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

合集下载

外国散文两篇5

外国散文两篇5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 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比较笼 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关于阅读的理论认识
1. 阅读作品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脑力劳动, 面对一份阅读材料,要对它选取的素材是否真 实、是否妥当进行评价; 2. 阅读作品要对它反映出的作者的认识、态度、 观点是否客观、正确进行评价; 3. 阅读作品要对作者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深 度进行评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选材、立意、 主题思想进行评价; 4. 阅读作品还要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语言运用、 遣词造句、风格特点进行评价。
打 开 知 识 的 大 门
阅读文章时还要注意:
1. 善于借助经验进行联想,联想学过的内 容,借鉴以往的经验,作出判断。也就是 借助“已知”进行比较,举一反三,获取 新知;
打 开 知 识 的 大 门
2. 对作品进行评价时,要从整体入手,从 宏观到微观,才可以不迷失方向,有时还 要借助必要的时代与作者的背景材料。评 价、分析时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 有物,避免套话、空话。
3.在第二段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好事物 的共同特征,这些美好事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美好的事物有:灿烂、辉煌的阳光;闪烁着绿宝
石光辉的麦田、美丽的苔藓、华丽的常春藤; 在雪层下微笑的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 瑰;喧闹而美丽的鸟儿,像璀璨钻石的白雪和 组成神奇的连拱。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是充
满生机。
打 开 知 识 的 大 门
拿破仑 法国著名的军事家。 歌德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作家,代表做有诗剧《浮士德》等。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重要作家,他在长达23年的创作生 涯中共创作了两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7部剧作。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一、课文悟读1.《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读文章的起始句“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会让人产生一种推测:托尔斯泰墓一定壮观、堂皇、宏伟。

然而初读完毕,便发觉那个推测错了!托尔斯泰墓“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那个名字也没有”。

然而确实是这么一座“无名墓冢”,却何以能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使人怀着敬畏之情?没有别的,能剧烈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情感的,恰是托翁墓的朴素,那逼人的朴素!这时,我才认识到:朴素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震动人心的美!然而,再次品读课文时,就会发觉作者在描述托翁墓的外在特点时,还着意于对托翁自身的描述和抒情。

如介绍墓地上大树的来历时提及到晚年饱经担忧的老人想起童年关于幸福的许诺;第2段中作者在描写了托翁墓“三个没有”后说,“那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然被发觉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认真咀嚼摸索这担忧与幸福、有名与无名以及简单与完美、朴素与动人的辩证关系,认识就会得以升华:托翁墓那具有震动人心力量的朴素美,事实上质是托尔斯泰人格的力量,这确实是作者认为托翁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的缘故之所在。

2.《冬天之美》景物描写充满浓厚的主观情感,以抒情笔调描画乡村的漂亮风光,是乔治·桑“田园小说”的特点之一。

《冬天之美》这篇散文中也体.现了作家的这种风格,文中乡村的冬天,都“著上我之色彩”。

写冬季来自阳光的生气,与前面“明朗的阳光”相呼应,再加上渲染,冬天的阳光便是“一年之中最辉煌、最辉煌的”,以至夕阳像是“披上闪耀发光的紫红色长袍”;写麦田、苔藓、常春藤和各种花儿、鸟儿,用词差不多上亮丽的,喻体差不多上宝贵的,色调差不多上温顺的。

如此充满勃勃生气缤纷迷人的乡村冬季图,融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淳朴、安祥、富有亲情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国外散文]国外散文4篇

[国外散文]国外散文4篇

[国外散文]国外散文4篇(1) [国外散文]英雄一个万人都仰慕的声名,千百年来,无数豪情侠客,才气诗人都被它所折服。

李清照曾说过:“生亦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此诗平淡无奇中却透出了一种本色,而这种本色便是英雄。

究竟什么是英雄,是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不是,是金庸笔下的大侠?也不是,难道是那一声“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怒吼?不完整。

成吉思汗曾得过“一代天骄”的光荣,但被毛泽东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给压了下去。

荆坷那“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情怀?这只能说的上是勇敢,算不上真正的英雄。

那么,谁是真正的英雄呢?我记得儿时曾看过《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

曹操对刘备说“龙,吞云吐雾者也,潜藏于宇宙之间,出则雷鸣电闪,妄尊天下也。

”。

从曹操这段话中就可看出英雄的魅力。

于是,小时候的我对英雄告别崇拜,认为英雄是打败恶人,保护穷人的超人。

小学后,便以为英雄是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沉痛;屈原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悲愤。

