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重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

A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两者有没有同一性,精神是否认识物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选择题)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组成唯物主义阵营。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唯心主义有两种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中国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中国王守仁:“心外无物”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B客观唯心主义: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选择题)

(1)相互区别: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静中有动(2)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静止、否认运动;相对诡辩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

4.意识的本质(选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人脑的重量、结构、功能说明人脑是高度严密的物质体系

(2)意识是客观存在主观映象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形B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有感性和理性在两种形式,同一内容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反对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论述题或选择题)2011

答:(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及内部要素之间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2)同一性是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3)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一种趋势,包含两方面含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4)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一种趋势(5)两者是关系:A相互区别:同一性是暂时、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B相互联系: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6)批判形而上学,不能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论述或选择)

(1)矛盾同一性的作用是: A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使双方相互吸取讴里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C规定着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2)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A推动事物量变发生涓长,为质变作准备 B促进事物质变,使旧统一体分解,新统一体产生 (3)矛盾既对立有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简述内因和外因及其关系(论述或选择)

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部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部原因 (2)相互关系: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起决定作用 B外因是事

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原因,起加速和延缓作用 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有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简述矛盾普遍性(共性、一般)和特殊性(个性、个别)的辨证关系(论述或选择)2012

答:(1)相互区别: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相互联系:个性是共性的基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是个性的共同本质,共性统率个性,特殊性不能脱离普遍性而存在(3)相互转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共性可以转化为个性,个性也可以转化为共性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论述或选择)

(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

(2)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理性认识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3)两者的关系是:A相互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相互联系:理性认

1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相互渗透:感性认识渗透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渗透于感性认识。

(4)批判“唯理论”与“经验论” A:“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B:“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10.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这是真理

问题上的辩证法。

①所谓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同谬误有原则区别,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不断地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内容和规律,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所谓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及其规律,在广度上具有条件性和有限性;真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及其规律,在深度上具有条件性和有限性。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①二者是对立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虽然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重属性,但从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来看,二者是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的两个不同方面,是有区别的。②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其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其二,相对性真理可以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实践所证实的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绝对性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这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是相对性真理,不能把它变成僵死的万古不变的教条,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