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学论文道学现代价值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道学论文道学现代价值论文
摘要:老子是活跃于被誉为“文化轴心时代”的一位最具思想创造性的中国哲学家,其思想博大精深。
而且,尽管是距离老子有两千年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在先秦时期各家学派中,道家思想最富于哲学内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哲学基础。
清代许鹏扶说《道德经》是:“三元全括五千言,八藏何须亿万言。
”,对老子思想极为赞赏。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道德经》里,在书中,“道”字出现频繁,共计有70多次之多,可以说“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著名学者陈鼓应指出:“老子的‘道’是全部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为抽象、思辨性最强、含义最丰富的范畴,它的存在标志着中国哲学具有极高的理论思维水平。
”
①可见,道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老子“道”的解析
老子的“道”是无名无形、混然一体而又无法被人类感知的一个世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是混沌一体的,即“无名无形”。
虽然如此,老子又竭力证明它的存在,来说明“道”的巨大作用。
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从“有像”“有物”中可得知,老子的“道”又是具有实在性。
熊铁基在《中国老学史》说:“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老子的道就是世界的本原,它创造万物,是万事万物的依据。
如42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以及第51章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都说明道创造了万物,
成为万物各自的本质属性。
在老子看来,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
道不仅是创造天地万物的根源,而且也是“有”和“无”的统一体,道就是“有”“无”。
把老子的道解释为“有”和“无”是学术界普遍的观点:
《老子》的宇宙观中,有三个主要的范畴:道、有、无。
因为道就是无,实际上只有两个重要范畴:有、无。
②(冯友兰)《老子》用“无”作为“道”的代名词。
③(黄钊)
用“有”与“无”来指称老子的道,是有根据的,如在《道德经》第40章说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有”“无”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如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善与恶、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等都是永远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有”和“无”也不例外,“有”产生“无”,“无”中生“有”,二者是对立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老子的道之中,使道发挥着作用。
二、老子“道”的核心:自然无为
在《道德经》中,“无为”二字出现的频率极高,如第2章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第3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10章“爱国治民,能无为乎?”等等都涉及到“无为”,其完全可视为老子道的核心。
著名学者陈鼓应说“人们常用‘自然无为’来概括老子的思想,
一般说来,‘自然无为’可以认为是老子哲学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观念。
”④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是什么都不作,是无作为,存在着消极的因素。
其实,老子的“无为”实质上是“不妄为”,不去做那些不必要的、不适当的行为。
如第3章“为无力,则无不冶。
”、第64章“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都表明老子不仅主张要有所作为,而且还要大有作为,只不过这样的作为要以“自然”、“为无为”、“不敢为”的方式为前提来进行而已。
可见,老子的“无为”不是否定人的主观认为而什么都不做,是指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的有所作为,是“自然无为”。
并且,这种“自然无为”所产生的效果是“无为而有为”。
“无”与“有”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所以,老子的“无为”即是“有所为”。
王弼在《老子道德经注》第48章的“无为而无不为”作注:“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⑤所以,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是有所为的意思,有着积极的因素在里面。
其中,“自然”是任其自然,不强加,不干预,顺其自然的自由发展,它是一种观念、态度和价值,也是一种状态和效果。
而“无为”是一种不妄为,是实现“有所为”的价值准则,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三、老子“道”的现代价值
老子的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守的普遍准则和规律,其核心是“自然无为”。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去观照,它其实说明了顺其自然而不争的道理。
尤其是在处世原则上,要有“上善若水”而不争的品格,顺其自然,不妄为。
因此,老子的道在现代社会有其积极意义。
正如老子在第81章中说:“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
为而不争。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众人都“不甘人后”,认为只有争先抢后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争名夺利成为常态。
然而两千年的老子的生活态度却比我们现代人要高明的多。
在万事万物之中,老子是特别赞美水的,因为它具有处下而不争的高尚品格,最接近于“道”: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就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而不怨,所以是最接近于“道”的。
最善的人,如水向低处流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于下地,心像湖水一样长于渊深沉静,与人交往,友好真诚,说话守信,为政公平正义,办事解决问题像水一样以柔克刚,行动像水一样,随天时顺地势。
最善的人正因为有不争的品格,所以没有过失、怨咎。
所以,现代社会应该从老子的道中汲取营养,做到顺其自然,不争不抢,以退为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老子的不争并不是消极保守、不思进取,而是要通过不争达到争胜的目的,即“无为而有所为”。
总之,老子是活跃于被誉为“文化轴心时代”的一位最具思想创造性的中国哲学家,其思想博大精深。
而且,尽管是距离老子有两千年的今天,仍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严敏,《老子辨析及启示》[M].四川:巴蜀书社,2003.
[3]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熊铁基,《中国老学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5]葛蒙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注解
①陈鼓应,白奚著,老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07月第1版,第102页
②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二册,第44页
③黄钊,《道家思想史纲》,湖南师范出版,1991年,第50页
④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8页
⑤《王弼集校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上册,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