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媒体在家校合作中的运用

探索新媒体在家校合作中的运用
探索新媒体在家校合作中的运用

探索新媒体在家校合作中的运用

作者:杨媛

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7年第05期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新媒体已经逐步占领了信息沟通交流的新市场,高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方式也需要逐步的革新。高校中的家校合作的新模式,通过探索多元互动新模式的重要意义,新媒体如何构建家校双向合作教育新机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家校合作教育的新挑战,从而探索出如何运用新媒体将家庭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机的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新媒体;家校合作;有机结合

家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传播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宣传大学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是家庭教育与大学教育相互结合的重要形式。随着信息时代带来的传播媒介的变化,大学应该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从一封书信这样的传统家校沟通形式转向多元互動新媒体的创新型家校沟通形式。

一、新时代造就多元互动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多元互动模式主要是在家长与辅导员、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以家校合作教育为突破口,通过改变家校沟通的模式,提高辅导员与家长联系的时效性、高效性,从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校合作教育水平。

与此同时,家校沟通合作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时效性、多样性,使家长们不仅仅局限于通过一封书信大致的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对孩子进行远程监督,时刻了解孩子在校动态信息。同时通过与辅导员互通信息,及时的掌握和反馈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心态情绪的变化,将可能会出现的危机事件,在初期就进行控制和引导,极大的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发展。

二、运用新媒体构建家校双向合作教育新机制

随着“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主力军,根据现今“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在心里上、生活上的独立自主能力相对较差,对父母的思想依赖较强,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大学生的教育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高校与辅导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构建家校双向合作教育新机制,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新媒体时代报纸媒体转变分析

新媒体时代报纸媒体转变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博客、播客、SNS、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渐渐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媒体的生态格局。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各种新媒体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在新媒体强大作用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媒体的鼻祖报纸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有人提出了报纸“灭亡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报纸媒体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正蓬勃发展。 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总体增长14.1%,其中,电视广告增长13.8%,报纸广告增长15.6%,报纸广告再次跑赢市场总体。与去年报纸广告18.9%的增长率相比,上半年的增速降低了3.3个百分点。但去年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基础上的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的因素,而今年上半年应该是常态增长。这说明,报业广告仍然有着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上半年各月来看,1、2月由于元旦、春节的影响,环比、同比都出现下降。之后的三个月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6月环比大幅增长,但同比增长有所放缓(见图1)。 新媒体的成长并不是取代传统媒体,而是与传统媒体共同创造了新的媒体环境。报纸媒体的接触时间略有减少,也不表明“消亡”会到来,说明平面媒体还有存在的必要。这也正说明了报纸媒体正在调整适应新媒体的环境,进行更深层次的转型和改革。 一、发挥优势,建立权威媒体 网络的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量在爆发式增长。但面对海量信息,受众却感到困惑。找到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增大,接近事实真相和对事件、信息解读的要求增加。“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传播过程给了我们启示。在这个事件中,传播最快的是微博,它在第一时间发出现场信息引起广泛关注和转发,并不断发出新的信息,微博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大量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片面甚至失真的信息,即使是真实的,也可能是局部的、某一个侧面、某一个视角的。得到微博信息后,受众更关心的是详细、全面的情况,以及事故的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处理过程和深度分析。报纸在全面、客观、深度和解析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很多报纸连续报道、深度解读,通过采访专业人士,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反映事件过程,并在报道中采用微博信息,分析微博传播。这些报道被网络大量转载,形成了巨大的二次传播力。可以看出,大众媒体虽没有在第一时间传播,但却统领了事件报道的话语权,而有价值的微博信息也通过大众媒体放大传播效应。在各类媒体中,报纸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主流报纸,无疑是受众认为最具权威性的媒体。通过报纸的深度、全面、客观、真实的优势,报纸为舆论导向的真实性提供权威服务。

农业院校与农业企业校(院)农合作协议书(范本)

