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要有过程的。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课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多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的来的。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为学生创设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另外,对学生来说,既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又需要有坚实的知识作为创新基础。要迅速把握知识,必须学会学习,而在
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获得必要的知识,,打下创新的基础。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创新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为创新提供条件。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从而诱发他们去积极探索,创新。
2.鼓励质疑问难,让学生会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索才能产生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这是激发创造的重要条件,尤其要鼓励学生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善于质疑,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欲望。
3.发挥合作优势,让学生能创新。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组成学习小组,可以充分运用集体的力量,使班级、小组、个人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应优先让那些不发言的学生说说对所讲内容的见解,并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小组讨论
解决达成共识,然后归纳、整理,全班交流。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实践证明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潜能,都有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使每个学生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适宜的数学活动,拓展书本知识。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叶圣陶说得好:“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的越多。”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有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了统计图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制作各种统计图表。在实践活动中,特别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自己去研究,哪怕学生只是一点小小的发明或发现,教师都应大胆地给予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给学生以更多的爱,学生创新
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为了智能的开发,为了创新意识的培
养,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爱。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学生以鼓励的眼神,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时可以说“别着急,你再想一想。”这样,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缓和,思维会立刻活跃起来,问题可能就会较快的得到解答。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就会怒目而视,板起面孔大吼,结果往往是学生思考出的问题也不敢讲,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肯定是不利的。
实践证明,爱能激发智力,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爱学生,尤其对学困生或淘气的学生更要爱。如果教师对学生一味苛求,一点错误都不能犯,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受到打击,创新意识就会被扼杀。相反,老师若真心的爱学生,教学氛围就会民主、宽松、和谐,教师就能正确看待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避免引起学生紧张害怕心理。因为心理焦虑会禁锢学生的智力活动,阻碍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营造学习氛围和创设适宜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如此下去,必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