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的姿势与作用

合集下载

禅位是什么意思

禅位是什么意思

禅位是什么意思
禅位是指沉思的坐位,用于修行禅宗练习的一种无声的体操。

最初的禅位来自中国佛教,一个禅位的技术和身体支撑功能,是指坐着时保持驼背,上身向前倾斜,二腿平行成直角三角形,膝盖和脚尖相触,双臂尽可能护佑双臂,支撑膝盖,把前胸、肩胛和头部保持同一水平,双眼稍睁,双手放在膝盖上。

禅位有很多好处,从身体上看,它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膝关节的活动,使心肺能力更加强壮。

从精神层面来看,它可以建立起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修行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沟通的能力,同时注重意识的流动和收缩,使个人精神取得高度宁静。

另外,禅位也有有益体育的作用,合理的练习可以帮助快速、有效的增加肌肉的力量,可以提高全身的柔韧性,以及提升身体的活动能力,让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禅位是一种禅修修行,其初衷是让人真正安静下来,停止思考,从深度的宁静中收获心灵满足,对心理调节也有很大的帮助。

禅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想变成一个好的禅修者,一定要坚持在每一次练习中铭记这种独特的宁静。

禅修的方法

禅修的方法

禅修的方法禅修,又称坐禅,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它起源于佛教,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修行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实践。

禅修的目的是通过专注和冥想,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平静,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解脱。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禅修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禅修。

首先,禅修的基本姿势是盘腿坐姿。

盘腿坐姿有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有利于专注和冥想。

在盘腿坐姿中,双腿交叉盘坐,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保持挺直,头部微微上抬,眼睛微闭。

这样的姿势有助于身心的放松和安静,是禅修的理想姿势。

其次,禅修需要专注于呼吸。

呼吸是禅修的核心,通过专注于呼吸,可以帮助我们放下杂念,进入宁静的状态。

在禅修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过程上,感受气息的流动,慢慢地调整呼吸的节奏,让自己的呼吸变得平稳而深沉。

通过呼吸的专注,我们可以逐渐感受到身心的平静和安宁。

另外,禅修也需要冥想。

冥想是禅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

在冥想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对象或者主题,如爱、善、慈、悲等,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对象上,通过冥想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智慧。

此外,禅修也需要坚持。

禅修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修行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禅修,才能够逐渐感受到禅修的益处,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定的禅修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禅修,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成果。

总之,禅修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修行方式,通过盘腿坐姿、专注呼吸、冥想和坚持,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禅修,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愿禅修之道能够成为我们修行的良师益友,引领我们走向内心的净土。

禅坐:身与心的修行

禅坐:身与心的修行

禅坐:身与心的修行禅修是我们真性的直接表现。

严格来说,身为一个人,除这种修行外,没有别种修行;除这种生活方式外,没有别种生活方式。

1坐禅的姿势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

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现在我想谈谈坐禅的姿势。

当你采取莲花坐的坐姿时,右足是压在左大腿的下面,左足是压在右大腿的下面。

当这样盘腿而坐时,尽管我们有一只左脚和一只右脚,但它们却会浑然为一。

这种姿势道出了二元的同一性:非二,非一。

这也是佛教最重要的教法:非二,非一。

我们的身与心既非二,也非一。

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二,那你就错了;但如果你认为身与心是一,你同样是错的。

我们的身与心既是二,又是一。

我们总以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单数就是复数,但在实际经验里,我们的生命不只是复数,它也是单数。

我们每一个人都既独立而又依赖。

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死。

如果我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那就是个误解。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死,那也同样是个误解。

我们既会死,但我们又不会死,这才是正见。

有些人认为,人死的时候只是肉体死去,而心灵或灵魂会永远长存,这也不全然是对的,因为心灵与肉体都有其尽头。

但是,说心灵与肉体会永远存在却也是对的。

尽管我们有“心灵”和“肉体”这两个不同的观念,但它们实际是一体的两面,这才是正见。

所以,我们坐禅时采取盘腿坐姿,为的就是要象征这个真理。

当我把左脚放到右边,同时也把右脚放到左边,我就不会知道它们哪一只是右脚,哪一只是左脚。

两者同时都可以是左脚或右脚。

坐正、背挺直、手放好坐禅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脊骨挺直。

你的两耳和双肩都应该成一水平线。

肩膀放松,后脑勺斜向上,正对天花板。

下巴应该收拢,当你的下巴向上抬,你的姿势就不会有力量。

另一个让你的姿势获得力量的方法,是把横膈膜往下压向丹田,这可以帮助你维持身体与心灵的平衡。

试着保持这种坐姿,起初也许会觉得呼吸不自然,但习惯之后,呼吸就会顺畅而绵长。

坐化的原理

坐化的原理

坐化的原理介绍坐化,即坐禅修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身心变化现象。

它是一种通过专注、冥想和深层呼吸来达到心灵平静和身体放松的修行方式。

坐化的原理涉及到神经系统、认知和意识的互动。

坐禅修行的三个要素坐禅修行是坐化现象的基础,它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素: 1. 坐姿:正确的坐姿对于坐化非常重要。

通常,修行者需要坐在静坐垫上,身体挺直但放松,腿交叉并放在地上。

这样的坐姿有助于身体的稳定和舒适。

2. 呼吸:呼吸是坐化的核心,正常而深层的呼吸有助于平静思绪、减少内心杂念,并降低呼吸频率和心率。

修行者应该专注于呼吸的进出,使其逐渐变得平稳和有节奏。

3. 专注:专注是坐禅修行的关键。

修行者分清主次,将专注力集中在呼吸上,避免被外界环境或内心干扰所分散。

通过专注,修行者可以逐渐培养内心的平静和集中力。

坐化的生理学基础坐禅修行对身体有一系列的生理影响,这些影响是坐化现象的基础。

放松自主神经系统坐禅修行可以通过放松自主神经系统来改善身体状态。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前者负责应激反应,后者负责放松和恢复。

通过坐禅修行,交感神经活动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活动得到增强,从而使身体更加放松和平静。

