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无己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 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 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静,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 惟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住。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惟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着万物。 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毒欲,流浪生死。
自己不要有色欲、淫欲,搞得心累身疲,内心痛苦。最后都是空,男女都是空都是幻相,享乐受苦都是空都是幻相。
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
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以不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自己如同不存在一样,无心无我无争。
《一起活埋》 临济义玄禅师有一次与大众出普坡(劳动)时,看到黄檗禅师远远地走过来,就拄着锄头不动地站在那里。黄檗禅师看到后就问:

“你是不是太累了?”

临济禅师:“我还没有开始工作,怎么就说累了呢?”

黄檗禅师将手中的棒子随手向临济禅师打了过去,临济禅师抓住黄檗禅师的棒子一推,就把黄檗给推倒了。

临济禅师赶忙对黄檗禅师说:“对不起,我把你推倒了,现在,我拉你起来!”

当临济禅师正要拉的时候,黄檗禅师道:“不必了,我根本就没有动,何必你拉?”

临济禅师将手缩回,黄檗禅师就叫道:“维那(相当于训导长的僧职)!维那!快把我扶起来!”

维那赶快向前去扶起黄檗禅师,并说道:“老师!您怎能原谅这个无礼的临济呢?”

黄檗禅师刚爬起来,一听此话,立刻就举手打维那,临济禅师在旁锄地说:

“其它的地方都是火葬,可是我

这里却是一起活埋。”意指参禅要把动静、来去、荣辱、起卧等对待分别的意识,全部抛弃。

后来,沩山禅师听到此事,就问仰山禅师道:“黄檗禅师打维那,不知其用意如何?”

仰山禅师回答道:“真正的小偷跑掉,却让追捕的人挨揍。”意即超越的人永远解脱,拘泥的人只有挨打了。

禅门的打骂,我们不可用世俗的观念来衡量,因为禅师们的打骂,其实是在“接心”,是在“传法”,黄檗禅师举棒要打临济,其实要把禅法交给他负担,临济禅师推拒,意即自己早已直下承当,何必传受?临济举手要拉黄檗,黄檗禅师只有说我在如如不动之中,何劳你拉?维那的挨打,只怪他多嘴,不懂得禅心罢了。—转自:星云禅话
自己随顺善而不执着不要执着而不改变,要随顺而不断改变、调整、变化,才是不执着,才是随缘,随顺外界的变化,因为一切无常。
自己不去仇恨恶人而伤害恶人,一切都是梦幻,都是空,不必计较不必执着。
欺负自己的、自己损失的利益当作布施当作命运随缘就行了,无所谓,算了吧,自己不要计较生气执着,最后气死自己累死自己也是一场空。
自己不要执着于勇敢,也不要执着于懦弱,自己随缘,不执着。
自己柔眼软语、慈眉善目。
一切都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都是暂时的幻相,本来一切都是无都是空,所以自己不必执着不必计较。
心即是佛 佛即是觉 此一觉性 生佛平等 无有差别 空寂而了无一物 不受一法 无可修证 灵明而具足万德 妙用恒沙 不假修证 只因为众生迷沦生死 经历长劫 贪嗔痴爱 妄想执着 污染已深 不得已而修说证 。
殊不知这是在话尾上用心 乃是生灭法 终不能到一念无生之地 暂时用用还可以 如果执以为究竟实法 哪还有悟道之期。
自己宁愿不生气也不计较利益、善恶、是非、对错 。因为一切都是空,自己执着计较毫无意义而且伤人害己多累 。
自己通情达理点、好说话点、随和点、温和和蔼、比较随顺点、宽容点、大方点、糊涂点、和颜悦色点,这样子心情多祥和。
你现在吃花生 如果不知道花生的香味 就如同木石 如果知道了花生的香味 就是凡夫 那么如何去此有无二边 就是我们的本分事。
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无所谓,算了吧。自己不生气、不悲伤。
自己不必执着自己的生命、身体,都是虚幻的,毫无意义。随顺大家就好了。
别人为善为恶随顺别人,自己不去执着计较。自己不伤害任何人,自己不为恶。
自己随善缘不随恶缘。
别人为善为恶都行随顺大家。自己为善随缘不执着不攀缘不强迫随顺,自己不为十恶。因为自己为十恶就是在计较执着。

