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简述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设计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
题目: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简述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金属材料成型加工
学号:20110800818
姓名:申澎洋
指导老师:朱世杰
时间:2013年11月24日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简述
申澎洋
(郑州大学20110800818)
【摘要】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Based Shape Memory Alloy )是继镍钛基和铜基形状记忆合金之后的第三代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其价格低廉、强度高、加工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引起广泛重视。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取决于合金的马氏体相变特征,掌握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规律是开发和优化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前提。本文简要介绍了形状记忆效应(SEM)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总结了铁基合金记忆效应的不同机理和影响马氏体相变的特征的各种因素,展望了铁基合金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效应马氏体相变
一、引言
形状记忆材料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这种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即材料变形(通常在M S以下或者M S附近)后再经加热,如加热超过一定温度(如A S),材料就能恢复到它变形前的形状。形状记忆合金因其具有形状记忆性能和超弹性,目前已获得广泛应用。例如管接头,各种电器中的驱动器,手持话机天线,以及医学支架和导丝等。此外,记忆合金的
驱动和传感功能,还可用于微驱动器"微机械和微型机器人等。
早在1938年,已发现Cu-Zn合金具有热弹性马氏体的特征;1948年,苏联库尔久莫夫在其著名论文“马氏体相变”中预测了具有可逆相变的合金中会出
现热弹性马氏体。1931年,张禄经和Read在Au-Cd合金中最早观察到形状记忆效应,直到1963年Buehler 的课题组在Ti-Ni合金中发现了类似的形状记忆效应后,才真正引起很多科学家的重视。常见的形状记忆合金主要有三类,即Ti-Ni基、Cu基、Fe基合金。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而被认为是最好的生物材料之一,但是价格昂贵,且难于制备和加工。Cu基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包括Cu-Al-Ni和Cu-Zn-Al系,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和容易加工,缺点是过热容易分解为平衡相,并且容易产生马氏体稳定化,以及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容易退化。Fe基形状记忆合金主要有Fe3Pt、
Fe-Ni-Co和Fe-Mn-Si系。
二、形状记忆效应机制
1.马氏体相变与形状记忆效应
马氏体相变是一种位移型、无原子扩散性转变,属于结构型相变,即材料相变时由一种晶体结构改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徐祖耀提出马氏体相变定义为:替换原子无扩散切变使其形状改变的相变; 其中相变泛指一级( 具有热量突变,如放热,和体积突变,如膨胀)、形核—长大型( 马氏体形成经形核和长大阶段) 相变。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是: 替换原子无扩散( 成分不改变,近邻原子关系不改变) ,切变( 母相和马氏体之间呈位向关系) 和形状改变( 抛光面显示浮突)。根据马氏体相变时的热力学特征,马氏体可分为:
热弹性马氏体,非热弹性马氏体,半热弹性马氏体。徐祖耀提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判据为: ①临界相变驱动力小、热滞小; ②相界面能作往复( 正、逆)牵动; ③形状应变为弹性协作,马氏体内的弹性存储能对逆相变驱动力做出贡献。满足这3个条件的为完全的热弹性相变; 部分符合上述判据的称为半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对具有半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材料,施加一定条件,可望得到完全的形状记忆效应,具有非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材料只显示有限的记忆效应。
2.形状记忆效应基本原理
在Ti-Ni基、Cu基和Fe基形状记忆合金中,形状记忆行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就Ti-Ni基和Cu基形状记忆合金而言,主要是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具有晶体学的可逆性以及不同马氏体间的自协调,而母相是有序的。转变方式可以是以孪晶为不变点阵切变( 形成全部为孪晶的亚结构) ,如Ti-Ni 合金; 或以层错作为不变点阵切变,如Cu-Zn-Al合金。就Fe基形状记忆合金而言,如Fe-Mn-Si,其母相为无序,马氏体转变也是非热弹性的,其形状记忆效应是通过应力诱发产生的Shockley不全位错的可逆移动导致的马氏体正逆相变。
三、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分类
根据马氏体相变特征,可以把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分成以下3类:①Fe-Mn-Si系;②Fe-Ni-Co-X系;③Fe-Pt,Fe-Pd系等。特征归纳见表1.
1.Fe-Mn-Si系合金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中,Fe-Mn-Si系合金是迄今为止应用前景最好的一种合金。Fe-Mn-Si系合金是利用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一种形状记忆合金。
Sato 等人利用利用马氏体相体积变化小的特点先后在Fe-Mn-Si单晶和多晶中发现了形状记忆效应。由于利用体积变化小,能抑制滑移变形的相,近
三十年开发出几乎与铜基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相同形状记忆效应的Fe-Mn-Si 系合金,如:Fe-30Mn-1Si(单晶),Fe-(28-33)Mn-(4-6)Si,Fe-Mn-Si-Ni-Cr 等。由于其成本低、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1.Fe-Mn-Si系形状记忆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及其影响因素
Fe-Mn-Si系合金,其母相为无序,马氏体转变也是非热弹性的,其形状记忆效应是通过应力诱发产生的Shockley不全位错的可逆移动导致γ(fcc)→ε(hcp)的马氏体正逆相变。该类合金要想得到完全的形状记忆效应必须满足2个条件: 合金变形时,只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而不发生位错滑移,
这就要求奥氏体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②应力诱发的马氏体相变必须为可逆相变,这就要求马氏体界面可牵动。
1.1.1.化学成分的影响
1)1971年在Fe-18.5Mn合金中发现了部分形状记忆效应,回复率η只
有10%。但若继续增加Mn的含量,则γ相会更稳定,γ→ε转变就很难发生,因而更高含量的二元Fe-Mn合金没有形状记忆效应。此外Fe-Mn合金的此型转变点温度T N Y(Neel温度)随着Mn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T N Y>MS时,母相先发生顺磁→反铁磁转变,结果使γ相在反铁磁状态稳定下来,很难发生γ→ε相变。
2)80年代初日本学者A.Sato 开发了Fe-Mn-Si系形状记忆合金,Si
的加入促进了γ→ε相变,因而获得了形状记忆效应,Si的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①Si的加入降低了γ的反铁磁态的转变温度(T N Y),如Si含量达到6%时,T N Y 3)Murakami等系统地研究了Mn、Si含量对多晶Fe-Mn-Si形状记忆 效应的影响,如图2所示。可见当w(Mn)=29%~30%、w(Si)=5%~6%时,恢复率最高达90%以上,最高可恢复应变达4%,当w(Si)<5%时恢复率急剧下降,所以Si是获得形状记忆效应的关键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