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专题训练培优题答案

凸透镜成像专题训练培优题答案
凸透镜成像专题训练培优题答案

凸透镜成像专题训练(培优)参考答案(13年11月5日编审)

一、选择题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时.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A )

A.小于9厘米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2.一位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5 中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C ) A.一定大于30厘米B.一定小于10厘米

C.一定在10厘米到15厘米之间D.一定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

3.一物体在透镜前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见此透镜是( A ) A.凸透镜、焦距小于10cm B.凸透镜、焦距大于10cm

C.凹透镜、焦距小于10cm D.凹透镜、焦距大于10cm

4.老师在给同学照相时.发现镜头上落了一只苍蝇.则(C )

A、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放大的苍蝇

B、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缩小的苍蝇

C、照片上没有苍蝇.只是照片略暗一些

D、无法判断

5.小明的爷爷和奶奶都是老花眼.爷爷的更重一些.小明的爸爸是近视眼。他们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6示。现在爷爷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给他.小明应该拿其中的( A ) 6、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2寸的半身像.再用该相机给他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 A ) A.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缩短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增加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缩短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增加暗箱长度

7.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从3倍焦距处移到2倍焦距处的过程中.数值减小的物理量是( B )

A.像的大小B.像与物的距离

C.像与透镜的距离D.透镜的焦距

8.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如果将透镜的表面遮去其下面的一半.结果是( ) A.像的上半部分没有了B.像的下半部分没有了

C.像全存在.但上半部分变暗了D.整个像存在.但像变暗了

9、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D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10.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A ) 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

11.摄影工作者在水面上拍摄水下物体.刚好得到清晰的像.若将水抽干再拍摄.为了得到清晰的像.他应该( D )

A.把照相机的镜头往前伸B.增大暗箱的长度

C.增大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D.换用焦距较大的透镜的镜头

12.小明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离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凋焦犯起愁来.请你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B )

A.2米B.4米C.小于2米D .大干4米

13.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

AB.如图1所示。关于细杆AB的像A’.B’的粗细和指向.下面说

法正确的是( C )

A.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同

B.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反

C.A’端细B’端粗.A’B’和AB的指向相同

D.A’端细B’端粗.A’B’和AB的指向相反

图6

图1

14.在离焦距20厘米的凸透镜正前方100厘米处.一物体以10厘米/秒

的速度向凸透镜靠拢.运动7秒钟时.物体所成的像为( A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5. 如图2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

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

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

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16.物体放在凸透镜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10倍焦距。当物体沿主轴逐渐往2倍焦距处移动时.则物体的像( B)

A.一直是缩小的.且逐渐变小

B.一直是缩小的.先是实像后是虚像

C.先是实像后是虚像.先是缩小后是放大

D.一直是缩小的实像.但是逐渐变大

17.下列光学元件中可以成正立、缩小的像是( BC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D.凹面镜

18.凸透镜的焦距为16厘米.物体直立在主轴上距焦点6厘米处.成实像的是( B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19.有两块凸透镜L1和L2.它们的焦距分别是f1=16厘米和f2=6厘米。另有一块凹透镜L3.其焦距为f3=8厘米.欲使一束平行光先后通过其中两块透镜后.仍为平行光.但光束变窄.则下列所选透镜和安置方法都正确的是( C )

A. 选L1和L2.使两透镜间距D=22厘米.并使光先通过L1

B.选L1和L2.使两透镜间距D=22厘米.并使光先通过L2

C.选L1和L3.使两透镜间距D=8厘米.使光先通过L1

D.选L2和L3.使两透镜间距D=2厘米.使光先通过L2

20.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距透镜30厘米.在离烛焰45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现保持烛焰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第二次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此次像是( B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1.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3所示.为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 B ).

A.应适当升高B.应适当降低

C.应不动.D.无论怎样变动.均无法实现

22.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如果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烛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像一定是放大的B.像一定是缩小的

C.像一定是正立的D.像的形状、大小不能确定

23.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电珠如图4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折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凸透镜的焦点D.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24、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放大的B.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

C.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缩小的D.所成的缩小的像.一定能成在光屏上

25.若用照相机的镜头作为透镜做透镜成像实验.那么下述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D ).A.看到物体倒立的、缩小的像B.看到物体正立的、放大的像

C.看到物体倒立的、放大的像D.看到物体正立的、缩小的像

26.一束发散光线通过某透镜后仍为发散光.则该透镜一定为( D )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无法确定

27.有一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一束平行光束按图5所示方向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 C ).

