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 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 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 必须全面贯彻执行。 (9)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 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 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 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一)邓小平民族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邓 小平民族理论思想。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列主义 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族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邓小平民族理论集中反映了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开创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 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5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结构, 由四个相关联的层次构成: 基础层次是民族问题的基本论点,认识民族 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是邓小平民族理 论解决民族问题的起始点。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立足点; 核心层次是民族发展,全面实现民族发展是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着眼点,这是邓小平民族理论 的重大建树; 中心层次是政策和制度保障,真正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着重点; 目标层次是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 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归宿点。
17
(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 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 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帮 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 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 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 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 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 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 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21
一九九九年九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 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五十年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 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 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九年九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 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新中国 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 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 的拥护,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
26
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求在统一的祖国 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互 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各民族和睦 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牢固树立“三 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不断巩固和发展平 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同致力于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
9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体系
科学地阐明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内涵;全面揭 示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全面阐述了马克 思主义民族观;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是解决我国现 阶段民族问题的核心;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提出维护 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旗帜鲜 明地提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坚决反对三股势力; 明确提出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突出地阐明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强调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全面总结系统地概括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 本观点和政策。这些新概括、新论断极大地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宝库,表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 集中反映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 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民族问题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包含 着以下重要观点: (1)“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问题 关系国家兴衰存亡。 (2)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发展繁荣 的时期,但民族问题依然是长期的、复杂 的。 (3)科学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江 泽民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 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 家方面的关系”。
14
(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 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 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 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 距,将长期存在。 (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 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 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 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15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 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 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 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 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 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 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 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 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 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 严。
10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 的民族理论体系——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 的新发展
(1)进一步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 的高度,强调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2)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 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这 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11
(3)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八个字(增加“和谐” 二字)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位,这 是新的发展。 (4)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 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为主题。 (5)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 本理论和政策作了新的总结和概括。
12
2005年5月27日至28日,中央在北京召 开了继1992年和1999年之后的第三次中央 民族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的讲话对相 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充分阐述。其后,《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决定》又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 点做了十二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族理论趋于完整和系统化。
27
3)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 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集中统 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 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 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
28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点
一是统一与自治的正确结合
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 三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 四是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结合
22
3、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民族政策 的基本内容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的处理我国 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3
1)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 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 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 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 法权利和利益。 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 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 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 法和法律的尊严,不允许有任何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殊 公民。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在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上,提出了著名的“三个 离不开”的重要思想。 (5)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 裂。 (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把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并列为我国的三项基 本政治制度。 (7)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专 门人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
1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 基本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包含一系列紧 密联系而又融会贯通的基本观点,涵盖当代中国 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 索的智慧结晶。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 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 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 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18
三、以十八大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正确贯 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 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 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 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 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4
平等是公平正义不是平均主义 鉴于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与汉族总体相比有一定差距,中国的少数 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 权益保障。
25
2)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 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 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 互相帮助。民族团结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 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 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之一,其思想来源是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的 基本原理。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经历了邓小平 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 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三个阶段,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成熟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 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9
1、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 关键是全面正确地贯彻和落实好民族政策 2、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符合 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0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正确贯彻落 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针对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自治区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 刘仕国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 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基 本观点 三、以十八大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民族理论发展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 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 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 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 必须全面贯彻执行。 (9)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 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 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 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一)邓小平民族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邓 小平民族理论思想。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列主义 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族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邓小平民族理论集中反映了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开创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 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5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结构, 由四个相关联的层次构成: 基础层次是民族问题的基本论点,认识民族 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是邓小平民族理 论解决民族问题的起始点。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立足点; 核心层次是民族发展,全面实现民族发展是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着眼点,这是邓小平民族理论 的重大建树; 中心层次是政策和制度保障,真正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着重点; 目标层次是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 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归宿点。
17
(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 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 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帮 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 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 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 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 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 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 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21
一九九九年九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 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五十年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 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 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九年九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 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新中国 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 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 的拥护,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
26
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求在统一的祖国 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互 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各民族和睦 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牢固树立“三 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不断巩固和发展平 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同致力于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
9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体系
科学地阐明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内涵;全面揭 示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全面阐述了马克 思主义民族观;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是解决我国现 阶段民族问题的核心;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提出维护 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旗帜鲜 明地提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坚决反对三股势力; 明确提出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突出地阐明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强调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全面总结系统地概括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 本观点和政策。这些新概括、新论断极大地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宝库,表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 集中反映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 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民族问题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包含 着以下重要观点: (1)“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问题 关系国家兴衰存亡。 (2)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发展繁荣 的时期,但民族问题依然是长期的、复杂 的。 (3)科学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江 泽民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 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 家方面的关系”。
14
(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 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 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 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 距,将长期存在。 (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 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 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 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15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 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 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 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 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 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 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 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 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 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 严。
10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 的民族理论体系——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 的新发展
(1)进一步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 的高度,强调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2)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 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这 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11
(3)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八个字(增加“和谐” 二字)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位,这 是新的发展。 (4)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 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为主题。 (5)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 本理论和政策作了新的总结和概括。
12
2005年5月27日至28日,中央在北京召 开了继1992年和1999年之后的第三次中央 民族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的讲话对相 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充分阐述。其后,《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决定》又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 点做了十二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族理论趋于完整和系统化。
27
3)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 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集中统 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自 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 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
28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点
一是统一与自治的正确结合
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 三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 四是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结合
22
3、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民族政策 的基本内容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的处理我国 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3
1)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 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 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 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 法权利和利益。 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 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 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 法和法律的尊严,不允许有任何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殊 公民。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在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上,提出了著名的“三个 离不开”的重要思想。 (5)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 裂。 (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把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并列为我国的三项基 本政治制度。 (7)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专 门人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
1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 基本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包含一系列紧 密联系而又融会贯通的基本观点,涵盖当代中国 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 索的智慧结晶。这些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 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 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 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18
三、以十八大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正确贯 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 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 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 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 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4
平等是公平正义不是平均主义 鉴于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与汉族总体相比有一定差距,中国的少数 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 权益保障。
25
2)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 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 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 互相帮助。民族团结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 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 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之一,其思想来源是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的 基本原理。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族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经历了邓小平 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 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三个阶段,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成熟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 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9
1、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 关键是全面正确地贯彻和落实好民族政策 2、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符合 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0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正确贯彻落 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针对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自治区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 刘仕国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 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基 本观点 三、以十八大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民族理论发展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 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