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孩子的生活

山区孩子的生活

山区的孩子家里大都是好几个孩子,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家境较好的也上了几天学,就辍学种地或照顾弟妹,镜头随着一位小姑娘来到她家。那是怎样的景象呀,几张破烂的床紧挨在一起,烧饭的锅上面都是口子,小姑娘随着镜头告诉记者,午饭几乎吃不饱,爸妈都下地了,她得照顾三个弟妹。还有几头猪需要她喂养。小姑娘的回答让人心酸。记者也更咽了……山路难走,每当下雨天上学或砍柴时,泥泞的道路……这些孩子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啊!每天要靠双脚走上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

今天,我上网是浏览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真实的介绍了山区孩子的生活。第一张图片——山雾弥漫,崇山峻岭。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一轮红日刚刚露出小半边脸,山区孩子们正徒步行走在漫漫的求学路上。第二张,孩子们整齐地站在校门口。我留意了一下图片下方的介绍文字——他们穿的不是时尚保暖的棉鞋,而是用废旧的胶皮做的一双双胶鞋。第三张图片我看到了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露天教室。他们仍穿着厚重的棉衣,教室太冷了,他们的脸蛋儿冻得通红,小手不停地来回搓着。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他们取出饭盒。我心想:他们中午会吃什么呢?当我看到下一张图片时,我惊呆了——饭盒里只有干瘪的小白菜,还有一碗底的米饭。对于山区孩子们来说,这是一顿丰盛的午餐,可对于都市那些吃香的,喝辣的孩子们来说,这简直就无法下咽!

为了上学,他们可以省点吃,省点穿,但绝不能省点学。尽管父母在外打工,但他们不贪玩儿,有自我约束能力,那一张张奖状展现出他们学习的勤奋。作为新世纪儿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 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 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 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 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 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 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 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 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 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 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 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 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 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 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 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写照他们的生存状况依然让人关注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写照他们的生存状况依然让人关注(组图) 2010-07-03 09:06:1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花了很长时间从支教期间的数百张照片中选取了这样的一组图片,四年支教岁月,偏远贫寒的山村,这些图片成为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在城市或者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最偏远的山村,因为自然和社会原因,那里依旧贫寒,父老乡亲的生活依然艰辛,山里孩子的生存状况依然让人关注,这组图片所展示的正是这样的生活境况,但是,又不仅仅是这样的境况,透过这一张张面孔,我们会看到善良,纯真以及孩子们身上透露出来的坚强。(作者;吴祥) 吃映山红花瓣的男孩:两个小男孩子在山上放牧,铝锅里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午餐,注意那不是菜,而是一种名叫映山红的野花的花瓣,虽然看起来色泽绚丽,不过吃起来却十分涩味. 沉思的女孩和男孩:这是一次家访时偶然拍得的图片,两个孩子蹲在一间倒塌的房屋前,他们的眼神似乎有些迷茫无主,生活的艰辛让他们的童年也感到沉重. 站在教室门口的男孩:在一所名为地基坝的乡村小学门口,两个男孩正等着老师来上课.四壁透风的教室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孩子们的老师正在田里取泥,准备修补墙上的缝隙. 背小孩的小孩:这样的场面在偏远山村或许并不少见,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的背上已经开始有另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看上去让人心酸,却又让人深思. 削地瓜的女孩:看看女孩身前身后的物品,就不难想象这个家庭的家境,这是我的一个学生的妹妹,她的父母都在小煤矿打工时受了伤,生活状况一直都比较清苦. 玩细竹块的女孩:在一个名叫弯河组的小寨子里,这个小女孩正和一群孩子挥舞着小竹块打闹,欢畅地笑着.可是当小女孩面对我的镜头时,怎么都不愿意笑了,因此图片中可爱的小女孩显得有些郁闷. 留守在家的小男孩:这是贫寒山村人家常见的境况,支教那几年中走过很多这样的家庭,而每一次走进这样的家庭,看到这样的孩子,心中都会涌起一股帮助他们的冲动,可事实上我们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接受资助的男孩:2002年深圳感恩工作室到山里资助学生,这是其中接受资助的孩子之一,当天他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镇上,这个时候他明显有些疲惫不堪了,但他还得走三个小时山路回到遥远的山村小学. 站在背篓前面的女孩:面对我们的镜头,小女孩子腼腆地笑了,显得很可爱,真心祝愿她以后的生活也能多些笑脸. 放牛的小孩:两个小孩看护着这一大群牛,这些牛是整个寨子里的,由各家各户轮流看护,那些未成年的小孩承担了这样的责任,你不得不心生佩服,城里的小孩子在这个年龄在做些什么呢?或许依旧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 教室门口的男孩:在教育门口,小男孩孤独的身影和破败的教室组成一幅厚重的风景,盼望着,这样的人文风景尽快地消失. 微笑的孩子:在阴暗的教室里,孩子们面对镜头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这让阴暗潮湿的教室里也多了很多生气,而我的心境似乎也明快了很多.孩子们始终是很可爱的.

