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微合金化非调质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调质钢中的钛
钛是很强的氮化物、碳化物形成元素,钛的氮化物在接 近凝固前或凝固过程中形成。 钛、氮含量越低,形成TiN的温度越低,颗粒尺寸越小, 而且均匀弥散分布,可以成为液态结晶核细化原始晶粒,还 可以阻止再加热时晶粒长大。 钛含量足够多时,还可在奥氏体区内形成TiC,对形变奥 氏体再结晶起“钉扎”作用。
(3)冷却速度:随冷却速度增大,相变组织从铁素体一珠光 体向贝氏体、马氏体过渡。对于铁素体一珠光体型钢,冷速 增加,细化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韧性提高,强度增大;冷 速过大,可能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降低塑性。对于贝氏体 钢,冷速增加,强度和韧性都提高较多;冷速过大,生成马 氏体,强度增加,伸长率下降。 (4)形变程度: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形变时,形变程度 越大,相变后晶粒就越细小,综合力学性能就越好。 (5)形变速率:在不同的形变速率下,钢的显微组织变化不 很明显,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
硼在非调质钢中的作用
主要是增大贝氏体转变区的范围,在轧制缓冷的条件下, 这类非调质钢常常表现出非常好的强韧性。
非调质钢中的铝
铝的氮化物和V、Ti、Nb的氮化物有相似的影响,但析出 条件和产生的效果与其它元素相比存在一定差异。 AIN具有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作用,但由于A1N在低温下的 过饱和铁素体中形核较困难,因此其沉淀强化作用没有细晶强 化对强度的贡献显著。
非调质钢的微合金化
合金元素的基本作用 非调质钢中的合金元素分为两类 其中一类是锰、铬、钼等合金元素,它们的作用除与在 普通合金钢中相同的作用之外,还通过降低相变温度来细化 晶粒,并细化相变过程中或相变后析出的微合金碳氮化物; 第二类是形成碳化物或氮化物的微合金化元素,如钒、 钛、铌、硼、铝等。根据它们在钢中存在形式的不同,将对 非调质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Nb4C3的尺寸及铌含量对低碳钢 屈服强度的影响
第二相质点数、各元素含量与非调质钢强度的关系: Gladman关于铁素体一珠光体组织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力 学性能表达式: σs=f1/3[35+58ω(Mn)+17d-1/2]+(1-f1/3)[179+3.9S-1/2] +63ω(Si)+425ω(N) σb=f1/3[246+1143ω(N)+18d-1/2]+(1-f1/3)[719+3.5S-1/2] +97ω(Si) 式中,f一第二相粒子的体积分数;d—铁素体晶粒尺寸; S—珠光体片间距。 第二相粒子的体积分数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和珠光 体片间距减小、合金元素含量上升,钢的强度提高。
微合金元素钒、钛、铌在非调质钢中的作用: 奥氏体中未溶解的微合金碳氮化物质点钉扎晶界,阻止奥 氏体晶粒长大; 通过应变诱导析出的微合金碳氮化物沉淀在晶界和位错上, 起钉扎作用,阻止再结晶和位错的运动,抑制或阻止回复、再 结晶过程的进行; 微合金元素的碳氮化物起沉淀强化作用; 钒、钛、铌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能固定钢中的一部分碳而 导致碳含量的变化,钢的组织、形态及分布也将受到影响; 固溶于钢中的微合金化元素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降 低转变的温度,改变钢的显微组织,从而对钢的性能产生显著 影响。 在细化晶粒上,复合微合金化比单独添加微合金化元素的 效果更显著。
第5 章
微合金化非调质钢
Hale Waihona Puke 非调质钢(non-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指在制造和应用过程中,通过采用微合金化、控制轧制 (锻造)和控制冷却等强韧化方法,取消调质热处理,能够达到 或接近调质钢性能的优质或特殊质量钢。 非调质钢的种类: •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 • (铁素体+贝氏体)型非调质钢 •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 • (贝氏体+马氏体)型非调质钢 • 马氏体非调质钢 非调质钢主要特点在于:节能、省略热处理、生产周期短、 硬度分布均匀、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与同等级的调质钢相当、 没有调质处理过程中的弯曲形变和淬裂废品等
非调质钢中的钒
VC在奥氏体区不能析出,呈完全溶解态。钒微合金化钢不 能实行非再结晶控轧,钒可形成VN,细化奥氏体γ→α相变后 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在低碳钢中,形成钒的氮化物的最佳温度为900℃,作为 再结晶控轧空间很小。当V/N比达到理想化学配比(V/N =3.64) 时,钒能最大程度地析出,增强沉淀强化效果。偏离此配比越 大,固溶含量越高。 VN大量沉淀会使韧性损失,采用Nb-V-Ti复合微合金化较 合适。