提高大脑灵敏度坐禅修行通过对呼吸和身体的观察,可以让修行者培养对内部感受的敏锐度。

大脑负责感知和解读信息,在坐化过程中,大脑中负责感知的区域得到激活,提高了感知的灵敏度。

这使得修行者更容易察觉到身体的微妙变化和内心的感受。

调节情绪和压力坐禅修行对情绪和压力的调节有益处。

通过深呼吸和有效的冥想,修行者可以调节情绪和降低压力水平。

这是因为坐禅修行刺激了下丘脑和杏仁核等与情绪相关的脑区,从而改善情绪稳定性并减少焦虑、抑郁等压力相关的心理症状。

坐禅修行对身心的影响坐禅修行对身心健康有许多积极的影响,它可以改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坐禅修行需要修行者保持专注,不易被外界干扰。

通过不断地专注于呼吸,修行者可以训练和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佛教中的坐禅技术,确实可养生增智

佛教中的坐禅技术,确实可养生增智

科学证明:佛教中的坐禅技术,确实可养生增智“ 坐禅” 又称禅修、静坐、打坐,它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

我国传统的静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

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静必清,无劳汝形。

无劳汝静,乃可长生。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实则就是在静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

静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显教、密教及道家、儒家、瑜伽术对打坐都很重视。

《释禅波罗蜜》云:“ 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惟禅为最,如得珠宝, 众宝皆获。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曰:“ 因息修禅,疾得禅定。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和马里兰州大学哈里博士经五年研究后说:“ 冥思静坐可对视力、血压、认识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处,另可治疗许多不治之症和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病。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伯尼 ·塞格尔也认为:“ 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行动,可治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

”荷兰科学家研究表明:打坐沉思者比其它人致病的可能性低 50%,在感染威胁生命的重病方面低 87%。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静坐时大脑中出现的大量α波,可很明显的促进一种荷尔蒙激素的增长,从而会使血管扩大和血液畅通,会使人体机构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三磷酸腺甙明显增高, 会大大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

据《世界科技译报》报道:美国玛赫里希处置大学,自然医学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 ·施奈德经多年研究后说:“ 超脱静坐似乎能够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和自我平衡的机制,它对神经激素和部分神经系统都起作用, 从而有助于缓解心脏病和其它一些疾病的症状…… 这种技术是一个自然轻松的过程, 能使你达到舒适安静的机敏状态。

”研究人员还说:“ 如每天静思两次、每次 20分钟,这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并可用做传统心脏病治疗的辅助手段。

坐禅的方法

坐禅的方法

坐禅的方法坐禅的方法静心、减压、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坐姿跏趺,即盘腿而坐,脚背放在股上,是佛教徒的一种坐法,也是坐禅者的坐姿。

双跏趺坐,也称结跏趺坐。

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再将左脚放在右腿上,是为如意吉祥坐。

另一种方法是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称为不动金刚坐。

这个姿势,自然端直,不致前后左右摇摆。

如果初学静坐,或年事已高,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单跏趺坐。

单跏趺坐,又名单盘膝坐,只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不需再将右腿置于左腿上,称为如意坐;或只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不需再将左腿置于右腿上,称为金刚坐。

此两种坐法,较双盘坐有缺点,因左右膝盖会落空,身体易左右倾斜。

打坐该用如意坐还是金刚坐,不是以舒服为主,而是以个人髋骨左右高低和两脚长短不同来选择。

左右髋骨高低不成水平,髋股骨角度偏大,会造成脊椎骨不直,气不易发起。

一般而言,左脚长的人宜用金刚坐,右脚长的人要用如意坐。

◆调息的步骤:息,即一呼一吸。

调息(调整呼吸)是坐禅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坐禅的重点。

呼吸比饮食更重要,断绝饮食可活到一星期至半个月,断绝呼吸几分钟就会死亡。

调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减少呼吸次数法。

缓慢呼气,短促吸气。

常人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呼吸18 次,而禅师是4~5次。

缓慢的呼吸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坐禅的基础。

呼吸急促有害身体健康,一次缓慢的呼吸比几次浅呼吸能将更多的氧气输送到肺部。

2.节奏呼吸法。

念诵自己喜爱的有节奏的句子,无须特别的呼吸运动,在口中轻念节奏性的句子即可。

3.数息呼吸法。

一面在心中从1数到10,一面配合呼吸的运动速度。

每数完一个数字,就深深地吸气一下。

4.丹田呼吸法。

肚脐用力呼吸,肚子凹陷,上半身稍弯曲,头部微向下垂,眼睛注视肚脐。

少林坐禅功!坐着就能贯通奇经八脉,实现三花聚顶

少林坐禅功!坐着就能贯通奇经八脉,实现三花聚顶

少林坐禅功!坐着就能贯通奇经八脉,实现三花聚顶少林的坐禅功,属于我国传统武术中重要的一环,武术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下,从单纯的技击搏杀,到加入了健身养生的环节,再到加入了佛、道、儒等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武术在我国的文化中,不仅仅是一项肢体运动,更是一项传统文化!下面是佛家哲学理念为基础的坐禅功的一种练法!练法(将气意想为“火珠”)取平坐姿势,仍从意守“丹田”开始,随吸气意想“火珠”由“丹田”吸向“命门”,顺脊柱上行过“大椎穴”至顶到“百会穴”。

