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综合实践》实验指导书2011

《工业工程综合实践》实验指导书2011
《工业工程综合实践》实验指导书2011

实验指导书《工业工程综合实践》课程

学院:

学号:

专业(方向)年级:

学生姓名: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生物机电工程系

2011年 6 月 10 日

1 前言

工业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学习理论、原理而不通过实验、不了解企业、不深入企业现场,不到实践中去,就不能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

通过工业工程综合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原理、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验基本要求

通过工业工程综合实验,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工业工程常用测试方法,熟练掌握有关工业工程分析软件;科学而有效地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要素设计和建立成一个集成系统,并不断改善,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运行;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最终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获取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3 实验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讲解、演示后,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做完每个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动手能力。

4 综合实验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如下表:

5 实验内容

5.1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各模块认识(实验一)

5.1.1 实验任务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演示及各模块认识,为后续的4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

5.1.2 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对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了解各模块的功用、特性;

3)掌握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5.1.3 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如图所示。

5.1.4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总体介绍;

2)操作演示内容包含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生产线、模拟生产车间环境物流、生产监控分析、信息分析等。

5.1.5 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功能框图。

2)简述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

5.2 动作研究与模特排时法(实验二)

5.2.1 动作研究

5.2.1.1 动作研究实验任务

利用影片分析技术对195型喷油泵装配过程的操作单元进行细微动作研究,寻求最佳作业动作。

5.2.1.2 动作研究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掌握影片分析方法。

2)掌握细微动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3)学会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动作。

4)熟练使用动素分析软件(工业工程分析软件)进行细微动作研究。

5.2.1.3 动作研究实验原理

(1)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动作分析在方法研究中属于第三层次,它是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体的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发现作业者无效的和不经济的动作,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减轻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影片分析方法

影片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者用摄影机以较高的速度将研究内容拍摄下来,再以正常的速度来放映,从慢动作图像中对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作业动作重复程度高以及操作速度快的场合。因为在上述场合一般用目视分析的方法很难看清动作完成的详细过程,更难发现其中的优秀动作或者多余和笨拙的动作。而用影片分析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由于技术的发展,多采用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输入电脑以后,再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播放,可以根据需要用任意速度慢放,甚至能够做到一帧一帧放映,满足动作分析的要求。

(3)18种基本动素

人的动作虽有千变万化,但构成这些动作的基本动作是很有限的,这些基本动作称之为动素。按照有关国际标准,这18种动素的符号、名称、缩写、颜色如表1所示。

(4)动素的分类

以上18种动素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大类:

1)有效动素。有效动素是指对操作有直接贡献的那些动素,包括伸手、握取、移物、放手、装配、拆卸、使用、发现。

2)辅助动素。辅助动素是指对操作起辅助作用的那些动素,包括寻找、选择、检查、持住、定位、预定位。

3)无效动素。无效动素是指对操作没有任何作用的那些动素,包括计划、休息、迟延、故延。

5.2.1.4 动作研究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1)计算机。

2)视频播放软件。

3)观测板。

4)纸、笔。

5)录像资料。

5.2.1.5 动作研究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使学生通过录像对实际生产现场进行观测,了解工艺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改进方案。具体内容为:运用动作研究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录像,对装配195A型喷油泵从拿泵体至装好推杆体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画出动素程序图,然后运用“影片分析技术”对该工序中的每一操作进行细微动作研究。根据动作经济原则,结合“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分析原则,提出改进方案。最后使用动素分析软件(工业工程分析软件)进行细微动作研究并与人工分析对比。

实验步骤如下:

1)观看录像资料,熟悉装配过程

在计算机上利用视频播放软件仔细观看工人装配195A型喷油泵的录像过程,重点选取从拿泵体至装好推杆体的装配过程。为了能够看清每一个动作细节,选取适当的慢放速度,反复观看。

2)记录每一个动作,绘制动素图

在慢放录像的过程中,用动素符号将操作过程详细记录下来。

观测记录时须集中精力,准确记录每个动作。为避免双手动作混淆,可先记录一只手,然后再记录另一只手。对每一个动素的文字说明应尽量简明扼要,不漏掉每一个微小的动作。反复播放录像资料至记录完毕为止。