但,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寻到真正英雄的踪迹,那便是塞万提斯的开山之作——《堂吉诃德》。

初读《堂吉诃德》时,我还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少年,那时的我觉得那些流蓄谋百世的著作也没什么了不起。

小学毕业后,我读完了四大名著,心中没有任何感慨与不平,只觉得刘备太虚伪,宋江太懦弱,唐僧太迂腐,林黛玉太清高。

后来我又陆陆续续接触了几本中国名著,如老舍的《荼馆》、《骆驼祥子》,鲁迅的《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总觉的不是太俗,就是太麻烦。

于是,我在书店里买书再也没有买过中国名著,只看一些漫画和当代作家散文集。

忽地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外国著作,我抽出一看,原来是《堂吉诃德》,我早就听说了它的大名,有人曾说:“它带动整个欧洲小说文学的潮流“。

或许抱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冲动,我买下它,《堂吉诃德》便成为我走向外国文学的第一条道路。

我记得那时正放暑假,天气十分燥热,我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遍《堂吉诃德》,远远没有我预料的好,简直比一般的小说还要低俗,一遍看下来,索然无味,没有任何印象,总的感觉来说:“堂吉诃德太疯,桑丘太傻。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外国散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两篇外国散文,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拓宽视野。

3.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散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篇目:选取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散文作品进行教学。

2. 散文作者: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帮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3. 散文主题: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

4. 散文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散文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特点。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散文篇目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散文,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散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表现。

2. 学生理解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观点阐述。

4.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讨论中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的外国散文篇目。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外国散文选集或评论文章,供学生深入研究。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散文作者的生平介绍、作品评论等相关资料。

外国的精美散文5篇

外国的精美散文5篇

外国的精美散文优秀5篇外国的精美散文篇一从前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光荣的荆棘路:一个叫做布鲁德的猎人得到了无上的光荣和尊严,但是他却长时期遇到极大的困难和冒着生命的危险。

”我们大多数的人在小时已经听到过这个故事,可能后来还读到过它,并且也想起自己没有被人歌诵过的“荆棘路”和“极大的困难”。

故事和真事没有什么很大的分界线。

不过故事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一个愉快的结尾,而真事常常在今生没有结果,只好等到永恒的未来。

世界的历史象一个幻灯。

它在现代的黑暗背景上,放映出明朗的片子,说明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着荆棘路。

这些光耀的图片把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都反映给我们看。

每张片子只映几秒钟,但是它却代表整个的一生——充满了斗争和胜利的一生。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殉道者行列中的人吧——除非这个世界本身遭到灭亡,这个行列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个挤满了观众的圆形剧场吧。

讽刺和幽默的语言象潮水一般地从阿里斯托芬的“云”喷射出来。

雅典最了不起的一个人物,在人身和精神方面,都受到了舞台上的嘲笑。

他是保护人民反抗三十个暴君的战士。

他名叫苏格拉底,他在混战中救援了阿尔西比亚得和生诺风,他的天才超过了古代的神仙。

他本人就在场。

他从观众的凳子上站起来,走到前面去,让那些正在哄堂大笑的人可以看看,他本人和戏台上嘲笑的那个对象究竟有什么相同之点。

他站在他们面前,高高地站在他们面前。

你,多汁的,绿色的毒胡萝卜,雅典的阴影不是橄榄树而是你!七个城市国家在彼此争辩,都说荷马是在自己城里出生的——这也就是说,在荷马死了以后!请看看他活着的时候吧!他在这些城市里流浪,靠朗诵自己的诗篇过日子。

他一想起明天的生活,他的头发就变得灰白起来。

他,这个伟大的先知者,是一个孤独的瞎子。

锐利的荆棘把这位诗中圣哲的衣服撕得稀烂。

但是他的歌仍然是活着的;通过这些歌,古代的英雄和神仙也获得了生命。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地从日出之国,从日落之国现出来。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外国散文,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课文介绍:选定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散文进行教学。

2. 文化背景:介绍散文作者的生平和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3. 文本分析: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结构布局和主题思想。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散文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和相关背景知识。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回答和讨论。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两篇散文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2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3. 文本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结构布局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课时2. 讨论交流(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关于人生观的短文。