随之呼气,意想“火珠”由头顶顺骨而下,沿脊柱下行原路返回,经大椎穴、命门穴、长强穴至会阴穴然后分左右,沿髋关节分别顺两腿骨向下,经膝关节、踝关节至足部大拇趾端。

然后随之吸气意想“火珠”再由足趾端沿腿骨向上至“会阴穴”汇合,沿长强穴顺脊而上引至顶。

如此上下反复升降。

次数可根据个人身体、病情及练功情况灵活掌握。

收功练功结束前将“火珠”引至“丹田”或足趾端部意守均可,但不宜上引“百会”意守。

在上面的功法练完之后,可以辅助练习易筋经,也可以单独练习!伸肱理脉势【练法】盘坐势不变。

用鼻吸气;两掌缓缓向左右推开,指尖向上,掌心向外,两臂用力伸展,高与肩平,如飞鹰展翅之势。

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然后调息3次,伸肱理气,贯通百脉。

虚托开胃势【练法】盘坐势不变。

用鼻吸气;两掌自左右两侧向头顶上方缓缓托起,指尖相对,掌心向上。

定势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再调息3次,使胃气开畅。

负重固腋势【练法】盘坐势不变。

自然呼吸;两掌心向前,顺掌下落至头两侧,臂膀下垂,屈肘,掌、腕、肘与前臂垂直,两腋夹紧,掌与头似三峰峙立,两掌翻向上,如负重托物。

定势后,调息3次。

弘扬传统武术,是传统武术在我国国民中深耕,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武术是一项值得推广和联系的文化运动,传统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必可少的一部分!。

每天保持一段时间的静坐

每天保持一段时间的静坐

每天保持一段时间的静坐静坐,又称为坐禅、冥想,是一种修行的方法,通过静坐的方式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段时间的静坐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每天保持一段时间的静坐的好处以及一些实践的方法。

一、静坐的好处1.提升内心平静:每天坚持一段时间的静坐,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我内心的体验,逐渐使内心平静下来。

静坐是一种修行的过程,通过修炼内心,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

2.增加专注力:静坐过程需要人们集中意识,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内心的感受。

长时间的静坐训练可以增加专注力,提高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效率。

3.缓解压力和焦虑: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焦虑。

静坐可以帮助人们释放负面情绪,平衡身心,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4.提升创造力:静坐可以帮助人们清理杂念,摆脱繁琐的思维,提升思考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许多创意灵感往往来自于内心的静默与平静。

二、实践方法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每天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静坐。

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是较为理想的时间段,而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或花园也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2.采用正确的姿势:静坐姿势种类繁多,可以选择跌坐、莲花座、半跌坐等。

无论采用何种姿势,都应该保持身体的挺拔,保持舒展和放松,以避免肌肉不适。

3.调整呼吸: 静坐时,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尝试深呼吸,吸气时集中注意力于呼吸的感觉,让呼吸变得平稳而深长。

这有助于放松身心,减少杂念。

4.专注于当下:在静坐时,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此时此刻,不要被过去或未来的思绪所干扰。

可以通过观察呼吸、内心的感受或者环境的细节来帮助集中注意力。

5.坚持不懈:静坐是一种需要坚持的修行方法。

尽管刚开始可能感到无聊或困难,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体会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可以制定一个每日静坐的计划,并设立目标,坚持下去。

通过每天保持一段时间的静坐,我们可以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提高专注力,缓解压力和焦虑,同时也可以提升创造力。

禅坐的正确姿势

禅坐的正确姿势

禅坐的正确姿势
禅坐,中文叫禅定,是一种心灵修行的佛家文化之一,亦是维系宗教联系的重
要方式。

我们经常看到在各种佛像前,有着正确的禅坐正确姿势的信徒们。

古人认为,正确的禅坐正确姿势,可以促进修行者身心平静,解除外界烦恼,收获内心安宁。

那么,什么是禅坐的正确姿势呢?禅坐的正确姿势要求坐姿坐直,膝部平静,
昂首挺胸,把胸部的胸脯撑得更直,以保持空荡荡的内心。

双手置于双膝,轻拂双掌,脉搏平稳,胸部不受外界影响,仅仅用来支撑肋骨,避免衣服太多,让自己穿得舒适,容易放松,心情放松。

正确的禅坐正确姿势也有一定的修行意义。

首先,正确的禅坐正确姿势可以让
修行者的身心放松,排解内心烦恼,使修行者获得宁静,激发“内心平静”的智慧。

此外,按照正确的姿势禅坐,也可以在生活中激发出正反馈的正能量来激励修行者,使其能够不断地向前完成修行。

在学前教育中,孩子们也能将这种正确的禅坐姿势学习以及引入他们的日常生
活中。

孩子们可以在休息时间,随时练习正确的禅坐正确姿势,以放松心情,在稳固身体姿态的同时,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内心安宁”意识,以此达致身心的健康。

综上所述,正确的禅坐正确姿势既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护孩子身心
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家一起维护并传承。

禅修:学会静坐就学会了一半

禅修:学会静坐就学会了一半

禅修:学会静坐就学会了一半坐姿作为禅修最常见的姿势,也最适合初学者的我们,但很多朋友坐姿并不对,导致腰膝酸痛,长时间下来不仅没收获好处,身体还出现了劳损,本期气脉通元与大家分享适合新手的正确的坐姿,记得收藏哦!习禅的坐姿,大多都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这是各个宗派最多采用的方式,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个要点,详细地讲解见下图。

很多人缺乏运动,身体韧性不足,所以做好静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容易,先从单盘开始适应,然后再尝试双盘。

静坐时头正,微靠后,可以缓解颈椎劳累,不受压迫,减轻脑神经紧张,缓解血压。

一些朋友在盘坐时,不一会就感觉腿足酸麻,而有的却可以盘坐很久。

就有可能是坐姿不正确,但是通常前者的血脉和身体健康一般会有一些问题。

道家有句话,“精从足底生”,气也从足底生,两个脚底心的穴道叫做“涌泉穴”,这里是生命的源泉,所以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脚部的护理,时常泡脚。

大家可能觉得这些细节很容易做到,以为只要双腿盘坐就够了,实际上坐姿正确的人很少,我们要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坐姿,才能真正让禅修对身体产生益处。

其他的注意事项还有时间的选择,环境,以及衣物穿着。

如果刚吃完饭就打坐,身体容易不舒服,也很难静下来。

同样的道理,饿的时候,也很容易分神。

天气寒冷的季节不可以正对窗户,容易感冒。

室内光线适中即可,太强的光线会让人身体紧张。

如果太暗,静坐久了容易昏昏欲睡。

另外就是要注意保暖,因为禅修时人体代谢减缓,自身产生的热量也有所减少,选择厚度合适并且宽松的衣物。

学会正确的坐姿就是对禅修学会了一半,时常练习,用心感悟,才能对身体产生源源不断的益处,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欢迎关注与私信气脉通元,这里是养生爱好者的共修地!。