穷孩子没有春天

穷孩子没有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从小被灌输并认定的世界观:知识改变命运,逆境辈出英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2008年12月,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也感慨,“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 哪些障碍,垫高了陆铭这样的孩子考入名校的门槛?封锁了他们努力向上攀爬的通道?知识改变了陆铭的命运,可绝大多数寒门子弟还有机会改变自己命运的吗? 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以军事、师范等方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向上流动倍感艰难的不仅仅是农村少年。2004年,厦门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对全国34所高校的生源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普通工人阶级子女考入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比例分别减少了7.9%与5.6% 这是超级中学与省重点中学选拔机制的结果:根据单独招考成绩,排在最前的直接入学,后面的根据相差的分数缴纳赞助费,此外还普遍存在拼爹妈的条子生、择校生。农村孩子,尤其是远离省会城市的农村孩子,即便再努力,表现再好,考入超级中学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不平等的起跑线 超级中学的出现,很大程度成就于近年系列高考新政,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的机会,大多被各省最富竞争力的高中包揽。例如,全国十三所外国语学校,每年最优秀的学生都可直接保送进入北大清华。陕西超级中学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被西安的五大名校垄断。 裸分考上北大清华的几率越来越小。据来自北大招生办的信息,2010年北大在某省招收的70名文理科学生中,只有10人没有任何加分,其余60人则通过自主招生加分、政策性加

浅析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

浅析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 浅析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一、招聘需求引出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 “什么人合适读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企业在招聘学生时会考虑些什么因素。”这基本是物流管理专业校企交流时必谈的话题。当然,不同类型物流企業答案各异,但有一观点却异常统一:物流企业希望招来的毕业生,能吃苦、听话,如果能够选择,更愿意选择穷家孩子。换句话说就是:穷孩子更合适从事物流工作(物流工作只包括刚毕业然后从事物流的基层工作,不包括中高层的物流工作)。 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搜索各大物流企业招聘广告,发现有一要求是统一的:应聘者能吃苦耐劳。观察发现,物流企业在校园进行现象招聘时,对大部分参加面试的学生都会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家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你的家庭状况怎样?最后发现录用名单中,农村和穷家庭的学生占据大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以下案例应该可以说明物流招聘企业的心声:某物流企业管理者在某次学校招聘时,发现一位家境不错的优秀毕业生,然后录用,但该毕业生上班第一天,学生家长就给管理者来了几次电话,主要是问孩子怎样,是否合适做物流工作,最后还特意的向管理者交待,别让他孩子工作太辛苦,多照顾孩子一下,孩子吃苦能力不好。没过几天,该毕业生就提出离职,原因是他家人反对他从事这工作,认为物流工作辛苦。如果单从上述分析来看,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的观

点是正确的。 二、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错觉分析 如果从真正的意愿来看,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应该是一个伪命题,从行业的性质来说,没有任何行业规定要求工作必须是穷人或是富人才合适,否定了“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的观点,但为什么会出现“穷孩子才合适物流工作”的错觉呢?这才是问题的实质。错觉的原因主要是如下二方面造成。 1.物流企业的原因 很多物流企业认为现在学校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符,学生又没工作经验,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实质的东西或利润,而且还得再花时间和金钱去培养,所以一般重要岗位不会招聘毕业生,留给毕业生的都是一些最低端、流动性大的岗位。最后造成企业在学校进行招聘时,没有学生去应聘,企业只能抱怨说学生要求高、人才难招;即使被招聘成功的学生,流失率也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流失率达50%左右。物流专业学生流失率为何如此高,通过跟踪毕业生发现:觉得企业对他们不重视是首要原因。招聘成功的毕业生,开始基本被安排在一线岗位历练,如果一开始就难以接受这样安排的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坚持,很快就会选择离开;即使所谓能吃苦的穷孩子毕业生能坚持,但通过几个月适应和努力后,还是发现岗位原地不动的,最后也会选择离开。这种感觉不断循环后,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读物流专业无用论,毕业后就是去做劳力的。自然,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在选择报读专业时,物流管理专业首先放在排

日本人真实的生活 看完吓一跳!