3)绘制现行方法的工作地布置图

为了进行分析改进,需要将现行方法的工作地布置情况了解清楚。通过录像资料,用简图的形式把目前的工作地布置情况描述出来。

4)分析改进

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目前的工作地布置和“动素图”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问题的动素,采取措施取消无效动素,尽量减少辅助动素,消除“独臂”式动作,尽量使两只手的动作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从而将装配过程进行优化。在分析改进动作的同时,调整工作地布置,使其能够更加合理,更能满足动作改进的需要。

5)绘出改进后的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

在分析改进的基础上,将改进的方案确定下来,绘出改进后的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

5.2.1.6 动作研究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改进前后的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

2)评价改进效果。

3)动素分析软件(工业工程分析软件)进行细微动作研究并与人工分析对比结果。

4)填写喷油泵装配作业动素分析表2。

表2 喷油泵装配作业动素分析表

5.2.1.7 动作研究思考题

1)划分动素的重大意义何在?

2)现代企业,在趋于机械化、自动化的今天,进行动作研究还有何现实意义?

5.2.2 模特排时法

5.2.2.1 模特排时法实验任务

用模特法确定装配195型喷油泵的标准时间。

5.2.2.2 模特排时法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掌握用模特法确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案。

2)能用模特法正确表示作业者的各种动作,正确区分作业者的同时动作、时限动作和被时限动作。

5.2.2.3 模特排时法实验原理

模特法是预定动作标准法的一种,是作业测定的一种新的技术。运用模特法,无须经过现场测时,只要根据工作物蓝图、工作地布置图和操作方法,就能预先计算出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正常时间。模特法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疲劳研究的结果证明,动作速度太快会造成人的能量消耗过多,易引起疲劳;动作速度太慢,能量消耗也会增加,也容易引起疲劳。速度与能量的关系是,当速度提高1%时,能量消耗也会随之增加约1%;速度下降到某一临界点后再减速l%时,则能量消耗反而增加0.5%。模特法把能量消耗最低的速度作为基准,使操作者的劳动紧张程度适当,因而使劳动者保持充沛的体力。模特法把人的动作与时间融为一体,只要确定了人的动作,就可以知道动作所需的正常时间。

模特法有如下几个特点:

1)动作时间是以手指移动2.5cm所需时间为最小单位(1MOD),身体其他部位动作的时间都用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来表达。

2)模特法把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划分为21种,其中11个为基本动作,10个为身体及其他动作。

3)1MOD的时间值确定为0.129s,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高或降低。

4)动作符号不但表示动作,而且也表示时间。比如M3,即表示小臂的动作,也表示时间消耗为3个MOD。动作符号和时间紧密结合,这是模特法与其他预定时间系统最大的区别,也是模特法的最大特点。

5.2.2.4 模特排时法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1)195型喷油泵。’

2)活扳手、一字形螺钉旋具、尖嘴钳。

3)“动作研究实验”改进后的动素图、工作地布置图。

4)MOD分析表。

5.2.2.5 模特排时法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1人l组,研究内容仍然是195型喷油泵的装配工作。根据“动作研究实验”所确定的标准操作法,分析喷油泵装配过程中每个动作的模特表达式,并记录在MOD分析表中(见表3)。

实验步骤如下:

1)明确195型喷油泵装配的标准作业法

根据“动作研究实验”所确定的改进后的动素图和工作地布置图,明确195型喷油泵装配的标

准作业法。可根据手边的实物按照标准操作法进行模拟。

2)记录左右手的动作分析式

分析左右手的动作,将各自的模特表达式记录在表3中。注意:两只手的同时动作一定要记录在同一行中,并用简短的文字加以说明。

表3 MOD分析表

3)记录MOD分析式

左右手的动作分析式记录完成后,分析记录MOD分析式。要注意分清哪些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动作,哪些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动作,特别要注意分清时限动作和被时限动作。

4)计算正常作业时间

根据表3中的MOD分析式,计算模特值,累加在一起,换算成普通时间,即是喷油泵装配的正常作业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MOD值×0.129

5)确定标准时间

根据上一步骤中计算出的正常作业时间,再加上一定的宽放时间,就成为标准时间。具体计算内容及查阅宽放率,参见“秒表测时”的有关内容。

6)对比分析

将计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值与“秒表测时”所得出的标准作业时间值进行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两个数值应该比较接近,如果相差较大,应分析原因。

