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煤炭市场分析与未来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煤炭市场分析及未来前景
自2006年以来,煤炭的生产和需求规模一直比年初的预期要大,但生产和需求的增长仍显着下降,对煤炭市场过剩的压力也有所增加。

由于煤炭需求大于预期,铁路运输瓶颈,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市场合理性,煤炭市场在过剩压力下仍保持基本稳定运行。

预计下半年和2007年煤炭需求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煤炭过剩压力将继续增加。

在2006年第四季度,由于动力煤消费的旺季和两个节日期间煤矿安全整顿的加强,煤炭市场仍能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2007年可能成为“寒冬”。

煤炭市场。

1. 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煤炭生产和需求规模大于预期,但生产和需求增速仍明显下降
根据有关政策的精神,年初判断,2006年满足需求,正常库存周转的煤炭产量仅需增加6000万吨,煤炭市场将面临更大的过剩压力。

去年年底至年初,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相继颁布。

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景形成了相对乐观的期望。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会是长期的,并且将继续主要由投资和建设驱动。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降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
动力将逐渐增加。

建筑投资是拉动对重工业产品需求的主要动力,因此也是能源消耗和煤炭需求的驱动力。

如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果,则意味着煤炭需求曾经一度的快速增长将进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建议》和《纲要》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中即将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作者曾断定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低于2005年。

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煤炭需求的同比增长率。

它将从2005年的10.9%下降到约5.5%。

考虑到2005年底全社会煤炭存量过大,结合2006年煤炭进出口量的预测结果,可以判断出满足需求的煤炭产量和正常煤炭周转量。

2006年仅需增加6,000万吨(见《中国煤炭市场研究报告2001-2010》第六章第3节),实际增加的6,000万吨以上将被用作盈余,以增加库存压力。

根据近两年的煤炭投资情况和煤炭产能利用情况,很难将2006年的煤炭产量控制在6000万吨的水平,进而判断煤炭市场将面临过大压力。

在2006年。

自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趋势大大偏离了年初的预期。

结果,耗煤产品的产量以及煤炭生产和需求的规模都偏离了预期。

在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表现与最初的预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投资增速并未下降,反而大幅上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其中,煤炭需求驱动力较大的建设安装工程投资增长32.3%。

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可比价格分别增长28.8%和31.8%,分别比上年增长4.6个百分点和8.6个百分点。

煤炭需求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最为敏感。

今年上半年,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2%,比去年同期增长4.4%。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
度,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降。

1至8月的增长率分别为29.1%和24%,较上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和0.2个百分点,但仍大大高于年初的预期。

由于投资增长率大大高于预期,因此许多重工业产品,尤其是许多耗煤产品的产出增长率也大大高于预期。

最初预计2006年总发电量和火力发电量的年增长率为10.5%和10.4%,1月至8月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2.7%和13.8%。

粗钢和生铁产量的年增长率预计为13.6%和12.1%,1月至8月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8.6%和20.9%。

合成氨生产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6%和5.5%,上半年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1%和6.7%。

可以看出,与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密切相关的水泥,钢铁等产品的产出增长率具有较大的预测偏差。

由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状况决定的发电量预测偏差相对较小。

煤炭需求和煤炭产量的预测结果也有相应的偏差。

预计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煤炭需求实际增长8.1%,比原来的预测高2.6个百分点。

估计煤炭产量约为14.67亿吨。

同比增长6.2%[1],增加了9,200万吨,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预测,即为了满足供需平衡的要求,煤炭产量将每年增加6000万吨。

尽管煤炭生产和需求的增长率高于预期,但2005年全年的增长率仍显着下降。

2006年1月至8月煤炭需求增速为9.1%,比2005年全年的10.9%下降了1.8个百分点[2],煤炭产量增速为6.2%,下降了4.5个百分点。

与2005年全年10.7%的增长率相比。

2. 2006年以来,煤炭市场过剩的压力确实增加了。

出现盈余的原因是需求增长放缓和产能加速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煤炭生产和需求的实际运行状况与预期存在很大差异,但对煤炭市场供需状况的基本判断并未显示出重大偏差,过剩压力的确在增加。

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整个社会的煤炭库存增加。

去年年底,煤炭库存已经处于相对较大的状态。

全社会煤炭库存比合理水平多出约1700万吨。

当时,煤炭市场已经显示出过剩迹象。

根据全社会正常储煤天数的变化规律和煤炭生产和需求的增长趋势,到今年年底全社会库存正常水平应降低约2200万吨比2005年底的实际水平要多。

如果减少量少于2200万吨,那么煤炭市场将有过大的压力。

从1月至8月的实际运行来看,整个社会的库存量持续增加。

截至8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为14974万吨,比年初增加1000万吨,增长7.2%。

据统计,社会库存连续8个月增长超过了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2%。

据粗略估算,截至8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较正常水平增加了约3000万吨,比年初增加了约1700万吨。

