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成为习惯

让安全成为习惯
让安全成为习惯

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文化

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以安全文化统领企业全员安全思维意识,并自觉主动遵守企业安全行为规范,保障生产平稳有序进行,实现本质安全生产。如何让安全工作升华为安全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形成全员思维定势为企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是今后安全工作研究的重点。

一、安全工作就是习惯

有时,人们常常自问或诘问,什么是习惯?习惯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习惯与文化是什么关系?习惯与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当一种生活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后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种自然就像我们人类饿了会吃东西、困了会休息睡觉一样。这种自然不需要别人来提醒也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去完成。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是生活的必须。也是生活的责任。那么,能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呢?

如果你也把安全工作当作是生活的必须,这种安全责任就能形成一种自然习惯。而如果你认为安全是别人的,这种责任是别人强制性转压给你,你才为之,这就成不了一种习惯,因为你没有把安全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因此,安全能否形成习惯,关键是安全责任在我们心中占有多大的“分量”。

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事情,包括安全,我们从一出生、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甚至到今天走上工作岗位许多年之后,大家仍然在继续着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对它又知道多少?是不是已经成了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事情。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大家分内应该做的事,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去做、做了以后的结果,以及做坏应该承担。我们做每一件事前,都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个最坏的结果会伤害到什么人?我能否承担得起这个最坏的结果?

责任是一种爱的表现。只有爱自己,才会对自己负责,才会有一种责任感。责任感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和职业的道德,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爱的责任只有洒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把这种责任变为一种习惯就像我们人类必须吃饭和睡觉一样自然,爱的责任之花才能常开不败,结出累累硕果。

安全生产是一种责任,也是爱的表现。要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就必须形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没有责任就干不好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生活来源。工作责任远高于生活责任,生活中的一次“责任缺失”可以改正,而工作中的一次“责任缺失”很可能因此丧命。因此,让我们自觉树立“安全为天、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让安全生产成为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让责任创造安全,让责任创造财富,让责任使自己的人格升华,让责任使人间充满和谐与爱。

二、安全习惯就是文化

习惯就是定势,就是千百万人、千百万年约定俗成的共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约定俗成,是一种社会潜规则;习惯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集中体现。现代人称之为“文化”。

文化是一种共识、一种定势,也是一种传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就是一种习惯。文化和习惯都需要养成,都需要自觉。古代的“文德教化”,实质上讲的就是养成。

企业文化和习惯就像一辆汽车的惯性一样,假设你要去推动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因为惯性很大,根本无法推动它。所以,习惯不改变、企业文化不改变,企业的管理者就无法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

文化和习惯都是由每个细节构成的。古语讲:“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一种习惯》谈到,日本人习惯摆放鞋子、整理内务、折叠睡袍,并且做得很认真,这些不都是稀松平常的“小节”吗?但是,这一个个细节,就汇聚成了国民性,就形成了文化,就形成了习惯。企业管理也是如此。纵观中外企业成败的案例,凡是追求卓越的企业,都能牢牢掌控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操作;凡是粗枝大叶、漏洞百出、顾此失彼的企业,往往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翻身落马”,成为失败者。

文化和习惯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形象力。形象力要依靠严格的管理来形成。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企业长期在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是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思想。从而提升企业安全工作的境界。

安全文化之基是习惯养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文化工作的基础是安全习惯的形成。全员安全习惯的培养包含安全理念的入脑入心渗透,安全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行为必须遵照“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履行,安全物态必须设计无差错、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全员安全习惯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工程,需要上至公司高层领导的正确决策、中层管理的坚决执行,所有员工的正确操作。只有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安全习惯才能自然而然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安全文化之本是筑牢责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安全工作最重要的元素。责任对于工作岗位中的每个人来说就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养成良好自觉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把好我们的安全关。责任,是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对于职场中的人,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情操,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必须遵守起码的责任意识,唯有如此,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做实、做细、做好。