农业院校与农业企业校(院)农合作协议书 甲方:农业企业 乙方:学校 为了进一步发农业企业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促进科教合作与富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本着“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决定建立校(院)农合作关系,并就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方式 甲方提供开展科、教、研合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乙方提供技术成果与技术力量,在教育、科技、人才培训、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二、合作内容 甲方承担乙方的良种繁育、土壤改良、高产示范、实践教学等项目。乙方把甲方作为科学研究、科学试验、科技示范、技术推广、教学实习基地,开展教育教学、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对基地农民进行科技指导培训、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合作。 1、教育科研。乙方将甲方作为科研课题实验基地、教学教改实践基地。派专家指导甲方相关人员就生产中重难点技术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对乙方主持开展的各类教育实践等研究课题,甲方积极支持与配合。 2、成果推广。双方在农业“五新”技术等领域就技术研究、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工程实施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乙方优先、优惠向甲方提供、转让本校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或科技合作项目,与甲方共建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基地。 2、人员培训。乙方根据甲方生产需要,为甲方培训各类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甲方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培训班前往乙方培训学习,或邀请乙方人员前往甲方开展培训。 4、科技合作。乙方鼓励、引导本校教学科研人员对甲方农业生产、加工中的难题开展科技攻关,组织专家指导、协助甲方研究解决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指导甲方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乙方的项目课题研究、实验成果优先在甲方实施应用。 三、双方基本义务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c5705926.html,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作者:姜杰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 摘要:我们这个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科交融愈发明显,艺术与科技不断融 合,相互促进对方的发展。这一结合对传统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下,探索如何将新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完美结合,并由此推动新媒体艺术设计不断壮大发展,使其增添新的发展动力是学习艺术的我们的使命和任务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科技;学科交融;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可以这样理解新媒体艺术就是借助科学的发展,使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新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大约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将新媒体艺术和艺术科技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形态,这可以称得上革命性的进步,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和科技再一次相结合,标志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艺术的重新转变,当然作为一种新型艺术门类,它带有一些新的特点,下面将对这些特点进行说明。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特点分析 (一)技术性 当前,科学技术在推进艺术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不能被割裂,很多时候技术的进步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方向,反之艺术的发展需要技术为其提供支持。在当下的时代,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接受新的时代特点,尤其是新媒体艺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产物,更是如此,他的存在徐涛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这是技术的时代,更是科学的时代。 (二)交融性 当前的艺术发展已经不满足于是一个空洞的作品,取而代之是和观众进行互动,传统的艺术设计所受的局限性之大,难以实现双向互动的问题。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在设计者和欣赏者之间构建了全新的艺术交往模式,使得即时沟通交流成为可能,有利于欣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设计理念,也有助于设计者根据欣赏者的反馈进行及时的改进。对加快实现文化融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虚拟性