煤炭过剩有所增加。

第二,靠近流通终端的链节上的过剩压力已略有减少,而煤矿库存压力也有所增加。

从流通压力过大的角度看,去年年底,用户和港口库存过高,煤矿库存基本合理。

自今年年初以来,出现了新情况。

截至8月底,直供电厂的煤炭库存为2425万吨,与年初相比。

增加55万吨,增长2.32%;冶金行业14家重点钢铁厂煤炭库存327万吨,比年初减少27万吨,下降8.25%。

主要煤炭中转港储存煤炭1134万吨,比年初减少289万吨。

下降20.3%;全国煤炭开采企业煤炭库存4537万吨,比年初增加1644万吨,增长56.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电力用户库存的8个月增长少于估计的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1%。

冶金用户和港口库存显着减少。

可以看出,靠近流通码头的用户,港口和其他环节的过剩压力已经减少,煤炭库存压力得到了降低。

它显着增加。

三是执行的实际市场价格略有下降。

自2006年以来,主要合同的价格一直保持稳定。

根据中国煤炭市场网跟踪的市场交易报价,某些地区的市场交易报价存在波动。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但是,根据调查,实际上已经进行了许多煤炭交易。

煤炭质量标准趋于严格,市场上实际交易的煤炭价格略有下降。

简而言之,从市场交易煤炭报价的角度来看,煤炭市场面临着过剩压力,但总体压力相对稳定,表明过剩压力小于预期。

煤炭市场过剩的原因有两个:首先,煤炭消费产品的单位消费指数已经下降。

由于主要耗煤行业的产业整合和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单位产品能耗下降。

据统计,1-8月发电用煤的物理单位消耗指数下降了2.23%;发电用煤的物理单位消耗指数下降了2.23%。

上半年76种重点大中型钢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36%,可比能耗同比下降7.7%,吨钢能耗下降了6.87%。

根据建筑材料协会的介绍,从1月到1月,新干法水泥产量的比例,新墙面材料的比例以及冶金石灰产量的比例(石灰煤消耗量较低)今年八月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煤炭消费指数将大幅下降。

单位消费指标的下降使煤炭需求的增长率大大低于产品产量的增长率。

其次,煤炭行业投资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增长,现在已经进入新煤矿,煤矿扩建竣工投产的高峰期,煤炭产能处于一定时期。

集中释放。

煤炭需求和煤炭生产能力的发展趋势缓慢而迫切,逆向发展使煤炭市场面临过大压力。

3.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煤炭资源整合以及煤炭企业市场的合理增长是2006
年以来煤炭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

煤炭市场运行基本稳定,市场价格未出现大幅下跌,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铁路运输能力的缺乏已成为防止煤矿过度压力传到市场的“保护层”。

自2006年以来,除了大秦线产能增加5,000万吨外,其他煤炭运输线的产能并未显着增加,铁路运输能力总体偏紧,制约了煤炭供应。

7月至8月,大秦线和太阴线的检查和维修过程中发生了事故,曾经影响了山西的煤炭运输。

1月至8月,铁路运输量的同比增长率仅为3.9%,比煤炭产量的增长率低4.1个百分点(煤炭需求研究组的数据)。

根据调查,自2006年以来,大多数煤矿的库存已显着增加,一些主要产煤区不得不租用场地来储存煤炭。

但是,与此同时,煤炭消费地区感觉煤炭供应基本正常,有些地区甚至有些紧张。

主要产区有大量煤炭积压。

同时,用户也不断呼吁敦促煤炭发行。

可以看出,铁路运力的缺乏已经成为阻止煤矿过剩压力从市场传递到市场的“保护层”。

其次,煤炭资源整合有效地防止了煤炭产量的过度增长。

今年是各地实施国家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高峰期。

尚未确定资源所有权和整合计划的小煤矿被大规模暂停和整合,有效地抑制了小煤矿产量的增长,这对于煤炭市场的平稳运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在过剩压力下,煤炭企业的市场合理性确实提高了。

在经历了1997年和2004年的两次主要煤炭市场波动之后,大多数煤炭公司对市场变化采取了更加和平与稳定的态度。

当过剩压力稍有显现时,一些大型煤炭公司便主动减少了煤炭用量。

同时,以前是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小煤矿的生产计划,也增强了其市场合理性,控制过度增产的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主要驱动因素是资源所有权的变化。

山西省最初是由个人承包的。

乡镇煤矿正在将采矿权转让给个人,以寻求补偿。

在承包制中,中小煤矿经常疯狂地生产,不惜浪费资源。

在采矿权归个人所有之后,矿主还积极限制生产,以防止市场急剧下跌,以便为其购买的有限资源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总体而言,煤炭企业的市场合理性正成为调节煤炭供应的重要“调节阀”。

