

才能达到身体、增体的目

的。

<

( 2)学生、。

(5)学生活前、中、后的体

会。

( 2)学生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在教育实践中 , 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 因此 ,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 增强学生

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快乐月亮船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身教”楷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 , 离不开教师。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 , 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 , 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 , 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 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 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我首先阅读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 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如何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书籍。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 和学年组教师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身体力行,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做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坚持全面渗透 , 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学科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会学习的人轻松愉快富有成效。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 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这既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益的需要 , 也是使学生将来能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适应飞速发展的

社会的需要。学习心理辅导通过包括学习智能辅导, 学习方法辅导 , 学习态度、动机、兴趣和习惯的辅导 , 预防学生学习疲劳 , 减缓学生考试心理压力等。学习方法不当是学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 应加以辅导。虽然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常能通过摸

索 , 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 但多数情况下要走一些弯路 , 而许多学生很难在学

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辅导 ,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2、课堂教学方面 ,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学科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 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 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 ,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 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 通过

文学欣赏、艺术欣赏课 ,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班主任工作方面 , 精心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以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为基础 ,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协作、竞争的同学关系 , 营造创造教育氛围 , 创设创造性人格形成的有益的外部环境 , 促进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 组织创造性实践活动 , 班主任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文体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 为学生提供参加创造性活动的机会 ,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品质 ; 组建创造性学习小组 , 鼓励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地开展创造性活动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 , 促进学生

创造性人格的健康发展 ; 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 班主任通过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创造

力和创造性人格 ,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创造力 ,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人格 , 提高创造力。这些实践使班主任深刻体会到 ,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在班主任与

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为班级工作的开展、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 创

设了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

4、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形成的文化氛围 , 通过组织参加科技节、艺术节、黑板报、团队活动、文体活动、校园建设等 , 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创造教育氛围 , 教育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 敢于向权威挑战 , 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 培养学生

的创造心理。

5、在个性教育方面 , 通过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个性教育方式 ,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6、在学校与社会结合方面 , 通过与家长及时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

总之,只要教师要真正融入学生当中,成为他们的知己,在师生和谐的

互动中,正确引导、矫治学生的不良倾向,最终会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

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

一、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什么是健康

1989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

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

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

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

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

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

青少年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由不成熟向成熟性过渡的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出现许

多不适应性以及矛盾和冲突性,具体表现为:

1.青少年的认识和学习能力迅速发展,但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

质中易产生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一次学习失利就可能全盘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次学习上获得成功就可能沾沾自喜,认为学习是件无所谓之事,耍个小聪明是可以过关的。

他们的情感自控性、个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所以对青少年在过渡期的教育和引导

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2.矛盾动荡性。①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性心理开始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之心,追求异性,要求身体力行地进入“爱情王国”的心理需要与社会的道德要求,以及青少年整个心理品质,

尤其是道德品质规范形成了矛盾,加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别是性道德品质的发展滞后于性生

理的发展,导致青少年心理和道德准备不足,因此,在出现异性关系处理、早恋问题的对待

上出现困惑与失衡。②新的独立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由于青少年“成人感”的出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所以,要求摆脱成人的管教,希望自己独立支配自己的学习生活及交往

方式的心理更为强烈,希望父母、老师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来看待,希望得到像成人一样的独立和平等的地位。但他们经济上的未独立,心理发展上的未成熟,

以及现时的学习生活的需要,使他们仍然需要向父母、家庭其他成员以及学校、老师寻求帮助,从而产生了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与痛苦。

自我发展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矛盾。青少年在寻求独立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追随父母和老师了,对他们过多的呵护、过高的要求、过分的照顾、过多的干预,表现

出强烈的反感和逆反行为,表现出难以驾驭和不服管教的趋向。在心理学上,把这种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

3. 社会性。认识方面,青少年注重社会性的评价,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目标,注重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中的各种与己有关的事情。如人们对高考、中考的认识、评价,人们对

考试分数的重视程度,对当今学校教育和教师人格的评价,以及对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的评价等等

给予重视的同时,又对社会风气、文化艺术、人际关系、法律道德等社会问题十分关心;在情

感方面,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在个性方面,青少年开始逐步形成为人处事的态度和

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和人生观等,都开始逐渐形成并且稳定。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认知能力的发展,致使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成熟了,不再盲从他人,开始用

怀疑、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面都表现了一定的

思维批判性。

2.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致使青少年常常莫名其妙的烦恼,而且极不愿意向家长吐露,又埋

怨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情感上表现出强烈的闭

锁性。他们不再像儿童那样天真、直率、单纯和外露,而是不经意向别人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心理话不愿意向父母、向老师表露,而是寻求同龄人和知己才敞开自己的心扉。他

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又不愿意轻易把自己的秘密诉给别人。如果成年人不了解这

一特点,对青少年的情感上的细致变化和“反常”的表现,过多的“刨根问底”、“明察暗访”,或者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毫不在乎,从不关心和主动交谈,都会增强子女的情感的障碍,使有些青少年宁愿以失败或惩罚来换取情感上的“平衡”,与成人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影响青少

