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散文阅读复习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散文阅读复习题
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一散文阅读复习题,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高一语文必修一散文阅读复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30分)
雅舍思雅
唐韧
来到北碚居住,听说雅舍还在,很惊讶。
因为印象中的雅舍,在四十年代初梁先生笔下已是不堪风雨,更兼鼠子们多年啮盗,即使存留,亦应是废墟一抔了。
来到它跟前,始知今日雅舍,并非缀补翻盖的老屋,应称之“雅舍遗址纪念馆”才是。
这雅舍和当年阅读所得的雅舍自然很是不同。
仿佛当年那个雅舍是某僵手滞足的文人草成的一幅字,被丢置墙角多年,现在拾起除尘熨平装裱,悬于壁上。
先生后来从这间雅舍走向台湾,走向西雅图,走过程季淑,走过韩菁清……蔚为大家的后事,全收集进雅舍里,倒冲淡了雅舍先前的气息。
所谓先前的气息,我指的是一种矮檐之下人不矮的肃挺之雅。
一间“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篱墙,墙上敷了泥灰”的房子,一间“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的房子,却赞它“有个性就可爱”,还以“雅”名之,透着倔犟,仿佛说你逼我背井离乡,想看我狼狈吧!我偏在这烂房子里雅给你看。
在这间雅舍里,他趣说社会生相,应该还练习着。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人教版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册 专题04 散文阅读过关检测 (解析版)

人教版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册专题04 散文阅读过关检测一、【湖南省新邵县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
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
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
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
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
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
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
我们登上烽火台。
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
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
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
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
如今。
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
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
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
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
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
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在高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做好每一道阅读理解题,有利于我们提高学习成绩。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一)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
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
“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
它是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
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
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
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
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试想分辨它是什么树叶?梧桐的,枫树的,还是樗栎的?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张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
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声。
“秋,秋。
”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
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
”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光……阴。
”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
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
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
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同时我也想起了两个惜阴的人。
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
家门前的禾场上排列着一行行的谷簟,在阳光下曝晒着田里新收割来的谷粒。
芙蓉花盛开着。
我坐在它的荫下,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竹箩——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第五职业高级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第五职业高级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一篇题为《高树鸣蝉》的散文,回答11-13题(15分)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
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
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
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
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
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
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
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
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
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
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
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
人静乌鸢自乐。
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
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
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
这是秋的讯息。
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
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
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
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
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散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9)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散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材悟读找寻精神家园——《荷塘月色》弥望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花朵,缕缕的清香,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影,柔和的月光……一个多么优美而深邃的意境!朱自清先生,以他那痴绝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和谐自在的艺术境界,在这个惟属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他的心灵沉浸在一种精神追求的愉悦和审美情趣的享受之中,他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情感归宿营造着一个心灵的荷塘啊。
设想如果没有这个宁静的心灵空间,没有这种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那个痴情于文学,敦厚朴实的一介书生朱自清,身处乱世之中又当何去何从呢?【素材运用】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披霜。
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
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
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
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春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
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荷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
【相关话题】 1.心灵家园 2.淡泊宁静美文品读初冬月陈国华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
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在月光的映照下,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向远方望去,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
高一语文读本散文阅读题集萃

高一语文读本散文阅读题集萃五、阅读余光中《沙田山居》,完成18—2l题。
(16分)18.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
(4分)答:19.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3分)答:(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3分)答:20.作者在第(1)段中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第(3)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第(7)段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试分析第(3)(7)段中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1)(3分)(2)(3分)季羡林《清塘荷韵》)(《语文读本》)17、为什么“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就能够遮蔽半个池塘?18、“季荷”同燕园其他池塘的荷花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19、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作者感觉非常有趣。
作者从“季荷”中感受到哪些趣味?20、下列对这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荷花在作者笔下显得红艳耀目,迎风弄姿,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
因此作者从中感受到的也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B.作者在文中为表现荷韵,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C.本文语言空灵飘逸、含蓄多情,给人一种禅境的理趣,和强烈的美感体验。
D.本文写荷花从稀少到繁茂的发展历程,重在表现莲荷顽强的生命力,从而表现作者出作者的欣慰与希望。
E.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虽然创作背景不一样,但描写重点一致,基本表现手法相同,审美情趣大同小异。
(二)阅读梁实秋《雅舍》节选的片断,回答19—21题(10分)19 作者说:“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请结合文章第①②段概括回答以下问题。
(3分)①所亲尝的苦辣:(不超过30个字)□□□□□□□□□□□□□□□□□□□□□□□□□□□□□□②所领受的情趣:(不超过8个字)□□□□□□□□20. 第一自然段中说各种声音“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必考点05 散文阅读-【变式题】高一语文期中期末精准练(解析版)

