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纪录片大师吉加·维尔托夫说:纪录片是一种“无演员无布景无剧本无表演”的电影。今天我就纪录片《角色交换·大话校园》来分析其真实感和创作特色。
《角色交换·大话校园》的内容是师生角色互换,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和一个不被理解、专制独行的老师。他们互换角色5天,这5天里学生是老师,老师是学生,并且都融入了自己的角色。老师变为学生上课和其他同学传纸条、吃零食、发短信;还被任课老师撵出教室。学生变为老师维持教室纪律、负责去叫同学起床。5天结束后他们互相了解了对方,有了新的认识。
谈到纪录片人们就会想到“真实”二字,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真实就是纪录片的生命,是纪录片的灵魂,没有真实,就没有纪录片。离开了真实的生活, 真人秀昙花一现。《角色交换·大话校园》以师生矛盾,互不理解的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没有经过导演安排和虚构,而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来记录、表现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这种真实不仅包括人物、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的真实。
纪录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客观的真实性,要求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以采访摄像为基本手段,直接拍摄、记录真人真事、真情真景,这是一种客观上的真实。这就要求纪录片所叙述的内容都是真正的客观事实,但纪录片所表现内容不可能与现实生活完全吻合,因为在从纪录片创作者的参与拍摄下,纪录片就不可能与客观事实完全相符,但是纪录片《角色交换·大话校园》对真实感诠释得较好。它是编导带着他的制作团队历时一周进行组织、策划拍摄了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的彼此有密切关系而又存在着矛盾的老师和学生。选择靠近式的拍摄方法,同时对拍摄对象进行选择,从双方面向现实生活与客观事实靠拢,如在调皮捣蛋学生和严厉的老师的选择上都很有代表性,而且学生比较高大,老师比较年轻,角色互换后都很符合所要求的形象。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没有看到导演的刻意安排,也没有看到同学间的刻意表现,在镜头中的是学生大话西游式的经典对话,以及小老师那不谙熟练的动作。其中,同学之间的发短信,吃零食,食堂挤时间吃饭,穿上校服的学生气,甚至是被叫家长时表现出来的烦躁情绪,老师的维持教室纪律以及苦口婆心。这些生动的画面都唤出我们中学生活的回忆,老师门缝的偷窥,下课奔向食堂的雄壮大军。这部纪录片所讲述出来的内容就没有使人有虚假的感觉,而是使我们产生了共鸣,这就是纪录片的真实性。
人们对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符合现实规律和原则的判断,这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是根据个人的经验来对判断。即使是创作者所见到的真实情况,并拍摄下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这是“真实”的,因为这些内容并不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或经验。制作组唯一的败笔就在于,在《角色交换·大话校园》中没有更换当事人的环境。环境决定性格,也会约束一个人的言行。制作组把老师和学生依旧安排在本班学生中,使得老师目睹班级的陋习无法放下天职,学生受到同学的讥讽无法放开心胸。如果当初能把互换后的老师和学生分别安排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老师的担心会小一些,学生的顾忌会少一些,我想,拍摄出来的效果一定也会好一些。
很显然,有许多的同学也都存在这样的结论,认为在这一点上不真实。而我们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对其所表现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纪录片的“真”“假”,这就是纪录片的真实感。
在《角色交换·大话校园》中,虽然充满着校园气息,但实际上当创作人员扛着摄像机走近拍摄对象的生活时,事情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从拍摄对象的角度看,也许镜头激发了阮华祺的表现欲而使他和平常的时候并不一样,也许他想
先梳一下头,西装革履,在镜头里漂亮一点。而从拍摄者的角度讲,他通过取景框拍下的生活总是受到他个人世界观、审美观、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生活真实、选择性真实、本质真实三者本来就是辨证统一的。其中生活真实是基础,并且是唯一客观存在的真实。尽管选择性真实经过多重审美选择,它仍根植于生活真实之中。而本质真实则应当是创作者孜孜以求并与电视观众共同对选择性真实进行感悟,从而达到共鸣的一种境界和理想。它来源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和升华。
《角色交换》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并发现问题,用电视的手段颠覆你的人生轨迹,让你学会寻找新的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自我。《大话校园》就是针对“师生关系”这一社会问题精心制作,希图借此可以唤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而后谋求对策。另外,心理学认为,体验是人们达到相互理解的最佳途径。《角色交换·大话校园》即秉承“换位思考”这一思维理念,而且更推至极致,在节目中,师生不仅要站在对方立场去设想和理解对方,还要去过对方的生活,真正体验对方世界的大小风云,品察对方思想最微妙的情绪触动,从而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的目的。
《角色交换·大话校园》,是因为它强调的是体验,而不是认知。互换生活角色让师生多了一次自省的机会,也给角色交换者和观众极大的心灵震撼。角色交换后,拉近了师生距离,阮华祺见识了教师工作的艰辛及日后对老师的体谅;戴晓琳懂得了自己的苛刻和严厉和需要循序善诱式教育。换位思考要避免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是将心比心;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戴晓琳最初就是用自己觉得对学生有用的方式来对待学生,但是适得其反。我觉得经过这次角色互换,师生都可以用别人期待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以致达到和谐。这是《角色互换》带来的效益。
谁能把握好创作的尺度, 走出单一和模仿;谁能够在独家资源有限或大家资源共享的市场条件下, 做出自己的独家的处理、独家的创意、独家的组合、独家的构造, 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角色变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就是独特的智慧因子的介入和作用,他们制作团队是信息时代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