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风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小吃和民俗
保定府三桩宝,“铁球、面酱、春不老”,铁球是说保定人尚武,历来爷们喜欢手握两个铁球,一则摆出行侠仗义的架势,二则勤练手腕手指的灵活,时间长了,保定制造铁球手的工作坊也出了名,直到现在,保定的铁球仍是名冠华夏。

至于面酱,显而易见就是北方各地方都常有的那种用麦子面经霉菌作用制作的调料酱,我没有品尝,不知道它比北京的黄酱如何。

在辗转反复寻觅之后,我来到几位老乡推荐的一家老店品尝著名的“春不老”,正当中午,吃饭的人很多,但大都是下里巴人,不见衣冠鲜明者辈,我捡了一幅四人单桌坐下,看了菜谱,果然净是地方小吃,但是像烧鸡、肥肠之类,我没有选择,单叫了两只驴肉火烧,一份“春不老”,一碗素汤面。

说来令人笑掉牙,所谓“春不老”,原来就是雪里红,不过这里腌制的雪里红口感脆崩,色泽碧绿,尤其是不咸,不像其他地方是用来当咸菜吃的。

至于驴肉火烧,说实话不敢恭维,实在是普通的很,甚至不如我在其他地方吃得更好。

一般的人大概都听到“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的话,但是长久以来我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尤其是这个“狗腿子”,流行的说法是,保定距离北京很近,尚武的保定人为了糊口,很多到北京给达官贵人看家护院、跟班、保镖的,所以得了个狗腿子的绰号。

那么到底是不是呢?出了军校后,看到门口有一位看起来饱经风霜,面似古铜,身体壮实,年约六旬开外的老者,我趋前笑着问了好,老者果然爽快,也满脸堆笑地望着我,我说了很不好意思的话,问到了狗腿子的话。

老者开心地笑了,说道,没关系,是传讹出了错,不是狗腿子,是勾腿子,回勾的勾,保定人的武功里有一个特点,就是下盘功、腿功,好生了得,所以江湖上人称保定勾腿子,和京油卫嘴并称冀北三大特色。

听了老者的解释,仍是有些疑惑不解。

但出于礼貌,也不宜再往深处询问,遂谢了老者告辞。

保定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以及学养深厚的学者,这一切使得我们能够和所有关注中国文化、中国民间文化以及中国人源远流长的信仰传统。

本书作为四卷本的《华北农村民间文化研究丛书》的一卷,收录了18篇关于河北省保定(包括清苑、唐县、定县等地)地方庙宇、仪式和习俗的报告。

让我们有机会从保定的寺庙、庙会、民间花会以及民俗等方面,来了解北方文化。

腊月初八,那黏黏的腊八粥,这一刻年味越来越浓。

多年没有吃过妈妈亲手熬的腊八粥了。

里面的大豆,红枣,栗子,黄米,多种的豆子我都是叫不上名字的,黏黏的,香甜,妈妈每年都会做腊八粥,只是我已多年不曾回家。

到了腊月二十一,是我们那里的集,赶集的人们匆忙着准备年货,看吧,年画,鞭炮,对联,喜庆尽收眼底;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会吃黏黏的糖瓜,那种一咬就会粘住牙齿,小时候的糖瓜都是甜的。

最有趣的是腊月二十四,扫房日。

那时候我家还是旧房子,这一天大人忙着把屋里所有的家具被褥都搬出去,打扫屋子,小孩子也会帮着搬东西。

还要贴窗户纸,要贴年画,忙碌整整一天。

二十五,是集,人们去赶集,又是买回来年货,瓜子,糖,酒,喜庆越来越多咯。

二十六会做豆腐,炸豆腐炸红薯,年糕,又是忙碌的一天,二十七也是烧肉,做凉菜,蒸馒头,忙忙碌碌的都是准备过年,年到了。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劳累一年的人们可以过个幸福的年。

初一的早上人们早早的起来放鞭炮,然后就开始串门,记忆里是每年每家每户都要去的,穿上新衣服口袋里都是瓜子,糖,不管到了哪家大人都给孩子们装满满的口袋,这是最幸福的时刻,这一天都是鞭炮声不断的,一声声过年好一句句恭喜发财........
风俗民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