日本人真实的生活看完吓一跳!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定居日本,了解中国,也慢慢看懂了日本。今天我们来通过衣食住行和购物等各方面来对比一下两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希望大家也能平静客观地了解中日之间的差别。 首先说购物,说买高档品。日本的私家车是很普通的东西,日本人的月工资是25~4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万元)。通常在银行、大手企业、IT和IT关连公司、商社、政府部门、自营业者的月收入更高,通常日本普通的大手企业(大型企业)普通正式员工的工资都在每个月40万以上,甚至更高(包括每年两次奖金)。根据日本厚生省的调查,日本会社员的平均月工资在50万日元以上,但我所知道的普通员工,每个月也就三十几四十万日元。 而日本一台普通家用车的价格不到200万日元,普通车型的价格与中国同价,甚至更低,也就是说用四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私家车。但日本人把车当成消遣或生活工具,比如我家买的节油丰田车BLIIUS一年能开上三十或四十几次就差不多,东京交通方便,坐电车可以四通八达。 当然日本普通的数码照相机、摄相机的价格比在中国还要便宜。比如可以用3万日元买在中国出售价格在3000人民币左右的相机。也就是说一个日本大公司的员工,可以用月工

资的十几分之一,购买中国外企白领一个月工资才能买到的东西。这我们称是生活质量的问题。 日本人的住房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楼既日本人叫“一户建”,也就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小别墅。 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楼既日本人叫“一户建”,也就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小别墅。价格在3000万日元至5000万日元之间,折算人民币是在210万~350万人民币之间,是一户家庭6~9年的收入总和。这个价格正是中国北京或上海同等面积的房价。但在日本的平均收入却是北京、上海收入的十倍甚至更高。 日本人可以轻松的贷款买房,比如一套4000万日元的别墅,首期只有100万日元,然后每个月还10至15万日元的贷款,30~50年还清。而在中国,贷款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条件,而且贷到款以后,一套40万人民币的住房,首期也要交10万人民币以上,然后也是几十年还清。但还贷款的数额却是一户家庭超过10年、甚至20年的收入总和。 但是,日本人住的是五六个房间、有私人停车场和小花园的家庭一户建(别墅);而中国人住的是两室或三室一厅。国内买的房子首付款是三十多万,而后是二十年还清,奇怪的是面积含公摊面积,这与日本大不相同。 日本的交通方便只要到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交通环境比北京、比上海要强上多少倍。

贫困山区孩子生写照他们生存状况依然让人关注

贫困山区孩子生写照他们生存状况依然让人关注

————————————————————————————————作者:————————————————————————————————日期:

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写照他们的生存状况依然让人关注(组图) 2010-07-03 09:06:1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花了很长时间从支教期间的数百张照片中选取了这样的一组图片,四年支教岁月,偏远贫寒的山村,这些图片成为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在城市或者在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最偏远的山村,因为自然和社会原因,那里依旧贫寒,父老乡亲的生活依然艰辛,山里孩子的生存状况依然让人关注,这组图片所展示的正是这样的生活境况,但是,又不仅仅是这样的境况,透过这一张张面孔,我们会看到善良,纯真以及孩子们身上透露出来的坚强。(作者;吴祥) 吃映山红花瓣的男孩:两个小男孩子在山上放牧,铝锅里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午餐,注意那不是菜,而是一种名叫映山红的野花的花瓣,虽然看起来色泽绚丽,不过吃起来却十分涩味.

沉思的女孩和男孩:这是一次家访时偶然拍得的图片,两个孩子蹲在一间倒塌的房屋前,他们的眼神似乎有些迷茫无主,生活的艰辛让他们的童年也感到沉重.

站在教室门口的男孩:在一所名为地基坝的乡村小学门口,两个男孩正等着老师来上课.四壁透风的教室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孩子们的老师正在田里取泥,准备修补墙上的缝隙.

背小孩的小孩:这样的场面在偏远山村或许并不少见,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的背上已经开始有另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看上去让人心酸,却又让人深思. 削地瓜的女孩:看看女孩身前身后的物品,就不难想象这个家庭的家境,这是我的一个学生的妹妹,她的父母都在小煤矿打工时受了伤,生活状况一直都比较清苦.

阅读理解试匙:再富也要穷孩子

阅读理解试匙:再富也要穷孩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5.再富也要”穷”孩子 澳大利亚属于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亏。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澳洲居民为孩子穿衣时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在澳洲,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也很少见那一位家长会给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上一套绒衣而已。 许多澳洲居民用”粗”来打磨顺境中的孩子。澳洲的污染小,太阳辐射异常强烈,稍不注意,就会被晒得”皮开肉裂”。然而,走在大街上,却不时见到母亲推着婴儿车在炎炎烈日下前进……其

实,那车上并没有遮阳蓬,这些母亲是以此来”打磨”幼小孩子的。对此,你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良苦用心。 曾由外来者在澳洲悉尼一家医院目睹这样一幕:一对夫妻来医院就诊,妻子进诊室去作检查了,丈夫便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外面的大厅等候。女儿口渴要喝水,这位父亲便在身旁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扯了一个免费纸杯,然后进厕所接了一杯自来水(澳洲的自来水经过净化,可以直接引用)递给孩子。其实,这位父亲并不是买不起饮料,他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经理年薪15万之多,而此刻自动售货机上正出售的可口可乐和橙汁,才不过一元一杯。 这种”穷”孩子的现象在澳洲并非个别。每逢给孩子打防疫针的日子这里的儿童保健站里便排起长龙。排队中,家长常将不会走路的孩子”甩”到铺有地毯的地上,任其去爬、去滚,绝对看不见一哭就抱的现象。澳洲人酷爱勇敢着的运动——冲浪,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