金刚坐的功效与作用

金刚坐的功效与作用

金刚坐的功效与作用金刚坐,又称金刚锤坐法,是佛教中一种特殊的坐禅法。

金刚坐法被广泛运用于修行者的冥想过程中,其具有丰富的功效与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金刚坐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金刚坐有助于提升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在坐姿中,修行者双腿交叉,将臀部坐在腿上,并保持脊柱竖直。

这个坐姿强迫身体保持平衡,对修行者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过不断地修炼金刚坐,修行者可以逐渐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从而增强身体的稳定性。

其次,金刚坐有助于强化呼吸控制能力。

在金刚坐中,修行者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规律的呼吸。

通过深入冥想并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修行者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呼吸习惯,并学会自我调节呼吸节奏。

这种呼吸控制能力的强化,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还可以促进身心的放松,提高工作效率。

金刚坐还能提高专注力和集中力。

当修行者坐在金刚坐的姿势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时,即使外界干扰、杂念纷飞,修行者也能通过专注于呼吸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通过长期的坚持,金刚坐可以训练修行者的专注力和集中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够集中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金刚坐还有助于改善身体姿势。

在金刚坐中,修行者需要保持脊柱竖直,这对改善身体姿势非常有益。

坐姿中脊柱的挺起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拉伸脊椎并增强背部肌肉的力量。

通过长期的坚持,金刚坐可以改善修行者的体态,使其更加优雅和自信,并改善脊柱健康。

此外,金刚坐还有助于提高内观能力。

金刚坐的坐姿和呼吸控制能够帮助修行者定心静气,将注意力从外在世界转移到内在世界。

在冥想过程中,修行者可以观察自己的内心思绪、情绪和感受,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

这种内观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修行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困境和挑战。

此外,金刚坐还可以降低焦虑和改善心理健康。

金刚坐要求修行者保持平静而深沉的呼吸,并通过深入冥想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种专注于呼吸和内观的过程有助于减轻压力、舒缓焦虑情绪,并促进身心的放松和平衡。

禅修打坐正确方法

禅修打坐正确方法

禅修打坐正确方法禅修打坐是禅宗修行的一种方法,通过专注于呼吸和内心状态的观察,从而培养内在的平静和觉知。

正确的禅修打坐方法包括正确的坐姿、呼吸调整、心灵状态调整和觉知培养等方面。

下面详细介绍禅修打坐的正确方法。

首先,正确的坐姿对于禅修打坐至关重要。

正确的坐姿能够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并且有助于内心的平静。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坐姿是莲花坐和半莲坐。

莲花坐是两腿交叉盘坐,双脚抬起,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

半莲坐是一腿交叉盘坐,另一只脚放在对腿的大腿上。

在选择坐姿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灵活度和舒适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姿势。

其次,呼吸调整是禅修打坐中的重要环节。

禅宗注重观察呼吸,通过专注于呼吸的流动,来调整内心的状态。

在禅修打坐中,应以自然、深缓、舒畅的呼吸方式为主,不要强迫或刻意调整呼吸。

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每一次呼吸的进出,使呼吸成为内心平静的纽带。

然后,心灵状态调整也是禅修打坐中的关键。

禅宗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觉知,通过观察内心的思绪和情绪来培养内在的觉知能力。

在打坐开始时,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放松练习,松开肌肉,放松身体的紧张感。

之后,通过集中注意力,观察内心的思绪和情绪,不加评判地接纳和观察它们的流动。

不论是喜悦还是痛苦,都应以观察者的身份,客观地面对和观察,不要被其所累。

最后,觉知培养是禅修打坐的核心内容。

禅宗追求觉知的提升,通过观察内心的变化和外在环境的变化,来获得对真实自性的认识。

在禅修打坐中,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身体的感觉、外界的声音等方面,不被思绪所干扰,保持觉知的连续性。

当思绪浮现时,可以注意到并将其带回到观察的对象上。

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培养觉知,逐渐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和外在世界,并最终超越思维和观念的束缚,达到人心和宇宙的统一。

综上所述,禅修打坐的正确方法包括正确的坐姿、呼吸调整、心灵状态调整和觉知培养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呼吸,以及调整心灵状态和培养觉知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内在的平静和觉知。

五种常用的坐禅姿势,你知道吗?

五种常用的坐禅姿势,你知道吗?

五种常用的坐禅姿势,你知道吗?颂云:双单跏趺最为优,交脚跨鹤亦无错,正襟危坐方便法,五式普为禅子修。

这首偈颂,说明古来禅修者普遍使用的五种坐禅方式──1、双跏趺坐双跏趺坐,俗称双盘──先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后再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这种双盘的坐姿,又称“吉祥坐”。

假如先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后再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则名为“降魔坐”,或称“金刚坐”。