安全文化之魂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指的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以人为本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为他们进一步创业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安全文化建设的终结目的是“和谐管理”,这种和谐主要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企业之间所有个体、组织之间的和谐。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各级管理者要求被管理者去执行规章制度,而被管理者却是“不情愿”地、甚至是反抗地去执行规章制度。而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从管理上、精神上、思想上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善于辩证地看待安全规章制度所给予我们的最大的“平安和安稳”,共同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积累在自觉安全规章制度上的认识和体会,形成在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中的精神财富,即安全文化。实现“以人为本”,既要“保证人的安全”,又要“依靠人保证安全”,达到“和谐管理”,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扬文化之帆筑和谐之企

建设文化、修炼习惯,是个大题目。安全文化主要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近几年,钻井总公司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离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些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众志成城把安全工作形成习惯,当作爱人爱已的一种责任,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实、做严、做细,确保万无一失。

1.构筑系统完善的安全生产理念体系,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核

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全体职工的共同行为准则和共同行为习惯。

企业能不能实现安全生产,往往并不在于这个企业有没有先进的安全生产的文化理念,而在于这个企业的员工能不能把先进的理念自觉化为行动,努力追求行为与理念的水乳交融。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安全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就在于让职工把握安全生产的文化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总公司安全生产的核心理念是所有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观;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树立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预防观;树立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效益的价值观;树立人机环管的系统观;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情感观;树立本质安全的科学观。”

——以“四个没有”对安全工作进行升级定位。即: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的家庭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的稳定发展。

——以“四个贵在”确立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即:安全第一贵在坚持、安全管理贵在到位、安全责任贵在落实、安全监督贵在公心。

——以“四个就是” 来规范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即: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对违章作业不制止就是见死不救、对违章指挥不惩处就是纵容杀人。

——以“四个有心” 来激励管理干部准确定位自身位置。即:抓安全要有决心、抓质量要有恒心、抓三违要有狠心、抓帮教要有耐心。

——以“四个铁” 引导各级管理干部树立正确的管理态度。即抓安全要有铁的手腕、铁的心肠、铁的面孔、铁的纪律。

——以“四个持续” 来说明安全工作不能固守陈规,要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管理突破。即:在安全工作中抓管理要持续改进、抓落实要持续到位、抓预防要持续超前、抓整改要持续落实。

——以“四个不能” 来强化职工“遵章守纪”的意识。即:违章的话不能听、冒险的活不能干、带血的钱不能拿、违纪的事不能办。

——以“四个权力” 来树立安全监督人员的权威,保障有效的监督。即总经理授予安全监督人员的停职权、停工权、处罚权、奖励建议权。

一法是指“适时安全活动强化法”。适时安全活动强化法即: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先后适时开展“规范操作、保障安全”、“百日安全无事故”“、反违章,抓整顿,促质量,保安全”、“查歪风、树正气、反违纪、求实效、全面提高管理者素质”等活动,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的施工条件开展阶段重点监管,强化特殊时期的特殊监管,确保安全工作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平稳运行并收到实效。

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012345”理念:即0―以死亡为零的管理目标为目的,1- 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为关键,2-安全管理与监督两条线运作,3-以班组建设为基础的“三标”安全标准化作业(基础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4-以党政工团为龙头的四线工作格局,5-推进“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五型班组建设。

企业的操作层要树立“22113”理念:即“两个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我为本”的操作思想),“两个拒绝”(拒绝违章指挥、拒绝违章操作),“一个杜绝”(杜绝自我违章),“一个改进”(改进班前会的组织形式),“最终实现"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

2、发挥全员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人翁地位,是安全文化的本质目标

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决定作用。

1、安全文化要让职工成为安全生产的制度平台。传统管理模式,是让制度形成文字挂在墙上,现代安全文化是让制度成为一种约束力量存在于心中,每一个职工都是安全制度的制定者、运用者、监督者、实施者。职工要成为安全生产制度平台的关键,就必须把自己的安全,当成是维护自己最大根本利益的途径,主动学习掌握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并自觉要求和监督别人严格遵守安全制度、直至自觉要求上级部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执行安全制度。

2、安全文化要让职工成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在平常的生产建设过程中,我们随处可见安全生产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或是挂在十分醒目的地方,或是总在安全例会上被反复强调,但安全事故却仍然不时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并没有人去仔细研究。实际上,主要是没有让职工成为安全生产的真正管理者。安全文化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文化的作用,让职工意识到自己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自己安全生产的道德约束力。从而自觉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的完善和真正发挥作用,变制度的被动约束为主动约束,变被动安全生产为主动安全生产,从而确保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生产环境由被动优化变为主动优化,变安全事故频发为安全事故为零。