父母都常常带孩子去海滩,太小的孩子便光者脚丫自己去玩沙、玩水,稍大一点的孩子便跟着父母下水冲浪。 不过,澳洲人”穷”孩子并不像日本人那样刻意为之,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为未来着想”:既然孩子长大后早晚要离开父母,去独闯一片天地,与其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huáng)恐无助,还部如让他们从小摔摔打打,”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然而这并不算太新鲜的观念,对于那些过分溺(nì)爱孩子的父母来说,是不是该有点启发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意词。(2) 信奉——()刻意——()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 富裕——()简单——() 3、”再富也要’穷’孩子”是什么意思?(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那些事例说明”再富也要’穷’孩子”,请简要写出两个你印象最深的事

生活过的很压抑的句子,真的很现实

生活过的很压抑的句子,真的很现实 寄语:有时候你会异常渴望找个人谈一谈,可是到最终你会发现,往往都谈不出个所以然,慢慢地你领悟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办法用言语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别人也理解不了的。所以,有些话,只能放在心里,让时间告诉你一切。唯有时间是不会欺骗自己的,教你认清生活的真实面目。 1. 或许人生很无奈,生活很现实。我们会苦恼,会不安,会焦虑;我们会抱怨,会自责。但其实,在这个城市的某一处一定会有一个什么让你感到温暖的,感觉到人情味的。当你觉得前方似乎一道迈不过的坎的时候,就想,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好事发生。 2. 我从小就怕黑,小时候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不敢看黑板。 3. 还会有谁记得我怕黑我总会做噩梦, 4. 学会忘记是生活的技术,学会微笑是生活的艺术。 5. 有的时候我很感激生活,但更多的时候我恨生活,生活能把每个人推到巅峰一样会把每个人推向地狱。 6. 让我再看看这寰宇,也许下一刻我的爱人就会来到,沉醉于这缤纷的曲线,用手托住我心的碎片,将它夹入心爱的日记。愿那花瓣中的血液能将你的记忆染红,在那一页纸上画出我心的印记,不需言语,其他一切都无法代替。 7. 小时候枕头都是口水,长大后枕头都是泪水。 8. 一向在感伤中,微笑着带着一丝的沧桑。是平淡?或是向往?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圆,而我却在中间挣扎徘徊,却怎样也走不到尽头。 9. 宣泄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向往天空的,都是寂寞的 10. 玩弄人心的人永远都得不到人心考验感情的人每次都留不住感情。 11.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2. 一段不被理解的感情,需要的不是悲哀,而是时刻,一段遗忘的时刻。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 13. 走过了悲伤,走过了荒凉,却走不到你和我的天长。 14. 你对一个人好时刻长了他会忘记感动。

致山区小朋友的信

致山区小朋友的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致山区小朋友的信》的内容,具体内容:能给山区小朋友写信,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下面我整理了范文,供您参阅!范文一山区小朋友:你好!最近你的身体好吗?有开心的事吗?有谁给你带来烦恼吗?... 能给山区小朋友写信,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下面我整理了范文,供您参阅! 范文一 山区小朋友: 你好! 最近你的身体好吗?有开心的事吗?有谁给你带来烦恼吗? 听妈妈说,你们那里的山路崎岖难行,特别是雨后,更是泥泞,一不小心就会摔交。但是,困难没有吓倒你们,你们仍然顽强地向学校蹒跚前行,从不掉队。你们的校舍低矮、简陋,有的甚至是残破不堪;你们的桌椅高低不平,有的甚至是"缺胳膊少腿";还有那教室前树枝上终年发出哀怨的铜铃......也曾记得那一支支短小的铅笔、一块块已经拿不住的橡皮和一本本已经没有一丝缝隙的计算本......相比之下,让我感觉到我是如此的幸福。同时,也让我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锲而不舍、渴求上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所要积极学习的。我会珍惜眼前的所有,更加努力地学习! 朋友们,我会在远方时刻关心着你们,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让我们