我国报业的新媒体探索

“新媒体”也许是最近几年中报业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了。依托数字技术厂商信息,新媒体在现有传统媒体形式之外,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介质平台、传播渠道,甚至新的产品形式与业务模式,并切实改变着传媒业的格局以及用户的信息获取形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传统媒体科印报告,特别是平面印刷媒体受到了较大冲击。因此对于报业来说,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也就成为近年谈论的焦点所在。 国外报业希冀借新媒体发展 最近两年大洋彼岸报业市场坏消息不断。以美国为例,美国第三大报业集团芝加哥论坛报业集团因资不抵债申请了破产保护,《读者文摘》宣布申请自愿破产,第二大报业集团麦克拉奇报业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裁员比例超过1/3包装印刷,《西雅图邮讯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百年历史报纸宣布停止出印刷版本,等等。陕西北人 发行量在过去14年内一直下滑。2008年,互联网超越报纸成为美国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在18~29岁的美国青年中,互联网用户数目更是报纸读者数目的两倍。在新媒体与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下其他包装,美国报业举步维艰。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美国报业集团通过收购新媒体公司、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站的编辑部、加强新媒体产品创新与建立研发团队等多种手段,正迫切向新媒体转型。 如果分析国外各大报业集团的年报,并观察各大报业对自身未来发展战略的描述,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上光,这些报业集团都把数字新媒体作为其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并使其成为集团战略中的重要部分。 我国报业新媒体探索历程 对比欧美等国家的报业,我国报业传统业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同时也因为体制、机制的不同票证印刷,导致我国报业目前并未如欧美报业那样面临重大的生存问题。但其实我国报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也开始积极试水新媒体领域,当时已有不少报业集团组建自己的网站进行相关运作与尝试。网印 业界发展重点的高度来谈论,是在2005年之后。当年几乎全国排名靠前的报纸广告都出现了负增长,而几大商业门户网站的广告却大幅增长,同时我国网民总数首次突破1亿印刷工艺,宽带也开始普及。中国报业在报业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此消彼长中看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威胁,也看到了新媒体的美好前景。 在此背景下,我国报业近年在新媒体领域内开展了众多尝试与创新,依托报业所办的门户网站平台,从载体、产品、渠道、业务流程、体制、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1.新媒体产品形式与内容载体上的创新 依托于互联网和手机无线平台印后工艺,我国报业先是在新媒体产品形式与内容载体上进行了创新。从2005年开始,我国报业纷纷推出了多媒体数字报纸、基于阅读器终端的移动数字报、数字电视报、户外播报媒体等各类新媒体产品。其中如数字报纸、手机报等产品形式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收益。 (1)数字报纸的探索 2008年7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级多媒体数字出版实验室对我国335份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首次进行了全面测试,发布了《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书评,阶段性总结了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状态与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我国多媒体数字报纸在报纸数量上已远远超过了当初的335份。上海电气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探索新路子作出新贡献 ——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工作总结 2003年3月十届政协一次会议召开至今的四年,在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下,市政协常委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工作创新和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个方面的工作更有特色和活力,完成了十届政协提出的主要任务,为推动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全面履行职能,为促进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有新建树 十届政协选择关系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带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履行职能的主要课题,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最迫切解决,人民群众特别关心和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一)政治协商更加有效。 每年一次的全体委员会议,就每个年度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年度执行情况及本年度发展计划的报告、市财政预算上年度执行情况及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报告、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协商讨论。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还分别对关系我市经济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认真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从政治上对广州市的全局工作提供了具有广泛民主基础的支持。十届三、四次全会分别对我市制定“十一五”规划和市委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进行协商议政,许多委员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我们组织五个专门委员会就非典型肺炎对广州的影响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提出《关于非典型肺炎对广州的影响及对策的建议案》,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办公厅专门转发,要求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都充分肯定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常委会专题议政和《关于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案》对于推动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民主监督更加有力。 通过政协提案、委员视察、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多种形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四年来,参加市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2204件,上报信息1103条,收集并整理上报社情民意专刊173期,编发《政协简报》100期,提交大会发言123份。这不仅有利于党政领导机关掌握实情、制定政策、改进工作,更起到了民主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就促进民族关系协调、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我市的执行情况,新白云国际机场、地铁、大学城及周边交通网络等重大工程建设,南沙开发和发展物流业、河水截污工程和污水处理、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了70多次委员视察,形成视察报告77篇,对一些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的作风建设情况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政协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对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作用。《关于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建议》的提案被市政府采纳,从2005年起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措施,使农民减轻负担和增加收入。市有关部门参考《建立我市突发事件应对系统,加强政府应急能力》提案的思路,建立了我市应急反应机制。市政府吸收了《关于加大对珠江水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广州供水安全的建议》等一组两件提案好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完善了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和收费制度、节约用水制度,建立了防治珠江水污染协调机制,健全了突发性水源污染事故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性”与“个性体验”融合的观点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是一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艺术的整体感知系统,也是崭新的学术研究观点。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新媒体艺术的定义(2学时) (一)什么是媒体艺术 1、新媒体艺术定义 2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3 、新媒体艺术类型 4 、两种关系 5 、继承还是颠覆 6、早期的新媒体艺术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校应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

