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新时期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新时期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特别是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下一代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华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十大特色:

(一)勤劳智慧,奋发有为;(二)爱国爱家,仁政恤民;(三)勇于创造,革故鼎新;(四)廉洁奉公,为民请命;(五)轻利重义,舍生取义;(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七)尚贤选能,注重文事;

(八)敬老慈幼,尊师重教;(九)诚信谦和,敬业乐群;(十)胸怀博大,协和万邦。

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特色则又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推崇仁爱原则,倡扬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重视人生值,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以及社会关系中的义务;(四)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五)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一项宏大的跨世纪工程。生活在如此灿烂厚重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我国青少年,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受者,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当传统文化内化为他们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他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性格,这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将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之基点,当代青少年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承性,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潜在的推动因素。

当代青少年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承担者,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当代青少年的努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只有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现代化以民族特色,也只有这样的现代化,

才是真正现实的、具体的、有活力的现代化。英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保存传统最多的国家;即使在今天,日本的传统文化依然大量存在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既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所以,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爱科学”的现代化教育中,应当加入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加青年教育的深度和力度。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化量。而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越强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主体,二者是数学上的“映射”关系。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市场经济的负效益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整理、挖掘,用以武装我国广大的青少年,从而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新时期青少年教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或者说是一种效益驱动的经济,与其它事物一样,它具有双重性: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平等观念和经济意识,但可能导致以拥有金钱、商品的多寡作为划分人们等级地位的标

准和判断人们的价值尺度;市场经济追求利润的最高极限,也会导致人们“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但一些人追求无限自由,产生无政府主义;市场经济以企业甚至个人为经济运行主体,容易引发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劳动使相互服务意识增强,同时又使交换关系渗透到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之中。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中的负效应,将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如何消除这种影响呢?除了对青少年灌输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之外,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传统文化中的群众精神教育。千百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民族心理积淀:社会是一集合之整体,个体总是生活于群体之中,是民族、国家之一员,如果整体利益受侵害,则个体利益也难以保障,因此,个体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

以此为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否定和批判“一己私利”,肯定和赞扬“天下之利”,也即为国家、民族“夙夜在公”、“以公灭私”和“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思想,而视为一己之私利而置天下之利于不顾的人为“贼臣”、“贼民”和“小人”。传统文化中这种社会成员服从群体、群体服从国家的集体精神,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引发的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直接对立的。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继承、发扬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群体精神,通过分析与取舍,将群体精神注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之中,无疑会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点是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认为在获取个人利益时,要看是否符合公正、公平和诚实原则,这就是闪烁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见利思义”、“义然后缺的思想。

如果我们在教育青少年时赋予传统义利观以时代的内涵,则对于冰释滞存于青少年思想中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会有立竿见影的积极效果。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着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