民俗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几年来的传统习惯、文化风尚和道德观念。

保定为燕南越北之地,为人质朴憨厚,疾恶如仇,崇文尚武。

保定素有学生城之称,又为武术之乡,文人武师辈出,留传下丰富多彩的民俗,但也保留了一些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 不少陋习恶俗已被健康的新民俗所代替。

节日习俗、婚丧嫁娶、生儿育女、赶集上庙等风俗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赶集由于保定地区经济较发达,所以集市较多。

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共有348个集市,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集市就有120多个,平均每18个村就有一个大集市。

集市的日期是按农历计算的,有的地方逢单日为集,有的地方逢双日为集。

一般十天三至四个集日,从时间上划分,有早集、午集、晚集之别,但一般是上午集,下午人就不多了。

集市都选择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例利的大村镇。

一般集市都有粮食、棉花、棉布、蔬菜、干鲜果品、牲畜家禽、日用百货、木货、农具、肉类、饮食等十几个专业市场。

春季以上农具、籽种、木货为多,秋后以上粮、棉、油、肉类为多。

[上庙]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共有庙会419个,其中几万人以上的大型庙会就有154个,多在春季和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地庙会农渐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有的成了专交流会,如安国县离州的中药材庙会、曲阳下河的骡马大庙等,全国有名。

庙会一般三至五天,也有十天到半月的,保定农历三月十五日的刘守庙庙会每年都是半月左右的会期。

近年来,庙会逐渐变成了物资交流会,除进行贸易活动外,还搭台唱戏,民间高跷、耍狮子、龙灯、旱船、太平车、武术等也在庙上表演,给"庙会"增添了光彩。

既进行了物资交流,也丰富了群众的娱乐活动。

[敬老健身节]长寿之城保定,自古以来,就有强身健体的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无论是老人,还是中、青年都是如此,保定人由于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全国,为了纪念保定人这种对人类有益的活动,每年由政府组织民间自愿参加的一年一度的“敬老健身节”于10 月9日至10月15日在保定市召开,这是保定独有的节日。

整个活动全都围绕老年人强身健体,有养生之道、气功治疗、特异功能探病、按摩、针灸、中医诊断、武术、硬气功、毛毽、铁球表演等,老人健身表演以及民间风味小吃和各种大型传统彩灯展,整个节目主题鲜明、热烈、紧凑。

衡水地区民风民俗
衡水武强年画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

明初已具规模,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那时,县城南关就有一百四十多家画店,周围五十多个村庄有画业作坊,形成了武强画业中心。

在外地有一百六十多处批发庄,年总产销量高达一亿对开张,行销大半个中国。

武强年画色彩明快,线条粗矿,构图饱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繁多:有门画、神码、历画、窗画、灯画,影壁画、中堂画、对联、条屏、炕围画、顶棚画等。

所谓“过节新”、“满堂彩”,充满了吉利红火的节日气氛,充分反映了民俗、民情和人民的思想愿望。

衡水三绝衡水金鱼、内画鼻烟壶、侯笔。

保定老调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

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
老调”之说。

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也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
著名的书话艺术
保定的美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从汉墓中发掘出的大量造型精湛、工艺奇巧的文物中,可见当时艺术水平的高超。

元、明、清以来,保定的著名画家有田汉卿、王朴、金百陶、谢签礼、吴焕彩等,颇有名气,民初又有姚丹
坡、姚锷、姚兆化祖孙三人,皆以书画名重一时。

石刻名作则有无署名的“棉花图”。

“莲池书院名家法贴”...
丰富的戏剧艺术
元杂剧——元代的一些文人或无意投靠统治者,或因科举制断了仕途,遂寄情于民间曲文、话本,进行创作加工,使之成为一种变叙述为对话,曲目繁杂、结构严谨的综合艺术新形式——元代杂剧。

保定的优秀剧作家有关汉
卿、李好古、彭伯成、王伯成(今涿县人)等,他们的代表作有《窦娥冤》、《张羽煮海》等。

作家们在作品中鲜...
多边文件的交汇-涞源方言及谣谚
涞源地处河北的西部,山西的东边,长城北的南边,长城南的北边.是河北平原文化与晋陕黄土高原文化、长城内文化与长城外文化的十字交汇处。