校应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 【摘要】以重庆部分高校为例,分析高校与地方及企业进行“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重庆高校;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是提高质量的灵魂。总书记讲话特别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促进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要打破高等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 近年来,重庆不少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围绕“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高标准、宽视野地抓好源头创新、技术应用和成果推广三个环节,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障和技术服务,积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笔者认为,高校在做好科研直接服务社会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合作机制,与社会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的产学研合作与发展构建有效的转化平台。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合作,为产学研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双赢合作,把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近几年,重庆部分高校以服务地方和企业为宗旨,坚持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之路,积极组织教师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课题,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均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学校与地方深度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高校与所在地方是正相关关系,两者必须加强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共赢。高校应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以学带研、以研促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把科研成果及时地推向社会前沿,把科技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2003年10月,西南大学开始与石柱县建立县校合作关系,多年来,校地双方积极探索合作新路子,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石柱模式”。该模式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搭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拓展了学校研发渠道和领域,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了石柱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带动了石柱县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旅游产业等全面发展。县校合作的产业示范、研究开发项目,在加强农民培训、带动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很好地搭建了学校的科研平台、成果验证及转化平台、教学实践创新平台,为西南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挂职锻炼机会、各种形式的教学实习以及创业实训平

新媒体艺术简介

新媒体艺术简介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界的新主流,作为一种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中的艺术类型.它颠覆了传统美学体系,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是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新媒体艺术还推动了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在不经意问渗透到我们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艺术走向大众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境地。 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概况 新媒体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美国艺术家最先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艺术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摄像机和录像带,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的许多大众电视台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尝试接纳这些实验性的艺术作品。这一举措为新技术与艺术思潮的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其中较著名的有波士顿的WGBH电视台,旧金山的OQED电视台,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视觉研究中心(W ⅣS),美国国家艺术基金(NEA)资助的全国实验电视中心(NCET)等。这些实验电视中心不仅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最新的技术设备,而且可以为他们与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合作提供便利,从而刺激了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促成了许多耳目一新的电子视觉语言成熟起来。 二、新媒体艺术特征 使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今天,新媒体艺术依托新技术的强大威力。以传统媒体无法抗衡的互动性、综合性和强烈的现场感,已经成为了与架上艺术、装置艺术并驾齐驱的主要观念艺术媒体。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新媒体艺术可以让作品与更多的观众进行直接交流。因此,新媒体艺术家罗伊?阿斯科特(Roy Aseott)认为: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是连结性与互动性。交互性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基于信息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之上的。随着Internet和其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媒介的发展,单向交流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互动正成为一种趋势。作为艺术作品,它的交互性可以用来描述两种互不关联的特性。一方面,它表明艺术作品的观赏者可以控制自己采用何种顺序来进入某个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这一概念也可用来描述在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它与反馈相关。一般来说,新媒体艺术“交互”的范围和程序都强于传统艺术载体,新媒体艺术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能力来改变艺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转型与应对

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转型与应对-新闻学 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的转型与应对 朱丽丽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变革,各种类型的新媒体风生水起,发展势头迅猛,给传统报纸带来了很大影响,很多报纸出现影响力下滑的趋势。在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下,传统报纸正面临着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应新的传播形势,求生存谋发展的重大难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转型 我国的报纸发展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漫长的历程,作为“新闻纸”,它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人们获得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引导舆论的“排头兵”,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数字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风生水起,发展势头迅猛,给传统的报纸带来了很大影响,很多报纸出现影响力下滑的趋势,报业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在新媒体的强劲冲击下,传统报纸面临着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应新的传播形势,求生存谋发展的重大难题。 新媒体对传统报纸的巨大冲击 从1994 年网络出现至今已经20 多年,这20 多年里我国一些报纸的影响力逐步下降,市场逐步萎缩,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衰落态势。一般认为,我国报纸衰落的拐点出现在2005 年。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影响力则不断上升。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报纸受到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一)时效性相对滞后 新媒体时代,各媒体互相竞争的关键点在于“时效性”。传统报纸从采访、