年的健康成长。在意志行为方面,青少年表现出轻率性、冲动性,在排除困难和干扰方面,

还缺乏坚定性、坚持性,遇到挫折表现出动摇性。

3.道德品质的发展。具备了较丰富的道德知识,掌握了部分道德标准,能够较客观地对他

人、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作出判断和评价,并对社会上的种种道德现象有了自己的道德观和评价观。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能做出一定的选择,表现出能排除内外困难并付诸行动。4.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开始趋于成熟但又未

完全成熟,带有“激进”、“主观”的特色。

三、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

(一)角色理论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是以不同的角

色出现的。角色的不同意味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现实表现的角色,自我主观理解的角色与社会期望的角色三者一致,心理的矛盾冲突随之逐渐减少,个体的心理表现为健康状态,对社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适应。

(二)激励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社会文化对人有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价值体系起一种促进作用,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内在价值,类似于潜能的需要,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如创造、自觉关心他人、好奇、不断成长、爱别的人和被人爱。一个人行为不善,乃是

因为其基本需要被剥夺的结果,如果能发展他的内在潜能,向健康人看齐,则其行为就可以有所改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发展的顺序分为五个等级:一是基本的生理需要。驱使人们去满足生存的需要而行动。二是安全的需要。在生理的基础上产生安全的需要,这种需要来自经济上和身体上不受威胁。三是爱和归属的需要。个体需要爱护与关怀、温暖、信任、友

谊以及爱情,需要成为团体一员。四是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关心和高度评价;面对困难,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和有信心。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是逐渐升高的,前者获得满足就要升高到后者。人的行为是由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多种需要中的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受其启发,我们认为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新特点,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自我设计、思想与社会期望相结合,充分尊重、理解中

学生的独立意识,自尊意识,友谊意识。

管理心理学的期望理论:激发的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期望的实现与否在于期望的合理性,它取决于:其一来自于社会的需求和群体规定;其二是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其三是适应的条件。

归因(归因是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知其原因的过程,从而对人们的环境和行为实行控制)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复杂的,凭一时的观察和推测的结果只有在类似的情境中去验证才有效。H·凯利的“三度理论”认为人们要横跨三个不同的范围来检验因果关系,即客观刺激物(存在),行为者(人),所处的情境或条件(时间和形态)。凯利将外界信息分为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即区别性资料,一致性资

料和一贯性资料。区别性资料即他人行为是否特殊;一贯性资料,即分析他人特殊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比如:一个学生数学差,其他功课还好,即区别性资料高;这个学

生以前数学成绩还好,即一贯性资料低;这个学生数学差,其他同学也差即一致性资料高,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这个学生数学差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情景或条件,建议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三)应激理论

应激是由内外刺激影响造成个体紧张不安的身心状态。应激唤醒了大脑皮层使之保持一定的觉醒

水平,有助于注意的集中、思维的活跃、恰当地判断、果断地抉择,富有成效地进行意

志活动,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大脑觉醒状态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行动需

要身心维持一定的紧张度。

(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在教育范畴中,我们一般这样来界定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它包

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能够完全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自动实现,需要通过教育者

的努力才能达到。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以下二方面:

(一)满足需要

在有关人类需要的研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根据这种理论,人的需要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维持,主要是以处于中间层次

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也就是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承认与接纳、能否得到爱、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决定着个体能否具有健康的心理。

(二)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1.积极干预。针对学生心理成长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尚未出现或者刚刚出现时,通过

某种方式让学生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有所准备。

2.及时补救。当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已经出现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状态或心理问题时,及

时通过某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解决问题或者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

3.发现问题。由于人类心理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和学生自身经历的不同,难免有少

数同学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学校教师当然责无旁贷。同时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发现的及时,通过相关的专业的人士的帮助和治疗,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够得到根治。

卫生健康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果没有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不注意口腔卫生,就会:()

A 、造成龋齿和牙周病B、引起糖尿病C、引起肥胖

2.长期大量饮酒,人体的哪个脏器损害最严重:()

A 、心脏B、肝脏C、肾脏D、脾脏

3.甲肝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染的:()

A 、呼吸道

B 、消化道C、血液D、性传播

4.爱国卫生运动所说的除“四害”是指苍蝇、蚊子、老鼠外,还有:()

A 、跳蚤

B 、臭虫C、蟑螂

5.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A 、接种乙肝疫苗

B 、服用药物C、隔离病人 D 、注意消毒

6.与别人共用毛巾会传染沙眼、红眼病外,还会传染:()

A 、皮肤病B、艾滋病C、乙肝

7.下列哪些吃法比较科学,并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

A 、吃饭只吃八分饱B、多吃精米,少吃杂粮C、注意消毒

8.现代健康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外,还包括:()

A 、遵守公共秩序

B 、良好的社会适应C、体格健壮

9.你认为学校重视卫生工作吗?()

A 、重视B、一般C、不重视

10.你能在学校看到、收到健康教育资料吗?()

A 、有

B 、很少C、没有

11.你看学校总的环境卫生情况怎么样?()

A 、很好

B 、一般C、不好

12.你对学校公共厕所卫生满意吗?()

A 、满意

B 、一般C、不满意

13. 1839 年 6 月 3 日到 6 月 25 日,()主持在广东虎门销毁缴来的鸦片 2 万余箱,共237 万公斤。

A、林则徐B、刘铭传14.要有效解决我国的毒品问题,A 、禁毒协作部门,联合行动

C、左宗棠

仅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

B、全国公安机关,全党动员

C、全党动员,全

民发动

15.以社区为单位,对现有吸毒人员要逐人建立由基层组织、派出所、家庭、单位组成的帮

教小组。()