4.未来几个月,煤炭市场将基本保持稳定,但2007年可能成为煤炭市场的“寒冬之夜”
据各种消息来源称,煤炭产能已经超过需求,煤炭产能仍处于集中释放时期。

可以预见,未来两年煤炭产能过剩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从市场水平反映,供过于求的压力继续存在。

从目前各方面的发展趋势来看,2006年第三季度煤炭市场的过剩压力正在进一步增加,但预计2006年煤炭市场将基本保持稳定,而2007年可能成为“寒冬之夜”。

在煤炭市场。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如下: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略有下降。

自2006年以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6年全国人大制定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策,该政策未得到认真实施,投资
建设热潮尽管中央政府已提高贷款利率,但这种情况一直在上升。

发行定向票据,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经济措施,但效果不大。

他们最终迫使中央政府高层“激励真正的精神”。

以新丰电厂的处罚为标志,对违法投资“真实”执行。

紧随其后的是一系列更加有力的“联合拳”,如收紧土地政策,清理“亿元”新项目等,并开始了新一轮的有力调控。

可以预见,一些非法项目将被制止。

新项目的建设也将大大减少。

同时,大多数重工业已经是过剩或潜在过剩,市场实体的投资热情正在降温。

基于此,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特别是重工业投资的增长率将下降。

预计经济运行形势将回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投资的过度依赖”的调整方向。

煤炭需求的增加和煤炭产量增加的减少都在增加。

与2005年全年相比,2006年1月至8月的煤炭需求增长率下降了两个多百分点。

预计2006年和2007年全年的煤炭需求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

做出此判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如前所述,投资增长率将下降;第二,投资增长率将下降。

二是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在投资结构上,工业投资,特别是重工业投资,将从产能扩张转向产业升级。

投资建设项目的技术含量将继续提高,高耗能产品投资的消费强度将大大减弱。

在产业结构方面,大多数重工业都面临着过大的压力,目前正处于产业整合的顶峰。

加快淘汰低效率和高能耗的生产工艺,在生产结构中大规模和先进工艺的比例将迅速增加。

结构优化将使单位投资重工业产品的消费和单位重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费处于相对较快的下
降通道。

基于此,预计未来几个月,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煤炭消费产
品的产量增长将呈现下降趋势,煤炭消费指标将大幅下降。

因此,煤炭需求增速将进一步下降。

同时,由于取消了煤炭出口退税,煤炭净出口难以回升,有可能继续保持净出口下降。

随着整个社会煤炭存量的增加,煤炭产量的增长只能随着需求增长的下降而回落。

资源整合已逐渐脱离高峰期,生产能力持续快速增长。

2006年上半年是煤炭资源整合的高峰。

目前,各地资源整合矿山正在逐步恢复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多个煤矿合并并合并为一个煤矿之后,煤炭的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近年来,由过度投资形成的煤炭生产能力目前正处于集中释放时期,因此,当综合煤矿处于停工状态时,煤炭市场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可以预见,在资源整合的高峰期逐步走出的过程中,未来两年煤炭产能的增长将进一步增加,这与需求的增加和产量增长的明显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未来几个月,煤炭市场应该能够保持基本稳定的运行。

大秦线大修任务完成后,月轮事故的影响基本消除,秦皇岛港的煤炭库存自9月以来持续增加,对煤炭过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但是,未来几个月煤炭市场应该能够保持基本稳定的运行。

首先,冬季煤炭储存的高峰期将在10月中旬至后期进入。

第四季度是动力煤消费的旺季,煤炭需求将季节性增加。

二是元旦,春节期间加大安全整顿力度。

2007年铁路运力的增长可能会超过煤炭需求的增长,而今年可能成为煤炭市场的又一个“寒冬之夜”。

集中生产能力的释放,是否可以将集中生产能力转化为有效的市场资源供给取决于运输。

2006年煤炭市场能够保持基本稳定
的主要原因是铁路运力的增长远小于煤炭需求的增长。

如果2007年铁路运力的增长仍然大大小于煤炭需求的增长,那么铁路运力不足仍然可以起到“保护层”的作用,以防止过剩的煤炭产能转移到过剩的市场资源中。

但是,铁路运力确实有可能大幅增加。

首先,2007年大秦线的产能将比2006年增加5000万吨;二是双轨改造完成后,神朔黄线将形成较大的运输能力。

同时,沧州港(黄hua港的转运能力也在提高,2006年7月全面铺设的黄湾铁路开辟了一条从西向东运输煤炭的新便捷通道。

,为深黄铁路煤炭运输的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其他煤炭运输铁路技术改造项目也将见成效;总之,由于煤炭需求增长的显着下降,铁路运输的增长煤炭产能的增长完全有可能超过煤炭需求的增长,到那时,煤炭产能的快速增长可能会转变为有效的市场资源供应,从而增加了煤炭市场的过剩压力,2007年是1997年之后的第十年。

今年的10年轮回可能会成为煤炭市场上另一个“寒冷的冬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