写作、编辑到发排见报有一定的周期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很容易逐步变成“旧闻”,因而报纸新闻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受众关注,从而给它的发行和销量带来很大影响;而通过互联网,受众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可以获得新闻信息,其速度之迅捷,是报纸无法赶超的。新媒体以其海量的信息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加上标新立异的标题,大量的图片,使得新媒体的受众群急剧增加,报纸上大篇幅大段落的文字报道已经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内容优势逐渐弱化 报纸曾被视作传统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枢纽,在信息的“占有”和传播上独具地位。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转载打破了报纸的这一“垄断”地位,报纸在新闻内容上的控制力随之减弱,过去被报纸视为生存法宝的独家新闻,已经几乎难再做到“独家”。传统报纸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却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同时,新媒体在信息功能方面更加多元化,它既是新闻类媒体,也是娱乐媒体、社交媒体,这些多功能属性,也促使传统报纸在内容上的优势逐渐弱化。 (三)盈利模式受到冲击 一般说来,报业的利润是通过增加发行量、提高广告收入实现的,而报纸发行量的增加与否最终取决于广告客户的选择。新媒体全方位的广告营销策略以及多元化的广告投放平台对单一化的报纸平面广告产生很大冲击,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和免费性,更多广告客户会将广告业务投放的焦点转移到网络平台,导致传统报纸的广告和收益每年都在递减,直接影响了报业的发展。2014 年度全国报刊广告工作年会上,与会者用“六减”来盘点2014 年的报纸境况——读者减少、广告减收、发行减量、报纸减版、员工减薪、报社减员。报业媒体无

新媒体传播笔记(最新版)

1、数字媒体研究的主要进展 自2008年以来,我国广电媒体数字化发展速度更快、力度更强,整体战略布局也日渐清晰。在此背景下,黄升民等就我国广电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解析。研究认为,市场、技术、政策及其三者之间的博弈进程推进了我国广电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在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冲突演变成就了数字新媒体发展的现实状况,而且正是这些冲突演变构成了产业政策不断调整的基础。在他们看来,我国媒体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起步,尚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和合适的商业模式。“新媒体的长足发展,有赖于政策监管层面、产业运营层面,甚至理论探讨层面的进一步深入探索”?。 数字电视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产业以广告收入作为产业链增值的唯一途径,这种单一广告依赖型的盈利模式既抑制了内容制作端的多样化发展,又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降低网络运营商的市场推广激励,在电视产业数字化的趋势下,它将无以为继。 以双边市场为理论范式,顾成彦、胡汉辉从传统的广告电视的主要弊端出发,运用双边市场框架分析了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盈利模式创新问题,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明晰市场经营主体、基于双边市场特征创新定价模式、纵向整合以获取内容产品控制权、横向兼并以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等实现创新型盈利模式的对策。 而在数字电视的具体收费定价上,江虹、卓俏青从经济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有线数字电视的成本结构,讨论二部制定价模式的适用性及其优势,进而结合价格歧视理论,探析了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设计多种价格套餐的可能方案。研究发现,“尽管采用多重价格套餐会增加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的研发投入,但无论是在经济理论上,还是来自其他相似垄断行业的实践经验,都表明其收益要远大于成本”。 关于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徐敢峰站在文化产业的角度,对于制约广电新媒体的政策、体制、机制、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瓶颈进行了逐一探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促进我国广电新媒体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思路:“打破行政区划,尽快尝试跨地域运作;放宽资本进入条件,力促社会资本进入;统一新媒体各业务国家标准,理顺产业链;给予各级广电必要的资源支持”? 数字报业研究发展数字化报纸,是传统报业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者徐君康对于我国数字报业的价值链进行了审视。在探讨了数字报业价值链的内涵、构成环节的基础之上,他指出,“数字报业的价值链的内涵要求报业不但能提供新闻信息,更要提供综合服务信息,要把数字报业看成是一种更为广阔的信息服务平台”?。而要建立新的价值链,就必须转变经营战略,由内部管理型转向外部交易型,从战略运营的层次连接更多的资源,并根据发展需要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 数字出版研究在数字出版方面,我国经过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赵亮、何镇飚在剖析了我国数字出版业精品少而定