功能不同,所以名称有异。

2、单跏趺坐单跏趺坐,俗称单盘──只置一脚掌于另一大腿上,另一只小脚,则放在大腿下。

双盘坐姿最为理想,盘坐时身姿平稳,易于久坐,然并非人人皆具双盘善根。

若觉困难,无须勉强,不妨退而求其次,先学习单盘,待适应了再进一步学习双盘。

3、交脚坐交脚坐,俗称叉腿坐──将两只小脚交叉,放在两只大腿下,此坐式较为随性。

一般人交脚坐时大都弯腰驼背,若是坐禅人,叉腿摆好姿势,则是竖直脊椎、端身正坐的庄严道貌,如此才是交脚坐的正确坐姿。

对于单盘仍觉得疼痛难忍者,可行此法。

4、跨鹤坐跨鹤坐,又称日本坐──两膝并拢跪下,两脚大拇指上下交叠,然后将臀部坐在两脚跟上。

这种坐姿初学之时不宜久坐,才不致坐伤筋骨。

每次练习二十或三十分钟即可,待习惯再逐渐延长时间。

“交脚坐”跟“跨鹤坐”的坐姿,虽非理想,然并无不好,故说“亦无错”。

5、正襟危坐正襟危坐,又称端身正坐──练习此式,应先找一张与膝盖同高的椅凳,然后端身坐半坐──臀部坐实,腿部悬空,两小腿垂直,两脚掌平放在地。

若因腿部受过伤不能席地盘坐,或因上班工作之地不易寻得适当座位,即可以“正襟危坐”的坐姿习禅。

由于是在非常的情况下才用此式,故说是“方便法”。

以上五式坐姿,可随顺每日生活环境或生理上的变化需求不同,而做适当调整。

若初学坐禅,不妨一一尝试看看;一旦试验出适合自己的坐式,就以该坐式恒长学习,如是即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认识坐禅姿势,谨慎选择,极为重要!正确的坐禅姿势“坐禅”姿势的要领,古来各宗派贤哲发明不辍,此段论述的重点是:坐时,“身姿”须注意的相关要点。

详解坐禅坐姿(附图)

详解坐禅坐姿(附图)

详解坐禅坐姿(附图)图⽚发⾃简书App1、⽓沉丹⽥的坐姿⾝正,才能⼼正。

我们就从“⽓沉丹⽥”开始,这是我们常听说的⼀句话。

“⽓”是什么?就是意识。

⼈⾝之⾎,都要靠这个“⽓”来引导,所以,才有“⽓⾎”、“⾎⽓”之说。

“⽓沉丹⽥”,也就是把意识集中到脐下三指的丹⽥之所。

显然,对坐禅⽽⾔,⼀个正确的姿势,⾮常重要。

这跟平常认识的禅家不同。

因为在平常,没⼈会告诉我们姿势很重要,或为什么重要。

但这实在重要,因为只有姿势正确了,我们才能将意识置于⼀点。

然后,静静地倾听到⾝体的声⾳,从⽽体会到禅的真髓,所以,就从坐禅的姿势开始!图⽚发⾃简书App腿部双盘图⽚发⾃简书App腿部单盘尽量选择⼀个安静的地⽅坐禅,铺上柔软的铺垫。

初学坐禅者可以把屁股垫⾼,然后坐下。

结“跏趺坐”,即双盘,是最理想的姿势。

但如果腿脚较硬⽆法双盘,也可以单盘。

将⼀只脚架到另⼀只脚上,双脚都应尽量向内侧拉,尽量贴近⼤腿根部,我们称此为“半跏趺坐”,为次理想的姿势。

有⼈说“我的腿短”,但这不是理由,因为单盘、双盘取决于胯关节、膝关节的柔软度,跟腿长腿短⽆关。

要坚持,坚持之下,各关节的柔软度将获得改观,最后都能盘好。

下盘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就来关注上半⾝:⾝体可以先往前倾,就像向⼈鞠躬⼀样。

然后,慢慢挺起来,就仿佛天井垂下⼀根绳⼦在拉我们的头顶,渐次地由天灵盖⼉(顶轮)、颈椎(喉轮)、肩胛⾥侧(⼼轮)、脊背(脐轮)、尾⾻(海下)五处(点),逐⼀提起。

提起到近乎垂直状态时,我们能感到⼒量“残留”在腰部。

再后,我们就顺⽔推⾈地把意识集中在这个部位——脐下三指的丹⽥。

保持这个状态,⾃上⽽下——放松,腰⾝则可呈径直之状,全⾝则呈柔缓的“S”之状。

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此时我们⼀定⾃觉“腰挺得很直”。

这样就好,不必硬挺。

随着习惯于坐禅,我们的“背”会⾃然地挺起来。

不过,这需要很长⼀段时间。

为什么?因为“挺起来”的关键并不在“背”,⽽在“腰”——腰间⼀点不⽴,则强迫挺背,必然腰酸背痛,也⼀定坚持不久。

禅修之如何坐禅?

禅修之如何坐禅?

禅修之如何坐禅?随着对减压话题讨论的兴起,禅修这一减压新模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触,但是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禅修还是挺陌生的。

不过不用担心,跟着禅乐慧小编的步伐,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禅修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坐禅。

坐禅,指闭目端坐,凝志静修。

坐禅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

坐禅,同时也是民间爱好佛学者理疗、治病、修身、养性、养生、悟道的一种修炼方式。

坐禅方法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

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一、双足跏趺(俗称双盘),如果不能跏趺坐,就采用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者采用如意坐(左脚放在右腿上)。

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

再不行者双足交叠散坐亦可。

二、两手结三昧印(把右手掌仰放在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住)。

三、背脊自然直立(身体不健康的人,最初不能直立,不妨听其自然,练习日久后,就会不知不觉自然地直立了)。

四、两肩保持平稳。

五、头正颚收(后脑略向后收,下颚向内收,轻轻靠住颈部左右两大动脉)。

六、舌抵上颚(舌尖轻轻抵住上门牙根唾腺中点)。

七、两眼半敛(即两眼半开半闭,如开眼容易定就开眼,但不可全开,要带收敛的意味,如闭眼容易定的话,可以闭眼,但不可昏睡)。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

注意事项(1) 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 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

(3) 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4) 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 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 意识的放松很重要。

(7) 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

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中华禅的使用方法

中华禅的使用方法

中华禅的使用方法
中华禅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和冥想练习方法。

它可以帮助舒缓身心、减轻压力,并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以下是中华禅的使用方法:
1.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或在地上打坐。

保持姿势舒展、挺直,但不用过分费力。

2. 关闭眼睛,放松下来。

感受整个身体的放松感,让压力和紧张感逐渐离开你的体内。

3. 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缓慢地、深度地呼吸,每次呼气时,用意念将身体紧张的感觉随着呼气迅速离开。

4. 注意力集中。

将注意力放在无处可去的绝对静寂中。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感觉上,不要让杂念干扰你。

5. 如果有杂念冒出来,不要惊慌。

将注意力转回呼吸,以平静和无批判的态度接纳它们,并让它们自然地离开。

6. 如果你感到肌肉紧张或有不适感,用深呼吸来放松它们。

在呼气时,用意念让紧张感逐渐离开你的身体。

7. 练习时间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而定,通常从几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