5.2.2.6 模特排时法实验报告要求

详细列出模特法确定标准时间的步骤。

5.2.2.7 模特排时法思考题

1)试述模特法的工作原理。

2)模特法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编写人:机电工程学院生物机电工程系方文熙教授

动素分析:通过观察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动作的顺序和方法与两手、眼的活动联系起来详尽地进行分析,用动素记号记录和分类,找出动作顺序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单手等待以及不合理动作、浪费的动作等问题并加以改进的一种分析方法。

参考例:电阻元件插入电路板的动素分析表

29 15

振弦式渗压计作业指导书

word文档整理分享 1、适用范围及依据 (1) 1.1适用范围 (1) 1.2标准及依据 (1) 2、测量原理及仪器结构 (1) 2.1测量原理: (1) 2.2仪器结构: (1) 2.3型号、规格及技术指标 (1) 3、安装埋设 (2) 3.1验收与保管 (2) 3.2仪器安装 (2) 3.2.1 渗压计的安装埋设 (3) 3.3 电缆安装 (9) 3.3.1 仪器电缆接长 (9) 3.3.2 电缆的接长 (9) 4、数据读取与计算 (10) 4.1 人工测量与计算 (10) 4.1.1 仪器与振弦式仪器检测仪的连接 (10) 4.1.2 数据读取与记录 (10) 4.2 自动测量 (12) 4.2.1 自动测量的计算 (12) 5、注意事项 (12) 6、安全与环保 (12) 6.1安全施工 (12) 6.2环境保护 (12) 7、附件 (13)

振弦式渗压计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及依据 1.1适用范围 振弦式渗压计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基岩)内部和其它混凝土建筑物及土体内部,长期观测建筑物或土体内部的渗透(孔隙)水压力,亦可用于观测水库水位的变化,并可同时测量埋设点的温度。渗压计加安装配套附件可在测压管、管道、地基钻孔中使用。 1.2标准及依据 DL/T 5178-2003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60-19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GB/T13606-92 《岩土工程用钢弦式压力传感器国家标准》 2、测量原理及仪器结构 2.1测量原理: 当被测水压荷载作用在渗压计上,将引起弹性膜片的变形,其变形带动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振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读数装置,即可测出水荷载的压力值,同时可同步测出埋设点的温度值。 2.2仪器结构: 振弦式渗压计由透水石、不锈钢 感应膜片、密封壳体,信号传输电 缆、振弦及激振电磁圈等组成。 2.3型号、规格及技术指标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XXX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2010年7月

第一部分:实验与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与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与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而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学习测绘专业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的基本规定,了解仪器的借还手序及仪器的保护、保养等知识,做到爱护仪器,达到实习之目的,防患于未然。 实验与实习规定 1.在实验或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或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和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或学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或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习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或实习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环者应予赔偿。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解析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实 验 指 导 书 自动化工程学院

目录 1实验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1实验二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1实验三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四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特性实验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实验六差动变压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1实验七电容式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1实验八线性霍尔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1实验九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1实验十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1实验十一光电传感器测量转速实验 实验十二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十三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实验实验十四被测体面积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实验* 实验十五气敏传感器实验 实验十六湿度传感器实验