4. 课堂小结(1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思考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学生对散文主题思想和人生观的理解和表达。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选定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散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散文作者的生平和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两篇外国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其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散文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散文的魅力,拓宽文化视野。

(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散文创作,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作者的观点态度及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 教学难点:(1)散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的理解。

(2)对散文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篇散文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及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5. 鉴赏与评价:(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篇散文进行适当的鉴赏和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两篇散文中的精彩片段。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情况。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4.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外国散文两篇_1

外国散文两篇_1

外国散文两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1。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

根据散文的写作特点,能运用提要和综述的方法恰当地进行要点概括。

3。

了解托尔斯泰对后世的影响。

4。

鉴赏两篇散文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1。

根据散文的基本特征,运用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散文赏析,概括内容要点。

2。

反复朗读,理清思路,体味两篇散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散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为突破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概括。

2。

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教具准备]投影仪、有关资料、胶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首先,对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作为背景知识,以资料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然后,以自读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思维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正确概括,体味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外国散文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语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板书标题)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鹅黄浅,清风温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机勃勃,谁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却对冬天情有独钟,请看其美文《冬天之美》。

(板书标题)二、背景知识(使用投影)1。

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

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

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

战后埋头写作。

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

高一语文上学期 第二单元外国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 第二单元外国散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外国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学习用对比的手法传情达意。

2.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3.继续训练学生概括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4.引导学生理解“朴素”“最美”的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对本文阅读教学的建议时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纲挈领地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在前几课掌握的概括要点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条理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同时,增强他们不仅能够读好中国散文,而且能够驾驭外国散文的信心,从而全方位、多层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的运用,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独有的特点,以此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如此朴素的坟墓却是俄国最宏伟、最感人的,分析托尔斯泰的选择及作者独到的认识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写作特点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而且作者多次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形状及其环境,每一次描写都能突出作者表达敬仰之情。

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冬天之美》一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乡村冬天的景物的(“但有多少喧闹而美丽的鸟儿路过这儿”)、色(麦田、苔藓、花儿)、光(阳光)诸方面显示乡村冬天的明丽。

显示它们内在的盎然生机,激发了人们的向往之情。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1.学习用对比的手法传情达意。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3.引导学生理解“朴素”“最美”的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的1和2。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世间最美的坟墓一、导入:1.用俄国著名小说家柯罗连科在托尔斯泰逝世的第二天为悼念列夫·托尔斯泰而写的散文《死了》导入本文。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自传体三部小说《童年》《少年》《青年》《一个地主的早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表面意义,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介绍:《外国散文两篇》包括两篇优秀的外国散文作品。

2.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论证方法等。

3. 写作技巧: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第二章:课文解析一、课文介绍1. 简介两篇散文的作者和背景。

2. 概述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二、课文解析1. 分析第一篇散文的主题和结构。

2. 解读第二篇散文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一、写作技巧概述1. 介绍散文的写作特点和常见技巧。

2. 分析两篇散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二、具体技巧分析1. 分析第一篇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探讨第二篇散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

第四章:阅读理解与批判性思维训练一、阅读理解训练1. 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提高理解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训练1. 引导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作业布置一、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2. 邀请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展示对写作技巧的分析。

二、作业布置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

《外国散文两篇》精品教案第六章:课后拓展阅读一、拓展阅读材料选择1. 筛选与本节课两篇散文主题相关的其他外国散文作品。

2. 选取不同文化背景的散文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拓展阅读指导1. 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阅读。

2.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将拓展阅读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第七章:学生读后感分享2. 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体会进行写作。

二、学生读后感分享1. 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鼓励彼此交流和讨论。

2. 老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外国散文两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两篇外国散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篇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散文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解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拓宽阅读视野。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从散文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丰富人生经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篇外国散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两篇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散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语言表达的理解。

(2)对散文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两篇散文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散文的作者和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知识掌握:学生对散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3. 能力运用: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4. 情感态度: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散文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外国散文两篇》。

2. 参考资料:有关散文作者的介绍和评论,散文的解读和分析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散文案例,进行分析解读。

3. 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外国散文两篇》创新教案设计

《外国散文两篇》创新教案设计

《外国散文两篇》创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两篇外国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和评价;(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3)通过创新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两篇外国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散文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解读;(2)创新写作的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篇散文的作者及其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篇散文,理解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解决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分析比较:(1)让学生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总结散文的写作技巧;(2)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