A 、三位一体B、四位一体C、五位一体

16. 2000 年国际禁毒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国家禁毒委起草的白皮书。()

A 、全国人大B、《中国的禁毒》C、全国政协

17.毒源地“金三角”(泰、缅、老三国交界)毒品对我国危害最大,我国吸毒人员消费的

海洛因 95%以上来自“()”。

A 、金新月B、银三角C、金三角

18.我国《强制戒毒办法》规定,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

A 、继续强制戒毒

B 、劳动教养C、刑事拘留

19.1987 年 6 月 12 日至 6 月 26 日,138 个国家的300 多名代表在维也纳参加了联合国召开

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决定将每年的()定为“国际禁毒日” 。

A、6 月 3 日

B、6 月12 日

C、6 月 26日

20.吸毒的个人原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A 、因无知好奇而吸毒B、因受亲友影响而吸毒C、因精神空虚、追求刺激而吸毒

21.今年我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宣传的主题是(

A 、珍惜生我健康抉择

B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C、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22.预防艾滋病的责任应该是()

A 、国家

B 、医院或防疫站C、全社会

2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应该()

A 、隔离治疗B、正常工作和生活C、休息和治疗

24.如果你的朋友或邻居感染了艾滋病,你会()

A 、经常去看望B、减少去看望C、告诉别人不要去他们家

25.艾滋病发生在()

A 、国外

B 、国内的部分地区C、我们的身边

26.你认为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对你()

A 、十分必要B、没有必要C、无所谓

27.至今还()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A 、已有B、没有C、可能有

28.禽流感的主要并发症包括()。

A、肺炎

B、心肌炎

C、哮喘

D、以上都是

二、判断题:

1、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是艾滋病病人。--------------------------------------()4.每个人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5.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6.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7.目前艾滋病可以预防。 ---------------------------------------------------------()8.咳嗽、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9.红丝带”象征着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关心和帮助,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对平等的渴望、用心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问答题:

学校开展过哪些健康教育活动?

答: 1.卫生讲座;

2.预防艾滋病、毒品测试竞赛;

3.养成性行为卫生健康测试。

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指导研究

摘要笔者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对综合高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

行了系统测试,发现心理偏常的检出率很高。本文试着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

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了教育方面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心理健康焦虑倾向心理指导学习指导一问题的提出综合高中是一种早已流行于国外的办学模式。普通高中教育是一种以

升学预备型为主的教育,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是一种就业预备型教育,而综合高中则是介

于两者之间,为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提供更多选择的教育。它既可使部分学生参加普通高中

的升学考试,也可使大多数学生参加对口单招的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对少数不愿升学,

高中毕业即就业的学生,综合高中将会教给他一技之长,使他能与普通高中毕业而未能升学

的学生相比有更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可以说综合高中的这种办学模式的构想是很好的,但进入综合高中的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远远低于普通高中学生。他们中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意志力薄弱、习惯不良、自卑、做事冲动等问题,同时他们又往往生活在家长高期望的

心理压力之下。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些学生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并导致这些问题的延续和不断恶化,最终造成学习失败的后果。笔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习困难与成绩落后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因此了解综合高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

健康的现状,分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及研究教育对策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

现实的指导意义。二研究的方法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方面和范围,至今看法并不完全一

致。笔者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 》给我校首届综合高中一( 2)班 41 名学生做了测试。该测验主要诊断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全量表

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 1)学习焦虑倾向,( 2)对人焦虑倾向,(3)孤独倾向,( 4)自责

倾向,( 5)过敏倾向,( 6)身体症状,( 7)恐怖倾向,(8)冲动倾向。这套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折半系数为0.91,重测的相关系数为 0.667-0.863 。三结果与分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或焦虑测验)的结果是以全量表总的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和8 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来表示的。全量表的标准分在1-55 分之间为正常;在 56-64分之间为心理健康有问题; 65分以上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每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者视为该内容量表的心理问题的检出者,需制定该方面的特别指导计划。依据以上标准并经计算机数据统计处理,综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一 MHT 全量表心理健康水平诊断结果N=41类型人数正常 (1-55) 有问题 (56-64)问题较严重 (65- )人数 18 16 7 占班级总人数百分比43.9% 39% 17% 表二 MHT各分量表心理健康问题检

出率统计N=41 分量表人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检出人数19 7 4 9 3 7 8 9 占班级总人数百分比46.3% 17% 9.7% 21.9% 7.3% 17% 19.5% 21.9% (一)综合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从表一测试结果看,心理健

康总体水平正常者有 18 人,占总体的43.9%;心理健康有问题的有16 人,占总体的 39%;问题较严重的有 7 人,占 17% 。心理健康有问题及问题较严重者之和占了总体的56%,超过一半,这一比例是相当高的,这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在综合高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此外如果班级标准分的平均值在50 左右( 48-52分),那么这班级总的情况属一般,可笔者调查测试的综合高中班的班级标准分高达56 分。所有这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不认