自己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言、不妄语、不贪、不瞋、不杀、不盗、不邪淫。一切都是虚幻过客,自己何必为十恶而计较呢。
自己不为十恶也不要生气、执着,淡然微笑拒绝就好,因为一切都是梦幻,不必执着计较。
自己不为十恶,剩下的都是为善,为善而不要执着,为善要随缘随顺随意,不要执着计较,自己执着计较于为善就是有贪心、瞋心,就是在为恶。自己为善怎么都行,不要执着计较。
自己不为十恶之后,一切都随意随缘,就是为善而不执着。
自己为善随缘不执着,就不会悲伤烦恼生气了。
自己得失、荣辱、贫富随缘随意随顺命运,自己不计较不执着。
自己不做十恶,除了十恶都随顺大家;别人做不做随顺大家,自己不去计较执着。
自己不做十恶时间久了,慢慢性格和顺 ,并且自己不计较别人别人慢慢也会融洽,因为自己不计较别人。
自己为善一定要记得不要执着,为善要随意,为善要随缘,为善要随顺大家。
自己为善不要执着,为善又不是什么功绩,最后总是无总是空,执着毫无意义,为善只是不计较不执着不争执而已,并不是自己要得到什么或者要怎么样。为善一定要随缘随顺大家。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不做十恶就是善,可见善并不是执着于怎么做事,只是心不计较。所以,除了这十个计较纷争的事不做外,其余的都随顺大家。
自己不为恶只是不计较别人,自己计较执着别人为善为恶就是为恶。别人为善为恶只是因缘,都是虚幻,自己累死气死改变之后还是一场空,恶依旧存在,自己何必折磨自己,不如放下,别人的善恶随顺大家。
别人为恶自己随顺别人,比如别人给我偷来东西,自己不偷就好了,不计较别人。
自己和世间本身都是虚幻,自己是由于有一段因缘而来到世间偿还,所以自己不必计较一场梦,一切随缘、心平气和的偿还这生的因缘。
杀人或仇恨、战争都是计较纷争,毫无意义,自己不要去仇恨,随顺别人就好了。
大家需要自己为善自己为善,大家不需要自己时自己不为善也不为恶。除了十恶都随顺大家。
不论为善为恶都得不到什么,最后都是空,所以自己为善不要执着于得到什么和有什么目的,一切皆是空,自己何必劳累追求呢 。
何必瞎折腾自己了,善恶最后都是无 。自己为善随缘是因为不执着不计较,而不是为了执着于为善计较执着。
上焉者

终日作模作样 求禅求道 不能离于有心 下焉者 贪嗔痴爱 牢不可破 背道而驰 这两种人 生死轮转 没有终时。
深知古往今来 事事物物 都是梦幻泡影 无有自性 人法顿空 万缘俱息 一念万年 直至无生 旁人看他穿衣吃饭 行住坐卧 一如常人 殊不知他安坐在自己的清净太平家里 享受无尽宝藏 无心无为 自由自在 动静如如。
自己不要执着于追求完美、善良、好的、对的、健康,因为一切都是空都是幻相都会变无,自己随缘不执着。为善不是追求好的、对的,而是自己不计较、不执着,随缘自在。因为一切好的、对的、健康的都会变无,都会成住坏空,自己执着毫无价值,所以一切不执着随缘随意随顺大家。


自己为善不是对错是非纷争,是随和和顺和睦点。自己不做十恶之后,怎么和睦怎么来,随顺大家,大家和睦就好了,自己不管是对还是错。对错都不长久,所以自己不要计较执着。

自己不做十恶,剩下的一切自己都和睦随顺就好了。

如果你了无牵挂的活著,没有意识到私毫的自我,只有无我的觉醒便不会引发苦了。
———慧律法师。
自己做了事也是没做,只是随缘而已只是随顺而已。
自己心中有执着偏爱好恶,才会别人一说是非而非常仇恨。自己不要对好的、对的而执着或坚持,一切随缘。