由以上表达式可见,[V][C]、 [N]、[Nb][N]溶解度 由以上表达式可见,[V][C]、[V] [N]、[Nb][N]溶解度 积增加,钢的强度提高;而[Nb][C]溶解度积增加,有损 积增加,钢的强度提高; [Nb][C]溶解度积增加, 溶解度积增加 于钢的强度。 于钢的强度。
钒对韧性的影响
非调质钢中的氮含量控制
在含钛的非调质钢中,其含量对强韧性的影响明显。 有研究认为,含钛非调质钢中的氮含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ω(Ti)/ω(N)≤3.0 或 0.4ω(Ti) / ω(3S+N)<1.0 , 否 则 , 易引起析出粗大的TiN,损害切削加工性和疲劳性能。 氮含量太低,还可能使V(C,N)中氮贫化,从而降低其 强化作用。在钒微合金化钢中,增氮不仅促讲了V(C,N)的 析出,还减小了V(C,N)颗粒的平均尺寸,大大增加了颗粒 尺寸低于10 nm的细小析出相的百分数。细小弥散V(C,N) 析出相数量的增加是钒氮钢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第二相质点数、各元素含量与铁素体一珠光体非调质钢韧 脆转变温度的关系式: Tc=f(-46-11.5d-1/2)+(1-f)(-355+5.6S-1/2-13.3p1/2+3.48×106t) Tc=f(-46-11. )+(1 f)(-355+ 13. 48× 762ω +49ω(Si)+762ω(N)1/2 49ω 式中f一第二相粒子的体积分数; d—铁素体晶粒尺寸; S—珠 光体片间距;p—珠光体团尺寸; t—渗碳体片厚度。 进一步描述微合金非调质钢的韧脆转变温度,Tc(℃): Tc=Tc+306[ω(V)-19ω(Nb)]ω(C)+30200[ω(V)+8ω(Nb)]ω(N) 随着第二相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尺寸、珠光 体片间距、珠光体团尺寸以及渗碳体片厚度减小,钢的韧脆转 变温度降低,韧性提高。
微合金元素对强化的影响
不同时期析出的微合金化 元素的碳氮化物,其强化机制 不同。 在奥氏体化温度下析出时, 是钉扎晶界机制,阻止奥氏体 晶粒的粗化,或阻止奥氏体再 结晶和晶粒的长大,以利于相 变形成细小的铁素体; 在发生铁素体相变后,在 铁素体中析出时,通过第二相 质点强化铁素体基体,产生显 著的析出强化。
钛对韧性的影响
钛与碳、氮、硫均有较强的亲和力,一方面与碳氮结合形 成碳氮化物产生细晶强化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与硫作用形成塑 性比硫化锰低得多的硫化钛,从而降低硫化锰的有害作用,改 善钢的横向性能。 钛含量较低时增加钛含量不引起钢的韧性下降,但钛含量 过高,由于在晶界上形成钛的氮化物和硫化物而引起钢的脆化。 在其它成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加钛钢较不加钛钢强度明显提 高,但韧脆转变温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钛的碳氮化物通过“钉扎”机制,具有细化晶粒的 作用,可以提高韧性。因此,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钛不仅是 提高非调质钢强度的重要元素,而且是改善非调质钢韧性的重 要元素。
控轧控冷工艺对非调质钢性能影响的基本特点:
(1)加热温度:随加热温度升高,钢的强度、韧性和硬度 降低。其原因在于:钢在奥氏体化过程中,随着加热温度 的升高,奥氏体晶粒也随之长大,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 前提下,粗大的原始奥氏体晶粒,必然导致成品晶粒粗大 化,而粗大的晶粒则造成强度、韧性、硬度降低。 (2)终轧温度:随终轧温度的降低,组织细化,强度提高。 但对韧性的影响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温度过低,硬化的 组织得不到回复,韧性会下降。
钢中加入钒不仅能提高钢的强度、降低过热倾向,而且 对钢的低温韧性有明显的影响。 当钒含量(质量分数)低于0.1%时,随着钒含量的增加的 韧脆转变温度降低。当钒含量(质量分数)超过0.1%时,钒含 量增加,韧脆转变温度反而升高。 这是因为钒含量较低时其析出物细小弥散,起到明显细 化晶粒的作用,使钢的强韧性提高。钒含量过高时,析出物 数量增加尺寸增大导致钢的韧性降低。 在含锰和硅的钢中,加人少量的钒就可以明显减轻这两 种元素在晶粒长大和提高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
微合金元素可以视同为铁素体或珠光体的作用,如果迭 加上微合金化碳氮化物的线性强化相,屈服强度可以表示为:
σs=σs (Gladman)+A1[ω(V)+B1ω(Nb)]ω(C)+ A2[ω(V)+B2ω(Nb)]ω(N)
公式中的A和B是与热加工相关的系数,因为析出粒子尺寸 和体积更决于热加工过程。
非调钢中的稀土
稀土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除净化钢水(如降低硫含量)、改变 钢中残留夹杂物(如硫化锰)形态、脱氢等作用; 稀土在钢中晶界的偏聚能抑制硫、磷等低熔点夹杂在晶界 的偏析,并能与这些夹杂形成高熔点的化合物,消除低熔点夹 杂的有害影响,净化和强化晶界,阻碍晶间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钢中细小弥散的稀土氧化物(如CeO2或者Ce203),可以作 为结晶核心而细化铸态晶粒,还可以提高晶界对位错运动的阻 力,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等.