手牵手,做真诚的朋友吧!让我们过上同样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为了我们祖国的将来,让我们一同创造美好未来!让我们一起把努力转 成动力,把动力转成能力,把能力转成智慧,让我们成为一颗颗闪烁的明星,照着祖国的江河山川吧! 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XXX 20XX年XX月XX日 范文二 山区小朋友们: 你们好!能给你们写信,真荣幸啊!你们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上级年级?诶呀,对了,总问你们都记不得向你们介绍我自己了。我是信丰现第一小学五(5)班的一名女同学,我比较喜欢写作、朗读,有点儿偏文科,你们呢?我希望通过写信,和你们交朋友,嗯,如果不介意的话,也可以叫我征征姐姐。 我就先向你们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学校的校园生活吧。 一进校门,正前方是一片操场;左边是司令台;下边是五星红旗,在星期一的时候,全校师生就集中到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每天早晨,迈进校园的第一步,听到的不是吵闹声,而是朗朗的读书声,使人感觉心旷神怡。花儿似乎更加鲜艳,小草更加嫩绿,树木更加挺拔。到了中午,每个班的同学都放声高歌,歌声似乎比什么声音都响亮,更美妙。用我们班的一位

家庭教育再富也要穷孩子的优秀读后感

家庭教育再富也要穷孩子的优秀读后感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穷有穷的道理,富有富的道理,再富有,在保证孩子基本幸福的状况下,穷养才是硬道理。下面是为你的几篇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希望能帮到你哟。 长大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退缩,还不如从小让孩子摔摔打打,在摔打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在澳洲,排队的父母任小孩在地毯上滚、爬,这是最常见不过的事了。年薪15万多的父亲却不肯为女儿买1元多的饮料,父母带上无论年龄大小的孩子去海滩,小一点的孩子自己光着脚丫子在沙滩上玩,大一点的孩子就跟着父母去冲浪,很独立,很勇敢。 我觉得,澳州人这样教育孩子,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他们不像日本人,那么刻意,大冬天光着膀子让孩子跑步。而在中国,孩子都是大人的“小宝贝”、“小皇帝”,半点磕碰都不能有,给自己孩子穿得都是最好的,吃得都是最好的,连书包都帮着。等孩子长大了,澳州孩子往往都比中国孩子强。在我的家,外公外婆什么事都让着我,宠着我,我觉得这样不好,如果我长大了,什么事都不会干,任何一家单位都不会要我,这时,我就会惊慌失措,还不如小时候就“惊慌失措”。爸爸妈妈也是如此,我生病的时候,他们恨不得自己生病,来替代我。因为爸爸妈妈这样把我捧在手心,我就会被外国的孩子给打败。 所以,我觉得,中国人不应该这样照顾孩子,即使这孩子来之不易,但是,每个妈妈都有十月怀胎,但是澳州人的看法却不同,他

们认为应该从小磨练他们,把他们的翅膀练硬,长大后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读《再富也要“穷”孩子》这篇文章时,我被深深吸引住了,读着读着,我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澳洲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他们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孩子,孩子就会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会吃亏,于是澳洲居民从小就磨练孩子。在寒冷的冬季里,孩子们穿的都很单薄。一次一对夫妻来医院就诊,妻子去检查身体了,女儿口渴要喝水,父亲竟去厕所接了一杯经过净化的自来水,难道是这位父亲买不起矿泉水或饮料吗?不是的,他很有钱,他主要是想磨练孩子。还有在炎热的夏季,母亲们推着婴儿车在炎炎烈日下前进,车上竟然没有遮阳篷,在最冷的时候,他们还会让孩子去海滩玩沙、玩水、甚至冲浪,读到这,我思绪万千,忍不住沉思起来……其实,这些家长并不是不爱他们的孩子,他们认为:既然孩子长大后要离开父母,去独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摔摔打打,“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与澳洲孩子相比,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我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从小受到父母细心的照顾、呵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每天上学他们怕我被风吹日晒,天天开车接送,放学后一出校门,沉重的书包就立刻被他们抢过去背在肩上,不让我受一点点委屈,因为我的父母信奉的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面对父母给予的爱,我心安理得地接受,所以也养成了我凡事依靠父母的坏毛病,妈妈曾经对我说:“你自理能力这么差,长大后去外地读书

真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

真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 真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 在我们身边励志的故事有很多,只要留心总能发现。 今天我来讲述一个发生在我老家的励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我们从小玩到大,感情还算不错。初二那年他在一场车祸撞坏了一条腿,因此辍学在家,后来一直没有上学。 腿伤养好后他就变成了瘸子,走起路来很慢,或许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影响,我们很少见到他出门,即使是逢年过节他也很少走亲访友,他就这样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像我们这些出生在农村的80后,到了一定年龄或者到外地求学,或者到城镇里工作,几乎没人留在农村,放眼望去,现在的农村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很少有年轻人待在那里,而我的这个同学就是个例。 在我的观念里,我的这个同学一辈子就这样颓废了,可是他后来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 由于村里的年轻人都离家在外,我们老家的土地很多都荒废了,大量的农田没有人种植,以至于不少土地里杂草丛生,让人痛心。

