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四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治疗四阶段
据估计,目前约有心力衰竭(心衰)患者800~1000万人次,虽然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有所下降,但心衰却没有,其5年生存率<50%[1]。因此,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技术的提升,心力衰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心衰根据指南[2]可分为A~D四阶段,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B(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前两个阶段通常不会引起患者和医师的注意,所以需增加对于A、B阶段心衰预防的宣传。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我院在治疗上,主要使用“金三角”药物,同时密切关注新药进展,如新活素、左西孟旦、伊伐布雷定等,我科是全省最早使用这些药物的单位。除了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上,我院的心血管病研究所专门设立心律失常组,年ICD、CRT植入术在50例,排名全省第一。对于D阶段终末期的患者,心脏移植作为治疗的最后一步,20年前我院开展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可以说自此我院基本已能对A~D期的心衰患者做到全覆盖。此外,我院在3年前建立了康复科,主要收治神经内科中风患者,现在也有小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包括心梗、心衰患者。
规范治疗,建立心衰学院
多种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将进展为心衰,这是心内科医师要面对的疾病,治疗的困难使得防治尤为重要,而现实就如之前所说,在心衰早期患者和医师都缺乏关注。这其中牵涉到许多因素,如患者的认知、医院周转率等。一些老年患者可能从心梗开始,直至逐渐进展为心衰,都由一位专家接诊,这使得无论从医学、人文,亦或是伦理角度,都应及早重视;另外,从大环境来讲,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都设立了心衰学组,专注心衰领域,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标杆性医院专攻心衰,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加之我院又是福建省唯一的心血管病医院,有义务且愿意带领全省心血管病医师共同达成这一目标。至此,心力衰竭学院在各方的公共期待之下正式成立。
由于我们心力衰竭学院面向福建省,故取名“海西心衰学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第一,了解福建心衰患者情况,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第二,形成自己的患者管理体系;第三,建立教育平台,包括患者以及有志于心衰诊疗领域医师的教育。目前,已建立心衰医师的信息平台,待成熟之后,还将建立患者群。10天前“福建省县立心肌梗死后心衰的防治体系”项目启动会,以此为起点,带动之后一系列专项活动。目前,心衰第一大病因已由从前的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等转向冠心病。因此,需抓住首因(心梗后心衰),建立体系、项目带动、联合专家、教育患者,全方位防治心衰。
心梗后心衰防治体系的建立
“福建省县立心肌梗死后心衰的防治体系”这一刚刚启动的项目已纳入20多家县级医院。首先利用1年的时间,调查福建省心衰的现状,包括心衰的发生率、治疗情况、结局、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与省立医院的差距、死亡率等,接着发现问题通过医师患者教育及时干预,再了解是否有帮助。这其中包含了数据的收集、心衰治疗的干预以及一些研究也会再此过程中开展,以此为起点,开展一、二级预防,通过这一渠道进行公众健康教育,建立心梗院内外
救治体系,完善符合国家双向转诊制度的网络,心梗后二级预防规范的建立希望能对基层医院有所帮助,制定我省数据,希望对全国也有所帮助。
在目前与基层医院的配合中,发现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对于设施的更新,理想与现实存在距离,基层医院虽能了解新药的优势,但无法购买;第二,基层医师繁忙的日常工作,使得体系的建立、网络的构建,需要我们主动联系,故而工作量巨大。简而言之,心衰的防治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报告.2015/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1.
[2]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