非调质钢中的铌
铌的碳氮化物在轧钢时可以“钉扎”晶界,阻止晶粒长大。固 溶铌由于其原子半径比铁大得多,在晶界富集浓度可达到1.0%以上 (原子比),而晶内较低,使铌具有强烈的“拖拽”晶界移动的能力。 这两种作 用让铌具有阻止晶 粒长大的最佳效果 ,使钢在1100~ 900℃之间的热加工的道次之间,不发生再结晶,可以累加形变量, 奥氏体晶粒达到高形变延伸而成薄“铁饼”状,在γ→α转变时为 α形核提供大量晶界面。 相变后的铁素体细化程度决定于γ晶粒的非再结晶形变度, Nb(C,N)的“钉扎”作用和铌原子的“拖拽”作用,使控轧控冷效 果最佳。 Nb(C,N)颗粒尺寸越细,强度增量越大。固溶铌是析出Nb(C,N) 的组分,由终轧温度控制,铌的质量分数为0.05%的铌钢,在终轧 温度1000℃以上时,均有一部分铌固溶,可供相变或相变后析出产 生进一步强化。超低碳的铌钢在终轧温度下有大量固溶抑制γ→α 相变,抑制二次(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可以发生γ→B转变。
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都具有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非调质钢的强度。 硅能促进铁素体形成,并有一定的细化晶粒的作用, 能改善铁素体一珠光体的韧性; 锰、铬、钼等能降低相变温度、细化铁素体晶粒、减 小珠光体片间距,并细化相变过程中或相变后析出的微合 金碳氮化合物,使韧性有所增加。 锰、钼能有效地推迟高温珠光体转变,促进贝氏体形 成;对于碳含量较低、锰和硅含量较高的铁素体一珠光体 型非调质钢,可以通过加入少量钼获得针状铁素体(一种 铁素体呈板条状的类贝氏体)的方法改善韧性。
铁素体-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 应用于结构件的热锻F+P型非调质钢,强度高、价格便宜 常用来代替部分40、40Cr、40MnB、45、50等结构钢,使用最 多的汽车零件是曲轴、连杆、转向节、轮载等。 德国汽车行业中曲轴、连杆、前轴、半轴等锻件70%以上 采用非调质钢制造;日本目前汽车制造业中75%的连杆、90%的 曲轴采用了非调质钢;瑞典Volvo汽车制造厂每年约耗25000多 吨非调质钢制造汽车零件。 早期的非调质钢大多用钒(仅巴西用铌)微合金化,制品从 锻造温度直接在空气中冷却,通过析出碳化钒来实现强化。钢 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抗拉强度大于770MPa,屈服强度大 于540MPa,而室温夏比V缺口韧性为7~14J,脆性转变温度在 室温以上。
Y.Sawada等通过对钒或钒+铌微合金非调质钢的研究, Y.Sawada等通过对钒或钒+铌微合金非调质钢的研究,得 等通过对钒或钒 出的描述非调质钢的强度关系式如下: 出的描述非调质钢的强度关系式如下:
σs==σs(Gladman)+2032[ω(V)-3.18ω(Nb)]ω(C) +110300[ω(V)+2.35ω(Nb)]ω(N) σb==σb(Gladman)+592[ω(V)-12.42ω(Nb)]ω(C) +116560[ω(V)+2.46ω(Nb)]ω(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