真研究、及时解决这些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势必妨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妨碍学生的学习。(二)综合高中学生各分量心理健康水平从表二及图一看出,依问题的检出率排列,第一位的是学习焦虑倾向,其次是自责倾向和冲动倾向,然后依次为恐怖倾向、

对人焦虑倾向、身体症状、孤独倾向和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倾向。有学习焦虑者占全班人

数的 46.3%。适度的学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但是,学习焦虑过强,就会变得无从

安心学习甚至讨厌学习,事情就麻烦了。综合高中的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受尽父

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歧视,他们所体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挫败,总觉得很自卑,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学习焦虑倾向。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及自制力;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意安排与他们基础相匹配的较容易地测试,尽可能地创造让他们获取成功感的机会以提高学习热情,消除学习效率。同时要教育学生的家长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减少对孩子的斥责,和孩子一起查漏补缺,共同前进。自责倾向。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鄙视,自我蔑视。有

这种倾向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21.9%。研究表明自责形成的机制是:孩子依赖心理强→学习和干其他事情失败→ 受到家长或老师严厉惩罚→ 孩子对家长或教师反感→ 学习或做其他事情遭遇更多失败→ 受到家长和教师更加严厉的惩罚→ 孩子反感和敌意增强并表现出来→ 家长或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 久而久之孩子在压力与恐惧下形成自责倾向。在学校教育中应尽量满足其爱的需求,给予受到别人承认的机会,指导他对自己依赖心较强的性格有所认识,

并努力改变依赖心理,养成自己有主见的性格。教育家长在家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冲动倾向。冲动倾向是指情绪和行为具

有冲动性,经常生气,急躁,发怒,报复心强,有时无缘无故想大声哭、大声叫,常有干危

险事或愚蠢事的念头。在本次测验中,有冲动倾向的学生也占21.9%。对于这部分学生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不健康的倾向,并帮助他们掌握克服冲动,自我调适情绪的方法。恐怖倾向。恐怖倾向多表现为胆小,这部分学生占被测试者的19.5%。恐怖倾向与早期教育有关,家长对学生的娇生惯养和过分照料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形成胆怯的性格。对人焦虑倾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7%。对人焦虑表现为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退缩,过于老实,提心吊胆,不敢说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受到批评总是闷闷

不乐。在指导对人焦虑较强的学生时,首先要让他感到周围的同学,双亲和老师是喜欢他的,承认他的,使其树立自信心和安全感。其次在人际交往的态度和技术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和

训练。此外还要改善其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态度,不要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身体症状。由于强烈的焦虑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胸闷、头痛、出汗、失眠、对声

音和光线过敏等。在这些症状中有些是“真正的痛”,有些则纯是由于紧张焦虑造成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神经质性格的学生,体弱和体质过敏的学生容易出现身体症状。这部分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 17%。孤独倾向。这种倾向占9.7%,表现为不喜欢和家人、同事一起生活,喜欢一个人独处,没有一个好朋友。这种孤独倾向多由自卑引起,而引起自卑的原因很多,

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如身材矮小、

长相不美、身体缺陷等。过敏倾向。有这种倾向的学生占本次调查人数的7.3%。这部分学生表现为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过敏倾向多

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如父母有神经质、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状况恶劣等。四教育对策针对综合高中学生在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方面的种种心理问题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一)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品德

的形成,而且影响其学习成绩和智力开发。但是,许多老师不太重视后一点。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学习中的成功是极其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心理不健康则

是有效学习的障碍。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 2.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模范介绍青少年身心发

展规律和教育学生的经验,提高教职员工科学的育人水平。同时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

知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还可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矫治。 3.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心理上许多正当的发展需

要。如 1)肯定的需要。我们要改变过去工作中对学生总是批评多于肯定的作风。特别是对

本来就很自卑,学习基础就不好的综合高中学生来讲,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获得成功和满足,

带来愉快和欣喜。 2)自主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也凸显出来,他们迫切希望与老师、父母能平等交往。因此聪明的老师总是采用“商量”的方式体谅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在自主的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3)参与的需要。生理的巨变和心理的发展,使学生从体格到意念都感到自己跃跃欲试。因此学校、班级、团组织各项活动可放手让他们去搞,并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易获得成功感的机会,这样他们性格中的闭锁、冷漠、挑剔、自卑等不好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在参与活动中消失了。4)轻松的需要。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其承受力远远不及成人。因此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的安排应张驰有度;教学内容的要求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一些,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是能完成学业并能取得好成绩的。5)亲善的需要。人需要集体,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会成倍增长,同时,良好的集体

行为也会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4.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从此次调查中我们

发现目前困扰综合高中学生的最大问题是学习焦虑问题。要消除这种学习困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为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

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采用鼓励、赞扬、

期待、肯定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学

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主要的。第三,让学生了解

自己的学习风格,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应针对综合高中学生的特点进行

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方法、技巧。(二)改善家庭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问题既多又复杂,教育难度很大,只靠学校或家长单打一的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学校与家庭必须紧密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学

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学点青少年心理学,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

1.鼓励家长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独断专行,

不伤其自尊心。同时避免对孩子过分迁就,或丧失信心,放任不管。 2.家长要加强孩子独

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教给他们与人和睦相处的本领,注意其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

