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答题模板
一、必备部分(背关键词、要点):
(一)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和原因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影响价格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成本)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间接因素:各种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贬值,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国家经济政策:主要通过宏观调控、财政、税收政策,平衡社会总供求,保持物价稳定,或引导消费。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⑥汇率变动: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价格
⑦其他因素:商品质量、性能、流通环节等
(2)企业、政府针对稳定物价,防止过快上涨的措施(根据影响因素找措施)
①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降低通货膨胀率)
④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调节社会总需求。
(投资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
⑤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⑦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⑥还有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等。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本题理解)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
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和消费需求,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2.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同一商品和不同商品、相关商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商品价格下
降,需求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
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供给;价格上升,生产者获利增加,会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供给。
(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导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成本,生产者会增加价格下降的生产
要素的使用量,减少价格上升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③加快技术创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面向市场、面向消
费者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
转变生产方式、调整和优化产品生产结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3)举例: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经营者和国家政府应如何应对?(措施)
生产经营者:①要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②以该商品为生产要素的生产经营者增加该商品的使用量(外贸企业要减少该商品及其替代品的进口数量);③加快技术创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
根据市场需求,转变生产方式、调整和优化产品生产结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国家、政府:①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完善财政补贴政策,调动生产者生产积极性;②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措施化解产能过剩、去库存;③引导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转变生产方式、调整和优化产品生产结构,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积极引导消费,扩大需求。
加强对……的科技培训。
3.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根本因素:生产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决定)
②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从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人们收入差距分析)
③重要因素:物价水平④主观因素:消费心理、观念、原则
⑤分配因素:分配制度、政策、社会保障体系、财政作用、初、再次分配,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差距
⑥消费环境:市场秩序、市场监管。
⑦其他因素:质量、包装、性能、品牌、经营场所、国家政策、制度等
(2)扩大、提高消费的措施(根据影响因素找措施)国家+企业+消费者
国家: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和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收入预期。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增加民生支出、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初次再次分配都要注重收入分配公平)
⑤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改善消费环境。
其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
企业:要面向市场和消费者,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
个人: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增加个人收入;要培育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消费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
(3)提高、扩大消费的原因、意义决定反作用+转方式调结构+生活水平+消费观念+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内容略),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
③有利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④有利于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培育健康的消费心理,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⑤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走共同富裕道路。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1)市场发展角度:遵循商品规律和价值规律,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培育自主品牌,优化产品结构。
(掌握市场信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拓宽销售渠道等)
(2)生产与消费角度: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所以,企业生产应立足市场需求,通过生产创新,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创造动力。
(3)企业经营角度: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②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
(搞好售后服务、正当竞争)
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通过调整企业治理结构和科学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增强竞争实力。
通过企业兼并、联合和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④合法募集资金,拓宽融资、筹资渠道,通过资本融合,增强企业实力(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
)(4)劳动者角度: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收入,加强技能培训。
(5)分配关系角度:通过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和薪酬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企业活力。
依法诚信纳税。
(6)市场经济角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自觉遵守市场(准入、交易、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树立诚信意识,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7)转方式、调结构角度: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发展由单纯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更多的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②加快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和优化产品生产结构;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8)对外开放角度: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制定正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强自主品牌的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行业间的自律行为,规范出口行为;优化境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效益,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改变国际营销策略;树立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形象;加快科技创新、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坚持以质取胜,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和推广。
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特别是世贸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
(1)原因
①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看,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②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看,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促进经济发展。
③从分配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上看,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
有利于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新发展理念上看,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⑤从调结构、转方式看,有利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措施(一生产、一发展、两制度、两举措、三手段)
个人收入分配: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生产决定分配,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
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
因此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分配格局。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⑤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财政、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财政知识: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合理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发挥财政的作用。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和如何增加财政收入?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要保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②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合理的分配政策。
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巨大作用: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重在解决民生问题,非物、社保等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落后边远地区等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
(四)如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国民经济的细胞,要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其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价格、供求、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1.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①健全市场准入规则、交易规则、竞争规则;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社会征信体系;③加强道德与法律的规范和引导。
2.实行更科学的宏观调控,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税收、价格、产业、投资政策)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②实现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和平衡。
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③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④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⑤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4)对外开放:(开放格局+转方式+基本战略+技术、质量、品牌、经营+根本基点+防范风险)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全面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①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
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
⑤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⑥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且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⑦防范经济风险,利用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其他:A、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
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领域,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注意防范对外投资风险。
B、加快科技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开发能力,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加强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C、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D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理解“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二、理解几个角度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政府) 主体有关知识:
(1)生产领域
①国家与生产: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强综合国力,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
②国家与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
③国家与企业: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公司制改革;完善投资和融资市场和渠道,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融资体制,促进经济发展。
④国家与就业:大力发展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就业和创业的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⑤国家与市场: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财政、税收、产业、投资、价格政策,法律、行政手段等引导企业生产,鼓励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分配领域
①国家与分配制度:坚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②国家与分配公平、国家与财政税收作用(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