3、安全文化要让职工成为安全生产的保障平台。职工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是职工自己。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必须让车间的安全生产措施发挥作用,车间的安全生产措施必须让班组的安全生产措施发挥作用,班组的安全生产措施必须让职工的安全生产措施发挥作用。只有职工自己重视了安全生产,只有职工牢记了安全生产制度,只有职工自觉按照生产安全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岗前充分准备,岗上高度重视,思想不麻痹、预防为主体、操作不违章、安全保障才能落到实处。要让职工成

为安全生产的自我保护平台,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就必须避免总是把职工当成安全教育对象、总是让职工被动作为教育受体的做法,而应该让职工作为安全教育的主体,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醒自己、自己关爱自己、自己尊重自己,企业的教育是必须的,但职工的自我教育更重要。我们有必要形成企业教育职工、职工教育职工、职工教育企业的安全生产思想教育的互动局面。

非传统安全问题

全球化时代的安全问题 经贸学院财政0701班杨珍珍 20074910222 摘要:由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面临的许多传统安全问题已经开始出现新的趋势,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保持高发态势、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核扩散和军备控制形势依然严峻,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已经出现,典型的问题有恐怖主义、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本文着眼于对经济安全、恐怖主义、文化安全三个问题做比较重点的探讨,提出一些看法和展望。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恐怖主义文化安全 一、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1、当前传统安全的新趋势 由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许多传统的安全问题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有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保持高发态势;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核扩散和军备控制形势依然严峻。 2、非传统安全的内涵与危害 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而言的,指除此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有恐怖主义;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文化安全就是文化主权的安全,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条件下,保持传统语言、文化、社会团体、宗教、民族认同和习俗的能力。 二、经济安全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谈到国家安全时,考虑的只是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技术安全等,很少把它与经济安全联系起来。当一国经济规模很大,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某种程度甚至比一般的国防机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还大。 很多人的经济安全意识很差,,在其他国家看来是经济机密的一些东西,中国却门洞大开,无意中泄密的事情很多。境外利益集团一般通过在华机构和个人进行利益输送、政策游说以及商业情报的搜集等方式来获取中国的经济情报。发达国家的政策游说一般都制定有一整套制度和程序来规范游说活动,而中国在这方面却显得非常混乱。 由于西方掌握着国际经济的话语权和规则,为了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中国公司主动请国外投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评级机构进行咨询、审计、评级,这当中很多核心数据与规划等重要商业机密被其所获。 鉴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级政府控制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中国将会越来越吸引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向华派出间谍刺探经济情报,行贿政府官员和相关企业领导人。而无论是商业贿赂还是通过其他方式窃取经济情报,都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跨国企业窃取中国商业机密的方式,一是通过在华外国企业商会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对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施加影响;二是通过在中国的渠道寻找利益代言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的驻华代表,都有在相关部门或大型企业任职的经历。不仅如此,跨国公司甚至直接在中国政府内部寻求代理人。 中国应尽早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外国企业的反商业贿赂法,运用法律手段,使防范各类国际不良企业和个人侵蚀中国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举措机制化、日常化。 同时,对境外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要进行严格限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拘无束。可设立相关机构,对外资、外国商品的进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