加之涞源是个交通枢纽,东西连京晋,南北通冀蒙,"路当要冲,人文络绎",
从而使得多元文化有更多的的机会在涞源交汇融合。

行政...
涞源婚丧、节庆、禁忌
(1)婚丧:①婚姻古时婚姻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佳期、亲迎。

今日简约为相亲、订婚、回门四部曲,现在青年男女交往结识的机会增多,表答直接,第一...
涞源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家具、装璜、服饰及文娱活动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个涞源梆子和涞源剪纸。

(1)涞源梆子涞源梆子风格介于山西梆子和河北梆子之间...
白洋淀采菱
白洋淀的菱角个小,皮薄,口味香。

菱角4月长叶,5月开花,6月即有嫩菱,7月菱角成熟,8月老菱自然脱落水中。

菱角开花白灿灿。

5月菱花开放季节,菱角牌子(指菱角叶子)集中的地方,一片银光闪闪。

菱花小,却开
得极为灿烂,被墨绿和紫色叶子托着,常引得游客频频...
狼牙山五勇士简介
马宝玉(润堡子)男,一九二零年十月出生在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参加八路军,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班长。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胡福才(胡小秃
,是胡德林的亲叔叔)男,一九一三年出生,河北省容城县郭村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
白洋淀荷花文化节
为塑造白洋淀旅游品牌新形象,提升白洋淀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1991年开始,安新县每年7月23日至9月23日举办白洋淀荷花节。

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2届。

白洋淀荷花节有三大主题:7月份的主题是"
出水芙蓉"。

7月的荷花淀风景宜人,秀色可餐,层层叠叠的荷花一直铺到天边,初出水面的荷花在重叠的荷叶之...
涿州中秋赏月联欢节(9月11日-13日)
游览三国文化影视文化胜地,领略多姿民俗风情,共度中秋喜庆时光。

主办单位:涿州市文物旅游局涿州桃园国际旅行社活动内容:中秋赏月晚会,民间歌舞、武术、戏曲、杂技表演、中秋月饼和地
方小吃品尝、焰火晚会与民间花会。

三义宫、张飞庙、影视城、清西际、满城汉墓、中华日月城、野三坡、白洋淀...
燕赵旅游文化
河北省地处华北,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周边分别与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山东等省毗邻,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千米,是全国惟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
泊和海滨的省份,种类齐全的地形地貌和景观,随季节变化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河北独特的旅游资源。

河北...
保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城,享有古城的声誉。

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推动着我们一步步向前进,但是这些文化,有形的无形的都在遭受着不同的破坏,而提起保定的风俗文化,知道的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想在这个大时代,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我们那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也应该得到好的传承和发扬,因为这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记录他就是在记录文化发展的进程。

灿烂的历史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 从古至今, 保定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 他们是保定人的杰出代表。

战国时有助燕昭王中兴复国的郭隗, 有以筑击秦王的高渐离。

汉代有纵横家剧通, 音乐家李延年, 不畏权贵的卢植。

三国时有建立蜀国的刘备, 猛将张飞。

晋代有爱国诗人刘琨, 爱国将领祖逖。

南北朝时有科学家祖冲之、祖暅之父子, 有散文家郦道元和杨炫之, 文史学家许懋、许亨父子。

隋唐时期有史学家、文学家许善心、许敬宗, 高僧、翻译家义净, 高僧、禅宗六祖慧能, 唐代诗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及卢藏用、卢仝、崔护, 大历十才子中的郎士元、崔峒,有被称为" 诗豪" 的刘禹锡,有“苦吟派”代表贾岛,还有画家卢鸿一。

五代时有书法家剧可久, 史学家刘煦。

北宋时有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思想家邵雍、邵伯温父子, 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颐、程颢弟兄。

金代有医学家张元素。

元代有名将张柔、张弘范父子, 史弼等, 还有为捍卫南宋而献身的张世杰。

元代杂剧兴盛, 保定是元杂剧重要发祥地之一, 执杂剧创作演出之牛耳的当属保定人, 在杂剧、散曲创作上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李好古、王伯成、赵才卿等,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流传千古, 久演不衰。