养。 3.家长要经常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

致。例如班上有一位同学在周记本中写道:“父亲对我一直非常严格,非让我考大学不可,

可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数、理、化,我是一窍不通,每当上这些课时头就痛。老师,我

很苦恼 ,您说我该怎么办?”由此可见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

利的 ,特别是对综合高中的学生来讲,让他们走最适合自己的路是最关键的。 4.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的气氛上,

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家长要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努力的工作精神去

影响自己的孩子,这十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 唐红波、陈俊、刘学兰.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年 8 月第一版。[2] 王志超。中小学

生心理问题个别辅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年 8 月第一版。[3] 陈安福、钟泰铭、卢彰。城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小学教育。1995( 9):79-84 。 [4] 王雁、秦金环、王建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心理学。1995( 12): 73-80 。 [5] 黄祥银。浅谈中学生心理疲劳现象。中小学教育。1995( 1): 66-67。作者简介:陈乃琳(1973-),女,

上海人,南京市幼儿师范·女子中专学校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主要从事教育

管理研究。The Mental Health and Guiding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Chen Naili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uses “ Mental Health Test ” (MHT)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the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very special students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author finds many cases of mental aberration. The article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mental problems among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 anxiety, tendency, psychological guidance, study guidance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中一个班三年的追踪研究,认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致力于

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使他们善于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挫折情境,从学习卫生、学习方法和个性等方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策略,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挫折;学习习惯;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627(2003)01-0065-05

高中阶段前与少年后期相接,后与青年中期相连,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

方面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作为少年期结束和青年期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等特点,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

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

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在心理上正处

于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另外,学生升入高中以后,所受的各种内外压力增大,这既可能成为学习动力,也可能造

成心理障碍。为此,作者通过对自己所带一届学生的三年追踪研究,了解当前高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教育对策,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挫折及其应对策略

挫折是个体的目标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人们通常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挫折”这一术语的。首先,挫折必然涉及一种特殊的外在环境。这种特殊外部环境通常是我们想要达到目标的物理障碍,涉及到未能受到应有的荣

誉、奖励,涉及到面临惩罚的威胁或实际的惩罚,以及难以克服的困难等。其次

是个体对外在环境的情绪反应,这种挫折的内在情绪反应会有相应的生理变化或

表现。最后是个体对外在事件的特殊行为反应,作为行为表现的挫折往往涉及到

“倒退”(行为年龄倒退到未成熟的水平)、“固着”(不能够对习惯行为做适

当的调整)和侵犯性行为再现等。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挫折总是与困难、失败、

愿望不能得到满足等有关,带有明显的消极气氛和色彩;但是,适当或适量的挫折,尤其是当我们具有了应付挫折的正确手段,能够积极的面对挫折的时候,挫折也有可能产生某种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学家将挫折分成缺乏挫折、损失挫折、阻碍挫折等三大类型。高中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遭遇这三大挫折。我校作为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为全市的“优生”的集中地。

据统计,在该届八个班级中,初中毕业曾当过班长、副班长、团支书的学生每班有五、六个,而当过其他班干部的则更多,并且他们在原来学校中很受老

师、同学的重视。而进入我校后,他们中好多人,往往不能象以前一样受老师的

器重,并委以“重任”,造成感情的缺乏引起“缺乏挫折”和“损失挫折”。个别学生在情绪、行为上会有较为强烈的逆反、放纵和自暴自弃;对老师,特别是

对班干部的正当的工作,不合作甚至不服管教,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而在同学面前,表面上又装作若无其事,大有“视名利如粪土”,超凡脱俗之感。有

时在教室里又“竭尽全能”地要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比较

明显的冲动性与破坏性,如在课间大声喧哗,发表自己对某一事件的见解,激动时敲课桌板等,对班级的一些管理制度发表片面的、比较偏激的言论。在家里,

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落”,情绪波动大,不愿与家长谈及学校里的人和事,不再如以前“得意”时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的,

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

箱”。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和调节后,逐渐趋于适应。

可见,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能够积极应对挫折以减轻心理压力,顺利渡过对

压力反应的“惊恐——抵抗——衷竭”等三阶段的任务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育者应有一定的“先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开学初就应认识到这一情况,在选拔班干部这一工作中应体现选拔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竞争性,让每一个“有志之士”均有再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班干部轮流上岗制,值周班长制及规定试用期等,实验证明以上方法能较大程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对于性格稍微内向,情绪反应较为轻微的同学,作为班主任应主动

找其谈心,充分肯定其过去的成绩,鼓励其能积极地参与竞争,从而由这一方面的竞争带动其他如学习上的竞争状态,取得良好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书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是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书篇1 一、基础现状分析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学期应该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咨询和辅导,更重要的是面向广大健康的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每个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差异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个性教育,要在尊重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多方面、多渠道地了