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 说明书 一、实验台的组成 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机箱、传感器、实验电路(实验模板)、转动源、振动源、温度源、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组成。 1、主机箱:提供高稳定的±15V、±5V、+5V、±2V~±10V(步进可调)、+2V~+24V (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连续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连续可调);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智能调节仪;计算机通信口;主机箱上装有电压、气压等相关数显表。其中,直流稳压电源、音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都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在排除接线错误后重新开机恢复正常工作。主机箱右侧面装有供电电源插板及漏电保护开关。 2、振动源(动态应变振动梁与振动台):振动频率3Hz~30Hz可调(谐振频率9Hz~12 Hz左右); 3、转动源:手动控制0转/分~2400转/分、自动控制300~2200转/分。 4、温度源:常温~200℃。 5、气压源:0~20Kpa(连续可调)。 6、传感器:基本型有箔式应变片(350Ω)传感器(秤重200g)、扩散硅压力传感器(20Kpa)、差动变压器(±4mm)、电容式位移传感器(±2.5mm)、霍尔式位移传感器(±1mm)、霍尔式转速传感器(2400转/分)、磁电转速传感器(250转/分~2400转/分)、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1mm)、光纤位移传感器(1mm)、光电转速传感器(2400转/分)、集成温度(AD590)传感器(室温~120℃)、K热电偶(室温~150℃)、E热电偶(室温~150℃)、Pt100铂电阻(室温~150℃)、Cu50铜电阻(室温~100℃)、湿敏传感器(10~95%RH)、气敏传感器(50~2000ppm)等。 7、调理电路(实验模板):基本型有电桥及调平衡网络、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容变换器、电涡流变换器、光电变换器、温度变换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增强型增加相应的配套实验模板。 8、实验台:尺寸为1600×800×750mm。实验台桌上预留了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二、电路原理

《病理学》实验指导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 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 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 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 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 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 实习报告人:××× 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 (程瑞雪)

3、心肌肥大(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 (1)高血压患者心脏体积大于正常,重量增加;(2)切面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为什么?);乳头肌增粗;(3)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4、肝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liver) 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请推测其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5、肾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色苍白浑浊,皮髓质分界不清。 6、脾被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spleen capsule) 脾脏淤血、肿大,包膜(或部分包膜)增厚,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故俗称“糖衣脾”)。 7、胸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pleura) 慢性炎症致胸膜纤维组织增生、增厚、纤维化玻变,呈灰白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 8、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 (1)脾脏表面和切面见一灰白色三角形坏死灶;(2)坏死组织质地干燥、致密稍硬,与正常脾脏组织分界清楚,周围可见暗红色或棕黄色充血出血带。请推测此病变的结局。 9、肾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of kidney)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色黄、质松软、脆、细腻似奶酪,部分坏死物排出形成囊腔。试问有何临床表现? 10、足坏疽(gangrene of foot) 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有何特点? 11、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abscess of liver) 体积增大,切面见一个较大“脓腔”,系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肝脏液化性坏死,坏死物呈果酱样,流失后形成“脓腔”,腔壁上残留未彻底坏死的结缔组织、胆管、血管等呈“破絮状”。试问病人可能有何临床表现? 四、切片观察要点 1、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of bronchus)62-1#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实际版).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 (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 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4 1ε EK U O =。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士15V 电源、土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 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1R 、2R 、3R 、4R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 Ω====3504321R R R R ,加热丝阻值为Ω50左右。 2.接入模板电源上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3W R 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i V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4W R ,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1R (模板左上方的1R )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5R 、6R 、7R 接成直流电桥(5R 、6R 、7R 模块内已连接好) ,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4W R ,接上桥路电源上4V (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

病理学Z作业2

A型题: 1. 肺淤血时,痰中出现的吞噬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大单核细胞 B. 肺泡上皮细胞 C. 心力衰竭细胞 D. 异物巨细胞 E.尘细胞 2. 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 A. 肾 B. 肺 C. 脑 D. 心 E.肝 3. 脂肪变性最常见于: A. 脂肪组织 B. 肺组织 C. 肝细胞 D. 神经细胞 E.淋巴细胞 4. 气性坏疽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 A. 霉菌感染 B. 结核菌感染 C. 恶性水肿杆菌感染 D. 肌肉外伤 E.气肿 5. 有关心肌梗死的病变,下列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A. 病变属贫血性梗死 B. 病变呈灰黄色、干燥、失去正常光泽,周围有充血、出血带 C. 病灶呈楔形,尖端对着心尖 D. 病灶内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E.病灶周围有中性白 细胞浸润 6. 右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 肺、肝及胃肠道 B. 肝、脾及胃肠道 C. 脑、肺及胃肠道 D. 肾、肺及胃肠道 E.脾、肺及胃肠道 7. 细胞水肿的器官光镜下病变特点是: A. 细胞肿大,胞浆内红染玻璃滴 B. 细胞肿大,胞浆呈粉红染颗粒状 C. 细胞肿大,胞浆内大量脂褐素颗粒 D. 胞核肿大,核内有大量粉红染颗粒 E.细胞肿大,胞浆内 1 / 16