8. 练习结束后,放慢呼吸,缓慢地睁开眼睛,迅速或轻轻地伸
展身体。

中华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特别是在需要放松、减压或提高注意力的时候。

坚持练习中华禅,可以培养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力,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

禅修中身体坐姿的五种要义略述

禅修中身体坐姿的五种要义略述

密乘讲人体有三大脉,即中脉、左脉、右脉。左右两脉辅助着中脉,如同身体不可缺少的两只手。中脉在顶轮处有三十二个脉结,就像一把撑开立置的伞,脉口是圆的,朝下。在喉轮处有十六个脉结,就像倒置的伞一样,脉口朝上。心轮处有八个脉结,八幅法轮其实是描绘心轮,像伞一样脉口朝下。脐轮处有六十四个脉结,是脉结最多的地方,像倒置的伞一样脉口朝上。密乐轮处有三十二个脉结,与顶轮数相同,像伞一样脉口朝下。脉结不是网状的,中间是空的。我曾请教过一些上师对于中脉的体验,有的说像晃动的感觉,有的说像粘住了一样,在打通中脉的时候会听到声音,有通脉的感觉。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缘起的脉没有相,却会动,会发出声响?这种觉受是妙不可言的,大成就者在修行中肯定有所体悟,这表明自身的坛城奇妙无比!如果仅从理论上分析,你会想不通,就像禅宗“心动幡动”的公案里,究竟是心动还是幡动?从道理上讲一般人都会说是幡动,真正来说却是心动,因为你的心如果不起分别,怎么知道幡在动呢?所以这些觉受,还是要靠个人在实修中去体会。
禅修中身体坐姿的五种要义——玛五种要义:
如箭直立
如铁锚之钩
如方格之交叉
如铁链之捆绑
如铜锣般居中
第一、如箭直立
这里讲的是脊椎伸直,如箭一样没有歪曲。为什么要求这样?是为了让中脉保持垂直,气和明点可以通畅无碍。如果身体歪斜、钩着或仰着都不行。我们说直心是道场,道心不直,法就不可能通达。同样的道理,中脉不直,明点就无法通达。关于中脉的说法,有的说是外白内红,有的说是外蓝内红,这只是观修的方便,其实中脉是无相的,看不到的。在打坐时,很多人看到自身有光,在死的时候也有出光的反应,身体还会缩小,这些与脉气明点的调节有关。从内皈依讲,中脉是本尊,气是空行,明点是上师,这三者是修行成就的方便。
玛尔巴大师赞叹说,以上五种调整身体的窍诀是一切窍诀中最殊胜的方便。你只要如实地修,妄念会自然减少,昏沉、掉举也会减少,心容易得定。这就是身体的缘起,是一种修行的捷径,令你迅速证悟的方便。

禅坐的功用及注意事项

禅坐的功用及注意事项
六、打坐的的姿势
我在筑基原理中已经说了我门派打坐的姿势了。现在要补充的就是这个腿的盘法。如果你能用双盘是最好的,如果用不了,用单盘也可以了,只要能让你挺直身体的坐姿就可以,关键在于能让你入静乃至入定。
最后要强调的是,打坐的关键在于心!在感觉到坐得稳当的情况下,放松身体,放松意识,这样心就可以达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心不去干扰身体,身体的呼吸、气脉运行就会按着正确的路走,不用你去强求。一有强求必定失败,因为人力总会有所不及,跟随大道方才可以达人力所不及。爱看修真小说的人都看到有天劫,其实天劫是老天修正修为人不合于大道的地方!我没见过哪位修为有成的人会贪财贪色贪名的,如果你修为的出发点是为了这个,那么请调整自己的目标!
我打坐根本就不管呼吸,只管在坐正姿势的情况下放松自己的身心。为什么呢?其实深呼吸我们生来就已经具备,只是受外界干扰才变得“气短”而已。怎么说呢?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为了靠近它,我们屏住呼吸,不是你非要屏住呼吸,而是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那样做了。再说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呼吸都很平稳、深沉,不是我们有心地去做,而是在你身心放松入眠的时候,它自然而然地达到的。
开始禅坐的七天到二十一天以内,都会有腿麻的现象,谁都不可以避免,所以不要找什么避免腿麻的良方,只有一个字,“忍”!熬过了那段时间就可以了。为了能够慢慢适应,开始的时候可以只坐35分钟,然后逐渐延时。
打坐的时候各人不一样,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有的会感觉酸,有的会感觉麻,有的会感觉痛,有的会感觉头顶有气,还有的会看到各种幻相,这些都很正常,只要你不留住于它就可以了,没什么可怕的。
打坐的时候,不要让风扇直吹,最好也不要开空调。因为打坐的时候,人是完全放松的,风扇真吹或是开空调容易着凉。
有人曾经问,禅坐是静功还是动功,如果强分的话,禅坐应该属静功。不过我开始打坐是十月分,每次坐完后,衣服都会湿透。听的人都很奇怪,坐也会汗透?等你坐了就知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禅的姿势与作用~我们的生理最宜坐禅,人的体形修定,以坐为佳。

~静心修禅,能使身心发生转化金刚跏趺~“如佛之威仪而坐,令两膝与尾闾三点支持全身之重量,从两膝引一直线与两腿构成一正三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三角形之中心。

不能金刚跏趺者,半跏趺亦可,不能半跏趺者,架马亦可,但必不可舒脚坐。

然欲禅定成就,终须学习金刚跏趺,如是坐者,如大龙蟠,任坐若干时间,无踝骨酸痛之病,以肢体盘曲故,全身之气自然聚敛,于定极为有益。

身子不可太向前,亦不可太向后,从发际上四指顶门处,垂一直线,令此线通过喉心、丹田,与地面成垂直线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挺直坐下之时,先将腰身伸直,然后放下,使脊柱节节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