解学生的内心特点。通过个别咨询与辅导提高教育效果。 活动性原则。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并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成长与发展。 尊重与理解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要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用尊重和理解建立起真诚的师生关系。 三、具体内容是: 1、帮助学生提高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 2 、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3、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 4、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五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五心” “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篇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设计篇1 一、班会背景: 和部分家长恳谈并且与个别学生交流后,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不良的学习习惯上。因此适时开一次有关“学习习惯”的班会课是当务之急的事。 二、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使学 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好坏优劣对学习的巨大影响,并积极改善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二、班会重点: 检查自己的学习习惯,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班会难点: 养成一个好习惯,并付之以实践。 四、班会准备: 1、制作三份问卷准备印发给学生填写: 问卷1是有关“好习惯、坏习惯的区分”,这些都是在家长那了解到的或是与部分学生交流中得知的情况。 问卷2 是学生的一份“自我报告”,内容主要为: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列出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不能少于3条),简要说明理由或后果。(课前填写) 问卷3是有关“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实施计划”。 2、请四位同学准备介绍学习经验。(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 五、班会过程: (一)、引入: 初三是我们初中四年里最后的收获年级,同学们四年的努力再经过这90多天的奋斗,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进入初三后,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了,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中老师认为包涵着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与期待。老师很开心,也对同学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只是,我们也发现不少同学因为以往所养成的种种不良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质量,最终导致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一个主题为《做习惯的主人,不做习惯的奴隶》的班会,希望能有效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习惯上“扬长避短”。 (二)、“好”“坏”习惯之争: 1、发下问卷1《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要求学生在这些习惯面前选择区分。 2、老师结合班内现象加以指导: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 比如我们班一些同学总是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去做,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十分有规律,作业总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同学喜欢就看书和做作业时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比较透彻全面;一些同学在记忆知识时,采用记住后再记上几遍的“过度学习法”,公式、定理、名句、单词等内容在要用的时候总是能很快地想起;一些同学晚上做习题前,总是先复习一下有关内容,看一遍白天老师讲过的内容,然后才开始思考问题的解法,结果题目做得又快又正确。有这些好习惯的同学,学习效果常常较好。(点名表扬为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的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需要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变态),与这三种心理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正常状态的个体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因此带有必然性。其次,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的个体是在发生了“生活事件”后。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中。在通常状态下,个体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然而,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以回复正常状态时,则会出现第三种情况: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个体在心理不平衡情况下所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不带有必然性,而是带有偶发性。例如我所教学生郭某,平时表现良好,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担任班级男生舍长。可是临近升中考试时,因面临中考问题的困扰而无法自拔,为发泄心中郁闷,在一天的半夜竟然放声“高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师生的正常休息,事后经我不断地说理引导教育,打开其择业心理症结,才认识到自己行为失当的错误。 学生心理的失衡原因颇多,更因其具有偶发性。所以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造成恶果的案例呈逐年增多趋势,如“马加爵事件” 、“紫金中学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等等。因此,只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其陷于不平衡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才可以尽可能消除偏态或变态的不适应行为,以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这样既保障了青少年的健康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制定人:周可晔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为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针对在校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或留守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坚强意志品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治疗。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未能从小学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中转换出来,压力不断的开始增多,来到新学校遇到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是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了最大的挑战。

怎么才能迅速的适应到初中的学习生活,课程增多,作业量增大;陌生的环境中认识结交新朋友,让自己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前行,不在孤独;还未能摆脱小学的宽松的学习习惯,现在如何养成,学习的重担时时在他们心头;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如何兼顾他们的娱乐休闲等等共同形成了适应问题。适应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而难题。前者在学校中一般较少见,后者的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者不适应。七年级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七年级入学适应不良 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和小学时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新环境新同学老师,一切都是很陌生的,在承受着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人际相处从零开始,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不与人相处,或者孤傲的情绪。长期这样的话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 朦胧的自我认识萌芽 七年级阶段,有部分学生发展的较早些已经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特征开始明显起来,幼稚的成人感突出,对于我的思考开始出现,"我是谁"、"我是怎么了"开始在他们内心掀起波澜,困惑不已。 3.学习适应不良产生苦恼 学习课业好多,怎么学,方法好像总是不对路;别人怎么就成绩那么好,我这么差,有压力,出现自卑了;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这么烦,没有目标和动力了;怎么天天都有考试啊,这无穷无尽的考试什么时候是个头,讨厌考试……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为此苦恼不已。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

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一)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 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案

金沙县青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奥德赛船长用什么方法使船只顺利地通过了海峡吗? 在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出示奥德赛船长的做 法: 让船员把自己紧紧地绑在桅杆上,这样,即使他听到歌声也无法指挥水手;让所有的船员把耳朵堵上,使他们听不到女巫的歌声。结果,船只顺利地渡过了海峡。 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 理?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1、正如女巫拥有美丽的歌声一样,不良诱惑往往会披着华丽的外衣,让我们难以分辨; 2、不良诱惑是可以拒绝的,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方 法。通过这个小故事使学生初步具备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和勇气。故事讲完后,教师进行总结 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不良诱惑,它们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难以分辨。但它们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学习奥德赛船长的聪明才智和勇气,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二、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具体方式如下: 方法一: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娱乐上,远离滋生不良诱惑的场所 向学生展示三个真实案例,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场所的危害,并以此为戒,提高警惕,从而达到教学目,突破难点。 案例一:江西修水县一13岁的七年级学生邱林,因迷恋网络游戏而辍学,整天泡在网吧里。2007年3月13日,邱林因上网缺钱从家里偷了140元钱,被家长 发现后遭打骂。第二天上午,不能去上网的邱林,用