我的这个同学和村委会签订了一份承包合同,他把那些荒废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和小麦,借助于机械化作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这一招一方面解决了农村闲置土地的利用问题,另一方面使他的腰包鼓了起来,几年的功夫他就成了我们当地的首富,他在我们村里建起了首座三层楼房,豪华程度堪比城市里的高档小区。 虽然他在30多岁才找到媳妇,可是他的媳妇是远近闻名的美人。 他的事迹后来被我们当地媒体的报道了,他一度成为小有名气的名人,名利双收,让人艳羡。 我的这个同学没有学历,也没有正常人健全的身体,可是他却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成绩,他剑走偏锋的魄力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他不向命运低头,敢于挑战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是他成功的关键。 我的这个同学身残志坚,他的故事很励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穷孩子,富孩子doc

穷孩子,富孩子 青江市青江中学开学了,初一(4)班有两个同学引起了大家的注目,一看就知道一个是富翁的孩子,一个是穷人的孩子。富翁的孩子叫李刚,穷人的孩子叫包帆,两人是同桌,对比鲜明。李刚一天一个名牌,今天是耐克,明天是阿迪达斯,后天是李宁等等;到食堂去吃饭,他总选好的买,还外加一瓶饮料。包帆呢,穿着非常普通,有时候身上的衣裤明显是大人退下来,经过改造后再穿的;每次到食堂吃饭,他总是吃最一般的菜。 有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跳远结束后,都坐在操场上脱掉鞋子,把鞋里的沙倒出来。李刚脱下自己的阿迪达斯运动鞋,朝同学们晃了晃,说:“你们看这双鞋子,要1200元呢,我妈妈刚刚给我买的。”见同学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他得意地笑了。他倒掉沙子重新穿好鞋子,走到包帆身边,包帆正在脱鞋子,他的鞋子是一双旧跑鞋,鞋尖已经有点脱胶。李刚一把抢过包帆手里的鞋子说:“同学们,你们看看包帆的鞋子,这种鞋子肯定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哪里来就让它到哪里去吧!”说着,手一扬,鞋子远远地丢了出去。包帆霍地站起来,说:“你给我把鞋子捡回来!”李刚哼了一声,说:“我给你捡回来?好!”说着走到鞋子旁,飞起一脚,把鞋子踢到了路边的垃圾箱旁边,然后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包帆气愤地看着他的背影,站了会儿,默默地走到垃圾箱旁边,把鞋子捡回来穿在脚上。

不久后的一天下午,班主任对大家说,学校要浇塑胶跑道,还缺些资金,希望有能力的家长能够资助一点。她强调:“捐款自愿,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可以不捐。”碰到这种事,最活跃的就是李刚,他拍拍这个,拉拉那个。同学们有的说捐50元,有的说捐100元,李刚胸脯一拍,大着嗓门说:“我捐500元。”说完用胳膊肘碰碰包帆:“包帆,你捐多少啊?”见包帆没作声,李刚又怪模怪样地说:“包帆,学校有困难,你也表示一下嘛,10元没有,2元也好呀!如果连2元也没有的话,你放学后到大街上一站,伸一伸手,就讨来了……” 李刚还在取笑,包帆已经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他狠狠地看了一眼李刚,对班主任说:“王老师,我捐1000元!”包帆这么一说,教室里像炸响了一颗炸弹,同学们一片哗然。王老师忙说:“包帆同学,我们提倡尽力而为,千万不要赌气……”包帆坚定地说:“我不是赌气,我真的捐1000元。” 第二天,同学们陆陆续续把钱交给了王老师。包帆走进教室后,大家眼睛都齐刷刷地盯住他。只见他不紧不慢地从书包里掏出1000元钱,交给了王老师。王老师呆住了,大家眼里的穷学生,竟真的捐出这么多钱,这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她想了想,决定暂时收下这钱,待家访后再作决定。 星期天,王老师按照新生登记的地址,找到了包帆的家。房子很普通,家具也很简单。室内看不到什么奢侈品。包帆正在家里做作业。王老师问包帆,他的父母在哪里?包帆说:“在公司里加班。”王老师

