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个性化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
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 之中的巨型宫殿。 ⑨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
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了新生。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试题3】 联系上下文,请分析画线文段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想象黄河流入大海的惊涛拍浪、汹涌澎湃的情景和自己“侧耳倾听”
第三节
对散文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
(2010·江苏南通市、扬州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黄河入海流 李康美 冰雪融化成水滴,水滴聚成了河流,一滴一滴的水珠,竟然汇成了滔滔流淌的 大河,在人类生活的舞台上,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导演。 我曾经去过青海高原,虽然未到黄河真正的发源地,但流经的河水也是幼年的黄 河。那里的黄河清澈见底,甚至一直到兰州,都还算不上波澜壮阔。在宁夏虽有了 波澜壮阔的味道,但是同样算不得汹涌澎湃。 实际上,黄河也有着自己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它是一条主动脉,那么,依附着它 壮大着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支动脉或者叫做毛血管。在我们渭南的土地上,黄河 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奇特景观:在那个人称“三河口”的地方,渭河和洛河几乎同 时注入了黄河,从而使黄河一下子变得那么地浩淼。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未到目的地之前,我又做了一次错误的判断,仍然以为黄河和渤海有着一定的 落差,说不定还形成了一面宽大的瀑布,很远就可以听见惊涛拍浪般的响声。从东 营市始发的路程上,我总倾听,心里还是继续着想象,只要听见那种万马奔腾的水 击声,那里就一定是黄河的入海口。 可是那样的咆哮声一直没有出现。也许是年深历久的冲刷,也许是流经万里的黄 河太疲惫了,在这里,别说听见什么声音,就是黄河的流速也变得非常迟缓了。乘 游艇而下,我一直企盼的声音也始终没有到来。只是水面越来越宽,两岸的芦苇荡 遥远得只能望见一缕绿色。黄河入海口原来也和我们的“三河口”一样,只是像扇 面儿似的铺展开来,慢慢地,慢慢地和前边的渤海衔接,走向了无边无际的浩瀚, 最终也就消亡了自己。 当然,黄河入海的景观绝非我们的“三河口”可比,那样的博大更是无法想象的。 当游艇的主人告诉我们,真正的黄河入海口就在那一片水域时,我们早就看不见两 岸的边际,可以想见,黄河临入海时的河面有多么宽广!何以见得这片水域才是黄 河和渤海的衔接处?其实,我们已经从异样的空气中得到了鉴别,一边是黄河还未 经过大海洗礼的泥土气息,扭过头去,那边却是略带咸味的海风拂面了。 游艇继续驶入了大海,为了黄河的消亡,或者说为了黄河和世界的衔接,我们也该 送她一程。 (选自《散文》2010年第2期,有删改)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③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 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
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
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 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 ④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 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 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 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 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很早以前,我总以为渭河和洛河在临汇入黄河时,都会因为落差,而腾起冲天 的水雾,并且是波浪翻卷,发出日夜不息的水与水的冲击声。后来,我多次去过 “三河口”,遗憾的是,它们似乎永远保持着一种十分友好的姿态,从未听见过哗 哗的冲击声,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进行了短暂的倾诉后,又一同相依 相偎向东而去。 前年去山东,驱车看遍了胶东旁边的大海,我突然想到,任何东西都可能有着生 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也就在大海中消亡了。河流和 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回程经过山东东营市,我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要去看看黄河的入海口。真该看一 看, 终年冰雪的喜玛拉雅,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那里冰雪融化成的一滴一滴水珠,到 头来却仍然在这里融入了海洋,巍然屹立的世界屋脊,竟然以水为使者,贯穿了中 国的土地,再通过海洋,和世界连为一体,飞溅起自己的声音。还应该包括我们的 渭河、洛河,尽管它们在“三河口”之后就已经隐名埋姓,默默无闻地随着黄河的 水流涌动,但是黄河能注入大海,它们的动力功不可没。
松的高大威严;第⑤段中用“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 劲,用“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写出红松挺拔不分叉的形态。 ②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第④段中将树皮的裂纹比作“时间刻度”,形象地写出红
【试题1】 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因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引出下文追溯、寻
访红松的内容;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 【试题2】 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存活于寒冷地带,生长缓慢,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浑身是宝,在生
的细节描写,照应上文,与下文写黄河入海时静穆安详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赞美了黄河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宠辱不惊的气度。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试题4】 请探究“黄河入海流”的生命轨迹蕴含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讨角度示例:
百川归宗,生命有终的生存法则
生死轮回,生生不息的生命规律
淡泊宁静,顺应融合的生活态度 博大宽广,宠辱不惊的胸襟气度 乐于奉献,牺牲自我的人格操守 积累凝聚,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⑤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 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
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
⑥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 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 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 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 ⑦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 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 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 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 佳话。 ⑧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试题1】 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试题3】 ④、⑤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第④段中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形象地写出红
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
由。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2010·苏锡常镇扬连六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红松擎天 张抗抗 ①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 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 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 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 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 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 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考查要求:对小说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 考查重点:对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查题型:主观题。
常见题型: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 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答案
领起全文内容,概括了黄河凝聚壮大的成长历程,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
生命奇观的惊奇和赞叹。 【试题2】 文中说“河流和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作者这样表述的理由是
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黄河兼容并蓄,蔚为壮观,汇入海洋,完成了使命,衔接了世界,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