必考点05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谁持彩练当空舞熊召政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
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
枝丫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
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蛰声更为轻盈的鸟鸣。
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
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
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
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
在诗人眼中,历史总是充满诗意。
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
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
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的旋律中,领略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
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
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图腾。
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
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嘚嘚驰过的马蹄呢?它们都去了哪里?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
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一】
山野间童年的我,却常常被美丽而神幻的虹所迷惑。
我时常戴一
顶大斗笠,仰着童稚的脸,长久地看、认真地读那静卧在山野上空被
村人喊做天弓的虹。
故乡的虹,大都悬生在午后的天空,彩虹起兮云
飞扬,天地间总是微雨细细,雨光氤氲,若有似无,我一低头,汪汪
积水中,竟也见有虹影流转。
童年的我,以为虹都是从土地里拱起而
飘然升空的。
大人说地上的蜈蚣,背不总是那么驼吗?在我童年的天空里,虹,仿佛和地上某种东西总有莫名的感应,神性充盈。
我甚至想,那虹,是地里蜈蚣*的么?
及至青年,丰满的物事无止无息,人,总顾不上停歇脚步,仰头
读虹。
重负的中年即便偶能读读虹,所读出的,恐也多是岁月的况味。
老年时至,夕阳在天。
人生舟楫,早早告别了土腴木秀的春夏,急急
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秋冬,人与虹,早疏离焉。
虹的色彩,使人漫生想像啊。
诗人北岛就有一首诗叫《姑娘》,
短得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
姑娘与虹,大抵是皆
有照人光彩,诗人才能当上月下老人,将她们红线联姻吧。
虹,也算得上是阳光和雨滴曲折而奇幻的“合作”。
与雨滴“合作”的、射在雨幕上的阳光,是齐刷平行的、集团无边的箭簇。
每一
根阳光之箭,进入雨滴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因而,每一根阳光之箭
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相对应也不同。
你能否看见虹,取决于经雨滴反
射过来的光波,能量是否集中,光色是否够强,最根本的,还在于能
否如前所述,正好射入你的眼帘。
陆龟蒙在《和袭美咏臬桥》中咏虹:“横截春流架虹桥。
”毛润
芝诗曰:“青山着意化为桥”。
这些诗词,当然皆是先观虹桥而后作。
虹何以常被喻作桥呢?抑或说,虹何以总是弧形的呢?这是因为,惟有
此一弧段之上雨滴反射过来的各色色光,能量才最集中,光色才,更
重要的,是只有这些斑斓色光,才能被人看到。
作为生命的虹,命运之路总是曲曲折折的。
有了光,有了雨幕,
有了光在雨幕中的折射,方生虹。
虹的光明前途,只能是短暂的。
虹
的生命多斑斓在夏日雨水的天空。
这是因为夏季才多有雷雨或阵雨天气,这类雨范围不大,容易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的景象,利于虹生。
大雾中,水汽空蒙氤氲,阳光遥遥地、斜斜地射来,霎时彩虹如练,也自在情理之中。
空气干燥的冬季,雨少,阵雨
更少,是不太可能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
雪
花纷飞时节,谁能见到虹?
阳光,不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天火么?雨滴不是从天上来么?看看
虹吧,你还能说“水火不相容”吗?虹,不但是天上水火相容的交响,
更是水火相容的预言。
“东虹日头,西虹雨。
”这句谚语,简直就是气象预言。
我们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地球的中纬度。
我们天天都可看
到电视天气预报。
那气象小姐所指点的江山,那中纬度地区所出现的
系统性的降水天气,多数都自西而东移动。
虹的方位又正好与太阳相对,所以,西虹在天,则表明茫茫雨区,正滂滂沱沱、飘飘荡荡朝我
们所在地移来,不久天将雨。
倘若虹影在东,则说明雨区早已告别了
我们东去,我们的天地,可谓风景晴好,艳阳高照,天明地静。
5.联系文章的第一、二段,请分别概括说明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
段对虹的态度。
(5分)
6.文中句子“作为生命的虹,命运之路总是曲曲折折的”的含义
是什么?(5分)
7.虹“是天上水火相容的交响”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
用是什么?(5分)
【二】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
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
屐齿。
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
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
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
就在这颤抖
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
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
爸爸的肩上。
不过,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
爸爸
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
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
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
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
路上,他喘着粗
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
看着爸
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
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
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
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
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
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持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
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
不过,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
了下来。
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
惜牲口一样。
”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
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
”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
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
“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
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
1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饱满的情感、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刻画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他们各自对生活的追求,表现了“我”对父辈生活的深深思索。
b.本文选材上都是选择了生活中的小事,但却以小见大,表现了父辈深深扎根于土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c.(11)段中写到爸爸“神色黯然”、“挤出一丝笑”,刻画了爸爸内心复杂的情感,包含了不忍分离的父子情深,也包含了父亲对祖业无人继承的失落。
d.文章最后,爸爸送“我”的一双“新雨靴”,蕴涵着爸爸希望“我”学成归来,改变家乡面貌的深沉嘱托。
e.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样,都以深沉的笔调,表现了无私的父爱和父子情深;同时也表达了以前对父亲不理解的悔恨。
15.文中反复写到“屐齿印”和“江南雨的惆怅”,这样写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各3分)
屐齿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雨的惆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说:“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
”你怎样理解?(4分)
17.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