谌旭彬 苏区人民的真实生活

谌旭彬: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作者:谌旭彬更新时间:2011-12-08 读书笔记: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终于读完黄道炫先生的新著《中央苏区的革命》(社科文献出版社),收获颇丰,尤其是对江西苏区百姓在“革命”笼罩下的真实生活,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著作史料引用丰富,许多未曾见过,分享几例,从中不难窥见1930年代江西苏区,在“革命”辉煌表象下的民生实况。一、壮丁多被征去当红军,苏区劳动力严重不足1、“全苏区大约有二三万担红属的田荒芜着(瑞金全县红五月底止,约有二千七百余担未莳)……原因除了当地耕田队的消极怠工在以外,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劳动力缺乏”(然之,《把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彻底改善起来》,《斗争》第66期,1934年6月30日)2“(万泰县的刘士进)两个儿子都当红军,分到的六十二担田,前年已荒了十担,今年又荒了六担……现在有好久没有米吃。”(《铁锤向着窑下区》,《红色中华》第204期,1934年6月19日)二、“扩红”的手段粗暴3、“城市少共市委组织科到群众家去宣传当红军,如发现家里动员对象不在家时,便认为是逃跑了,是…反革命?了,于是甚至把其家属捉起来。石碧区个别乡召开扩红动员大会时,群众进入会场后,即把门关上,开会动员后让群众…报名?,不肯报名的人,便不准他离开会场。方田区军事部长把不去当红军的群众,派人用梭标解到区苏去。”(《宁化落后的原因在哪里?》,《红色中华》第238期,1934年9月26日)4、“在扩大红军工作中,强迫命令是常见的事,如若谁一次开了小差,那就非绑起来不可……这种命令主义,在党的领导者与党员同志中间也是经常发生的,曾经为了要支部同志报名当红军,支部书记将支部同志整晚关在会场上不放的这种奇怪事情……扩大红军中间,如若我们完全采用强迫命令的方法,那必然是群众的登山,群众的反抗。”(张闻天,《关于新的领导方式》,《斗争》第20期,1933年8月5日)三、攻击城市是获取资金的唯一出路5、周恩来:“由于缺乏资金,我们又决定扩大北部的苏区。但资金还是不够。我们又改变了先前的决定,决定派一个军团去福建,以解决资金问题。“在朋外的第3军团始终未能解决资金问题,因此……开始向漳州进攻。在漳州募集资金后,我军准备回过头来进攻广东来犯福建和江西之敌。”(《周恩来、王稼祥、任弼时和朱德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32年5月3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147页)6、李德:“中央军团甚至得到中央苏维埃政府的专门指示,进行这种实际上的游击行动。面对我们苏区经济基础的局限和敌人的严密封锁,这常常是获取以后进行战争所需物资的唯一出路。”(《布劳恩关于中央苏区军事形势的书面报告(1933年3月5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337页)四、苏区群众大规模逃跑7、“十余天来,各区群众向白区逃跑现象日益发展,从一乡一区蔓延到很多区乡,从数十一批增加到几百以至成千人一路出去,从夜晚…偷走?变而为明刀明枪的打出去,杀放哨的,甚至捆了政府秘书走。”(《关于资城事变问题省委对资溪县委的指示信》,石叟档案008·222/3745/0247)8、“(于都)大部分模范赤少队逃跑上山,罗凹区十分之八队员逃跑上山,罗江区有300余人逃跑,梓山、新陂、段屋区亦发生大部分逃跑,有的集中一百人或二百人在山上,有的躲在亲朋家中”、“(新陂区密坑乡)精壮男子完全跑光了”(《于都发生大批队员逃跑》,《青年实话》第111期,1934年9月20日;《于都在坚决执行党的指示中已经开始转变过来》,《红色中华》第238期,1934年9月26日)9、“四十岁以上的男人很多都陆续地跑出苏区,到国民党区投靠亲友。有时搞到一点什么东西,也偷着回来一两次接济家里。因为他在家里实在是难以活下去。农业上那些地方都是山地,种植业不发达,有的连种子都没有,又缺少食盐,基本的生活都没有办法保证。而我们也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逃跑现象各县都有,特别是那些偏僻的山区里面,跑起来人不知鬼不觉。”(《李一氓回忆录》,人民出版社,2001,第156页)10、“江西全省动员到前方配合红军作战的赤卫军模范营、模范少队在几天内开小差已达全数的四分之三,剩下的不过四分之一,所逃跑的不仅是队员,尤其是主要的领导干部也同样逃跑,如胜利、博生之送去一团十二个连,而逃跑了十一个团营连长,带去少队拐公家伙食逃跑。永丰的营长政委也跑了,兴国的连长跑了几个,特别是那些司务长拐带公家的伙食大批的逃跑。”(《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总指挥部联合通令——关于模范赤少队开小差问题(1933年4月16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1934年)》,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编印,1992,第107页)五、农民热衷于抢掠11、萧克:“农民想的是打土豪分田地,即便拿了枪,也只愿意在本地活动,不愿远出,也不大愿当大红军,大概这就是所谓…土共?(敌人报纸轻视地方党员和农军的贬词,我们有时也诙谐地借用)的特点。”(萧克:《朱毛红军中的农民军》,《朱毛红军侧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第45页。)12、“(农民自卫军)五军攻下分宜后即准其进城,但进城后全不问贫富,先抢劫一空,有时还乱杀乱烧,五军因得了这一经验,打下袁州即不许进城,同时还向他讲演并说明不许进城是因为敌人武装还没有完全缴得,恐进城受误伤,并马上没收一部分东西分给他们。但在当晚约一千余人爬进城来抢劫了数十家烧了房屋,军部马上派人来制止无效,继派武装弹压无效,并抢弹压士兵的抢,士兵以正当的防卫向空中开枪示威误打死一农民群众即镇压下去了,但引起了农民的反感。”(《赣西南刘作抚同志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263页)13、“我们打罗源县时,群众戴了小斗蓬,拿了梭镖、扁担,足站了有五里路长。县城一打开就自动地拿东西,阻也阻不住,话也听不懂。”(《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经过的报告》,《闽浙皖赣边区史料》,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编印,1954,第52页) 九重葛发表评论: 苏区人民往国统区跑,大陆人民往港台跑,朝鲜人民往韩国跑,东德人民往西德跑,古巴人民往美国跑,贪官和有钱人往西方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名言才是颠仆不破的真理。 suki发表评论: 如果是所谓的历史真相他们为什么可以打败蒋介石而取得天下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边远山区顺峰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孰能中心小学刘利利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 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顺峰乡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构建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很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等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回到家乡任教一年多以来,发现了很多问题,二这些问题是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所无法改变的。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更别说替孩子买学习所必须的用具了。一些学习