有大量空泡形成 8. 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 A. 肝脏出血和结缔组织增生 B. 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C. 淤血和肝细胞坏死 D. 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E.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结缔组织增生 9. 肺出血性梗死形成的重要条件除了肺动脉的阻塞以外,还需有: A. 肺纤维化 B. 严重肺淤血 C. 结核浸润 D. 肺气肿 E.肺出血 10. 下列哪一个是延续性血栓形成的顺序? A. 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 B. 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 C. 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 D. 混合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 E.红色血栓,混合血栓, 白色血栓 11. 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应属于下列哪一项病变? A. 分化不良 B. 不典型增生 C. 不完全再生 D. 癌前期病变 E.适应性反应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 A. 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B. 肺泡壁增厚 C.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D. 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E.肺内支气管扩张 13. 从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组织,称为: A. 变性 B. 发育不良 C. 增生 D. 化生 E.肿瘤形成 14. 引起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 2 / 16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本检测站主要仪器设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提供给检测结果的质量,本站对所有主要仪器设备实行运行中检查(期间核查),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侧滑检验台、车速表检验台、轴(轮)重仪、制动检验台、滤纸式烟度计、HO/CO 气体测试仪、前照灯检测仪、摩托车轮偏检测仪和声级计等主要仪器设备的运行中检查。规定了每一台仪器核查的技术依据、项目及要求、标准仪器设备、方法、周期。当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修理、调整后,必须依照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核查。 3 操作规定 3.1 侧滑检验台 (1) 技术依据: 页脚内容1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8-1996滑板式汽车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 (2) 核查项目及要求: 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3) 核查用仪器设备: 百分表0~10mm,2级 (4)核查方法: 安装好百分表和挡板,用微动工具缓缓推动滑板,当侧滑台示值为3m/km、5m/km、7m/km时,分别读取百分表示值。向左、向右各重复3次,按下式计算示值误差: △i=x i-S i/L 式中:△i——第i测量点的示值误差(m/km); x i——第i测量点的侧滑台示值(m/km); S i——第i测量点百分表3次示值的平均值(mm); L——滑板沿机动车辆行进方向的纵向长度(m)。 页脚内容2

以上各测量点示值误差不超过±0.2m/km。 (5)核查周期 侧滑台的核查周期一般为3个月。 3.2车速表检验台 (1) 技术依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9-1996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检定规程。(2) 核查项目及要求: 车速台示值误差不超过±3%。 (3) 核查用仪器设备: 测(转)速仪60km/h以上±0.6%(2000r/min以上)。(电子计数)(4) 核查方法: 页脚内容3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传感器原理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闻福三郭芸君编著 电子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实验仪器 1、传感器特性综合实验仪 THQC-1型 1台 2、万用表 MY60 1个 三、 实验原理 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 S l R ρ = (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R ?。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 εσE = (2) 式中:ζ——测试的应力; E ——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应力值ζ。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变片测量上述各量,从而做成各种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可分为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金属薄膜应变片。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到应变传感器模块上。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中各应变片R1、R 2、R 3、R4,R1=R2=R3=R4=350Ω。 2、将主控箱与模板电源±15V 相对应连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按图1-1顺时针调节Rw2使之中间位置,再进行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w2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如四根粗实线),把电桥调零电位器Rw1,电源±5V ,此时应将±5V 地与±15V 地短接(因为不共地)如图1-1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按表1-1中给出的砝码重量值,读取数显表数值填入表1-1中。