文学家有郝经、刘因等。

明代有史学家刘吉、兵学家孙承宗、散曲家薛论道, 有被称为明代第一谏臣的杨继盛。

清代有学者孙奇逢、李霨、颜元、李塨、刁包、郭棻, 其中颜元、李塨所创" 颜李学派" 体现了保定学者崇尚实学的特点, 具有很大影响。

尚有著述家郝浴、王振纲, 画家冯源济, 音韵学家赵绍箕, 方志学家王树楠等。

近代以来, 戏曲在保定兴起, 有北昆、老调、河北梆子、京剧、评剧及多种富有特色的地方剧种, 著名北昆演员有陶显庭、侯益隆、侯玉山、白云生、韩世昌、白玉珍等, 老调有周福才、王贯英等, 京剧有李吉瑞、李春来、李万春、盖叫天等, 河北梆子有田际云、韩俊卿、王玉磬、齐花坦等, 戏剧学家有齐如山等,曲艺有王尊三、王艳芬等。

电影界知名人士有王元龙、梁山、张瑞芳、田华、村里等。

音乐界名人有罗宗贤、李抱忱、张寒晖、王昆、唐诃、晨耕、王铁锤、吕烈等。

文学家、剧作家有冯至、梁斌、王宗元、李英儒、栗茂章、和谷岩、崔璇、张天民、徐光耀、阎肃、傅锋、苏叔阳等, 美术摄影界有陈嘉楷、胡佩衡、李智超、孟庆彪、袁苓、陈勃等。

保定传统文化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早期曾称京梆子、秦腔和山陕梆子,是由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演变而成。

流行于京、津、保定一带,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形成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全国性大剧种。

音乐唱腔高亢激越,节奏铿锵,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充分体现了慷慨悲壮的气势。

剧目丰富,有500多个传统剧目和100多个现代戏,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保定的河北梆子知名演员辈出,如田际云(高阳县人)、杨韵谱(高阳县人)、韩俊卿(雄县人)、王玉磬(安新县人)等,唱腔高亢优美,富于变化,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老调
【老调】又称保定老调,脱胎于元、明时期流行于燕赵的民间俗曲河西调。

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委婉,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经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

老调是河北省较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除在河北省流行外,山西和东北部分地区也有它的影响。

早期有以生行演员韩大仓为代表的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后有名旦小莲花(张桂良)、名老生周福才推陈出新,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建了专业老调剧团,老调艺术在表演和声腔上都获得全面发展。

保定老调剧团曾多次进京汇报演出。

尤其是老调剧目《潘杨讼》、《忠烈千秋》、《梁红玉》拍成电影电视后,这一古老剧种的影响扩展到全国。

哈哈腔
【哈哈腔】产生于河北、山东民间的地方剧种。

据艺人传说是由柳子调演变而成。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东、中、西三路,在保定清苑农村流行的是哈哈腔西路。

唱腔是典型的宫调式。

唱词通俗质朴,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

表演程式和方法多数来源于劳动生产,具有清新、刚健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喜剧色彩。

主要伴奏乐器以板胡、笛子为主,具有民间打击乐的特点。

清末,各地逐步建起一些季节性戏班,在农村巡回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苑县组建了专业性的哈哈腔剧团,曾赴京演出。

哈哈腔传统剧目有100多个,在农村深受欢迎。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原名"梅花调",传入天津后因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称西河,遂将由大清河流域传入的梅花调称为西河大鼓。

是河北省从业人员最多、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地方曲种,源于冀中保定一带,流行于北方。

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演员自击鼓板,一般是一人说唱,一人伴奏。

演唱者右手击鼓,左手操鸳鸯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有表现力。

说唱并重,长、中、短篇书目均有。

唱词格律基本上由七字句和十字句组成,板头有头板、二板、三板等。

传统书目和现代书目都非常丰富。

在保定乃至河北,演唱西河大鼓较早且最有声望的当属马三峰(安新县端村人),被曲坛称为西河大鼓的创
始人之一。

其弟子朱大观(雄县人)、王振元(艺名"毛奔",高碑店市人)、王再望(艺名"转眼王",雄县人),都是名家。

其中以朱大观最负盛名,在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并带了不少门徒,形成保定一带农村庞大的西河大鼓体系。

徐水狮子舞
【徐水狮子舞】俗称狮子会,两人合扮一头狮子,加上道具成一狮形,前有一"狮童"(或称"引狮郎")手持彩色绣球引狮起舞。

表演有文狮、武狮之分。

文狮基本动作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弓腰"、"啃爪"、"掏耳朵"等;武狮有"腾上"、"翻下"、"托竿"、"转弯"及"甩"、"卧"、"跳"、"窜"等高难动作。

