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夷_索离_国及其夫余初期王城新考_王禹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3年第1期(总第72期)民族历史
〔收稿日期〕2002-06-19
〔作者简介〕王禹浪(1956-),男(满族),大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东北历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彦君,男,大连大学东北历史研究中心讲师。
北夷“索离”国及其夫余初期王城新考
王禹浪1
,李彦君
2
(1.2.大连大学人文学院东北历史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宾县庆华遗址及巴彦王八脖子遗址的发现经过、分布情况和文化内涵,对北夷索离国及其夫余国初期王城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北夷索离国;夫余初期王城;庆华堡寨遗址;巴彦县王八脖子遗址
〔中图分类号〕K28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3)01-0093-07
自19世纪末以来,大凡治中国东北史的中外学者,在研究和考证夫余族源及其夫余王国的初期王城的同时,无不涉及到“北夷索离国”(又写作“橐离国”或“高离国”)的地望问题。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在为夫余初期王城定位的同时,却往往只注意到了夫余王城“南有鹿山”和“北有溺水”的记载,而对“橐离国”的地望则几乎被忽略了。其实确定“北夷索离国”的地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涉及到夫余与“高离”、“高丽”、“高句丽”族源等一系列与中国东北早期历史地理的重大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北夷橐离国”与地望所在有一种朦胧之感。
长期以来,我与李彦君同志一直围绕着古代的“溺水”,即今第一松花江两岸之地寻找北夷索离国与早期夫余王城的蛛丝马迹。经过近20年的反复实地考察,利用考古调查资料校雠历史文献,初步推定为哈尔滨市所辖的松花江中游左岸与陵河交汇处的巴彦县王八脖子山遗址,可能就是夫余初期建国的前身“北夷橐离国”的所在地。在这处遗址的正南方,松花江右岸的蜚克图河的上游,今宾县境内的庆华堡寨就是夫余初期的王城遗址,而以往确定吉林市东团山与西团山为夫余前期王城故址的观点,则与我们考证的夫余初期王城并不矛盾。因为我们所求证的是索离国王子东明王南渡过掩滤水后的初都之所,而与夫余
前期王城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宾县庆华遗址及巴彦王八脖
子遗址发现经过
(一)宾县庆华遗址发现经过
1981年春季,笔者率领的松花江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宾县境内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些遗址。
由于当时没有发现渤海及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存与遗物,且发现的古城又呈椭圆形,城垣上无马面和角楼的建置,所以将此古城年代初步推定为“早期堡寨”遗址。由于地处宾县新立乡庆华村附近,随即命名为庆华堡寨遗址。
1983年,由笔者撰写了《松花江地区1981年文物普查简报》,并发表在1983年《黑龙江文物丛刊》(即《北方文物》的前身)第3期上,首次向学术界公布了庆华堡寨遗址的基本情况。
当时我们在宾县的庆华堡寨遗址附近,共发现三处堡塞遗址,惟独庆华堡寨遗址古城的面积为最大,笔者推定其文化类型当与同仁文化相近。1984年的夏秋之交,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金史学术研讨会刚刚结束不久,笔者即组织了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又一次踏察了宾县庆华堡寨遗址。当时参加调查的学者有李健才先生、王绵厚先生、孙进己先生和已故的王承礼先生等。笔者借即向参加实地踏查的学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许
·
93·
多学者都对庆华堡寨提出了自己的推测。其中吉林省博物馆研究员武国勋先生所提出的观点最为新颖,认为庆华堡寨遗址很可能就是夫余的早期王城遗址。并欣然命笔题写了“夫余王城”的墨书。后来武国勋先生在《北方文物》1983年第4期又发表了《夫余王城新考———前期夫余王城的发现》一文,其中之一就是夫余以“筑圆栅为城”的特征,庆华堡寨符合这一条件。并对原确定吉林省吉林市龙谭山山城及东团山古城,当为夫余早期王城在今吉林市,似乎有偏南之嫌。另外,对于《晋书》中所提到的夫余王城在玄菟郡北千里的地理方位与里数不符,也提出了不同看法,因为,玄菟郡大致定位在辽宁省的浑河及沈阳市境内,由此向北或东北的吉林市只有600余里,而不足千里。实际上这一质疑动摇了初期夫余王城为吉林说的观点。然而,武国勋先生却将初期夫余王城推定在吉林市南城子古城的结论,则仍然没有摆脱夫余前期王城为今吉林市一说的束缚。
1985年4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根据我们的考古调查的发现,对宾县庆华堡寨遗址进行了复查,并于同年8月29日至9月28日进行了考古发掘。主持发掘的是黑龙江省考古工作队的金太顺、谭英杰、李砚铁、赵虹光等人。
1987年,由金太顺、赵虹光同志根据1985年对庆华堡寨遗址的发掘收获执笔撰写了《黑龙江宾县庆华遗址发现简报》一文,并公开发表在《考古》杂志1987年第7期上,简略地报告了这次考古发掘的经过及其发掘收获,并附有详细的考古绘图。
90年代初期,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部教授菊池俊彦先生在研究东北亚地域古代历史文化的课题中,十分重视庆华堡寨遗址的发现。1995年2月25日,由日本北海道大学图书刊行会,出版了菊池俊彦先生的《东北亚古代文化的研究》。书中菊池先生多次引用了庆华堡寨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并将庆华堡寨的考古文化类型与黑龙江流域的白金宝文化、同仁文化以及望海屯类型的考古文化,牡丹江上游的莺歌岭文化上层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比较研究,推定由白金宝文化系列到同仁文化系列的文化类型———应属于革末革曷文化系列的一种考古文化。这是利用庆华堡寨的考古学文化与历史文献记载的革末革曷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新突破。
2000年8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东北古族古国古文化》一书(中册、王绵厚著)的《东北古代夫余部的兴衰及王城变迁》一文中,明确将庆华堡寨遣址考证为:汉代南迁松花江上游“氵岁城”以前夫余的先世———“北夷橐离国”故地的王城。
王绵厚先生将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一书中提到的北夷橐离国王子东明“南渡掩滤水”定位在今拉林河流域。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关于“北夷橐离国”的最新推断,也是惟一明确推断北夷橐离国具体位置的新观点。
(二)巴彦县松花江乡富裕村王八脖子山遗址与发现经过
1982年,笔者率领松花江文物普查队在巴彦县境内进行文物普查时所发现。
这处遗址的面积很大,近20万平方米,遗址中有两座古城,是目前黑龙江省境内发现的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最大面积的遗址,遗址靠近少陵河与松花江的交汇处。
1993年—2001年,巴彦县文物管理所闫志林、李彦君同志多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反复调查,采集了两千余件各类文物标本。其中有石器、骨器、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文物;文化遗存异常丰富,目前这些标本依然保存在巴彦县博物馆内。
1995年《北方文物》第1期刊登了由李彦君、刘展同志执笔的《巴彦王八脖子山遗址调查简报》,第一次公布了这处遗址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及文化内涵,认为此遗址可能与黑龙江流域的白金宝文化有关,初步将其推定为具有黑龙江流域特色的青铜文化时代类型。
不久,李彦君同志又在1996年的黑龙江省《文化导报》上,发表文章,对其进行了报导。
90年代末,我与李彦君同志合作对这处遗址出土的文物又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共同认为巴彦县王八脖子山遗址的文化要早于宾县的庆华堡寨遗址,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开始了对其文化面貌进行文献检索和历史定位。
二、巴彦县王八脖子山遗址及宾县庆华堡寨遗址的分布情况及其文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