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B.穿过气泡后会聚

C.穿过气泡后发散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

图2

图3

图4

28.如图6所示.P、Q为凸透镜主轴O1O2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P点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若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C ).A.凸透镜必须在P、Q之间B.凸透镜一定不在P、Q之间

C.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也可在P、Q之间D.凸透镜可在Q点右侧.也可在P、Q之间29.晚上用放大镜看书时.在角度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在放大镜里看到灯的缩小的正立的像.这个像是( D ).

A.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实B.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C.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D.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30.在图7中.凸透镜不动.一个物体由a逐渐靠近b的过程中.始终可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不断增大.由此可以判断该凸透镜左侧那个焦点( C ).A.在a点左面

B.在a、b两点之间

C.在b、O之间.且bO>f>bo/2

D.在b、O之间.且bO>f>0

☆31.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C ).

A.相同

B. 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

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

D.不能成像32.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D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二、填空题

33.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__凸__透镜.观察时要让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观察者应从另一侧透过透镜看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虚像。

34.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把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25厘米处向15厘米处移动时.

像距的变化是变大.像的大小变化是变大.像的倒正变化是__倒立不变______。

35.用照相机拍摄.选定景物时.调节镜头改变的是__像____距。拍近景物时.镜头调节的方向是_向前_伸_;拍远景物时.镜头调节的方向是_向后缩____。

36.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把一个物体从离透镜1.5f处沿主轴移到5f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是_变大______。

37. 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

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紫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紫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大

38.物体在凸透镜前24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个与物体等大且倒立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为12CM_。

39.如图8.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先变细后变粗。

40、用两架焦距不同的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同一处景物.则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得到景物的像较_____小___。

图8

图5 图6

图7

41、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实像.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在凸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小文进行了以下操作.

操作一:将蜡烛适当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再移动光屏得到放大的清晰实像.

操作二:将光屏移到70cm刻线位置.再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

操作三:光屏在70cm刻线位置不动.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凹(选填“凸”或“凹”)透镜.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实像.

4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倒(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如果此时透镜上落下一只小虫.则光屏上的像有何变化?像的大小不变.像变暗

(3)当把蜡烛移到1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照相机

(4)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把透镜向下移.

(5)此时.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三、作图题与实验题

43.在图9中.光束从左方射入每个方框.画出在每个框内各放入什么适当的光学元件.才会产生图中的效果。出射光束标注的字母a’.b’.分别对应于入射光束的两个边缘。

44.图13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在图上画出光线AC和AD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45.为得到下列同样的光路.在下列的A、B、C三个图上填画不同的面镜或透镜。

46.投影仪是常用的教学仪器.图7是投影仪的结构图。

(1)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投影片上B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要使成在屏幕上的清晰像变大些.应采取的方法是。

图9

47.如图6所示.直线是凸镜的主光轴所在的位置.S是发光点.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作图

确定凸透镜所在的位置以及焦点的位置

48.如图10所示.一条光线射向凸透镜.试确定它经凸透镜后传播的方向.

49.在透镜L左侧有一光源AB.在透镜的右侧的光屏S上可得到光源清晰的像.在图8中画出由A

点发出的光线AP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50.有两个凸透镜.甲的焦距较长.乙的焦距较短.要使一束平行光通过这两个透镜后仍是平行光.

但光束比原来变宽.在图11方框中作图表示这两个透镜应该怎样放置.

五、探究与应用题:(共7分)

51.小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根据记录的

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像距随物距变化的图线.如13所示.请你认

真读图后回答:

(1)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0 cm. .