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

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孙武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极其可贵的。没有这种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可能灭亡,而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胜利信心的民族则是不可战胜的。——金日成赢得核战争的方法是确保它永远不会发生。——奥马尔 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我们就不可能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我们的国防实力越强大,我国的安全和完成统一大业就越有保证。——江泽民 第一节国家安全概述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最离不开的是安全。国家安全是国家全部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古今中外的实践表明,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也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但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安全观。跨入21世纪的中国必须以现实和发展的眼光慎思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形势,居安思危,在战略上和战术上作好应有的准备,以维护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的概念 安全观就是对安全问题的观点、看法及由此形成的系统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的判断,对安全性质和安全利益的认识,对安全战略和安全目标的确定,以及对寻求和维护安全的途径、方式的选择。 国家安全作为一种对国家安危状态的描述,以及为维护国家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古已有之。但“国家安全”这个概念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美国作家李普曼1943年的著作《美国外交政策》中。二战结束后,这个提法才成为国际政治中一个常用的标准概念。国家安全就是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对国家的威胁,表现在主观上不恐惧、客观上不受威胁。 二、国家安全的分类 国家安全可以分成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新安全)两大类。 传统安全指涉及一个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主要问题。其基本理论是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国家政治安全,国家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强调军事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强弱最重要的标准。在传统安全观指导下,各国均把国家军事力量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冷战时期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中为什么会长期存在着恶性循环的军备竞赛。 传统安全以外其他涉及安全的问题统称为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保证资源供给与维护生存环境,即维护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的安全成为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日本深感能源供给的变化对像日本这样的资源短缺的国家的威胁。日本于1977年提出“综合安全”的

形势与政策论文 非传统安全问题特点

非传统安全问题特点 摘要:非传统安全问题是相对于传统安全问题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等。有跨国性、多样性、突发性、互动性、主权性、协作性等多种特点,最主要的要数前四种特点。 关键词:跨国性;多样性;突发性;互动性 传统安全问题从萌芽、酝酿、激化到导致武装冲突,往往会通过一个矛盾不断积聚、性质逐渐演变的渐进过程,往往会表现出许多征兆,人们可据此而采取相应的防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行为主体和渊源具多样性,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都不是国家行为直接造成的,而是各类非国家行为体活动的结果。它带来的威胁主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非传统安全问题同特殊社会群体的个人行为直接相关,而随着人类社会交往和联系的日益发展,特定人群活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使它具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它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跨国性特点 非传统安全问题从产生到解决都具有明显的跨国性特征,不仅是某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其他国家或整个人类利益的问题;不仅是对某个国家构成安全威胁,而且也可能对别国的国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 首先,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本身就属于“全球性问题”。如地球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等,都不是针对某个国家或某个国家集团的安全威胁,而是关系到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其次,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如在东亚、拉美先后爆发过的金融危机,始于一个国家,而最终波及整个地区,而且随着其不断扩散,其危害性也逐渐积聚、递增,以致酿成更大危机。再次,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行为主体呈“网络化”分散于各国。如以“基地”为核心的国际恐怖组织就分散在全球60多个国家,其结构呈网络状,彼此并无隶属关系,但联系紧密行动灵活。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跨国性非常突出,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二、多样性特点

新形势下非传统国家安全的类型

非传统安全问题国家安全新视角 进入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非军事性灾难已成为国际社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可分为三大领域的问题,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问题,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和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在社会与社会之间,除了防止战争与和平的传统安全问题,还有克服落后并保障经济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和人与社会的问题则基本上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前者又包括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如环境污染(大气层的保护、水域的保护和土壤的保护)、保护生物物种多样化问题(动物群种的保护、植物群种的保护)和保护基因库问题,社会对自然界的开发问题,如自然资源保护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自然界的新的全球性客体的保护性开发问题,如宇宙空间的开发问题和世界性大洋的开发问题;后者如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健康保护问题、当代条件下人的适应问题、不同文化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问题、保障社会稳定以及与各种反社会现象的斗争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显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跨国性、突发性和传播迅速性等特点,因此,它的破坏性极大,从多方面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首先,非传统安全问题直接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在传统的安全范式中,安全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国家不受外来军事威胁。这种以军事为中心的国家安全范式反映了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假设,即民族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最重要的角色,始终居于国际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权力和斗争中国力(武装力量)是获取、维持并扩大国家利益的最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安全框架内,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安全。虽然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是传统安全关注的主要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只是传统安全的主体,实际上,国家作为一个安全综合体可能会受到军事、政治、外交等传统冲突的威胁,同样也有可能受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危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发展乃国际社会的核心问题,虽然小规模和地区性的军事冲突仍然时有发生,但危害国家安全和阻碍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将不是军事的冲突而主要是来自各种各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其次,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诸要素的安全将构成威胁。国家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国家安全具体来说是通过这些要素的安全表现出来的。国家要素的构成是复杂的,它至少包括领土状况、边界特征、人口规模、资源多寡、经济技术的发展、民族同质性、社会结构程度、政治稳定性和国民士气等。因此,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指组成国家诸要素的安全。当然,所有的国家要素在军事打击下都存在安全威胁,但是,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或者不存在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国家就处于安全状态呢?现实的国际形势恰恰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因为对于大多国家和民族来说,尽管不存在军事威胁,但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艾兹病和SARS等,同样使这些国家感到威胁就如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典型的是美国,冷战结束后,它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国家的军事威胁,但恐怖袭击却伴随着美国冷战后的十年,正是一种因安全受到恐怖威胁的恐惧,使美国政府在“9.11” 恐怖事件之后出台了诸如“先发制人”的战略和“预防性战争”的理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可以用传统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手段来维护,但是,信息时代的国际互联网络突破了传统的领土、领空、领海的地理边界,为民族国家构筑了一个无形的“信息边疆”,而脆弱的“信息边疆”不仅给一些国家利用“信息位势差”输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以达到推行信息霸权和谋求霸权利益的目的,而且,也方便了恐怖分子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施网络恐怖袭击。至于作为构成国家的活的要素——人口——的安全更是在