5. 创新写作:(1)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创意写作;(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两篇散文的内容,总结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练习写作,尝试运用所学散文写作技巧;3. 收集其他外国散文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散文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一、《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外国散文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外国散文的定义与特点2. 选取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散文进行分析3. 对比中西方散文的差异,探讨文化背景对散文风格的影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两篇外国散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外国散文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对比中西方散文的差异,探讨文化背景对散文风格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对比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导入】简要介绍外国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激发学生对外国散文的兴趣。

【新课内容】1. 讲解第一篇外国散文:介绍作者背景、文章主题、写作风格等。

2. 讲解第二篇外国散文:介绍作者背景、文章主题、写作风格等。

【对比分析】1. 对比两篇散文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背景对散文风格的影响。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篇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对比中西方散文差异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外国散文的名句,引起学生对外国散文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a. 讲解第一篇外国散文:介绍作者背景、文章主题、写作风格等。

b. 讲解第二篇外国散文:介绍作者背景、文章主题、写作风格等。

3. 对比分析:a. 对比两篇散文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 教案

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 教案

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一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1. 学会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练习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感受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之美,领会作者的真诚赞美和无限敬仰之情。

3. 欣赏乔治桑笔下乡村冬天的美景,感受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教学重点:学会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提高阅读能力教学难点:学会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方法:朗读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课本前的彩图二. 朗读课文布置预习,提问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三. 正音训练练习题,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A. 尘嚣林荫奢侈盎然B. 令人炫目墓冢饱经忧患璀璨C. 禁锢惨淡稀疏幽暗D. 斑纹悖谬震撼栅栏四. 讨论,明确课文内容思考讨论题:1. 作者为什么将这位俄国作家的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2. 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3. 划分第一自然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4. 概括要点,简述托墓的环境和形状5. 如何理解剧烈震撼着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参考:1. 作家一方面着力写托墓的平常、朴素,另一方面是在极力颂扬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

这坟墓:(1)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建成的,深深印上了其人格的烙印。

(2)人格美——平民化的朴素。

声名盖世的托翁追求朴素的生活方式,连安排自己的安息地也忘不了朴素,朴素是他人格的呈观和象征所以……。

2—5见课本五. 课堂练习书后习题1、2六. 作业1. 复习字词等基础知识2. 《导学导练》板书设计:世间最美的坟墓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文学家,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文学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小说:《焦躁的心》、《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参考资料:《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二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冬天之美》,训练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同时感受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概括要点,能力的训练教学难点:概括要点,能力的训练教学方法:朗读中体味感情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本文作者乔治·桑是法国著名女作家,第一部小说《安蒂亚娜》,她是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品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她一向生活在农村,笔下的乡村充满了活力与诗情。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一、《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两篇外国散文的作者背景、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外国散文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外国散文两篇》包括《论自然》(英国作家:爱德华·伯恩斯坦)和《人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2. 教学重点:理解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作者观点以及文学特点。

3.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两篇散文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两篇散文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散文,理解文章大意,感知作者观点。

3. 讲解:对两篇散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主题思想、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对比: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篇散文的异同,讨论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总结:对两篇散文进行总结,强调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7.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外国散文两篇》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日本文学领域的拓展阅读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两篇散文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外国散文的写作特点。

3. 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两篇散文的异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外国散文的独特魅力,拓宽阅读视野。

2. 通过分析两篇外国散文的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散文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散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介绍:选取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散文,分别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

2.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深入剖析作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文化背景: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4.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外国散文作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特点,传授文学鉴赏方法。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课文为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剖析作品,提高分析能力。

4.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培养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两篇课文及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课文,理解大意。

3. 课文分析:分别对两篇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特点。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拓展阅读:检查学生的拓展阅读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素养。

4.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外国散文两篇》的相关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 参考资料:收集关于作者和作品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外国散文两篇3.docx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外国散文两篇3.docx

高一语文新教案之外国散文两篇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滚滚东流的泰晤士河畔,在钟声回荡的国会大厦西南侧,耸立着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威斯敏斯特教堂。

②这座高70米的教堂, 是英国最出色的哥德式建筑。

③千年风尘,使它巍巍的尖塔蒙上一层灰褐色;历次战争,使它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