(2)将物体由距凸透镜40cm处匀速移动到20cm处时,像距变大

(变大/变小/不变)像变大(变大/变小/不变).此时像移

动的速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物体移动的速度。

52.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米为单位) 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

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三.计算题:

53、用一直径是20cm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光

屏.光屏上显现出一个直径是10cm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10cm或30cm)

图13

图8

图11

图10

光学知识点:

凸透镜

1、若当物体从无穷远向2f移动时.物体移动的范围是∝—2f.此时.像移动的范围是f—2f.移动的距离为f.比较两个范围大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说明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2 、若物体从2f移向f时.物体移动的距离为f.此时像移动的范围为2f—∝.由此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小于像移动的距离.说明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3、同理.当物体从f向透镜光心移动时.像从无限远移向光心.物比像移动得慢

凹透镜

对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且像总在透镜和物体之间.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所以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各类光学元件成像特点

①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②凹面镜成像的情况较为复杂.当物体在焦点以内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焦点以外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虚像

③凸面镜始终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④凹透镜成的像始终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

部分题详解

选择21题26.一束发散光线通过某透镜后仍为发散光.则该透镜一定为( )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无法确定

D无法确定。凹透镜和凸面镜都有发散作用.一束发散光线通过它们后肯定更加发散.所以仍为发散光。凸透镜有汇聚作用.但是如果原来的发散光发散程度很厉害.则虽然经过凸透镜后可以使它的发散程度减少.但仍有可能还是发散的。

28.如图6所示.P、Q为凸透镜主轴O1O2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P点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必须在P、Q之间B.凸透镜一定不在P、Q之间

C.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也可在P、Q之间D.凸透镜可在Q点右侧.也可在P、Q之间

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当P点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Q点在2倍焦距以外.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凸透镜也可在P、Q两点之间时.可以让透镜靠近P点一些.此时P处于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而Q处于两倍焦距之外.也可满足题设条件.故选C.

31、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

A.相同 B. 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

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D.不能成像

解: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相当于把凸透镜分成了上下两个小凸透镜.这两个小凸透镜的焦点及焦距和光心与原来的大凸透镜是一样的.不移动时主光轴、焦点都是重合的.当把上面的小凸透镜下移后.该小凸透镜的主光轴也向下移.相当于物体向上移.当然成像要向下移.下面的小凸透镜与之相反.像向上移.故选C.

39.如图8.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先变细再变粗。

图8

解:(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

(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41、(2011?东城区一模)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实像.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在凸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小文进行了以下操作.

操作一:将蜡烛适当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再移动光屏得到放大的清晰实像.

操作二:将光屏移到70cm刻线位置.再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

操作三:光屏在70cm刻线位置不动.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凹(选填“凸”或“凹”)透镜.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实像.

4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如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处时.沿直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原因可能是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重新调整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到75cm处时.移动蜡烛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倒(选填“正”或“倒”)立的实像.如果此时透镜上落下一只小虫.则光屏上的像有何变化?像的大小不变.像变暗

(3)当把蜡烛移到10cm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照相机(5)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把透镜向下移.

(5)此时.小刚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其他光学题:

☆1.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光心2f处放一个点光源S。在另一侧得到一个像点S’。若透镜绕其光心转动一个不太大的角度则像点S’的位置将( )

A.在原来的主轴上.但靠近光心B.在原来的主轴上.但远离光心

C.在原来的主轴上.且位置不变D.偏离原来的主轴

1.在两相交平面镜a、b之间有一发光点S.如图14所示。试画出S发出的一条光线.使它分别经

a、b两镜面各反射—次后.仍回到S点。并说明你的作图依据。

解:先作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a、b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1、S2.连接S1、S2分别交平面镜a、b于点A、B.连接SA、AB、BS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符合分别经a、b两镜面各反射一次后.仍回到S点.如图所示.(注意实际光线用实线.辅助线用虚线)

2.如图4所示.用潜望镜观察物体A时.看到A的像和物体A相比较.水平方向的距离(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解:图形如右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AB与其在M1镜的像A'B'关于M1对称.A'B'对于M2

镜为物.它的像A″B″距O2距离为L+h.所以A″B″距AB水平距离为L.答:人从潜望镜中看到AB的像距物体AB的水平距离为L.水平方向的距离变大

3、在海上或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景观实际上是一种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海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沙漠中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11.三个人同时在岸边用枪对水中的鱼射击.结果有一人将鱼击中.由此可知( )

A.三人中一定有—人未瞄准B.三人中一定有两人未瞄准

C.三人中一定有一人瞄准了D.三人中一定有两人瞄准了。解: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会产生折射现象.鱼的实际位置不在视线所在的直线内.射准了打不中.如果打中.那一定是射不准。没瞄准的不一定都能打到鱼、但打到鱼的一定瞄不准。也可以是两个人瞄不准(或三个人),只有一人打中!选A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仍能看到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景象是( )

A.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B.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闪烁