案例二:高二学生杨某原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整日整夜地沉迷于网络,成绩一落千丈。家长,老师非常着急,用尽各种办法,还是不能从网吧里将他解救出来,他自己也变得沉默不语,心态浮躁,吃不下,睡不着,几近痴呆。 案例三:2月12 日中午,山东省平度市城北的一个胡同内发生了一起持刀抢劫案,罪犯将下班经过此地的王某殴打后抢去手机一部、现金700余元。公安机关对此案迅速展开调查,犯罪嫌疑人很快落入法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犯罪嫌疑人竟是两个未成年人,大的不满17岁,小的不到15岁。3月14日,两人因涉嫌抢劫罪被平度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分别判处一至两年有期徒刑。在检察官提审时,两人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在问到为何林抢劫时,他们后悔万分:“都是网络游戏害了我们。为了玩游戏,我们把家里给的零花钱都用来上网,花光了,就想自己搞钱上网。” 教师提出问题 (1)这几位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2)如果你周围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 (3)我们从中就吸取什么教训? 这些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玩游戏上,导致自己既荒废了学业,又走上了极端。因此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远离容易滋生不良诱惑的场所。 教师出示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在可能干扰学校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 远离了这些场所后,生活中仍然会遇到很多诱惑,这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神话,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 2.让学生懂得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休息好,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会更高。适度上网,有所节制,切不可过分沉迷。 3.形式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 4.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人从小立志,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付出许多代价,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让学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潜能,能成功。 3.让学生学会不但学会与同性交朋友,而且要学会要与异性交朋友。 4.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喜欢自己。并要学会欣赏别人,珍惜生命。让学生明白上网时间过长,会影响休息,要分清网络虚拟世界。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 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七八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承担七八年级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为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教学工作方面 1.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好本学期以下教学内容: 七年级教学内容 初中,我来了大家走到一起来 认识自己发现自我 做有梦的人我坚持为成功 飞翔在快乐的航线学会说“不” 管理情绪三部曲拥抱青春 收拾行囊,重新出发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做时间的主人我与我生活的环境 与学习共舞我的e生活 竞争的滋味发现父母 相亲相爱一家人“心”独立宣言 写给未来的我 八年级教学内容

优势大搜索目标,人生的导航灯扬起职业理想的风帆自信伴我行 给情绪一个台阶从现在开始发光 放飞愤怒的小鸟合理归因助成功 考试-我的朋友如果我是他 知识拍卖场做心弦的调音师 青春的花朵挫折,激活智慧 远离学校欺负青春作伴 换我心为你心我和“老班” 那些烦心事 理财达人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3. 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尽量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资源,对心理健康小课形成补充和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4. 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无论对于学校的管理还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 5. 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做好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接待好来访的每一位学生,努力解决其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 以上只是对本学期工作的初步设想,还很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完善,使自己的工作取得令领导满意、同事认可的成绩。

(完整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高中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点: (一)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包括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生理心理发展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来到高中校园,校园环境、老师同学、学习课程等都是全新的,因此高一年级主要围绕环境适应、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来展开教学。 据此我设计了如下课程: 第一课: 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

正确认识自己 第三课: 结交新朋友 第四课: 爱在集体 第五课: 发现被遗忘的学习动机 第六课: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七课: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第八课: 活在当下,尊重生命 大部分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能够较好的适应高中生活,但同时也面临着学习倦怠、学习动力缺乏,异性交往方面的问题,因此高二年级主要围绕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方法、青春期异性交往等方面展开。据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课程: 第一课: 情绪万花筒 第二课: 保持学习动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怎样对待考试焦虑 一、设计背景: 考试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虽然如此,由于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认识水平等的重要途径,有些考试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前途,因此,所有考试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也就是考试焦虑。在考试过程中,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是可以提供临场发挥的最佳情绪状态。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往往不会失误,甚至能超水平发挥;而心理承受较弱、对考试压力的感受和反应过分强烈,就会产生严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种高强度的焦虑水平不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起相反作用。甚至本来会做的试题,心理一紧张,也会做错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与具体表现,以及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焦虑对人的生理、生活、学习工作的危害; 2、学会自己调节自己,以恰当的紧张程度对待每一次考试。 三、教学重点:学会克服考试焦虑的几种方法 四、教学难点:运用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提高自信心 五、教学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案例(投影画外音)凌××是某中学初中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会无缘无故地东张西望,遇难题会焦虑甚至手心出汗。该生进校后,测验考试紧张,尤其是初三下半学期期考前夕引发了胃溃疡,胃出血四个"+"。凌××学习上接受知识速度较慢,学习方法较差,成绩在班中倒数几名。有时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产生弃考的念头。 (让学生讨论,现身说法。) 4、小结:引出考试焦虑的概念 (二)考试焦虑的危害性 1、分散和阻断一个人注意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考试焦虑能够分散和阻断注意的过程,使我们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试题上,而是分散在各种各样的担心、忧虑或多余的动作上、阻断注意的过程,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考试焦虑还会干扰回忆的过程,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检索和提取发生混乱,会造成错答、漏答、或不知如何应答的现象,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此外,考试焦虑还可以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过程,使我们的思维活动陷于停滞状态。在焦虑状态下,我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具体思维能力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考试失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肇源县福兴乡中学很高兴在这里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话题,感谢你们给予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