推进校农合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校农合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学班进乡入村办学模式课题试验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听了前面各位科长的讲座,使我受益菲浅,收获很多。下面我就教体局2013年工作意见中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持续推进?校企合一、产学结合、教学班进村?试验工作,建立和完善?挂乡镇、联厂村、扶农产?制度,积极探索有利于农科教结合、产学结合和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能力?的新目标及马局长提出的?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善做善成?的灵宝教育人的精神的新要求结合自己工作,就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汇报的题目是:发扬灵宝教育人精神,推进校农合作,促进职业学校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学习,敢为人先,积极推进校农合作,教学班进乡入村办学模式。 2011年5月,李科长组织我们在学习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鼓励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建设?引发我们对我市职业教育的讨论,结合当年省部共建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

义新农村及《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灵宝职业教育实际,我们把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服务新农村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并提出农村职业学校教学班进乡入村的送教下乡办学模式。职业教育教学班进村是职业学校面向三农开展送教下乡,把学校延伸到农村,把课堂移到农家院、田间地头,教师走进农家院、走到田间地头教学的一种办学模式。一年多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和相关学校一起开展课题研究,本着?服务基层、关键在做?的原则,探索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校农结合办学模式,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开展试验工作,制定《灵宝市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试验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挑选试点学校,指导试验学校有序开展工作在此试验课题推动下,我市3所职业学校都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即教学班进村工作,和8个乡镇中心校联合在乡村举办教学点13个,教学点学生3800余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课题引领,科学规划试验工作 为确保试验工作顺利进行,教体局成立了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群众调研,积极寻找此项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多次研讨、论证,结合经济社会及职业教育攻坚目标,本着?服务基层、关键在做?的原则,探索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学班进村?新办学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国内新媒体艺术情况及前景

国内新媒体艺术情况及前景 新媒体艺术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利用技术、传播媒介作为表达的形式;而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则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摄影艺术、录像艺术和装置艺术为主要内容。相对于西方,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受阻,从最初的模仿到现在的原创,从对科技的依赖到观点的创新,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体现状和发展前景,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 要了解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媒体对艺术产生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必须借助于大众媒介才能实行广泛的传播。所以,媒介的革新,也是艺术革新的先决条件,而新媒体的出现,自然也催生了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自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没有过确切的概念产生,并且“新媒体艺术”这个称谓,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持续变化着。关于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与媒体艺术相对应。如果媒体艺术指的是传统方式来实行艺术创作和探索的话,那么新媒体艺术则是一种以高科技为基础,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1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新媒体艺术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使用录像设备、计算机设备、数字技术、网络设备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所以,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现代艺术的每个领域。虽然新媒体艺术比较抽象,但是并非离我们很远。有学者从文化视角反观新媒体艺术后认为,新媒体艺术不但仅指的是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或者手段,而且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面向社会,从而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的一种方式。韦兹也曾说过,艺术史一再证明艺术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性结构”,虽然没有一个含义能够用来形容一切新媒体艺术,但是我们要持着包容的态度,而不是一种事实判断。就如《亚太艺术》编辑苏珊阿科瑞特所说的:“新媒体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语,其主要特征就是先进的技术在艺术作

