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
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并提出,要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军队保障社会化是军民融合式发展和现代后勤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坚持军队保障社会化这一方向不动摇,进一步巩固社会化改革成果,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队保障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军队保障社会化的不懈探索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提供服务保障的功能不断增强。长期以来,军队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摊子大、包袱重、效益低,军队保障方式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新军事变革不断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实施社会化保障的条件和时机逐渐成熟。新世纪初,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通知,对军队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作出全面部署,军队保障方式改革率先在后勤领域展开。
2002年9月,中央军委下发文件,扩大了改革项目和内容。2003年3月,总后勤部组织大规模调研活动,制定了深化拓展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十五”期间,以饮食保障、商业服务、营房保障、公务用车、医疗保障、被装筹措、油料保障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生活保障社会化改革全面展开。
2007年成立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批准将军队保障社会化从后勤拓展到军事、政治、装备等其他领域。随后,军队四总部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组成联合调研组,分赴全军和各地进行调研,并在江苏、湖北、陕西三省进行试点,推进社会化保障向纵深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作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部署。随后,中央军委颁发《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将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任务。紧接着,又下发《“十一五”期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意见》,扩大了社会化保障的范围和内容。这些举措,为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提供了战略指导、政策法规依据,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进入规范发展、拓展深化的新阶段。2009年,以破解难题为主旨,整体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在全军30个不同类型的单位同步展开。
2010年11月,全军保障社会化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10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经验,部署了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进一步加快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步伐的目标任务。2011年11月,全军后勤深入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军队保障社会化“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为了加强对军队保障社会化工作的科学统筹,提高军民融合层次,近年来,
总后勤部与中国工程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推进应急运输与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签订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四总部分别与北京市签订了军民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军队保障社会化迈出了新步伐。
二、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成就
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推开10多年来,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攻坚克难,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改革的范围由非作战部队向作战部队延伸,改革的内容由生活保障社会化向其他保障社会化拓展,改革的方式由试点先行、分类推进逐步向成建制成系统整体推进转变,军队保障社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开创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一是压缩了保障摊子,优化了军队力量结构。实行社会化保障以来,驻大中城市军以上机关和非作战部队的饮食保障全部由社会承担,军人服务社撤并停改,营区营房维修、供暖、供电、绿化、保洁等交给物业管理,部队通勤班车部分依托地方公交,小远散单位看病由当地医疗机构提供、油料保障实行货币化供应或依托石油公司代储代加,军需工厂等保障性企业移交地方,军队被装物资通过招标采购方式由社会提供。改革军队职工管理制度,富余职工得到分流安置。通过改革,保障规模大大压减,军队整体结构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
二是减轻了部队负担,增强了核心保障能力。从这些年实践看,实行社会化改革后,军队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各级领导和机关从“柴米油盐”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集中精力投入军事斗争准备和教育训练,更有效地把军事经济资源向核心军事能力聚焦。在抗震救灾、藏区维稳、亚丁湾索马里护航等重大军事行动中,成功运用社会化保障机制,组织社会力量为军队提供物资、医疗、生活和维修等服务保障,彰显了保障方式社会化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三是改进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综合保障效益。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打破了我军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传统观念和模式,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实现了军队保障资源与社会保障资源的双向转化、双重利用、互利共赢。同时,历经10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军地衔接、行之有效的军队保障社会化政策制度和法规体系,促进了改革的深入推进、规范运行。通过推行社会化保障,较好解决了军地重复建设、保障资源分散、保障效益不高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认清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的形势要求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我们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一个相互兼容的经济技术基础和平台,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路子。我们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军民
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军队保障社会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在新形势下继承发扬好人民战争光荣传统。人民战争思想,是我们党和军队在几十年革命战争中,总结创造出来的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而战。当前,社会形态和战争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民战争思想永远不会过时,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真理永远不会改变。现代战争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依托社会资源和民力建设军队、保障作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军队的共同政策取向。作为人民军队,我们在利用社会资源保障军队需要方面,更具有独特优势。要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大力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赋予人民战争思想以新的内涵,创造性地把这一优良传统贯彻落实到军队建设与保障的各个领域。
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推进军队保障社会化,贯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历史一再昭示,国不强不可以养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但片面强调军队发展,过多占用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财力物力,从长远看势必削弱经济发展,最终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