④但几经修葺,至今仍基本保持着原貌。

⑤它那宽阔宏伟的柱廊,线条优美的拱门,装潢精致的屏饰,绚丽夺目的彩色的玻璃,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的游客。

⑥人们在赞叹威斯敏斯特教堂建筑艺术的同时,还可以从中了解一点英国的历史。

从1006年以来,这座教堂目睹了除两位英王以外历代英王的加冕典礼;英国君主的婚礼也在这里举行;英国许多名人逝世后在这里葬身。

因此英国人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认为死后能在这里占一席之地,乃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然而引起人的敬意的 ,它位于教堂中央南甬道。

在这儿坟墓和纪念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眠着许多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

英国14世纪的“诗圣”乔叟,在这里占有突出的地位。

他既有葬身的坟墓,还有一扇专门的“纪念窗”,上面绘着他的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一些情景,伴他长眠的有丁尼生和布朗宁,他俩是名噪一时的大诗人,著名的小说家哈代和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奖金获得者吉卜林也葬这里。

“诗人角”中央,并排埋葬着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亨德尔和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

为了给“诗人角”增添更多的光彩,有些文学家死后虽葬身别处,但在这里仍为他们立纪念碑,在一个壁龛里,安放着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雕像,因为莎士比亚出生于斯特拉特福镇,埋葬在该镇他生前所在的教区的教堂。

但是“诗人角”并不总是那么“好贤礼士”的。

此外,在教堂的北廊里,还矗立着许多音乐家和科学家的纪念碑。

威斯敏斯特教堂了泰晤士河的千年,了这个岛国的。

它引起人们对千古风流人物的,了多少游人的思古。

因此, 人们称它是一座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高中语文外国散文

高中语文外国散文

高中语文外国散文高中语文外国散文: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书给人带来乐趣。

但是,啃得太多,最后便兴味索然,还要损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可宝贵的。

倘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

有人认为,从书上所得的弥补不了所失的,我是同意这点想法的。

长期以来感到身体不适、健康欠佳的人到头来只好听从医生的吩咐,请大夫规定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复逾越;退隐的人也是如此,他对社交生活失去兴趣,乃至深感厌烦,他只得按理性的要求设计隐居生活,通过深思熟虑凭自己的见解好好地加以安排。

他应当排除一切劳累困扰,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他也应当摆脱有碍于身心宁静的世俗之欲,而选择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之路。

各人都来学会自择其途。

无论主持家政、钻研学问、外出行猎或处理其他事务,都应当以不失其乐趣为限度,要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极限,不然苦便会开始掺进乐中来。

从事学习、处理事务是我们保持良好状态的需要,也是避免另一极端(即慵懒、怠惰)所引起的不适的必需;我们的用功、处事就只应以此为度。

有些学科没有成效而且艰深难懂,那多半是为群氓而设的。

就让那些媚俗的人去探讨它们吧!我嘛,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

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我默默漫步于幽林之中,思考那值得智者、哲人探究的问题。

智慧在我之上的人们,如果具有刚强的、充满活力的心灵,可以为自己安排纯精神上的休息生活,至于我,我只具备常人的心灵,我得借助肉体之乐来维持自己。

年事已高,与我的想法相符的乐趣已离我而去。

此刻我正培养和激发自己的欲望,使之能领受比较适合我这个年龄的欢乐。

我们务须全力抓紧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消逝的岁月正将我们恋栈的欢乐逐一夺走。

尽情享乐吧,我们只此一生。

明天你只留下余灰,化作幽灵,一切归于乌有。

高中语文外国散文:卖艺老人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度假的人们。

那些由于年景不佳而外出卖艺的、变戏法的、耍猴玩狗的以及挑担买卖人都指望着这样的节日。

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

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

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高一语文外国散文两篇1。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

根据散文的写作特点,能运用提要和综述的方法恰当地进行要点概括。

3。

了解托尔斯泰对后世的影响。

4。

鉴赏两篇散文的艺术技巧。

1。

根据散文的基本特征,运用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散文赏析,概括内容要点。

2.反复朗读,理清思路,体味两篇散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1。

散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为突破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概括.2.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投影仪、有关资料、胶片1课时首先,对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作为背景知识,以资料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然后,以自读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思维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正确概括,体味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外国散文的能力。

一、导语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板书标题〕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鹅黄浅,清风温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机勃勃,谁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却对冬天情有独钟,请看其美文《冬天之美》。