综合检测仪作业指导书

ZY-06-2012 JMZX -3006综合测试仪操作规程 一、概述 JMZX-3006综合测试仪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智能读数仪。该系列仪器均能对钢弦传感器、电感调频类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该系列仪器有三种型号:JMZX-3001综合测试仪(单弦);JMZX-3003综合测试仪(三弦);JMZX-3006综合测试仪(六弦)。其中三弦、六弦测试仪为多通道综合测试仪,可测量多弦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 JMZX-3006综合测试仪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使用简单方便等特点。仪器体积小、重量轻,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使用携带极为方便。 该仪器配合本公司生产的智能型传感器使用。能在传感器内自动记录传感器编号、系数,自动计算应变、自动检测温度的结果并作温度修正,保存记录测试结果,供以后查阅或送计算机处理。 二、使用方法 (1)传感器接线连接 ①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或压力盒连接:传感器导线为四芯屏蔽线,如传感器配有九芯插头(连接方式为1:红、2:黄或黑、3:兰或白、4:绿),则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如传感器未接插头,可配本公司之转换插头再按红-红、黄-黄或黑、兰-兰或白、绿-绿接线即可。 ②三弦穿心或压力传感器连接:上述传感器导线为六芯屏蔽线,如传感器配有九芯插头(连接方式为1:红、2:黄、3:兰、4:绿、5:橙、6:紫),则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如传感器未接插头,可配本公司之转换插头再按红-红、黄-黄、兰-兰、绿-绿、橙-橙、紫-紫接线即可。 ③六弦穿心或压力传感器连接:上述传感器导线为九芯屏蔽线,该传感器均配为九芯插头,直接插入仪器面板之INP插口即可。 ④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导线为三芯屏蔽线,配专用转换插头后接线,其中红色接传感器红线,兰色接传感器兰线,绿色接传感器黄线。 (2)开机:按“ON/OFF”键 (3)仪器显示时钟及功能提示 测量、查阅、通讯、校时如果连接了温度传感器或温度型应变计(如:JMZX -215AT),仪器还应显示温度值。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汇总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2008年10月

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2)实验中及时分析记录。 (3)按指导书要求书写实验报告,提交打印版(A4)。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进程调度(4学时) 一、实验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机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的处理机调度,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二、实验类型 设计型。 三、预习内容 预习课本处理机调度有关内容,包括进程占用处理机的策略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提示 本实验中共有两个实验题。 第一题: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一>最高优先级优先调度算法 1)优先级简介 动态优先数是指在进程创建时先确定一个初始优先数,以后在进程运行中随着进程特性的改变不断修改优先数,这样,由于开始优先数很低而得不到CPU 的进程,就能因为等待时间的增长而优先数变为最高而得到CPU运行。 例如:在进程获得一次CPU后就将其优先数减少1。或者,进程等待的时间超过某一时限时增加其优先数的值,等等。 2)详细设计 优先权调度算法: 1、设定系统中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PCB)表示,

进程队列采用链表数据结构。 2、进程控制块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需要运行时间、已用 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3、在每次运行设计的处理调度程序之前,由终端输入五个进程的“优 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4、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人为地指定。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 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5、采用优先权调度算法,将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就 绪队列。用头指针指出队列首进程,队列采用链表结构。 6、处理机调度总是选队列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优先数办法,进程每 运行一次优先数减“1”,同时将已运行时间加“1”。 7、进程运行一次后,若要求运行时间不等于已运行时间,则再将它加 入就绪队列;否则将其状态置为“结束”,且退出就绪队列。 8、“就绪”状态的进程队列不为空,则重复上面6,7步骤,直到所 有进程都成为“结束”状态。 9、在设计的程序中有输入语句,输入5个进程的“优先数”和“要求 运行时间”,也有显示或打印语句,能显示或打印每次被选中进程 的进程名、运行一次后队列的变化,以及结束进程的进程名。10、最后,为五个进程任意确定一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运行并调试所设计的程序,显示或打印出逐次被选中进程的进程名及其进程控制块的动态变化过程。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 感 器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电位器传感器的负载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桥的工作原理及零点的补偿; 2、了解电位器传感器的负载特性; 3、利用电桥设计电位器传感器负载特性的测试电路,并验证其功能。 二、实验仪器与元件: 1、直流稳压电源、高频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 2、电阻若干(1k, 100K);电位器(10k)传感器(多圈线绕); 3、运算放大器LM358;