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结 合市区工作安排,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 规管理的精细化。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 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 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 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校本课程“六心教育”活 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办好“心灵驿站”,开展好学生 的心理辅导工作。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

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分工合作。 (二)、整合资源,凝聚合力。 2.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双周周五的班会课为健康教育课,具体由各班的班主任负责。以年段为单位,老师们组织起来探讨和设 计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班学 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健康教育课更 贴近学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4.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 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5.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三)、多种形式,加强辐射。 1.开放好心理咨询室。为了更好地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学校将继续于每天中午12:00——13:00分(周五11:35——12:35)开放“魔法屋”。通过“心语聊天”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 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心理行为 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 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 2.每月开设一期“心灵之声”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广播,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每学期至少出好一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学校橱窗。每班每学期至少出好一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春) 教学总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乐观自信,友善合群的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全册教材分析 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并根据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取向,本册教材设计5个模块的内容: 第一部分:自我了解篇主要是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树卫信心。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自己、有愿意与他人交往的意识与能力。 第二部分:学习能力篇通过观察总结合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习惯养成篇通过让整理书包,爱惜文具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第四部分:人际交往篇意在让学生学会沟通、谦让、赞扬、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五部分:社会适应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有集体主义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班的学生多数学生开朗活泼,喜欢与同学们和老师交流,也能遵守秩序。但是集体概念欠缺,自理能力有待于提高。 四、教学措施 1.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不宜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掌握有关心理学名词概念与原理原则上。 3.多采用活动,讨论反思等互动体验式的形式。 4.不宜过多采用文化课程的讲授方式。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急救知识与方法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 ( 2010-3-7 ) 浏览次数:2084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急救技巧。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助人于危难之时。 教学重点: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急救知识与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棉签、三角巾、绷带、木板、秒表 教学过程: 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健康学习工作房子车子 100000000 没有了健康就为零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或遇上各种意外事件,来不及就医,需要立即处理,这就要我们学一点急救知识、方法来自救或互救。 一、急救的基本知识 1、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 高热。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次,温度上升1℃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60—100次/分,一般人在70次/分。(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20次/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舒=100—120mmHg/60—80mmHg收>140 mmHg 舒>90mmHg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二、急救中心: 电话号码:120 求救注意事项:①在电话中说明病人或伤员人数、病情、伤势,有利医生准备。 1、说清病员或伤员的详细地点,附近明显建筑物,联系人电话、姓名。 2、有条件的派人到路口引路,及时清除路碍 3、求助

及时向身边的人员求助,邻居、心理善良的热心人在危难时,都能伸出帮助之手。 二、常用的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 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8%,50kg的人血液为4000mL,失血1/3时会有生命危险。(1)出血特点: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皮下出血(困跌、撞、挤、挫伤) (2)止血方法: a、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的靠近心脏的一端,使血管压在骨骼上,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桡动脉上臂中段,肱二头肌肉外侧沟处。(学生动手) b、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消毒纱布,垫在伤口,再加棉花、纱布、毛巾等放在伤口处,再紧紧包扎,常用于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止血带有:橡胶管、布条、绷带、三角巾,每隔30—60分钟松解2—3 分钟。 d、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腘窝、使肘、膝关节尽量屈曲,并作“8”字型包扎。 2、人工呼吸 人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人工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①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确认病人呼吸已停止或极微弱时才能施行。 ②保持气道通畅:仰卧、颈下垫高,头向后仰、清除病人口内异物、松开衣扣、裤带③实施人工呼吸:16— 20次 3、心脏按摩 让病人仰卧地上,抢救者站在左侧、双手重叠、手掌平放在病人的胸骨下处,用掌跟用力向下挤压,每分钟60~80 次,并随时观察病人的颈动脉,颈动脉有博动时,证明有效。 4、触电的急救方法 首先切断电源[关闭开关或用木棒、竹竿等绝缘体把电线挑开] ,触电后会出现心悸、头晕、局部皮肤灼痛、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需用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来抢救,同时打“120”,千万不可随便移动病人、有条件的可用湿沙盖四肢。 5、溺水的急救方法 俗语说:“欺山莫欺水”,参加游泳不能大意,万一有人溺水。 a、救人出水面的方法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宣传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健康,不仅指躯体、生理的健康,还应该包括精神、心理的健康,再加上良好的社会适应,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从某种意义上看,心理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不久前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足以证明这一点。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通行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任务重,人际复杂,信息过滥,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广义地说,心理问题人人都有。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爱的小环境中成长,大多物质供养过剩而精神供养不足,有的甚至严重失衡。学生面临父母的高期望值,学习、升学的压力,人际沟通不畅,心理压抑

得不到有效的宣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变故,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心理保健原则,以供大家生活之余进行自我调节: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应把奋斗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以避免挫折感; 2、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以避免失望感; 3、排除愤懑情绪,以避免失态和后悔; 4、必要的妥协屈服,以避免小题大做; 5、离开刺激源,以避免刺激加剧; 6、找朋友倾诉烦恼,以避免心理压抑; 7、为他人做点事,以避免孤独情景; 8、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以避免过度精神压力; 9、不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 10、扩大人际关系,以避免孤陋寡闻; 11、以避免过度自我娱乐,以避免烦恼郁积。 心理咨询系列知识之—— 心理咨询的误区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4、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