”~十方如来成佛,皆金刚跏趺而坐。

初学者,即学此坐法,于身心极为有益。

~身定心定,易于入定~盘坐成循环形,促进生理循环~腿部血液易于回上,腿病易于消失~两脚心向上,手结定印,易收敛宇宙能量,自身光气返回腹内~易通三关三脉~圆形光体周遍一切不动摇~金刚结跏,定身不动如须弥山。

清定上师说:“此坐若从高空掉下,不翻跟斗,至地仍如此,因上轻下重故,重心不动。

”静心坐禅能使身心发生转化心静下来,心理发生变化了,生理也会发生变化,乃至骨头、血液都会发生变化。

身子上的变化,坐禅的人自己有体会,旁人也看得出来,不过不能完全看得出来。

一般来说,这个人修禅定,气色好了,本来苍白的脸现在像个苹果那样,这不算稀奇。

营养好一点,运动锻炼也会这样。

以前上海有父女两个到禅定班来学习,女孩子脸色苍白,病很多,等到第一课听完,修完禅定,父亲朝女儿看看,就朝旁边的同学说:“你们看,她的脸红起来了。

”苍白的脸红润了,这种变化来的很快,也不稀奇。

修禅定,耳垂会长出来我过去在各地教禅定,学修禅定的人耳垂会长出来,厚出来,连面相也会变,这就稀奇了。

如果你人为地想把耳垂拉长,越拉越难看,薄薄的,尖尖的,算什么?修禅定自然会修出相好庄严来,勉强就不庄严。

我两只大拇指不一样,右大拇指扁形的,也不庄严,有人笑我前辈子是唸佛老太,右手一直拨唸珠,拨得连大拇指也变形了。

修禅定不是勉强出来,自己发生变化的。

修禅定,皮肤会变细白柔软,无老斑修禅定的人皮肤会变,脸和手人人看得见,黑皮肤会变白,粗会变细。

老人有老年斑,也会褪掉。

十多年前上海有个学禅定学生,有一天跟我说:“你课讲得好,可是我没有产生信心。

你给我们带修禅定盘腿时,我看到你一只手一伸,我就产生信心了,你的手就像小孩子的手。

”我到现在72岁,手上没有老斑。

83年,我从医院里辞职出来,想好好地修禅定。

上海有个龙华公园,我每天到公园深处,在安静的草地上一坐,坐下去是十点钟,等我起来看表,下午三点钟,每天一坐就是五个小时,坐了三个月。

后来,外地聘书来了,我又开始忙去各地讲学,一直忙到现在。

有时在回忆中还留恋着这大草坪,那时我的学生说我变了婴儿的皮肤。

修禅定,粗四大能转成细四大皮肤的变化大家看得见,身体里面看不见的肺、心、胃、肝、脾、肠子,这些内脏、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同样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外面都变了,里面不变,全在变。

以佛法来讲,粗四大会转成细四大,四大懂吗?就是地水火风。

人的四大呢?修定修出的暖是生命的力量人体的骨头就是地大,血液就是水大,体温就是火大,呼吸就是风大,全在变,粗四大变细四大。

血液循环也在变,能使毛细血管不会梗阻梗塞;骨头也在变,会变成像白玉那样晶莹;呼吸也会变,本来呼吸粗的会变细;体温也会变,不是发高热,高热与修出来的暖两样。

修定修出来的暖是生命的力量,死人暖没有了,就像块冰那样。

暖能维持长久、稳定、普遍,人会长寿,所以要好好修定。

不修定,身体内的循环容易失调。

暖不普遍,会致成机体失调运动时全身出汗,因为血液循环加速了,能周身遍布。

身体虚的人运转得慢,总要走走路,两条腿多活动,也就发暖了。

可是体弱的人这个暖上不来,成了下面不冷,头上怕冷。

还有的人上身不冷,两只脚冰冷,这是虚火上升,为了要维持上身能量,就把下面能量提上来,下半身就冷了。

修禅定,使呼吸转为细慢,人就长寿呼吸也是如此。

据古印度的人说,每个人的呼吸都有一定的数,你满了这个数就要死了。

有的气喘病人,呼吸很短;有的人一次呼吸能顶上呼吸短的人好几次。

照古印度的说法,呼吸长的人肯定长命,呼吸短的人他的呼吸数字满得快。

快是粗,慢是细,修禅定能使粗而短的呼吸转成慢而细。

禅定能使四大转成极细四大,能发光化光细四大还能转成极细四大,细到后来都会发光,再修下去,发光会转成化光,血液化成红光,白骨化成白光。

修行成就的人,他的整个身体化成五色光后进入太空。

为什么是五色光?因为人体内就有五种颜色,你一只手在灯光下一照,五种颜色全有。

修禅定,粗心转成细心心呢?粗心会转成细心,细心会变极细心,转到后来就开智慧。

粗心不开智慧,细心才能开智慧。

有的人做错事情,人家总是说你别这么粗心!以前我两只臂膀痛,有人帮我穿衣服,他把衣服的袖子提得高高的,我的手举不起来,叫我怎么伸得进去?你们有的精神难集中,工作太粗心。

我喜欢军人风格,你稍微一个慢吞吞的习气出来,心又飘掉了,心怎么会细呢?专心于一个地方,心就会细起来不修禅定的时候,也要心细。

工作心不要飘出去,如果专心于一个地方,心就会细起来。

心飘开去了,东看看,西抓抓,跟这个人那个人说说闲话,心就专不起来了。

干事情你们比不上社会上的人。

从发心来说,你们老板也不当,经理也不当,来学佛法,这比社会上信佛的人强。

禅定时身不动,心不起杂念禅定有一个要求,摆好了姿势就不动了,要不动不摇,否则定的力量聚集不起来。

身不动,心还要做到不动,就是不要打妄想,这比较难做,但要努力去做。

每次讲完课要休息一会儿,给大家上厕所,不能禅定修到一半要去上厕所,那不行。

说我硬憋住,也不行,把大便小便摒住,会全身都不安宁。

修禅定不能有响声还有,修禅定也不能有响声。

有件好笑的事情,那时我在龙华公园没人的草地上修禅定,得大好处。

我的学生也来了几个,跟我一起修,还带来一个以前没学过的,结果坐了一会,他突然喊了一声“报告”,把我和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