中国新媒体研究回顾

中国新媒体研究回顾 陈玉霞 一.新媒体研究的初期(从1986年至1999年) 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初期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新媒体关注程度不高 1986年,《外语电化教学》发表的冈村二郎先生《视听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一文是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序幕。在此之后的14年,关于新媒体研究的文章陆续发表。根据对中国全文数据库的检索,从1986年至1999年的14年间,共发表新媒体研究的文章45篇,平均每年大约发表3篇。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新媒体这个新生事物关注相对较少。 2.中国新媒体研究始于对国外新媒体的引介 在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初始阶段,以对国外新媒体的引介文章居多。其中,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方晓虹对日本作者冈村二郎《视听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一文的翻译。1987年《外语电化教学》又发表了方晓虹翻译的日本学者伊佐治大陆《新媒体时代的学校》一文。林青华1991年在《南风窗》发表了《日美新媒体争夺战》一文,对日本和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媒体的竞争进行了分析。1999年《国际新闻界》杂志发表了美国作者戴安娜·斯多佛,迪 [内容提要] 从1986年至今,中国新媒体的研究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在这25年里,中国新媒体发展历经起伏跌宕,最终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那么,新媒体研究又呈现了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笔者通过对25年来中国新媒体研究历史的回顾和梳理,总结其中的成就与不足,为今后新媒体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 研究 回顾 灵哈斯《新媒体技术对美国华文媒体的影响》一文。 3.新媒体的定义、特征、应用与影响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新媒体研究的初始阶段,不同研究者对新媒体的理解比较混乱,卡拉OK、电子传单、DVD、挂历、风筝广告都曾经被称之为“新媒体”,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中国兴起并产生影响,新媒体成为网络媒体的代名词。陈晓宁的《试论新媒体》是中国新媒体研究初创期试图对新媒体进行系统研究的深度论文,该文对作为新媒体形式的网络媒体进行了定义,并对其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卜卫的《新媒体对教育的挑战》,闵大洪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新闻媒体网站电子论坛刍议》分别论述了新媒体对教育、电子论坛对公众言论的影响。 4.在传播学框架下展开对新媒体理论的探讨 随着互联网引进,学者们开始将这一新的媒体形态纳入传播学框架下进行分析。如卜卫认为, 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和交互性的特征会提升受众的地位, 传播学需要考虑更多的社会和技术因素。陈力丹则认为,因特网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这将迫使传播理论作重大调整。但网络传播的控制结构并没有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37-1330/G4(2012)1-014-5

高校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实践与探索

高校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实践与探索 刘铸宋志海闫峰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沈阳 110000) 摘要: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校产、校地合作是当前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既能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必将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阐述了当前校企、校产、校地合作的内涵和现状,结合当前已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要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办学,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 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2010年6月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60万人,人力资源数量巨大。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结构培养质量需求变化情况,提升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开展“校企、校产、校地” 合作不仅能够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能全面得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具有无论对高等教育本身,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高校开展“校企、校产、校地” 合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校企、校产、校地” 合作是推动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高等教育确立以来就明确了其三大功能:即培养人才、开展科研、服务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其最终目的都将体现在服务社会上。大学只有与社会紧密互动,才能彰显自身价值,真正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一方面能够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理论研究与创新成果回馈社会,促进地区经济、产业和企业发展,真正体现出大学的功能与成就。另一方面高校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参照社会用人需求信号改进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开展“校企、校产、校地” 合作是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举措。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全社会都感到就业压力巨大。但是也充分表明,当前我国高素质人才总量庞大,这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展“校企、校产、校地”够有效地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人才需求,充分发挥这一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现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以其传播方便、内容涵盖全面、获得途径多样、使用限制少等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现代信息社会,平板电脑和手机功能的一步步丰富,已经彻底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改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跟艺术走在时代前沿,利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教学中广泛引入数字媒体让艺术教学的过程更加丰满。通过不同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让课程由抽象变得具体,由遥不可及变成触手可及,由难以理解变成直观简洁。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 1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上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云、数据、信息时代、智能移动设备、网络等,这些新潮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数字媒体。它区别于传统的大众媒体,不再存在于报纸、印刷书刊、广播电视中,而是以数字技术的方式存在且飞速传播,更多的呈现在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上。它以网络为载体,更高速、更有时效性,从而极大地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教学所带来的局限性,也降低了对空间、时间的要求,使得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不再限制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模

