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图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于1981年创办的,以奖励优秀影片和表彰成绩卓著的电影工作者。金鸡奖每年评选一次,评奖委员会由电影专家组成,因此又被称为“专家奖”。金鸡奖奖品为铜制镀金的金鸡。
首届金鸡奖评奖活动于1981年(农历鸡年)5月举行,以金鸡啼鸣象征百家争鸣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故名金鸡奖。
从第一届开始,金鸡奖就有产“双黄蛋”的传统,最佳故事片有8届是“双黄蛋”甚至“三黄蛋”,可以说举世罕见。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金鸡奖逢单数年评选。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原《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节年年举办。
2005年,第25届金鸡奖评选首次向港台影片演员开放,成龙成为首个获金鸡
最佳男主角的香港演员。
金鸡奖设最佳故事片、记录片、科教片、美术片、戏曲片,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编剧、导演、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特技、服装、化装、道具等20个左右奖项(时有增减),必要时增设特别奖或者荣誉奖。奖品为金鸡雕像。
历届金鸡奖获奖名单(1981年—2013年)
《巴山夜雨》——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之一(1981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吴永刚、吴贻弓在1980年完成的电影《巴山夜雨》,在一艘客轮从重庆开往武汉的旅程中,通过对几个形象鲜明的乘客的刻画,展现了“文革”后期的社会缩影。
影片在一个很短的限度和很小的范围内,描写十年动乱中人民同“四人帮”进行斗争的一个“点”,它具体、集中、细致、逼真地浓缩了一个巨大社会在那个非常时期中的真实情况,力求广泛和全面联系整个社会的生活面;它清晰地描绘出普通人民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质朴和真诚,刻画出他们得以生存和斗争的信念与理想。正是这种蕴藏在人民心底的美德和力量,使该片具有了清新的诗意。
它“以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
物群像,表现了我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美好的心灵”。影片多方面的吸收和事例古典诗词、水墨绘画和散文、戏剧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法,着力于诗情与哲理交融的美学效果,善于用简练的笔触勾勒生动的形象,使之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天云山传奇》——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之二(1981年)
是著名导演谢晋第一次以“反右”扩大化为题材,将那段历史真实而概括的再现于银幕。影片大胆、深刻地揭示出正直的人们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这一时代悲剧,更通过这个故事,从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历史教训,探讨悲剧产生的根源。着重刻画罗群和围绕他的几个女性的不同性格,将人物的个性、情感变化与政治风云、社会矛盾、历史发展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影片主题。
《邻居》——第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1982年)
这部以高校住房问题为叙事焦点的影片以微弱优势夺得“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的桂冠。住房问题是80年代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交织着种种弊端。对当时大部分住在“鸽子笼”里的中国观众来说,听到了电影与身边真实生活的摩擦声。
影片讲述高校教职工住在集体宿舍式的“筒子楼”里,为了争取一间公用的厨
房而四处碰壁。这个故事中掺杂着许多创作人员的切身体验,导演也承认自己当时就住在一所高校的宿舍里,感同身受的生活教育要远大于所谓的“纪实美学”。《邻居》里的筒子楼,现在基本已经化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其尴尬之处就在于那种既公开又独立的集体化家庭生活模式。各家各户都把灶火摆在门前,一到傍晚,谁吃饺子谁下面条便一目了然;有些设了公共厨房的,虽然干净些,但你使了我的盐、我掰了你的蒜的邻里摩擦也接踵而至;个人隐私几乎成空想,头天跟哪个
妹妹在楼下压马路,隔天邻居大妈就会虚实兼顾地“突击审讯”……影片的真实再现,给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无法寻回的历史原貌。
《人到中年》——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之一(1983年)
该片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知识分子的经历,向社会提出了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作用这一重大主题。影片的最大功勋就在于“极度真实”。
《骆驼祥子》——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之二(1983年)
祥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他曾经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买车的积蓄,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也就这样没了吗?这能怨谁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
《乡音》——第四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1984年)
静静地山村,纯朴的山民,沉沉有节奏的油坊打桩声,绵延的群山,《乡音》是一段让人唏嘘不已、内牛满面的平凡记忆,是心底难以抑制的温柔。
影片摄影注重长镜头的运用,用缓慢的节奏轻轻地讲述一段普通人的情与爱、悲与喜,画面简淡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声音的运用多次起到烘托心心理的作用,对比镜头的使用也增强了影片的情感内涵,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继承了三十年代以来的电影传统,内敛的情绪和含蓄的表达——静而不躁淡淡的愁绪中又洋溢着一种化不开的温情,这些都展示了一种中国古典风格的若隐若现含而不露的婉约沉郁之美。
《红衣少女》——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1985年)
安然是一个新人形象,具有时代的特色。围绕普通高中女生安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和一场深层次的思想冲突。电影非常敏感地描述了一个少女在生活中青春懵懂的意识和不谙世事的单纯,却又在朦胧中感到大人世界的不可知,这种细腻的手法不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很有新意的。
《野山》——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1986年)
影片故事发生在在一个叫鸡窝洼的小山村里,居住着两对夫妻。在农村改革致富的过程中两对“天作的夫妻”分离并出现了新的组合。
影片从故事情节的表层深入到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在思想表现上颇有创见,揭示了农村改革促使人们旧的生活方式和旧的思想观念的解体和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观念的萌生,有力地冲破了陈旧的农村生活程式和封建的婚姻、爱情、伦理观念。编导者既很好地继承和发挥了故事性、情节性强的传统编剧技巧,又注入了表现性和哲理性,注意影像造型的表现力,收到了雅俗共赏的良好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