我说:“啥呀?”“我出汗了。

”出汗就出汗了,报告什么呀?心静身不动,死后火化能出舍利子你心静下去,身子不动不摇,不管你修定的功夫怎么样,照样起变化,死后火化能出舍利子。

报上有说舍利子是胆结石,这是社会上不懂的人说的。

现在佛门里的人把舍利子看得很神,说这个人修行大成就,其实对舍利子怎么来的也不懂。

把舍利子看得太普通也错,把舍利子看得太神奇也错。

舍利子不能用来治病有修行成就的人火化时也没有舍利子,也有修行并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却也有舍利子。

甚至到后来迷信啦,说把舍利子磨成粉吞下去能治病。

有的还告诉你:“这是佛的舍利。

”可真不得了!真的佛的舍利你赶快礼拜供养,竟然磨粉吞下去,岂不罪过?现在佛门里搞迷信骗钱的勾当那么多。

有舍利子不一定修行好修行人有的有舍利子,有舍利子的人不一定修行好。

好比人有两条腿,有两条腿的不全是人!鸡也有两条腿啊。

如果身定不下去,心定不下去,走路摇摇晃晃,手挥肩动,像蝴蝶那样,这种也出不了舍利子。

真正成就靠断烦恼经常保持威仪,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不要乱动。

你看修行好的人,他经常打坐,走也不乱动。

心静下去,慢慢四大发生变化,一火烧它就凝固成舍利子。

但有舍利子的人不一定修行好,有的人连佛法都不懂,但他很稳重,很喜欢打坐,这种人死了也有舍利子,所以对舍利子不要太迷信。

真正修得好是能断烦恼,不断烦恼,能说修得好吗?下课。

刚才讲初学的人一坐就腿痛,这是还没有练出习惯来,练出来了,盘起腿来非但不痛,而且很舒服。

“以肢体盘曲故,全身之气自然聚敛,于定极为有益。

”肢体盘起来了,两手结定印,定印就是右手放在左手上,拇指靠拢,不要抵住,因为一抵住血脉流到这儿流不通了。

两手叠起放在两腿的凹处,这样很自然,很舒服。

两条腿一盘,两只手一收,这样以肢体盘曲的缘故,全身的气都往里聚,心也不太会分散,所以,于定极有益处。

轻闭双眼,身子不可前仰后俯“身子不可太向前,也不可太向后。

”太向前叫俯,太向后叫仰,这都不对,太向前容易瞌睡,太向后容易向后倒。

我带你们修禅定时,你们眼睛闭着,有次我睁开眼来,想看看你们姿势对不对,看到有个学生眼睛也开着。

下课后,我就问他:“你眼睛开着看什么?”他说:“我看看挺好玩,个个都像泥菩萨。

”从顶门至丹田与地面成垂直线“从发髻上四指顶门处”,就是中医讲的百会穴,从这往下“垂一直线,令此线通过喉、心、丹田,与地面成垂直线即可。

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

”老年人背脊都有一点弯,挺也挺不起来,怎么办?就想象自己的背脊骨是挺直的。

我从小家贫,营养不良,常受同学欺负,有严重自卑感,常没精神,无精打采,形成了有点驼背,要我挺直也行,实在挺不直的话,就想成挺直。

挺直后要放下,要“直而不紧,松而不弯”“挺直坐下之时,先将腰身伸直,然后放下。

”有人觉得腰身不太好伸直,教你一个方法:你把尾闾骨往后一凸,腰就伸直了,伸直了然后放下,要全部放松。

“使脊柱节节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

能使脊椎节节相抵住,照着这样的姿势自然能身形端正,坐久也不容易疲劳。

这里所说的放下,就是叫你身子放松。

我常说“直而不紧,松而不弯”,身子挺直了,不要绷紧,不要用力挺。

有人一放松却又弯下去了,所以要调得恰当,首先要听课。

盘坐要包腿,修定要避风再说一些注意事项,修定时不能吹风,尤其腿不能吹风,要用毯子把腿包起来,哪怕在热天,也拿一块很薄的布,养成包腿的习惯。

冬天修定,寒风吹进,腿子要生病。

如果窗缝有风,窗底下就不能坐,门缝有风,靠近门缝的地方也不能坐,起了寒风就不能到室外去修,微微的暖风还可以。

露天坐,风大一点也坐不好,因为风一吹过来,即使不是冷风,也会感觉有风吹过来,就打妄想了。

沙发、软床都不能坐禅坐的地方最好是硬板床,或者比较硬的棕绷床,最不好是榻榻米、席梦思、沙发,你一坐它就凹进去了,身子一摇晃怎么坐呢?坐禅不包头,不坐高,舌不动,无响声还有,冬天一醒来坐在床上还没有穿衣服,可以把身子用被子包起来,非常暖和,修完了再起来洗脸。

但是不能包头,头上一暖火气就往上升,会头昏脑胀,而且两条腿容易软,因为暖气往上走,两条腿容易冷也容易软。

坐的地方不要太高,比如坐在桌子上就太高了,所以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唸经修禅定的佛堂。

否则,坐得那么高,慢慢昏沉,打瞌睡了,一下滚到地上可把你吓一跳。

修定不能讲话,嘴巴不要动,嘴巴一动很难入定,舌头也不能动,全身都要不动。

大家在一起修时,要保持安静,咳嗽要拿一块手帕蒙着嘴咳。

不能不管别人,只管自己痛快,大家都在集中精神,你咳了一下,大家都被你吓一跳,会造成对大众不利的影响,最好各人自己管好自己。

嘴唇牙齿都要自然“唇齿息自然”,嘴唇牙齿呼吸都要自然。

有一次,我在带修禅定,偶尔睁开眼睛看看同学们姿势是否端正,却看到有个同学睁着眼在用笔写,等修完禅定,我问他:“你写什么?”他就给我看,原来他是在画我老师修禅定时嘴巴张得多大,这闹笑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