式,求知者甚至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数字媒体寻找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这样就具有更多的选择性。而且,网络的发达让我们面对的社会信息资源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越,选择性更广,获得方式也更加便捷。通过新媒体,高度集成了网络的资源,使数字媒体也具备网络资源的特性,如具备丰富性、可复制存储性、便捷性、高速性等特点。基于这些优点,数字媒体已经是现在最流行的媒体技术。随着体验的不断提高,数字媒体势必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由度得到空前的提升,甚至改变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引入数字媒体,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改变传统的教授变为大众的交流,互相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时至今日,数字媒体早已深入追赶时尚的年轻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互动、求知的首选方式。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以不可估量的优势,不可计算的速度开启了新的媒体时代。 2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意义 艺术作为人类的高端精神食粮,总是带有一些脆弱和敏感,艺术的沟通与交流要求交流者具有极强的感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与艺术气息产生共鸣,从而了解、把握、领会其中的魅力。在现代社会潮流中,数字媒体已经是发展的关键,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的加入,使隐晦的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出来,能够在极具感性中加入一些理性思维的方式,将感性和理性融合,用理性的观点去体

(完整版)校校合作典型案例

——为学生打通向上深造通道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为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重点专业建设特色,为学生的专业纵深发展探索道路,为学生的人生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加强校校合作,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先后多次赴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寻找对口合作学校。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现已与江苏交通技师学院、上海材料工程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学校缔结友好合作关系,为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学生长足发展找到了更好的舞台。 一、实验背景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这么多年的风雨,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高兴地是国家的日益重视,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前不久,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将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评办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这些方针政策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及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令人忧的是,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演变为“差生教育”、“贫困生教育”,社会认可度和吸 引力偏低,同时,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过早的限定了学生发展空间,即便 在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省市,也普遍存在中高职之间基本分离,沟通衔接机

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除了职业教育本身的质量有待提高外,很多问题都可归结于职业教育从纵向还没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学生进入职校后,只有少部分通过对口考试入学继续深造,大多数面临“进入职校定终身”的状况。2011年,我校被确定为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对这项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实验目标 (一)、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基本情况分析 1、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校生133人,11级、12级对口高考班60人(多数考生仅能进入大专院校),仍有73人面临中专毕业后就业问题。目前,建筑企业对生产一线做技术操作和现场管理的人员十分紧缺。但是调查同时发现用人单位仍然主要招收本科毕业生,对大专生则要求必须有工作经验。私营小企业更注重工人的实效性,他们会随项目需要长期招聘员工,并在3 个月的试用期内检验员工的工作能力,上手快的才长期聘用。对于中职该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工作经验,都无从谈起。中职该专业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这说明中职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除了需要大力调整教学培养方式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历与专业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进入高校继续学习和深造。 2、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校生112人,其中11级22人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但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效果不理想。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作为一种检测工作,其行业覆盖面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宁国市材料产业的升级,更需要工业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兴学科,目前理论和教学研究都较为薄弱,应倡导结合院校特点建立课程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影视艺术和造型艺术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以文化为链接、以项目为平台的“人文—艺术—观念—技术”综合化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综合化;多维互动式;项目教学 强劲的科技背景与鲜明的后现代文化特性,使新媒体艺术成为信息时代最前沿的艺术样式,也成为当代艺术教育中最活跃、有朝气的领域。本世纪初,我国各高校陆续创办了新媒体艺术专业,或开设新媒体艺术相关学科。据2006年12月的“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工作论坛”上的有关报告,全国已有1200多所院校开设新媒体和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动漫、游戏、网络、多媒体视觉传达、影视、信息设计等多个方向,在校生达46万人,全国独立设置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的院系有100多所。但与学科建设的速度和规模相比,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诸多因素成为制约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艺术样式和新兴专业,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同时新技术的高速变革使其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对其概念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新媒体艺术无论在创作方式还是教育教学方面,涉及多种多样的跨领域、跨媒介合作,自身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严重影响新媒体艺术的授业、传承与革新,师生间的交流出现许多与传统艺术教学不同的新课题。中国传媒大学探讨新媒体艺术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境,旨在为我国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探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影视艺术学院也于2006年开始招收美术学“当代艺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并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的本科教学大三阶段开设“新媒体艺术”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上述诸多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结合影视艺术和造型艺术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人文一艺术一观念一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一、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综合化不确定性倾向 新媒体艺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影像媒介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艺术。“新媒体”指的是新的艺术媒介,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混同与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新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