〔板书标题〕二、背景知识〔使用投影〕1。

作者简介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小说家.出身军官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

18岁同一男爵结婚。

因家庭极不幸福,后来离开丈夫,到巴黎从事文学创作。

初期作品如《印第安娜》《莫普拉》等均以爱情、婚姻为主题,探讨妇女解放问题后接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40年代所著社会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涉及工农生活,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1848年曾热情投身革命,六月起义失败后转向以农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创作,《魔沼》《小法岱特》《弃儿弗朗沙》是其中的佼佼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根据散文的写作特点,能运用提要和综述的方法恰当地进行要点概括。

3.了解托尔斯泰对后世的影响。

4.鉴赏两篇散文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1.根据散文的基本特征,运用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散文赏析,概括内容要点。

2.反复朗读,理清思路,体味两篇散文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散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为突破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概括。

2.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教具准备]投影仪、有关资料、胶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首先,对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作为背景知识,以资料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然后,以自读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思维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正确概括,体味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外国散文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语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板书标题)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鹅黄浅,清风温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机勃勃,谁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却对冬天情有独钟,请看其美文《冬天之美》。

(板书标题)二、背景知识(使用投影)1.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

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

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

战后埋头写作。

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

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

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

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小说家。

出身军官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

18岁同一男爵结婚。

因家庭极不幸福,后来离开丈夫,到巴黎从事文学创作。

初期作品如《印第安娜》《莫普拉》等均以爱情、婚姻为主题,探讨妇女解放问题后接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40年代所著社会小说《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等,涉及工农生活,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1848年曾热情投身革命,六月起义失败后转向以农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创作,《魔沼》《小法岱特》《弃儿弗朗沙》是其中的佼佼者。

晚年居乡,作品以《祖国的故事》和回忆录《我的生平史》较为有名。

她的创作批判贵族资产者的自私、残暴、赞美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和善良情感、讴歌理想的人际关系,风格温婉细腻。

2.文中涉及人物介绍托尔斯泰(1828~1910),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

其戏剧和政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中期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晚期有《复活》等。

托尔斯泰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俄国自1861年农奴改革到1905年民主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

列宁称他为“俄国的革命的镜子”。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作家。

出生在富裕的市民家庭,16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就读与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当过律师。

青年歌德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早期作品表现了他的叛逆精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普罗米修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1786年,歌德来到意大利,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产生了兴趣,完成了诗体悲剧《埃格蒙特》等。

1794年与席勒开始长达十年的合作,共同开创了德国的“古典时期”,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空前繁荣。

他的主要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自传《诗与真》《浮士德》等。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诗人,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生于英格兰的斯特拉特福镇。

1585年去伦敦谋生,做过剧场杂役、编剧,后成为剧院股东。

逝世前三年回乡安度晚年,他一生著有戏剧37部,长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

他创作成就最大的诗戏剧,代表作早期有历史剧和喜剧,基调积极乐观,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中期是悲剧时期,风格沉郁悲壮;《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后期传奇剧时期,对世事带有和解宽恕倾向,作品有《暴风雨》《亨利八世》等。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世态人情。

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精粹,有很高地艺术成就,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世间最美的坟墓》自读练习1.《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怎样?明确:思路是:先总述托尔斯泰坟墓的宏伟、感人(第一句话),再介绍坟墓(“这块被后代…亲手栽种的”);然后从树的来历,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小的时候”到结尾)。

全文共分三层。

2.作者为何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明确:作者一方面着力写托尔斯泰墓的平常朴素,另一方面是在积极颂扬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

这坟墓完全是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建成的。

它深深地打上了托尔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说它直接呈现托尔斯泰的一种人格——平民化的朴素。

声名盖世的托尔斯泰苦嗜朴素,追求朴素的生活方式,连安排自己最后的安息地也忘不了选择朴素。

朴素是他人格的呈现的象征,所以,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3.速读课文,用精要的语言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并体会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话与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相呼应。

明确:环境和形状特点:“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在几株亲手栽种的树荫下”。

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话与每一段中第三句话相照应,前后文脉一致,突出了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限敬意。

4.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明确:这是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反衬比较,显得具体,有说服力。

5.作者在表现托尔斯泰墓那种“逼人的朴素”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明确:作品不仅用直接描写的方式,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即通过描写凭吊者在托尔斯泰墓前的态度、举止和情绪反应来表现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