4、电子工具一批(面包板、斜口钳、一字螺丝刀、导线)。 三、基本原理: ?电位器的转换原理 ?电位器的电压转换原理如图所示,设电阻体长度为L,触点滑动位移量为x,两端输入电压为U i,则滑动端输出电压为 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时,其特性称为负载特性。当电位器的负载系数发生变化时,其负载特性曲线也发生相应变化。 ?电位器输出端接有负载电阻时,其特性称为负载特性。 四、实验步骤: 1、在面包板上设计负载电路。 3、改进电路的负载电阻RL,用以测量的电位器的负载特性。 4、分别选用1k电阻和100k电阻,测试电位器的负载特性,要求每个负载至少有5个测试点,并计入所设计的表格1,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五、实验报告 1、 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设计原理。 2、 列出数据测试表并画出负载特性曲线。电源电压5V ,测试表格1. 曲线图:画图说明,x 坐标是滑动电阻器不带负载时电压;y 坐标是对应1000欧姆(负载两端电压)或100k 欧姆(负载两端电压),100欧和100K 欧两电阻可以得到两条曲线。 O 1 2 3 4 5 UK UR1UR2 3、 说明本次设计的电路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思路,并总结本次实验中遇到困 难及解决方法。

病理学 作业习题

※<绪论> 1、名词解释: 病理学病理变化活检免疫组化 2、简答题 (1)为什么说病理学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桥梁课? (2)临床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有哪些?哪一种最常用? 5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适应 > 1、名词解释:萎缩化生变性脂肪变性虎斑心心肌脂肪浸润脂褐素坏死凝 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溃疡窦道瘘管空洞机化凋亡 凋亡小体 2、问答题 (1)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2)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 (3) 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 (4)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5) 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

后果? (6)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7)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8) 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 (9)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10) 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11)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12) 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13)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14)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3、病案分析 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5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名词解释:修复再生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接触抑制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瘢痕组织创伤愈合一期愈合瘢痕疙瘩

压力传感器测量误差不确定度分析

线性压力传感器(静态)基本误差不确定度评定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张攀峰 李德辉 韩晓飞 孙俊峰 1、评定依据:JJG 860-1994 《压力传感器(静态)》 JJF 1059-1990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2、测量方法: 检定/校准、检测装置由标准器(在此为0.02级活塞式压力计)、压力源、三通接头用导压管连接起来而组成,导压管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连接起来,连接处不得泄漏,外加对传感器供电电源,并由数字电压表读取传感器输出。通过采用多次循环测量确定被测传感器工作直线方程的方法进行检定/校准、检测。 3、数学模型 依据JJG 860 — 1994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可知,线性压力传感器的基本误差公式为: A =±(ξS +ξLH )------(1) 式中:A ——传感器各检定/校准、检测点的基本误差(以绝对误差表示) ξLH ——传感器各检定/校准、检测点系统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 方差和灵敏度系数 ()()() () 22 222212------+=LH S u C u C A u ξξ

式中:灵敏度系数C 1=C 2=1 则: 4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5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5.1 由被检定/校准、检测传感器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 (ξS ): 用0.02级活塞压力计检定/校准、检测由北京中航机电技术公司生产CYB —IOS 型,编号为2H2883,测量范围为0—80MPa,0.25级传感器的0MPa 、10MPa 、20MPa 、30MPa 、40MPa 、50MPa 、60MPa 、70MPa 、80MPa 点,分别读取被检定/校准、检测传感器各点四个循环读数如下表所示: 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标准偏差为s : ()()() () 3222------+=LH S u u A u ξξ) 4(21 2 1 2------+= ∑∑==m S S s m i Di m i Ii

C语言实验指导书(刘联海20131106)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1) 实验2 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3) 实验3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5) 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7) 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10) 实验6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 (13) 实验7 数组 (16) 实验8 函数 (18)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熟悉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最后运行得到结果的过程及各过程的作用; 3、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征与书写规则,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 4、初步理解程序调试的思想,能找出并改正C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二、实验内容 1、熟悉上机环境 ⑴熟悉VC++6.0集成环境,重点是其中常用菜单、工具按钮的功能; ⑵在D盘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文件夹,文件夹以班名+学号后两位+姓名来命名(如:应用1105张三);分别创建、编辑并运行下列程序,初步熟悉C源程序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方式。 #include main() { printf(“This is my first program!\n") ; }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分两行输出自己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3、程序改错调试 以下给定程序的功能是在屏幕上显示“Welcome to You!”,其中存在3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调试程序使其能运行得到正确结果。 #include mian() //1 { printf(Welcome to You!\n") //2 } 4、选做题 ⑴自学教材P47内容以及附录B中的字符与ASCII码对照表,编程输出以下图形: ? ? ⑵编程输出如下通讯录功能菜单界面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毅李学勤编著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2004年9月