配乐为鼓、铙、锣等打击乐。

徐水多数村庄有狮子舞班子,多为业余性质,其中以北北里狮子会最为有名。

该会始建于1925年,学艺者有30多人。

1952年经省逐级调演,被选送重点培养,接受正规舞蹈艺术训练。

1953年5月,在北京怀仁堂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7月随中央歌舞团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演出,获金质奖章。

其后6次赴东欧国家演出,2次赴朝鲜演出。

1954~1956年连续参加北京国庆大游行。

全国各地杂技艺术团纷纷到该会挑选舞狮演员。

该会每年在北京龙潭庙会和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演出。

1996年4月入选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第60期节目,1997年6月25日参加中国旅游年庆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同年7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九州月圆晚会。

摔跤
【摔跤】保定摔跤有600多年的历史,以它绝妙的技艺和众多的高手名扬国内外。

中国式摔跤即起源于保定。

保定摔跤是明朝建文年间蒙古人传入的,经武林英杰代代加工锤炼,把摔跤的扳法同拳术中的身法相结合,形成刚柔相济、灵活巧妙、快速多变的风格。

至清代,保定摔跤愈演愈精,人才辈出。

咸丰年间,保定清真寺回民马长春大败清室"跛士胡"(皇族摔跤手),名声大振。

清朝末期,摔跤臻于成熟,较为著称的摔跤师有平敬一、杨洛志、许二把、白洛俊等人。

平敬一是名扬全国的武术家、摔跤家,武艺冠绝一时。

民国时期保定的摔跤手们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摔跤技艺,使其更加实用和系统。

马良(回民,济南镇守使)著《摔跤二十四式》使中国式摔跤走上了统一轨道。

他还编著了《中华新武术》、《摔跤教科书》、《武术教科书》等。

继承平敬一功夫而成为著名武术摔跤家的有马蔚然、张凤岩、王福田、尹长禄、于殿奎等人。

1931年保定国术馆建立,同年在清真寺街建国术分馆,馆长安古琴系保定军校骑科教官,教员有白运章、张凤岩、白洛镇、赵洛永、于殿奎等人,主要教授武术、摔跤,培养出一批摔跤高手,在全国一系列比赛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933年在中华民国第五届运动会上,清真寺街国术分馆阎善益获重量级摔跤冠军。

1935年中华民国第六届运动会上马文奎获摔跤重量级冠军。

常东升在中华民国第七届运动会又取桂冠,并于1933年在南京武术国考中获总冠军,舆论界誉之为民国以来的武状元,人们赞誉他为"中国摔跤大师"和"花蝴蝶"。

他在1949年到台北后,仍为推广国术不遗余力,先后在中央警官学校、中央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美国德州大学、俄亥俄州大学、日本等地传授摔跤数十年,1982年组织世界摔跤协会,身任会长,致力于中国式摔跤的发展,著有《摔跤术》、《世界摔跤协会手册》,录有常门录像带,被尊奉为"现代摔跤之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摔跤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七八十年代保定市向河北省队输送了大批运动员,保定摔跤选手在全国各类摔跤比赛中取得了辉煌战绩。

现省队教练张建忠曾8次获全国冠军,申金刚、郭建生等保定籍运动员现任省摔跤队教练.
踢毽
【踢毽】保定踢毽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古城人民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游戏。

青少年踢毽较为普遍,技艺也较高超。

老人踢毽更是保定一大特色,其技艺和阵容在河北省其他地区是少见的。

保定踢毽强调姿势优美,令人有轻松愉快、赏心悦目之感。

经过历代传袭和发展,创造了不少具有独特风格的花样踢法,如"金丝大串蔓"、"风摆荷叶"、"海底捞月"、"三环套月"、"阴阳鞋底"、"双飞燕"、"佛顶珠"、"五子登科"等。

无论春夏秋冬,在保定的莲池门前和剧院广场,总能见到一些年过花甲、精神矍铄的老人进行踢毽的健身游戏。

保定市还成立了回民踢毽队,曾多次参加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1983年全国花毽表演。

1985年3月在苏州举行的花毽表演和毽球比赛中,保定花毽队获优胜奖。

保定铁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