C.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空D.一片蓝色.只见地球

解:当太阳照在月球上时.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了光发生反射的物质.也就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周围一片黑暗;只有太阳光或星光直线传播到得地方是亮的;正因为没有空气.光传播时就不会发生折射.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因此星星也就不再闪烁;由此可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可看见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景象是一片黑暗.看见星星.但不闪烁;故选A.、

5、小明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下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楚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解: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以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象的亮度.相反.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象.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银幕上的黑色的字和纸条实际上就是投影片上不透明物体的影子.即黑暗区域.因此不用闪光灯拍摄的效果好.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

6/如图所示.分别是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P′都是与凸透镜距离等于两倍焦距的位置)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二倍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仍过二倍焦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 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 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 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 体的为物镜。 2、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 ,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 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 的距离, 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 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 和20cm 的凸透镜L 1和L 2 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 .若凸透镜是L 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 .若凸透镜是L 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 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5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 .远离透镜 B .靠近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6、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 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 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 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 . 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7、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 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 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不成像

(完整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专题.doc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专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 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和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 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则可得到凸透镜的 焦距.器材处于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 3)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① 2 20 ②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③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 4 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④. ( 4)在图乙中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 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 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 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 ( 4)当蜡烛距离透镜很近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了,小明撤去光屏,从(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可以观察到蜡烛的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实验题

实用文档 凸透镜成像 1.(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求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上。调节蜡烛 中心、中心、中心的高度使它们大致在。这样做的目 的是:。如果像成在光屏的下沿,保持烛焰 的光屏不动,则凸透镜这应向调。 abc、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2.(4de各点上,并相应调整光屏的位置,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缩小、倒立、倒立的、 像;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光屏上出现等大、倒立的像;蜡烛放在点时,在凸透镜左侧出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 DBCA、.(1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分别放在各、、3点,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 最小的像,像的性质是立 的像,利用它的性质制成。 (2)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出现 最大的像,像的性质是立的像,利用它的性质制成。 (3)把蜡烛放在点,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远。

(4)把蜡烛放在点,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5)把蜡烛放在点,光屏上不能成像,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立的像。 4.(6分)如右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 A点,)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1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把烛焰放在距透镜9cm处,则经透镜折的像。 (3)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2cm处,则经透镜折射后成的像。 (4)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8cm处,则经透镜折射后成的像。 (5)烛焰放在距透镜7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烛焰放在距透镜9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烛焰放在距透镜30cm时所成的像的大小烛焰放在距透镜18cm时所成的像的 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右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蜡烛、 ABC三点,要使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光屏放在、 ACAC两点上的器材对调,则光屏上成像的、点放置,点放置;如果则 特点是。 6.试设计三种粗略测出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方法一: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 方法一: ;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凸透镜成像专题

光学专题复习 一、例题分析 【例1】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由3倍焦距处移至1.5倍焦距处的过程中,物体的像逐渐变小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置于焦距以内的物体不能成像 【解答】C 【说明】只要物体不放在焦点上,凸透镜就能使物体成像。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时,要抓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由这两个分界点分开的三个区域成像特点。 【例2】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解答】B、C 【说明】使用照相机时,需要景像清晰、曝光适度,采用调节光圈、距离、时间的方法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物体固定不动(或拍摄在某处的物体),物距确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像距使物体成清晰的像在胶片上。 【例3】欲使屏幕上的景像大一些,应当采取的做法是[ ] A.将幻灯机向后移动B.将幻灯机向前移动 C.将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片远离镜头 【解答】A、C 【说明】使用幻灯机时,应当在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实像,需要将幻灯片倒置,还需要调节屏幕的位置、镜头的位置,使屏上的像清晰。 【例4】将物体从物距为1.5f处移向3f处,在移动时物体的像[ ] A.先是放大像后是缩小像 B.先是缩小像后是放大像 C.逐渐变大 D.逐渐缩小 【解答】A、D 【说明】“放大”、“缩小”指像与物相比较的结果。像比物大称为放大的像,像比物小则为缩小的像。“变大”、“变小”则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如果后一次的像比前一次的像大,称为变大,后一次像比前一次像小则称为变小。 【例5】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论是选项D正确。 【解答】D 【说明】实像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能够用屏幕显示。虚像处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它由出射光线的反方向延长线交点组成,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只能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本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 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 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 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专题