目录 C S 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单臂单桥) (3)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交流全桥) (6) 实验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 (9) 实验四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14) 实验六霍尔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17) 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1)

CS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本仪器是专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热电偶、电容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光纤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压变式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件,以及低频振荡器、音频震荡器、差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等信号和变换器件,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大量的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仪器,必须对实验中使用涉及到的传感器、处理电路、激励源有一定了解,并对仪器本身结构、功能有明确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必须在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2、迭插式插头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防止插头折断。 3、对从各电源、振荡器引出的线应特别注意,防止它们通过机壳造成短路,并 禁止将这些引出线到处乱插,否则很可能引起一起损坏。 4、使用激振器时注意低频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不要开得太大,尤其是在梁的自振 频率附近,以免梁振幅过大或发生共振,引起损坏。 5、尽管各电路单元都有保护措施,但也应避免长时间的短路。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双平行梁用附件支撑好,并将实验台上不用的附件撤 去。 7、本仪器如作为稳压电源使用时,±15V和0~±10V两组电源的输出电流之和 不能超过1.5A,否则内部保护电路将起作用,电源将不再稳定。 8、音频振荡器接小于100Ω的低阻负载时,应从LV插口输出,不能从另外两个 电压输出插口输出。

《病理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病理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第1-3章 1、举例说明病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病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1)引起疾病:没有致病因素就会发生疾病。例如,没有白喉杆菌就不会引起白喉;(2)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例如,白喉杆菌决定所患疾病是白喉,而不是结核病或乙型脑炎。条件是在病因存在的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例如,结核病的病因是结核杆菌,但多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发生,所以营养不良是结核病的条件。 2、简述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及认识脑死亡的意义。 答: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是:(1)不可逆的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2)自主呼吸停止;(3)颅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流停止。 认识脑死亡的意义:(1)充分利用死体材料,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2)节省人力物力;(3)伦理的许可,对死者的尊重。 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 答:肺动脉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数量及栓子的大小:(1)栓子大多来自下肢深静脉,栓子较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引起猝死;猝死机制: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2)栓子较小、数量少,栓塞少数肺动脉小分支,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因为肺组织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供;(3)栓子小,但数量多,栓塞与多数肺动脉分支,引起急性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猝死;因为栓塞与多数分支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大,引起支气管动脉痉挛,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呼吸阻力。 4、试分析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答: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从多方面启动凝血系统:①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②内膜损伤→释放组织Ⅲ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③内膜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易

蒸发光检测器校准方法作业指导书分析

编号:JL13-理化-作业-121 蒸发光检测器校准方法 作业指导书 编写: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理化实验室

蒸发光检测器校准方法作业指导书 1 使用范围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或修理后的蒸发光检测器的校准。 2 引用文献 《液相色谱仪ELS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简介与校准方法研究》广东省计量院JJG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蒸发光检测器使用说明书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型通用性的HPLC质量检测器:其主要特点在对于没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比如皂甙、内酯、糖类等化合物,在ELSD上会有响应,而且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进行梯度洗脱分析。在我国中药、食品等检测领域有着广乏的应用。 4 概述 通常,蒸发光检测器的结构是由雾化器蒸发、漂移管和光散射池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雾化器与分析柱出口直接相连,柱洗脱液进入雾化器针管在针的末端,脱洗液和充入的气体(通常为氮气)混合形成均匀的微小液滴,可通过调节气体和流动相的流速来调节雾化器产生的液滴的大小。漂移管的作用在于使气溶胶中的易挥发组分挥发,流动相中的不挥发成分经过漂移管进入光散射池。在光散射池中,光源照射雾状颗粒产生散射光,经光电倍增管收集,根据散射光强正比于溶质粒子数目和粒子大小,样品组分含量得到检测。本校准方法主要依据《液相色谱仪ELS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简介与校准方法研究》和JJG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对蒸发光检测器的校准进行了规范。 5 计量性能要求 5.1外观 5.1.1 蒸发光检测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日期和仪器编号、制造厂名、国产离心机还应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5.1.2 仪器外观不应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 5.1.3 仪器的各紧固件和电缆接插件均应紧固,插接良好;各运动件运行平稳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