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需要勇气和底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抗需要勇气和底气(转)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本报记者茅卫东

编者按:今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语文教师赵成昌的《我为什么无力反抗呆板的教学》。赵老师认为,现实的语文教学与自己向往的语文教学相距遥远,而且他感觉自己无力突破,因此备感失望和孤独。该文被认为是“说出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心里话”。为此,我们采访了《不跪着教书》一书的作者吴非。吴非认同当前的中学教育弊端重重之说,但他认为教师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访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师吴非

“我只想从教育教学中获得愉快”

中国教师报:2004年,您的《不跪着教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很多教师身上弥漫的是“无力感”时,你还有信心继续喊出“不跪着教书”吗?

吴非:我会喊到最后,因为这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有些同行认为我是“熬到一定地位”后“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从教以来一向直言,而且我不认为这样做有多难。为什么敢于不妥协?我想,这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学校的氛围,南师大附中毕竟是一所老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另一个更为重要,作为一个教师,你的专业素养如何?没有底气不可能抗争。你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能就决定了你能有什么样的选择。我主张这样评价语文教师:第一,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第二,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第三,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祖国语文的意识。你能做到这些,你一定是优秀的教师。没有这两下子,你的反抗就难有底气。

中国教师报:可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优秀教师因为对自己学校或者更大范围内存在着的反教育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抗争,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您有没有因为“不跪着教书”而被迫“穿小鞋”?

吴非:应该有吧,可能还“穿”过不少。“穿小鞋”也不要紧啊,开个洞,脚丫子不就解放了吗?我喜欢一句话:人到无求品自高。对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我没有兴趣,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我只想从教育教学中获得愉快,活得有意思一些。

中国教师报:您的“特级”是怎么评上的?你对“特级教师”称号如何评价?

吴非:那时我当教研组长,学校有特级评选名额,我让;后来老师们选我,无人可让了,只能填表,不能不识老师们的抬举。“特级教师”应当是很高的荣誉,我尊重社会评价。不过,现在有些变味了。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学校领导,境界不高,免不了弄虚作假;有的想尽办法评上特级,然后就不上课了;有的一旦评上便像是得了筹码,闹起待遇来了;有的评上后自以为权威,走到哪里都教训同行……而很多辛辛苦苦在一线奋斗的优秀教师却难有机会。现在各省区特级教师中,还有多少人在一线上课?我担心可能只有一半。我多次公开表明反对评“特级教师”、“名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之类,主张在中小学取消这些称号和职称系列,提高教师待遇,不能靠这些。——许多同行都有类似的意见,我想,由我来说这样的话也许不至于招致误会。这类评比太多了,造成学校教学失衡,也形成不良风气。现在不是提倡向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吗?请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教师有这么多层次、级别和名衔的?

“教育者自身首先要有尊严”

中国教师报:在您的博客上有这样一则留言:刚刚看完您的《不跪着教书》,开始学会思考,才发现,思考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对您来说,思考是痛苦的吗?

吴非:当然,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不思考会更痛苦!思考意味着觉醒。我属于从“文革”熬过来的那一代人。当年,很多人在“文革”中被打入社会最底层,但他们没有停止思考;“文革”后,他们很快成为社会中坚。其实,在政治灾难中,善于思考的人损失少,从我们那一代人的经历能体会到这一点。

中国教师报:您曾说过,不想“装嫩”去谈什么成长经历,可是相信许多同行还是想知道,您怎么会有勇气呼吁“不跪着教书”?

吴非:很简单,尊严,知识分子的尊严。近年,我一直在思考: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有没有那种坚持独立思考、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可能非常少,否则我们中国的改革不会这样困难。现在人们的观念变化得非常快,也让人吃惊,一些本来很重要的理念、立场,几年间就变得无所谓了,仿佛富裕比人格更重要。在学校里,有那么多教师做梦都想“从事管理工作”。我就不明白:难道当教师就没有尊严吗?

中国教师报:您为什么特别强调尊严呢?

吴非:我们的职业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男人和女人;这些人同时是公民,是劳动者;以后还将是合格的父亲和母亲……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定义他们,自尊都是其基本要素;而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必须要有尊严。可以这样说:专业水平略差一些,可以期待在工作中慢慢发展;而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尊严,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教师报:现在很多人的确是把“面包”放在第一位,你会不会因此有一种孤独感?吴非:有。不过早就习惯了。“狐狸总是成群结队,只有老虎独往独来”,我不需要同情。当然,我经常感谢同行在关键时刻对我道义上的支持。从1987年起,有些同志反我的“自由化”,孤立我,而我恰恰在那段时间里做成了很多事,保持了静思的习惯,同时开始在报上写专栏。开个玩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遭受打击、冷落的“机遇”的。往前说,有件趣事。1975年我还在插队,公社发动全体知青签名,学习张铁生,报名上大学,那是他们强暴民意的惯技,我拒绝签名,同时发牢骚说:“如果蒋南翔(“文革”前的教育部长)当教育部长,我就去考大学。”结果被人打了小报告,当作“右倾翻案”的典型,主管教育的公社副书记要开大会斗争我,当时的压力真大啊。1978年,蒋南翔复出,又任教育部长,我也已经考上了大学。公社“教革组长”特意跑到大学找我,向我道歉。我对他还是有好感的,他有勇气忏悔。所以说,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很多事,一时看是没什么出路,但路是人走出来的。你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虽然困难很多,但是你要有信心。当年“九一八”,马占山在江桥抗日,有外国记者问马占山:“日本人有飞机大炮,你马司令凭步枪和马刀能打得过日本人吗?”马占山说:“打不过他我甩他一身鼻涕!”——我看现在很多知识分子不如马占山,没有骨气。

“话语权不是别人赏给你的”

中国教师报:现在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似乎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就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他们无能为力。您对年轻的同行们有什么忠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