简述我国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简述我国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 学号:510940635 姓名:李轩专业:D新闻091 我国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 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题,一般是指与国家间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安全概念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战争,以及由战争引起的安全问题一直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国家为中心的权力和安全观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在国际关系结构中,每个国家都自主地行使主权,但不应有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权威。各国不能恣意妄为,国家行为也会受到外部力量(主要是其他国家的行为)的制约,国家依靠内部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安全。但是实际上国家的实力、地理位置、人口资源影响着国家的能力和外交政策的导向,外部力量很难对势力强大的国家进行制约。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抽象的道德原则,虽然一些西方国家力主存在这样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利益才是行为的标准。国家运用权力去追求利益,权力是国家获得利益的最大保证,也是赢得冲突的最大保证。在这种意义上,传统安全主要指的是国家安全。 传统安全问题指的是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因素草城的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目前主要的传统安全问题:①核安全问题②阿富汗战争③巴基斯坦反恐局势④伊拉克战争 我国目前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非传统安全的内涵更广泛和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信息、生态环境等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危机、资源短缺、疾病蔓延、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经济安全、非法移民、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海盗、洗钱等方面。 中国非传统安全问题: ①金融安全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面临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也正处于深刻的历史性变动之中。金融业发展本身有其特殊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鉴于我国目前正处在整顿金融秩序、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性阶段,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尤其重要。 ②环境安全 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持久的压力;另一方面,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也使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我国的环境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和酸雨、水稀缺和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几个方面 ③信息安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生活、生产与管理的方式,加快了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但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特别是信息和网络无国界的特点,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问题现已成为各国信息活动和国家安全保障必须面对的经常性问题,它不仅给一国的信息化进程带来现实挑战,而且也给国家与国家之间带来新的制约关系