小专题(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01专题概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实验.考查的内容往往是实验器材的调整、像的特点的归纳、成像规律的应用等.这一实验可延伸拓宽为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的探究. 1.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凸凹程度的关系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02专题训练 类型1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实验探究 1.某同学选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凸透镜来做实验,它们由同种材料组成.提出问题:这三个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三者焦距___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这位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甲、乙、丙,描绘三束光的光

路,得到如图所示的三组光路图,根据这个实验记录,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与交流:当凸透镜直径相同时,透镜越________,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越________,焦距越________. 2.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在阳光下用刻度尺来测量,小明同学为了探索凸透镜的焦距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实验,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cm 0.5 cm 0.5 cm 0.5 cm (2)比较实验____与____,得出同材料、同直径,凸透镜厚度越厚,凸透镜焦距越小. (3)比较实验____与____,得出同材料、同厚度,凸透镜直径越大,凸透镜焦距越大. (4)比较实验2与4,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常德中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2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 4.(连云港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如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二)专题十五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十五:凸透镜成像规律 1.(2019福建,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o (2)调节好装置,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时,光屏上能成(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像(选填“实”或“虚”)。生活中常用的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作的。 (3)将蜡烛移至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lcm,光屏上的像会移动(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1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019北京,3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3.(2019宁夏,19)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蜡烛在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生活中________(填光学仪器)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2)在上一步找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透镜换为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与

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word版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小王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 __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以上均可 答案:(1)10 (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C (5) 上 C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王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又想采用实验中的装置来比较甲、乙、丙、丁四个透镜焦距的大小,在实验中还测出了其中一个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6 cm不变,烛焰通过四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断 ( ) 凸透镜像的性质 甲倒立放大实像 乙倒立等大实像 丙倒立缩小实像 丁正立放大虚像 A.甲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B.乙透镜的焦距最小,丁透镜的焦距是16 cm C.丙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 D.丁透镜的焦距最小,甲透镜的焦距是16 cm 5、.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凸透镜成像专题 1.(2019山西,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3)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2.(2019鸡西,31)某小组用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②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动到A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此时小明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到B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 3.(2019广东,27)小明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小明和老师、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请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 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 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关系。 (2)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还可以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请仿照示例写出两种不同方案。 4.(2019北京,31)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选填“近视眼”成“远视眼”)。 5.(2019福建,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需要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置于中间位置的应是o

凸透镜成像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凸透镜成像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潜望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 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确: 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 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4、小军的爷爷两眼昏花,但酷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小军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当小军的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他看到的文字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实像; B.放大的正立实像; C.缩小的正立实像; D.缩小的倒立虚像. 6、如图所示,一玻璃砖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A.仍然平行B.会聚

C.发散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8、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06年全国竞赛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

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小王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 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___ ___(上/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以上均可 答案:(1)10 (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C (5) 上 C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王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又想采用实验中的装置来比较甲、乙、丙、丁四个透镜焦距的大小,在实验中还测出了其中一个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6 cm不变,烛焰通过四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断

凸透镜成像专题复习

二、记忆方法: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 5.u

探究凸透镜成像地规律(习题及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答案 1.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2.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 立的像。我们可以看到,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取决 于物距和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关系。 3.当物距___________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实像;当物距___________焦距时,成虚像,并且虚像的尺 寸___________。 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A.10cm10cm C.f<10cm D.f>20cm 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 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玻璃砖 6.(2010天津模拟)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的位置处 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图3-3-1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7.(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3-3-2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 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图3-3-2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8.(2010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3-3-3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 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____________移。 图3-3-3 9.(2010河南模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 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 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10.有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11.(2010山东滨州模拟)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3-3-5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专题[含答案解析]

实验专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 一、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光具座、蜡烛、光屏、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 1、先测出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在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探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 [方案]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 Word文档

1.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______cm; (2)如图2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选 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接下来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 和光中心大致在,当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 u=15cm、像距v=30cm时,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的实像; 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 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 焰放在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 像. (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实验序号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2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经典

凸透镜成像练习题经典 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厘米、14厘米和6厘米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应:( ) A 、10cm >f >6cm ; B 、10cm >f >7cm; C 、14cm >f >10cm; D 、20cm >f >14cm 。 2、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 A .小于12cm B .等于12cm C .大于12cm D .无法判断 3、当物体距凸透镜8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 A .2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