自己随顺这个缘的同时,也随顺那个缘。自己随顺一切善缘恶缘不计较不争辩不生气不执着。大家让自己计较生气争辩时,自己不去生气争辩。自己去争辩争执生气最后累死自己气死自己也无济于事,善恶都会死亡。
大家让我去生气、发脾气、争吵争辩争执时,自己不去争执、生气、发脾气、争吵争辩,一切生气、发脾气、计较、争执争辩毫无意义 。
自己随顺大家一切,但自己不随顺执着、发脾气、生气。
一切事情都无所谓,遇到争执的事情、不公平的事情,无所谓了,自己不去计较,不去执着,不去生气。
大家怎么样自己都随意、随缘、随顺,大家怎么生气、发脾气、争执都随顺大家,但自己不去生气、不发脾气、不执着、不计较、不争执。因为一切都是幻相,最后都是无,自己争执、计较、生气、发脾气、执着毫无价值。
六祖坛经》、《金刚经》及《心经》三部经典。空宗的经典有一大特色,就是愈短愈菁华。《心经》其实就只是一条公式而已。

u为了解释及实践这条空性之路,必须要有《金刚经》的指导,而欲明其要旨,《六祖坛经》洵为最佳快捷方式!

因此,我在十五年前就订出了这么一个模式:要听《心经》,先听《金刚经》,要听《金刚经》,就先听《坛经》 (以《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为本)。


惭愧一登的证悟——上述“解空”三经加上完全证悟“圆觉经”才是“开悟”的经典。 慧能大师一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就是一个实证的活案例。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这一段即实证—“解空”三经加上“圆觉经”也是“成佛”的经典。
u其实我们学佛修行,经典不一定要学很多,多了反而复杂干扰,上述般若三经加上圆觉经,好好领悟足已。 . n念佛也不一定就只念阿弥陀佛,念般若心经也许更能让心专一,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达到真正的一心不乱,惭愧一登在有初禅定的定境就有此悟境。 . n奥修大师说空性是佛教的“灵魂”能够证得“空性”你就开悟了。

u非常坛经II(第二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第三章 净心,除疑,莫空心静坐!(第八回)

u然而佛法无边啊!无有两边!你说,不着有也不着空,那可否行中道?但这样,又落入空有一边,中道一边,你还是选了「边」。

应该是空有之间,如何去调整好,而非空、有之外,另有一个中道,那样仍是执着,依旧不对。这个东西必须慢慢去体会,不是由我跟你下定义,让你记起来,记没有用,必须自己去感受。2016 02 18

感受一分,即一分成就,感受二分,便得二分成就。即使感受了老半天,也没

半点成就,但光那个基础,福报就很大了,所以要懂得自己去用心啊!

一切森罗万象,都在世界虚空里面啊!你看,就连山河大地,乃至好坏、天堂地狱、须弥山、铁围山等等,通通在「空」中,自己看看,体会得到吗?

它不是有形有色,连你的五蕴都在里面。世人性空,也都在里面,都能够跟世界虚空一样,完全包罗一切。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自性能含万法是大」,「大」,怎么大呢?你知不知道?见一切人,恶的也好,善的也好,你若分不出来,就无觉知,那变成无知了;你若能分得出来,但「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

要知道,天才与白痴的差别就在这里。白痴,也是不取不舍亦不染着,但他是无知的;圣人也是不取不舍亦不染着,但他是觉知的,他明明白白,只是不取不舍也不染着罢了。

这是谈「有知」和「觉知」的部分。这样的心如虚空,才叫作大。所以佛法讲的「大」和「妙」不易了解啊,这地方却把「大」讲得很清楚。「故曰摩诃」,所以摩诃的大,是这个意思。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迷妄的人用口说,有智慧的人用心行。

「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这个我们跟各位谈过了,这里不妨再举个例子。我们曾说过,学禅的人喜欢静坐,这个静坐不是清净,而是安静坐在那里,他空心静坐。
自己不为十恶之后就是为善了,除了十恶之外剩下的都随便了不执着不计较。别人为善还是为恶随便,自己不去执着计较,因为善恶本空,自己何必劳苦。自己不为十恶只是知道善恶本空而不计较,所以不为十恶是不计较,而不是执着于为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