贫困山区生活感慨

平困山区生活感慨 盛夏的烈日炙烤着梯田间黝黑的农民,山间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滋补着这大山之间的农作物。 就在这里,小河村,我们开展了“走进黔北大山,体验人生价值”为期两天与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共同生活和学习的活动。 在黔北汉族成了少数名族,有过半的人都是苗族,小河村也一样,他们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红色的帽子,带着各种银饰,衣服上雕满了有名族特色的衣服。但让我留下深刻映像的是一双破损的凉鞋,问过后我知道了那双凉鞋就是他平常穿的鞋,他是没有运动鞋的;平时,他也就穿一些破损的衣服,那些有名族特色的衣服也是为了我们临时借的。 在美丽的背后竟是如此残酷的真相。 从小河希望小学回到小朋友的家的70分钟里,我们领略了淳朴的乡村生活,也体验了拎着行李箱走在泥泞的田间随时都有滚入田地里的危险是怎样的艰难;赤脚走过冰凉湍急的河流是怎样的感觉;走在陡峭、长满苔藓的山路上是怎样的疲惫……我们的同伴还在上山的途中摔倒,险些滚下山崖掉到下面到河里去,幸好被一棵树挡住了。 当我们吃着肯德基,喝着饮料还挑三拣四的时候;当我们穿着新衣服,玩着手机还不断攀比的时候;当我们把有父母的叮嘱,轿车接送认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又有谁想过在

同一片蓝天下,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学校是危楼,书本破旧,他们的午餐并不丰盛,衣服也破烂不堪衣着破烂,他们家境贫寒,他们每天需要跋山涉水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上学,一路上对他们的生命都充满威胁,他们更从小缺乏关爱,但他们依然快乐,勤奋好学,热爱生活,渴望靠知识走出大山! 这些条件恶劣的孩子们都如此热爱学习而我们呐?我 们不应该珍惜现在的条件好好学习吗?答案只有应该。 盛夏的骄阳就如同我们的热情,我来到黔北,有不留遗憾的离开。

孩子,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

孩子,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 暑假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经历过今年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刚上两个月学不到就又放暑假,这时候,估计很多孩子,又回到了“疫情在家上课时”的放松状态: 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的时候不起,该吃的时候不吃;而有的同学选择了认真完成作业之余适当放松;还有的同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强化自己的薄弱学科,实现弯道超越; 规划不同,过法不同,假期对于我们的意义就不同。 有的同学可能难以理解,假期有必要这么拼,这么苦,这么累吗?大有必要,这篇文章可以说明! 孩子,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1 若青春只顾疯狂,卑微就越来越近 现在的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现在有些孩子谈到读书,谈到吃苦,犹如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一帮不学无术的女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姐妹,以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他们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妆品、想的是网上购物、刷微信、刷微博、追韩剧。 而一帮无所事事的男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哥们儿,以为有了哥们儿就有了天下。他们在一起逃课、抽烟、打扑克、玩游戏、看玄幻甚至约架......以为这就是疯狂,这就是该有的青春。 他们看不起那些不会化妆、不会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的好学生。还骂那些好学生是书呆子,骂他们傻,只知道读书。

殊不知,两三年后,好学生上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华北大,而他们却要考虑去三本,去高职高专甚至考虑要不要南下打工。 叛逆和疯狂的青春当然可以,但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 2 学得越多,贡献越大,所得越多 有一段父子之间经典的对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 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知道了吗?” 儿子说知道了。 爸爸又问: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儿子说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 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谈话给儿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此儿子在学习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诱,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3 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一篇《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的演讲这样说到:“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