四、《冬天之美》自读练习1.作者将乡村的冬天与城市的冬天作鲜明的比较,用意何在?明确:表现生活不能违背大自然的安排,要过得有生气,否则,将是没有意义的。

2.文中的批评富人们过“人为的,悖谬的生活”,作者认为它谬在何处?明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从客观事物的声、色、光诸方面显示乡村冬天的明快色彩,流露出一种愉悦的感情;②从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及动静结合的描写中,显示冬天之美;③从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来反射外物。

4.文章最后一句话应如何理解?明确:超脱奢华与名利的平静心态,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内心充满温情、爱心。

5.作者开篇为什么直抒胸臆说“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从全文中找出点化全文主旨的语句。

明确:乡村的冬天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更在于美好的乡村可以使人远离虚荣与名利的争逐,体验到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

主旨语句: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

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

五、小结《世间最美的坟墓》通过朝拜庄严圣地的所见所感描写了按照列夫·托尔斯泰生前愿望建造的墓是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的墓,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世界伟人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冬天之美》通过对充满生机活力,有着缤纷迷人色彩,极富诗意的乡村冬季描写,热情赞美了乡村风光的美好,抒发了对大自然的亲切之感,表达了对朴实、安祥、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世间最美的坟墓托氏墓总印象宏伟、感人情坟墓介绍远离尘嚣,长方形土堆,孤零零感人至深世间最美的坟墓逼人的朴素冬天之美乡村都市清新恶心对比景美人美追名逐利爱真意憎[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滚滚东流的泰晤士河畔,在钟声回荡的国会大厦西南侧,耸立着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威斯敏斯特教堂。

②这座高70米的教堂,是英国最出色的哥德式建筑。

③千年风尘,使它巍巍的尖塔蒙上一层灰褐色;历次战争,使它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

④但几经修葺,至今仍基本保持着原貌。

⑤它那宽阔宏伟的柱廊,线条优美的拱门,装潢精致的屏饰,绚丽夺目的彩色的玻璃,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的游客。

⑥人们在赞叹威斯敏斯特教堂建筑艺术的同时,还可以从中了解一点英国的历史。

从1006年以来,这座教堂目睹了除两位英王以外历代英王的加冕典礼;英国君主的婚礼也在这里举行;英国许多名人逝世后在这里葬身。

因此英国人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认为死后能在这里占一席之地,乃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然而引起人的敬意的_____,它位于教堂中央南甬道。

在这儿坟墓和纪念碑________,长眠着许多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

英国14世纪的“诗圣”乔叟,在这里占有突出的地位。

他既有葬身的坟墓,还有一扇专门的“纪念窗”,上面绘着他的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一些情景,伴他长眠的有丁尼生和布朗宁,他俩是名噪一时的大诗人,著名的小说家哈代和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奖金获得者吉卜林也葬这里。

“诗人角”中央,并排埋葬着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亨德尔和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

为了给“诗人角”增添更多的光彩,有些文学家死后虽葬身别处,但在这里仍为他们立纪念碑,[甲]在一个壁龛里,安放着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雕像,因为莎士比亚出生于斯特拉特福镇,埋葬在该镇他生前所在的教区的教堂。

但是“诗人角”并不总是那么“好贤礼士”的。

[乙]此外,在教堂的北廊里,还矗立着许多音乐家和科学家的纪念碑。

[丙]。

威斯敏斯特教堂[1]了泰晤士河的千年[2],[3]了这个岛国的[4]。

它引起人们对千古风流人物的[5],[6]了多少游人的思古[7]。

因此,人们称它是一座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1.第一段文字共6句话,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四种分析及图解,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2.下列各项说法,与第二段所写事实不符的是()①从1066年以来,只有两位英王没有在该教堂举行过加冕礼②从1066年以来,只有两位英王在该教堂举行过加冕礼③从1066年以来,英国国王的婚礼都在该教堂举行④从1066年以来,只有两位英国国王的婚礼在该教堂举行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3.第二段中的横线上的空白处,应选出哪一项补入最为恰当()A 这儿最著名的“诗人角”B 还是这儿著名的“诗人角”C 这儿的“诗人角”是著名的D 著名的“诗人角”是在这儿4.根据第二段写到的埋葬在“诗人角”的著名人物,填写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