非传统安全问题

非传统安全问题 材料1 目前,几内亚的埃博拉感染者已过千人,世卫组织的报告指出,几内亚疫情相对稳定,过去5周内每周平均新报告82例至102例感染病例。而利比里亚仍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共报告有3458名感染者,其中1830人死亡。世卫组织的报告称,利比里亚感染者数量、死亡病例数量都高于几内亚与塞拉利昂两国的总和。塞拉利昂是区域内感染者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世卫组织的报告指出,塞拉利昂整体上疫情在加重,首都弗里敦及周边区域疫情仍在蔓延。 联合国埃博拉疫情防控高级别会议2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国际社会同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团结在一起,共同行动阻止疫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埃博拉是全世界应当应对的疾病,需要更快的国际回应。”科罗马在会议上表示,塞拉利昂等国需要国际社会支持,“尤其需要更多治疗中心、实验室与设备,需要更多医务人员在治疗中心工作,当地医务人员需要得到更多培训,需要改变航班停飞的状况,需要大批物资支持”。 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已向西非派出先遣队,首批成员已抵达加纳首都阿克拉。特派团的主要任务包括阻止疫情暴发、治疗感染者、确保基础服务、维持稳定、预防疫情在其他国家暴发等。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27日) 材料2 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9月23日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与此前的气候变化谈判不同,此次峰会不涉及实质性谈判,更像是一次动员和倡议。尽管会议规模创历史之最,但是,由于只表达政治意愿不确定法律义务,峰会仍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此次气候峰会是继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全球气候大会。参会者不仅包括各国领导人,还包括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管理者及非政府组织代表。与此前雄心勃勃旨在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会议不同,此次纽约峰会一方面是为2015年气候变化新协议谈判凝聚政治推动力,另一方面是敦促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根据会议成果文件,峰会就减排、动员资金和市场、碳定价、加强气候复原力和动员新伙伴联盟等五个方面勾画出全球愿景。参会各方作出的承诺包括:各国领导人同意采取大胆行动,减少排放、增强气候复原力,并在减少极端贫困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进行,争取明年在巴黎就气候变化达成有意义的全球协定;各国领导人表示将对绿色气候基金予以大力支持;碳定价问题的解决得到大力支持;各国领导人同意加强和扩大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气候复原力的风险融资机制;在建立气候伙伴联盟方面的成果之一是发起了首个“全球农业联盟”,这将使全球5亿农民在2030年能够进行气候智能型务农。 由此可见,本次峰会重在政治意愿表达而非法律协议谈判。正是由于不涉及实质的义务履行,本次峰会被认为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各方表态并不能等同于问题解决,导致气候变化谈判难有斩获的顽疾依旧存在。 摘自《法制日报》(2014年10月8日) 材料3 联合国安理会24日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各国通过边界管制、情报共享和立法等措施制止外国恐怖主义参战人员跨境流动及实施恐怖行动。 这项决议主要是为应对恐怖主义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而出台的,得到了中俄的坚定支持。已有40多个国家表示要加入反对“伊斯兰国”联盟。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在决议中承诺,要阻止外国恐怖主义参战人员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峰会时指出,中方坚定支持中东地区国家反恐努力,愿在情报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同各方加强合作。王毅指出,恐怖分子漠视基本人权,挑战人类文明底

非传统安全

非传统安全概论 名词解释 1、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是传统安全领域外的新安全挑战,指一切免于由非军事武力所 造成的生存性威胁的自由。 2、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有明显政治意图、有特定组织形式、以伤害无辜为手段的暴力复 仇活动。 3、文化安全:“文化安全”在当代,主要指人们认为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文化特性” 不会在全球化大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具体指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制度、语言和信息、国民教育体系等问题上的安全感。 4、安全困境:最早由美籍犹太裔国际政治学家约翰赫兹提出,他认为无政府状态中的个体 间对彼此间意图的不确定性,必然使每个个体始终都担心可能被对方侵害、统治甚至毁灭,因而为确保自身安全势必会多多益善地追求实力或权势,但这样做的结果反过来又会使对方产生不安全感,因而势必也多多益善地追求实力或权势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而这就必然会进一步加剧了双方原有的安全担忧。 5、生态安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危机的不存在。生态安全是指生物圈自身是安全的, 处于平衡、协调、可持续的良好的发展状况;是指生存于生物圈中的人类是安全的,没有受到生态危机的威胁;并不仅指纯自然的灾害和灾难,在当前背景下更多的是指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诸种生态困境。 6、国际非政府组织:指非营利的、非官方的,由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构成,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活动的跨国民间机构。 7、人的安全:人的安全是以人为中心,指个人和他们的团体作为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 为了保障人的安全,需要建立一个以人权为基础的全球政治文化环境。 选择 1、六方会谈的主办国:中国 2、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康德 3、“安全困境”一次最早提出:约翰赫兹 4、人的安全包括七大要素: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共同 体安全、政治安全 5、被称为文化的大溶炉的国家:美国 6、中国没有加入哪个组织:东盟 7、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温特 8、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最初爆发于:泰国 9、上海合作组织目标打击目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 10、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哪一年:2001年 论述 1、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危机中的作用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政府通过签署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成立的国家联盟或国家联合体,具有常设体系和组织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成员国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通过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多边合作和共同治理是当前应对非传统安全的主要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可以说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非传统安全方面起到了特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