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既有建筑_城市可再生空间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ECIAL COLLECTION 新焦点:适用・经济・美观建筑学报
76建筑与文化传承、社会公正等事业的紧密联系,丧失对社会大众生活状况及城市、乡村发展方向的敏感,而将视野局限于一小批明星建筑师和标志性建筑上,脱离了最广大的社会全体。
今天,中国的建筑师们熟知每一位普利茨凯建筑奖的得主,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来到了中国。我们愿意与他们切磋、交流,但却有必要自问:那是我们的美学吗?美国人评选普利茨凯奖的标准与中国的实情有多少共通之处?相较于安德鲁、库哈斯耸人听闻的言论,也许印度建筑师柯里亚那些平实的思想,诸如关注建筑与气候的关系、注意乡土材料的使用、体察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对于同属第三世界的中国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建筑作品虽由建筑师创作,但这一过程却并非建筑师的个人私事,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其实多半是委托人的意志,“三分匠,七分主人”正是这一事实的一种表述,因此业主的鉴赏水平和工作方法对作品的成败实为关键。关于这一点,许多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或许就是眼前的一个提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获得大量的石油收益,这些国家经济实力空前提高,许多公共建筑均由境外著名事务所承担。可是当你注视这些项目时,你会对受委托的建筑师所具有的高水平(在以往的很多项目中)与设计结果的低水平感到不可思议:一幢幢玻璃摩天楼矗立在干热的大地上,形成一种虚幻的“美国化”。今天,境外事务所也在中国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和私人项目,可是,如果“主人”缺少使命感和责任心,而误以为名建筑师与金钱的结合一定会产生好的建筑与城市环境,那么,最后受到怀疑和指责的不仅是建筑师,更应该是业主。
行业主管部门虽然不直接参加建筑创作,但发出的各种信息,如学术会议、年会、评优等,会引导设计的发展方向。要找到行业发展的正确轨道,还是要回到建筑的本质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上。从建筑角度看,我们应以作品的内涵为评价标准,而不是面积、投资、标志性等。例如安藤忠雄登上日本建筑舞台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件面积65m2的私人住宅(住吉长屋),获得1979年日本建筑师学会奖;柯里亚设计的管式住宅,获得印度建筑师协会的奖项,不过是一座面宽4m、由红砖砌筑的窄长住宅,却包含了对地方气候、乡土材料、传统生活方式,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经济能力的思考。而对于社会发展的关注提示我们,中国的“建筑艺术展”、“双年展”不应该与纽约或威尼斯的一样,它应该包含更多的中国现实问题,如城市化、城市结构转型、低收入住宅、村镇规划、乡村农民的自宅建设(总面积达几十亿平方米),乃至棚户区改造等。
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像所有其它形式的社会艺术一样,它包容了许多相互制约的因素于一身,诸如感性与理性,传统与现代,适用、经济与美观等等。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角度的不同,而呈现的不同属性。今天,我们讨论建筑美观,不仅应该扩大专业视野,从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的统一加以评价,也要将建筑放到广阔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发现面对的是如此广阔的天地,所从事的是一件与社会全体休戚与共的事业。■注释
1) 吴良镛.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 第103页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收稿时间:2004-10-21城市空间开发通常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新型空间的开发,其二是既有空间的开发和再利用。在我国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更重视前者,轻视或忽视后者。其结果是:要么大量既有空间长期遭到闲置,人们对其不闻不问;要么为满足新型空间开发而置既有空间于不顾,将其彻底推倒,以新型空间对既有空间的完全性置换取而代之。既有建筑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以上两种命运。如何对待城市既有建筑及空间,使其成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维特鲁威两千多年前提出的适用、坚固、美观三原则,对今天这类问题的解答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坚固”、“经济”与适度在《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以适用、坚固、美观作为建筑设计和评价的三原则。在此基础上,我国根据具体的国情,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适用、经济、美观三原则。从“坚固”到“经济”,前后三原则看似有所区别、缺乏关联。其实,若对维氏的“坚固”原则稍作回顾,便不难发现,其核心内容除论及建筑物应立足于“坚硬的地基”之上外,还包括应对每种建材作“慎重的选择”,对足量但“不过度节约”建材的运用等内容。其中,“慎重”一词意味着选择过程的严谨、不随意;而“不过度节约”的基调首先是节约,而后才是对节约程度、分寸的把握。这其中无论在建材的选取态度或建材用量的多寡方面,维氏对“度”的准确把握的思想,均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有理由将这种追求“度”的思想作以下诠释:其一,“度”的实质性内容是适度而绝非过度,即恰到好处。恰到好处的选材用料,既能使建筑物达到坚固的目的,又能在坚固与适用、美观原则之间达成良好的平衡关系;其二,一旦适度与过度之间的界线得以突破,无疑将直接导致节约与浪费、经济与非经济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至此,在看似互不相关的“坚固”与“经济”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必然联系。确切地说,维氏所倡导的适度精神,绝不仅仅限于“坚固”原则本身,而应理解为三原则中普遍适用、应予以足够重视的根本性精神之一。既有、新建与三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开发的焦点多集中在城市新建筑的兴建方面,因此,适用、经济、美观三原则似乎顺理成章地仅仅适用于城市新建筑的设计和评判,而与城市既有建筑的关系相去甚远。
其实,这纯属人们认识上的一大误区。
相对于城市不断涌现出的新建筑所代表的新的、应时的、适应
既有建筑——城市可再生空间资源周卫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