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元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河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元素

主讲老师谷河

导言

中字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不偏、中正、好的意思,也表示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比如中庸之道。

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恰当

庸——平常

时中——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庸——雍容大度

做事至善圆满,而又能不动声色

君子做事,温和而中,恰到好处。喜怒不行于色,做事有分寸、知进退,但不是毫无原则分寸,没有确定答案,起码要符合正道,需在事上去悟。聪明的人不能自以为是,认识过头,处处显示自己的智慧,智慧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

原天以启人,尽人以合天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华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代《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国学家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夏就是华胥。

华胥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生于华胥国(今西安蓝田华胥镇),卜葬孟岩。伏羲和女娲之母,上古时代传说中的人物。

相传华胥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娲。经历上古大洪水后,伏羲女娲绵延了人类命脉,成为华夏族的祖先,作为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华胥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国语·晋语四》所注:《世本》原著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

中华心法

中华心法内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起源:即4 300年前的尧舜十六字心法,起源于4 600年前轩辕黄帝的守中、守一思想。

本义:丝的头绪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

——《淮南子·泰族训》

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天文、人文

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两人正反相背,表变化、转化。教行於上,则化成於下。

文化的概念

文明:

以文启明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教化:

教——教育——德教加于百姓

化——感化、风化

文化,文为外,化为内,内外兼修,以文化人,由文显化、文而化之,万世流芳。

子承爻,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规律。上所施、下所效,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养子使作善也。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一)对人性的肯定和赞美

开天辟地:

开辟之功三才同圣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临死化身造就万有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二)对道的敬畏和皈依

1.天道、地道、人道。

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道法自然。

4.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三)对人性本真的追索和回归

1.儒——明德尽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尽心,知命,知天

《中庸》里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即君子应当修身、事亲、知人、知天。这与《论语》中最后讲到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相对应。所以,“尽心,知命,知天”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路径,达到最高的层次就是“知天”。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3.道——内圣外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二、中华国学基础元素概列

(一)中华儒释道三教传统

三教的理念是为所有文化的根基,是中国人的做事做人的思想准则,是所有思想与行为抉择的参照。所以“三教”为源,其它称之“九流”。

以天地人诸法实相教理为体,以儒释道三教教义为相,以集蕴化成国泰民安为用。

三教实为一家,不同为门户之见,登堂入室即智者所见略同。

中国三教不是宗教是师道

道称祖师,佛称本师,儒称先师。门人皆自称弟子。

神为人封,仙由人修,佛由人成,圣者为通,人为三才之一。

命自我造,福自己修,没有谁能主宰人的命运,一切皆归因于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二)中华礼教

“礼教”为体,“礼仪”为相,“和谐共荣”为用(“礼之用,和为贵”“致中和”均重在用)。

“礼教”浅说即是礼的教育,深说则是礼制。

礼,大处说是国家制度,小处说是待人礼貌,广说是秩序、是伦理,细说则就是规矩。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在中国历史政治文化发展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1.礼的本质

礼,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礼敬,就是对人足够的尊重,所以,《礼记》开篇就讲:“曲礼曰,毋不敬。”而我们所说的礼仪,只是敬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已。所以说,敬是礼之体,仪为礼之相,和谐有序生机勃勃才是礼之用。

伏羲女娲图,从非常质朴的方式表达的中华礼的精神。礼的本质源自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其作用则是人的行为准则。上可知天,中可治国,下可齐家。

2.学礼的重大意义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如果礼都守不住了,后面就只有乱了,所以,要治乱先树礼。

(1)正因为很多人在礼仪上随随便便,所以,孩子们才没有学到规矩,所以他们在社会上做事便没有章法,也便没有多大的成就,即使成功了也只能当暴发户,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